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世林):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焦点2010》。
今天,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是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我们注意到,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专门的篇幅谈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问题。这个指导思想如何落实?如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相关话题,今天演播室请两位嘉宾为我们做解读,我来介绍一下两位嘉宾。
一位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先生。您好,王省长。
王三运(人大代表、安徽省省长):
您好。
主持人:
还有一位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您好,姚总。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您好。
主持人:
欢迎两位到演播室参与我们这个话题。在访谈正式开始前,我们首先还是来听一下鲁健今天的“两会”观察。鲁健。
记者(鲁健):
好的,世林。现在我手上是一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后两页是有一个注释的部分,对报告当中的一些名词做出了解释。我今天想对其中的一个名词“三网融合”,结合我在会上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的采访,谈一谈采访感受。
“三网融合”《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解释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在采访当中,工信部的部长李毅中谈到,关于“三网融合”现在双向进入的试点方案争取5月份就能够批准,5月份就实施。双向进入就是电信企业进入广电,广电进入电信,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了。
要谈一谈“三网融合”,像李部长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现在终于有所进展,其实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最简单的一个体现就是“三屏融合”,简单的说就是,以后用手机可以看电视、可以上网,电视也可以打电话、也可以上网,同时用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有人说现在也可以,三网融合以后,你不用三根线了,接一根线就可以完成,而且它的速度是非常地快的,要是再和物联网能够结合到一起的话,我相信我们今后将会实现完全数字化的生活。
当然,三网融合也会有一些挑战,比如对现有的关于三网融合的一些法规政策都需要做出调整,另外就是关于监管的调整和融合。因为现在如果实现三网融合,相应带来的问题就是,谁来发许可证?谁来监管?我想这可能也是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广电和电信今后所要研讨的下一步的问题。但是对于电信企业和广电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今年政府也提出,要转变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振兴新兴产业。广电和电信企业应该抓住这样的一个机会,和振兴新兴产业结合起来,迅速地发展壮大,这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值得期待的。这就是我今天的观察。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鲁健。鲁健在观察中也谈到了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人们在解读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温总理在报告中关于这一段具体是怎么谈的呢?我们再来听一下。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实况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的制高点,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主持人:
这是温总理谈到的“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段的表述。对于整个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王省长,您的总体印象怎么样?
王三运:
我感到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果说它一个最大的特点,我认为它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报告;是务实创新的报告;是民生为上的报告,如果说它有一个突出的重点,我认为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我觉得总理的报告是鼓舞人心的,也是深得人心的一个好报告。
主持人:
姚总。
姚景源:
我觉得总理的报告首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报告,因为它总结了2009年我们是如何战胜前所未有的严峻困难这样一个立场。同时,这个报告又是为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路径的报告。正像王省长刚才所讲的,从总理的报告当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科学发展的路径就是调整和优化结构,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
主持人:
关于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记者张舒扬也在会上采访了一些代表和委员,我们再来听一听他们的一些看法。
(播放短片)
记者(张舒扬):
今天上午,各人大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小组讨论。代表们普遍认为,在去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逆势而上来之不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政府制定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方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这一任务更是刻不容缓。
解说:
记者在几个代表团的小组会中,都听到了关于“用工荒”这个现象的讨论。东部省份的代表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东南沿海原来层次较低的劳动力岗位,已经很难吸引到人了,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而中西部省份的代表则认为,“用工荒”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
李静(全国人大代表):
“用工荒”的产生,就是西部以前的农民工都到东部去打工,现在有一部分不去了,他就留在当地就业了。我觉得在下一步的西部大开发中,要促进西部的产业升级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解说:
无论是希望吸引劳动力,还是希望留住劳动力,这都反映了此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科技创新”是主要推动力。
孙丕恕(全国人大代表):
听了温总理的报告,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国家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去年,我们获得国家两个重大专项的支持,通过这两个重大专项的实施,将使中国的服务器和存储产业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解说:
不少委员希望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更“快&rdquo[FS:Page];一些。
高敬德(全国政协委员):
我们国家自主创新,或者叫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在创新这些方面,跟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我们的GDP,现在都是以和高科技的或者叫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这些产业为主体的。
解说:
一方面,是鼓励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是引导企业打出品牌、走向世界。去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令很多行业都打响了“中国制造”的战略,很多代表纷纷表示,期待着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王凤英(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国家制定中国汽车产业品牌的一个发展战略,就是打响“中国制造”、“中国车”这个概念。如果国家制定相关的鼓励性的政策、制定认证一些的规则,对优秀的品牌、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走向全球市场,应该说是一个积极的影响。
主持人:
可以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还是发展、还是民生。
接下来回到演播室,今天我们演播室很荣幸请到了安徽省长王三运先生,还有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
说到安徽的发展,姚总您注意到没有,安徽今年好像是开年喜讯不断。一个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获批了。再一个,上了万亿元俱乐部,安徽的GDP已经达到了一万亿元。另外,刚才我们谈到这个话题,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省长来讲,这三点信息结合在一块的话,您觉得有没有什么衔接之处?
