加快推进成共识
综合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于三网融合的意见,“快”是一个关键词。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委员提议:三网融合的步伐应迈得再快一点。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委员表示,三网融合试点选择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加快发展,做大内容产业做强应用产业。TCL董事长李东生代表更在本次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加速推进三网融合政策落实的策略建议》。
业界对三网融合必须加快推进的呼吁,缘于三网融合提出十多年却一直没有进展的现实。三网融合早在1997年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2000年首次载入了中央文件。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然而,出于种种原因,直到2009年,三网融合才首次从党的文件走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郑新立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大声疾呼,三网融合十年不成,流于空谈,是到了追问谁在阻碍三网融合的时候了。今年3月5日,原《互联网周刊》主编、互联网专家胡延平在自己的博客中痛陈三网迟迟不融合严重延缓了中国信息化进程的现实,并痛心疾首地表示:“三网不融,祸国殃民!”深切表达了业界对国务院三网融合“新政”有可能再次流于空谈的忧虑。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广电、电信“双向”进入、试点推进的大幕历史性地拉开。经过十年来的艰难探索,三网融合终于凝聚起广泛的社会共识,汇聚成强大的时代潮流。“两会”上代表、委员发出三网融合要“加快推进”的呼声,既有着深刻历史背景,也包含着对三网融合惠及百姓美好前景更快到来的期盼。
“批量试点”求突破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广电专家、北京歌华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在解读国务院三网融合新政时表示,要跳出狭隘的广电和电信立场,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审视加快推动三网融合决定的历史意义。通过三网融合促进信息内容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既能保增长、又能保证减排的最佳选择。此论一出,引起广泛共鸣。这充分说明,三网融合大势所趋、大利所在,这是任何人、任何利益集团所无法阻碍的。
当前,广电总局、工信部两部门已经开始就“双向”进入的试点方案进行接触。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近日表示,5月中旬方案可能通过。而接近国务院跨部委的三网融合专家组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双方的接触还没有就相关实质性内容达成共识。而广电的态度已经由开始的积极,逐渐变得“冷静、甚至平淡”。
专家指出,三网融合当前推进的难点恰恰在于广电的态度。电信业通过几年的重组改制,目前已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全业务运营商,而广电系却难以找到可以媲美的企业。为此,各省广电目前都在积极推行网络整合。而国家也正在研究提出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方案,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
事实上,有关三网融合的试点早已开始,比如IPTV在上海、哈尔滨、杭州等地已试点多年,技术成熟,效果不错。那么,新一轮的试点主要将试什么呢?专家指出,网络技术的试点,主要是通过用户上规模来检验技术和方案的成熟度。应用创新的试点,则是摸索基于三网融合可以带来哪些新的业务。而商业模式的试点,则要检验网络改造、建设成本分摊方式以及终端、流量、业务等收费方式市场能否接受。专家呼吁,当前广电总局和工信部两大网络主管部门应切实打破门户之见,通过试点方案给产业以信号,给人民以信心,那就是,在三网融合实现路径方面开始形成初步的合力。衡量这个试点方案是否符合国务院“加快推进”的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试点地区是否具备一定的规模。而在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下,还要鼓励不同类型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共同开展创新和探索。李毅中部长提出各省市区都应有试点,这个试点是否只有一个,值得探讨。
解决体制障碍是关键
在理论上,国务院的决策已经排除阻碍三网融合的行政性障碍,但在实践中,由于分业监管的体制问题并未解决,因而在执行时可能依然会困难重重,较易形成互相扯皮的局面。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当前,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需要强有力的高层领导和协调,需要负责任的专家咨询,需要公开的全方位的民众监督,以高效的机构来执行。从长远看,广电内容与传输的分离、网络监管机构的融合是三网融合成功的关键。
业界认为,推进三网融合有两个方法:一是突破体制瓶颈,二是让其自然发展。所谓自然发展的结果就是各做各的,不仅进程慢,而且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表示,实践早已证明,三网融合的需求是迫切的,效果是显著的、令人信服的。但体制上不突破、部门不融合,三网融合即使有进展,也只能是个别的、局部的,甚至存在着中止和退回去的可能。
究竟是哪些体制问题构成了三网融合的瓶颈?近年来业界就此展开过广泛的讨论。比如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对网络的分业管理,比如广电系统的四级办台、政企不分、政事不分,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等等。而讨论来讨论去,真正阻碍三网融合的体制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广电内容的监管职责“绑架”了对网络传输的监管职责。必须看到,党的宣传部门、国家广电部门对文化内容、舆论导向的管理职能,是产业管理部门所不可替代的,是确保三网融合沿着“政治正确”道路前进的坚强保障。但同时,广电内容监管与网络监管的“捆绑”,既有文化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有深层的利益博弈。在国务院首次以单独文件的方式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今天,继续以广电网络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双向进入实力不对等为借口,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轻描淡写,推诿应付,无疑是一种典型的以小部门、小集体的利益去“俘获”国家利益的行为[FS:Page]。它以保护信息和文化安全为由,严重阻碍了信息通信技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实惠。
类似的指责,电信行业也曾尴尬地面对过。2005年2月,胡鞍钢教授发表著名的“3G俘获国家利益论”时曾指出:“在经济转轨期间,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国家被俘获,它是指国家的某些部门或者公共政策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影响、所俘获(指国家当了这些利益集团的俘虏),使其公共政策、公共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明显有利于这些利益集团,而以牺牲全社会利益和整体福利为代价。”
历史将证明,三网融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将势如破竹、一往无前。而那些被所谓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所掩盖的狭隘部门利益,最终也将通过部门的融合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