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我们伫立在40年的时间节点上,回顾河南电视事业可歌可泣的创业之路,可以清晰地看到开创者一路走来的坎坷足迹;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瞻望河南电视事业做大做强的蓬勃前景,可以聆听到后继者憧憬未来的豪言壮语。
四十不惑,引吭高歌,岁月存照,情怀难忘。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铁血丹心,正是一代代电视人辛勤忘我的工作和执著不悔的热爱,才成就了电视事业与电视产业的并进、电视实践与电视理论比翼的发展格局,筑就了河南电视台与河南电视人光荣与梦想的不朽丰碑。
河南电视台40年的发展史,也是河南电视事业40年的发展史。在这40年中,河南电视人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把一个从一间简陋机房起步的电视台,建设成为拥有一个卫星频道(河南卫视),一个境外卫星频道(与澳亚卫视联办的中华功夫卫视),八个地面频道,控股有报纸(《东方今报》),自办有专业刊物(《首播》杂志)和网站(大象网)以及演艺项目(《大河秀典》)等的复合型、现代化、多资源的综合型电视传媒集团,实现了从中部地区大台向全国强台迈进的历史性跨越。翻开厚重的河南电视台40年发展史,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四个发展阶段的足迹。
第一个阶段,从1969年到1978年,是河南电视台的初建时期。河南电视事业发展是在艰难曲折中起步的,那个时候技术装备比较简陋,基本上依赖援助和自主研发,节目形态单一,多以转播为主。自办节目包括新闻、文艺、体育、社教等。新闻节目制作周期较长,时效性不强。文艺节目多以转播剧场演出为主,电视节目虽然带有强烈的“文化大革命”色彩,但是早期电视人的艰苦创业精神为河南电视事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河南电视事业发展积累了精神财富、储备了人才资源。
粉碎“四人帮”以后,河南电视台的事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改变河南电视台面貌,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更有效地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河南电视台提出了“一套变两套,黑白变彩色”的发展目标,开始有步骤地对电视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第二个阶段,从1979年到1996年,是河南电视台的发展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华大地处处春雷,召唤着电视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电视的性质、任务,并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和潜能,为经济建设和四个现代化服务。河南电视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河南电视台积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节目播出每周增加到9次,增加了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次数,机构设置也逐步从三部一室发展到五部一室,电视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是河南电视台栏目大发展时期,综艺节目、新闻评论、电视剧、广告等节目形态纷纷出现。新闻栏目实现常态化播出,并开始向中央电视台回传新闻。新闻栏目开始尝试口播新闻、漫画新闻。新闻评论节目从最初的“口播式言论”,发展到后来的中华新闻名栏目《中原焦点》,评论力量逐步增强。文艺节目呈现出综艺化、晚会化特征。《七彩虹》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梨园春》成为生命力很强的戏曲栏目。电视节目创作迎来大发展时代。电视剧创作开始起步,从《约会》到《红旗渠的故事》,河南电视不仅经历了一个电视剧生产的高产时代,同时也迎来了电视剧生产的精品时代。专题节目创作可圈可点,《商战》名扬四海,《扣酒风波》震动四方,《“香花”沉浮记》引起强烈反响。1979年7月,河南电视台成立广告组,开启了河南电视的经营时代。1994年,广告部主任实行聘任制,推动了河南电视台管理体制新变革,为河南电视事业的繁荣和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阶段,从1996年到2003年,是河南电视台的繁荣时期。1996年6月1日,河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通过卫星正式播出,标志着河南卫视立足中原、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新开端、新起点。上星播出不仅是播出范围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河南电视台节目整合与创新。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河南电视台不仅在中原大地占据舆论主导地位,而且通过上星播出,向更广泛的地域,向更广泛的人群宣扬了中原崛起、中原之变。
2002年,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合并,使河南电视台在原有三套节目的基础上,经过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增加到八个专业频道,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在频道建设方面,河南电视台提出梯次发展的战略,系统规划频道定位,合理布局频道结构,使河南电视台频道集团从内容到市场定位互为补充、竞争力提高,实力不断增强。
八个频道的建立,标志着河南电视台从单频道发展到多频道格局的形成,是河南电视事业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改变了以往各栏目不同类别节目竞争的小格局,形成了不同定位频道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新局面。在多频道开始呈现的时刻,以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的成熟为标志,一批品牌栏目开始出现,后来影响很大的《梨园春》、《沟通无限》、《中原焦点》都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频道与栏目的品质、品格、品位都提上了发展的议事日程,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开始渗透到节目中,网络等新媒体也渐渐显示出生命力,大象网的成长过程展现出河南电视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变革能力。