王三运:
衔接得很紧密。因为国务院批准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个规划一个很鲜明的导向,就是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当说这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其中应有之意。所以这个规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跟转变发展方式连接得非常紧,是其中应有之意。
主持人:
正好赶上安徽今年又跨入了万亿元俱乐部,而有了万亿元俱乐部这样一个GDP的经济总量,为将来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是不是也打好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王三运:
皖江城市带涉及到安徽的10个市、59个县,它的面积占全省的45%,人口占50%,但是它的经济总量占了66%。说明这个地方的产业基础很好,配套能力很强,也是我们安徽的经济走廊。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是它的综合要素、组合条件所决定的。我们GDP上了万亿,这个地方占了很大的一个块头,由它作为一个增长极,辐射带动安徽的其它地方,甚至对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意义都是比较重大的。
主持人:
姚总对数字是最熟悉,也是最敏感的。这次安徽是进入了万亿元俱乐部,对安徽这样一个省来讲,进入万亿元俱乐部意味着什么呢?
姚景源:
去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如果我们在去年最困难的一年要找一些经济亮点的话,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王省长领导下的安徽。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上了万亿元这个台阶,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看安徽,去年全国的经济增长率是8.7%,安徽能达到12.9%。安徽的经济总量2000年的时候才2900亿,不到3000亿,此后每一年基本上都是一年也是上一个台阶,就是二、三、四、五、六、七、八,没有一个落下的,2008年是8800亿。去年一年它上了一万亿,安徽的经济增长在经济总量上超越了“九”字头。
过去我们看安徽,它的形象是什么呢?过去看安徽是小保姆、是农民工。但是现在看安徽,是钢铁、有色、家电、汽车、建材,无论是看皖江流域还是看淮河两岸,整个安徽现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而且从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看,一个省区当它的经济总量上万亿以后,你看广东、看江苏、看浙江、看山东,都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当这个省的经济总量上到万亿元以后,它会进到一个新的更快更高发展的阶段。
主持人:
省长有没有意识到你们的形象在发生变化?刚才姚总讲到了,原来你们是小保姆、农民工,现在已经进入了万亿元俱乐部了,GDP总值已经是全国的中等水平了,您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形象的变化?
王三运:
这个变化安徽人民梦寐以求,但是我们还在进程当中,只不过是进程在加速。刚才姚总讲得很好,他描述了安徽在历史上的那种状况,也确实是客观的。但是,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特殊的优势和机遇,安徽形象发生了改变,而且还不断会发生改变。
姚总刚刚讲到有几个特殊的阶段,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考察。像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当它们处于一万亿向两万亿迈进的时候,花了几年的时间呢?这个周期4年左右;从两万亿到三万亿花了几年呢?两年时间。所以,上了万亿这个台阶,就在一个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上来发展,应当说是更有优势。我们感觉到上了这个平台以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如果是规律的话,我们要遵循这个规律,把握好这个规律。
主持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上了万亿以后,发展起来递增得更快。
姚景源:
对,它有一个加速效应。
主持人:
它的基础就好了,它的基数大了。
正好赶上皖江经济带示范区的建成,在建设这个示范区的过程中,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怎么样把这个平台搭好?为东部,甚至为全国、为长三角这一块服务?
王三运:
这个平台关键是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一,这个平台建起来以后,承接什么样的产业?第二,利用什么方式去承接产业转移?第三,这个产业转移示范区它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承接;一个是转移;一个是示范。承接、转移、示范就要通过我们的实践,来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我们感觉到承接的内容那就是承接什么产业。
主持人:
是不是所有人家想转移的你都承接?
