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高清频道昨起开播 上下游板块有望受益

2009-09-29 08:43:00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温婷热度:
昨日,CCTV-1、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9个卫视频道的高、标清同播正式启动。分析人士指出,这将促进有线网络、家电以及机顶盒制造等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作为广电总局2009年的重点工作,这9个卫视频道加上中央电视台原有的高清综合频道,将全部由有线数字网络免费接入,目的是快速启动和培育高清电视市场。
据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介绍,新开播的高、标清同播的卫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上海、江苏、湖南、黑龙江、浙江、广东、深圳8家地方卫视。高清电视将采取卫视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推进,第一年的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要高于50%,第二年要高于70%,第三年力争达到全高清播出。
朱虹表示,用户要想收看高清频道,首先需要所在的有线网络进行数字化改造,其次是用户要购置满足1920×1080分辨率标准的高清电视机;三是要配备高清机顶盒。国信证券家电分析师王念春表示,目前平板电视厂商的产品基本上都已具备了高清播放功能;如今广电总局力推高清电视发展,会加速CRT向平板电视的转换;尤其是随着高清内容的丰富,将会促进平板电视整体销量的提升;而对于同洲电子等机顶盒厂商的长期利好会更大。
但另有资深传媒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天威视讯、歌华有线等网络运营商来说,首批免费提供的方式只是利于高清电视推广,短期不能带来业绩提升,但从长远看,运营商可通过开发互动业务等新模式,来带动收入的增长。据悉,深圳天威视讯表示,希望借此次免费开播,将业务拓展到高清互动业务层面。
此外该人士表示,高清是广电的最大优势,鉴于IPTV的带宽不足以播放高清电视,广电网络可以通过发展高清电视的差异化市场来应对IPTV,从而与电信划界而处。
目前,广电总局已要求各电视台抓住内容生产这一核心,打造一批精品高清节目。朱虹指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和其它体育赛事的转播,也要采用高清转播,推动高清频道向品牌化发展。
此外,为保证用户的顺利收看,总局还下发通知,规定尚未完成数字化转换的有线网络,要抓紧数字化升级改造。一旦完成模数转换,要立即接入高清频道。朱虹表示,开办高清频道,将大大推进全国的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据悉,广电网络数字化转换目标是到2015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要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央视高清频道年内将开播 收费走高端路线

昨天,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康佳第三届高清论坛上,与会的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立保告诉本报记者,“国内首家高清电视频道——央视高清频道年内将会开播,但具体的收费标准和与各地网络运营商的分成模式还在具体磋商过程中,但收费价格肯定属于高端范围。”据悉,中视传媒是中央电视台控股63%的上市公司,而中视传媒(CTV)、中数传媒(CDM)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CITVC)都是央视经营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企业,这次央视委托中视传媒制定首套高清电视节目频道的方案,目前已基本成型,但还有不少细节需要确定。据中视传媒副总经理谭湘江介绍,从1999年开始进入正式商业运营拍摄高清电视剧《大宅门》后,到今年中数传媒已

飞利浦“逐点晶晰II”开创高清晰度电视新纪元

国际彩电巨头飞利浦自推出“逐点晶晰”技术以来,在业界掀起一阵狂澜,事隔一年,飞利浦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逐点晶晰II”技术,将电视的清晰度推向一个新的顶端。“逐点晶晰II”是当今市场消费领域可用的最为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之一,它包含了独特的17种数字图象改进技术。飞利浦独特的3D数字梳状滤波系统,目前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它可以更好地处理交叉色彩、交叉亮度和晶点的分布,同时提高扫描线的尖锐程度,从而展现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高清晰画质。不仅如此,飞利浦还使用了3D数字噪音控制技术来处理画面移动时引起的颤抖现象,还使用了相对动力学、数字提高系统来控制画面的亮点和黑点,这样可以得到更加绚丽灿烂的图像,与没有使

央视数字频道9月开播 TCL液晶电视首获高清认证

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将于9月份正式开播,为防止“伪高清电视”影响数字电视收视效果,央视数字频道特委托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电视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日前,记者从质检中心获悉,TCL送检的液晶电视产品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甚至高于央视根据数字电视播放要求制定的《高清液晶电视规范》,从而成为中央电视台首批确认的数字高清电视。今年9月份,中央电视台将推出国内首个“高清数字收费频道”,其垂直分辨率达到720线以上,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但是,一些品牌所谓“高清数字电视机”,根本达不到该标准,甚至有一部分低价等离子电视的分辨率在852×480,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中央电视台出于高清

日本总务省从06年始网络高清电视播出试验

日本总务省将开始进行宽带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实证试验。试验期间为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底。此次试验的目的是促进电视节目内容的传播,主要检测并验证服务模式和技术问题。具体包括内容制作、基于许可管理信息的利用方法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内容保护等。此次试验将与由民间企业等组成的团体“新一代宽带内容流通论坛”联合实施。该论坛的成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