随着河南电视台报道能力的增强和宣传规模的扩大,步伐更加坚实,形式更加多样,国内的异地采访活动和国际间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过程中,河南电视台的视野更加开阔,认知更加全面,报道机制更加健全,舆论引导更加有效,文艺晚会、电视剧生产、电视宣传管理、技术装备更新、软实力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第四个阶段,从2003年至今,是河南电视台的跨越时期。2003年以来,河南电视台科学制定“一大多强”发展战略,一方面做大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另一方面实现地面频道多强并头发展的格局。在科学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河南电视台迈入了历史上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全面增强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河南电视台美誉度、影响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的时期。2009年元旦,河南卫视全新改版,推出“爱心与责任”的新定位,河南电视台通过不断创新改革,实现了从区域性媒体向全国性媒体的跨越。
新闻宣传是河南电视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参与者,河南电视台一直坚持“新闻立台”,立足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认真实践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坚守新闻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FS:Page]突发事件重反应、正面宣传重创新、典型报道重影响、舆论监督重实效,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时政报道,积极组织了“中原崛起”、“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系列主题报道,而且圆满完成了“普京访问少林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行”等重大题材报道,以及任长霞、洪战辉、谢延信、李连成、白洁等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开工”、“7·29陕县淹井矿工大营救”、“纪念焦裕禄逝世45周年大会”等新闻直播报道方面更是日益精进。为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河南电视台不断改革新闻宣传机制体制,不断加大新闻宣传的投入,不断改进新闻宣传方式,确保河南电视新闻的主流地位,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河南电视台推行“品牌战略”,着重打造频道栏目和品牌活动,各项事业走向全面繁荣,成功实现了电视业的中原突围,实现了由中部地区大台向全国强台迈进的历史性转变。河南电视台整体实力得到全面增强,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正沿着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快速崛起。
河南电视台40年的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更离不开广大观众的积极参与。在河南电视台筹备开播、从黑白到彩色、迁入彩电大楼、节目上星播出、多频道快速发展等各个发展的关键时刻和发展时期都有着来自社会力量的支持与支撑。
走过40年的河南电视,前行的步履更加稳健,发展的意识更加理性。实践告诉我们,电视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离不开电视的宣传,只有融入时代的大潮之中,电视才能充分发挥其“第一媒体”的重要作用。与时代同行,与观众同行,河南电视台始终牢记喉舌功能,打造责任媒体,用爱心与责任定位,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电视的发展,积极倡导并践行主流媒体责任意识,努力打造河南电视台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体现媒体的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树立责任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一边着力提高收视率,一边积极倡导净化荧屏;一边精心打造品牌栏目,一边自觉抵制媒体公害,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理性发展的思路,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河南电视台在“一大多强”战略实施过程中,以媒体前沿理论为指导,根据电视发展的产业规律,引入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的理念,大胆进行体制创新,不断推进人事和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节目评估体系和动态管理体系,科学制定河南电视台成本核算实施细则,加强节目管理,明确投入产出比,使全台的管理趋于科学、规范。目前,河南电视台已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走过40年的河南电视,多彩的荧屏更加绚丽,丰富的节目更加好看。作为最现代化的大众媒体,电视满足着人们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建台至今,全台同仁持之以恒地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上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改革,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打造专业化频道和品牌栏目。卫星频道重点打造了《梨园春》、《武林风》、《沟通无限》、《华豫之门》四大品牌栏目,并在周末编排中形成了强大的收视阵营。《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名片,河南省的文化名片,收视率一直保持全国同时段前三位。栏目不断创新,赢得了国家领导人和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和赞誉。《武林风》是这5年来成功打造的又一品牌栏目,和《梨园春》形成一文一武的局面,充分发掘了河南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树立了河南电视台的文化品质,被评为全国十大原创栏目。《梨园春》、《武林风》还不断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延伸开放品牌活动。《梨园春》重拍了经典样板戏《红灯记》,开展了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赴南美洲举行系列巡演活动;《武林风》先后走进北大、走上长城,远赴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组织了多场有影响的国际赛事,吸引中外选手参加。《华豫之门》充分利用河南文化大省的文物资源,提出“收藏中国”的定位,打造出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新品质。