王三运:
不可能,我们承接的过程是挑商选资的过程,是筛选的过程,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进行发展方式转变的选择,跟过去的不是一个意义。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产业搬迁,而是在搬迁的过程当中、转移的过程当中来升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主持人: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的这一点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用到了一个词,叫“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承接转移这一块怎么样和创新结合起来?你把很多别人的东西转移过来了,但是你得有自己的东西,你还要创新,这两者怎么结合?
王三运:
我注意到你说的这个意思,就是怎么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坚持自主创新的关系。这个地方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的消息,你刚才说了两个喜讯,其实还有一个喜讯,就是最近国家科技部等六个部委,从国家层面批准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安徽作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试点省,首批作为试点省的就三个省,江苏、浙江和安徽,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平台。这里面有创新和承接两个平台,承接产业转移一个平台;自主创新一个平台,它两者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并行不悖、有机统一的关系。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也要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体现,它两个方面并行不悖,我们要同时发力。它们的关系就是并行不悖。
主持人:
既要自主创新,又要承接转移。
王三运:
双管齐下,同时发力。
主持人:
[FS:Page]但是我们注意到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你们也会面临一些资源的压力、环保的压力。你转移这么多产业过去,石油、煤炭、各方面的电力等等,肯定消耗会增大,有资源的压力、能源的压力,另外还有资源消耗的压力,还有环保,怎么办?有没有这方面的担心?怎么考虑?
王三运:
承接产业的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或者双效果,一个是量的扩张,一个是质的提高。如果光有量的增长没有质的提高,或者光有质的提高而没有量的增长,都不是这个规划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两者的关系要处理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刚刚说得很有道理,就是如何把好关的问题。我们已经研究过,在整个过程当中把好“三关”,注重“四集”。哪“三关”呢?项目准入关、环境评估关、投资强度关,这是“三关”。
投资强度,一定要保证它的投资强度。投资跟利用资源、跟附加值的增加、投入产出的效益,都要进行全面的计算。“四集”从空间上来讲要集中建设,从资源上要集约利用,从服务上要集成配套,从产业上要集中打造。用集约的办法,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这个方面我们已经有所考虑。
主持人:
看来王省长对皖江经济带的发展、城市带的发展是很有信心的,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逐渐建成的过程中,对于东部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长三角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全国来说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示范作用?
姚景源:
经济和产业梯度转移,这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你看世界近代经济史,最开始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荷兰,而后是西班牙,西班牙再往后是英国,英国再往后是美国,经济和产业它是一种梯度的,不断地去转移,我们国家也是这样。最开始是珠三角,然后是长三角,然后形成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提出中部崛起,提出西部大开发,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战略,也是和客观上经济规律当中的经济和产业的梯度转移相吻合。现在一个问题出来了,这种转移是必然的,这种转移既有利于东部,进一步提高它的经济增长质量,调整和优化东部地区的质量,也有利于中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地发展。
在这种状况下我觉得有几个问题,第一,作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怎么样来迎接这个转移?王省长刚才讲过,安徽在这方面见识早、行动快,就是它看到这一点。第二,一定得做到,为什么转移到你这里来?现在国际上500强当中的企业、国内的大企业纷纷到安徽去投资,他们为什么到你那里去投资?因为安徽这一块热土能够为资本带来更多的利润,所以他们才来。我也讲过,资本不是到安徽扶贫,他是看中了安徽的投资环境、看中了这块热土。在这种承接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说我们接什么不接什么。省长刚才讲得也很清楚。如果把它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来迎接和做好这件事情。
主持人:
并不是说所有要转移来的我都接,要有一个评估的问题,叫挑商选资。
姚景源: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从招商引资到挑商选资,这一点说明安徽今天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一句话,今年GDP的增长,安徽准备达到多少?
王三运:
今年的GDP,我们是按照10%以上的目标来确定的。
主持人:
是保守的吗?
王三运:
应当是留有余地的,积极、稳妥、可靠。因为我们要考虑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腾出一定的余地和空间。
主持人:
祝安徽今年经济取得更大发展。谢谢王省长和姚总参与我们的话题,谢谢。
观众朋友,今天的《今日关注》到这里结束,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