各地面频道也先后培育了一大批品牌栏目,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情感密码》,民生频道的《民生大参考》,法制频道的《法治现场》,电视剧频道的《故事聚乐部》,公共频道的《DV观察》等,这些品牌栏目也是频道收视的主要引擎,为频道创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河南电视台带来了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走过40年的河南电视,事业的发展更加兴旺,产业的开发更加多元。这40年也是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和产业开发不断拓展的40年。建台之初,由于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电视台事业全供的性质,以及整体社会观念滞后等原因,直到1990年,河南电视台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广告创收部门。20世纪90年代,河南电视台成立了专门机构,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广告经营负责人,并引入全新的广告经营机制,广告创收由每年1000多万元上升到1亿多元。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和产业发展并举,以现代产业运营规律和电视经营理念指导广告创收、产业发展,推出了阳光价格体系、整合广告资源、放开专业频道广告经营、引入竞争体系等措施,广告创收以25%的速度逐年递增,2008年广告创收和产业经营突破11亿元,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过10亿元的省级电视台。
在中国电视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河南电视台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全面增强,河南电视台的美誉度、影响力、凝聚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40年前,从一间小小的播出间激情开播,蜗居陋室虽一穷二白,但戮力开拓的豪情光芒万丈,如今的河南电视台已经成长为中原大地主流媒体,信号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多频道、多元化、多产业的电视新格局。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首往昔,饮水思源;展望未来,通衢坦阔。
抚今追昔,从40年前就已经出发的河南电视队伍和已经铸就的河南电视精神,为今天的跨越之韵、跨越之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代代创业者忠诚奉献,开拓创新,河南电视事业才绽放出如今的欣欣向荣,繁花似锦。从40年再出发,河南电视台将满怀理想、饱含理性,以更加成熟稳健跨越的姿态,坚强有力的步伐不断前行,走向50年,走向100年,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您推荐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俺村作为县里的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大伙儿安装有线电视热情很高,95%以上的家庭都装上了有线电视。”说起村里有线电视安装情况,牛屯镇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永现一脸自豪。目前滑县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1万户,实现了有线电视广电光纤传输网络“村村通”。滑县自1998年开始实施农村广电光纤传输网络工程,但由于农民对有线电视了解不多,存在种种顾虑,致使前几年农村有线电视整体发展缓慢,高投入、低收益的状况使该县农村有线电视安装工作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近两年来,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有线电视发展工作。去年,他们又将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俺村作为县里的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大伙儿安装有线电视热情很高,95%以上的家庭都装上了有线电视。”说起村里有线电视安装情况,牛屯镇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永现一脸自豪。目前滑县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1万户,实现了有线电视广电光纤传输网络“村村通”。滑县自1998年开始实施农村广电光纤传输网络工程,但由于农民对有线电视了解不多,存在种种顾虑,致使前几年农村有线电视整体发展缓慢,高投入、低收益的状况使该县农村有线电视安装工作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近两年来,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有线电视发展工作。去年,他们又将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是省委、省政府2005年向全省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之一,2004年到2005年我省共有1316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涉及12个省辖市共37个县(市、区),由所在县(市、区)的广电局组织实施。从本月起,省审计厅组织了12个省辖市审计局,对2004年至2005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对审计出的乱集资、乱收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及损失浪费等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问题,将依照《审计法》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审计工作将于5月底结束。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是省委、省政府2005年向全省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之一,2004年到2005年我省共有1316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涉及12个省辖市共37个县(市、区),由所在县(市、区)的广电局组织实施。从本月起,省审计厅组织了12个省辖市审计局,对2004年至2005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对审计出的乱集资、乱收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及损失浪费等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问题,将依照《审计法》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审计工作将于5月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