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09)于2009年8月26-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同期“BIRTV2009第五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于2009年8月27日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论坛由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独家承办,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为独家行业门户网站全程图文直播。
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 杜百川
杜百川:我今天讲的是《新一代广播电视与三网融合》,很多人不愿意说,有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
从目前来说,都是为以后铺垫,首先说一下广电的收入,08年是1452亿元,为什么举出这个数,是因为这个数可能会跟我们电信整个行业的比较,电信行业现在是8000亿。电信行业的8000亿,全部是电信,我们广电行业的1452亿还包括了其他的收入,比如说广告收入就占到了695亿,网络的收入大概只有1/3到1/2。这个意思是说,网络方面的收入,跟电信来比的话,就是更小更小。所以,如果下面要说三网融合的问题,就要考虑到体量的问题。
今年的广播业受金融海啸的影响,还是有一定影响的。第一季度我们的广播总额同比增长只有2%,1到4月的同比增长是4%。除了其他的广告以外,电视广告还是保持增长的。但是,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受到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国务院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重点强调要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尤其是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运用,以新应用带动新增长。这里面具体来说,是加快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丰富数字节目资源,推动高清节目播出,带动数字演播室设备、发射设备、卫星接收设备的升级换代,实现视听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对于广播电视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在数字广播电视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要大力推进地面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数字视音频编解码等标准化产业化进程,要试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重大工程。这说明了广播电视在拉动经济方面的作用。
同时,在7月22日,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要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委员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在市场的经济危机下的作用。
一共是要做好八项工作,这里面包括了电影、广播电视、发展文化演出,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影院线和跨地区整合、繁荣城乡文化市场,积极发展移动和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这些都是我国最近推出拉动经济的多项政策,重要的也提出了要抓落实。
目前来说,广播影视的开展还是非常好的,或者说目标也非常明确。台内数字化有几个方面,像采编播流程优化、内容的网络共享、媒资管理和高清、立体声制作发展。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目前已经有229个城市进行整转,106个城市完成整转,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5千万。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06年颁布,07年正式实施,08年元旦开通CCTV-HD和数字CCTV-1、2、少儿、音乐、BTV-1、CETV-3同播。北京电视台地面奥运高清在08年五一试播,07年颁布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目前已经有188个城市开通。
什么是三网融合?窄义的定义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在技术、业务和网络的融合与趋同。广义的定义是指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三种产业的融合。从服务商的业务定义,是指不同网络平台倾向于承载实质相同的业务。可以按照终端变化的角度,比如说消费者的终端,比如说电话、电视、个人电脑,趋向于能够接收多种网络的业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开放以及用户对多种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三网从互相孤立走向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三网融合的政策和机制,对于推动国家信息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五”计划首次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但是提法和现在不一样,05年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目前比较准确的说法。
从这里可以看到,三网融合不是网络和业务的替代,《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都是下一代网,通信网是宽带新网,不是窄带通信网,电视网是数字电视网,而不是模拟电视网,互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而不是这一代互联网。这三个网将来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电信NGN和NGI也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所以,三网融合有多个层面,技术层面早就融合了,现在是在业务层面融合,就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电视或电话业务,在电信网和数字电视网中的实现。我认为三网融合不是一个具体目标,也不是一个技术方案,它是一个进程,它是有利于信息化的进程。它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下一代网络也不是1年、2年就能够完成的。
具体来说,我们还有一系列的文件,比如说一号文件,头三条就是要明确数字电视的发展目标。第一条又明确指出,要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
什么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应当说是在目前的广播电视网的基础上逐步演进。比如说我们可以设想把内容制作单位,各个电视台的台内网联网,成为丰富式的内容提供保护系统。同时,把有线电视前端综合成为多业务集成、多业务控[FS:Page]制、多业务发布的系统。同时,结合3TNet的项目和CMMB的项目,把中央干线网和各个省的网,组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系统。同时,我们可以把我们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记者站、广播电视系统和网络设备也可以联网,作为我们的远端内容提供系统。这样一个融合啊有线、无线、卫星、移动,融合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就是成为了下一代的广播电视网。
它有几个方向,第一个是数字电视的物理层改进。比如说我们数字电视去欧洲的例子,有一些标准是从93年开始制定的。跟我们国家的标准相比较来说,我们现在发布的ABS-S,相当于DVB-S2。目前欧洲的DVB-C2,我们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标准,他们是4月15日发布的。DVB-T2,我们现在已经有地面国标,可能从水平上来说,还达不到T2,但是介于DVB-T和DVB-T2之间。我们现在已经发布了CMMB的卫星地面标准,向但于欧洲的DVB-H和DVB-SH。这就是往下一代传输标准的改进。
第二步是格式。就是超高清,它的清晰度大概是目前高清的4倍,大概是70毫米影片清晰度的2倍。目前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英国计划在下一届奥运会会使用超高清来转播。另外就是立体电视,这也是格式的演进。目前在市场上的主要是前两种立体而和自由立体,体显示和全息显示还不太实用,但这只是格式演进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就是网络的演进,推动力主要来自IP协议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这张是10年前做过一次的,目前有一些更新的,按照所有的互联网的地址,画出了一张互联网的连接图,可以看到还是非常漂亮的。
从目前来看,2009年3月的统计数字,世界互联网的发展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相对各个洲来说,目前用户数肯定是亚洲比较多。普及率来说,北美最高,亚洲大概是占17.4%,平均水平大概是23.8%。我们中国刚刚超过,因为我们在不断进步,世界也在不断进步。
互联网的使用率来说,还是亚洲占第一,也是因为人口问题。而且,不同发展国家互联网的覆盖率,发达国家是蓝线,发展中国家是红线,世界平均水平是绿线。可以看出,主要还是在发达国家。增长率来说,中东最高、非洲第二,我们亚洲占到了第四。互联网用户中国是第一,几乎达到了3亿。我们的网民规模,2009年7月的统计,已经达到了3.38亿。所以,这个数字是绝对世界第一的。但是中国的普及率只占到了25.5%,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3.8%。手机的卡数增长大概是6亿左右,宽带网民也是比较大的,2009年6月统计我们大概有3.1813亿。我们看一下国际经合组织主要国家互联网下行带宽,这是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世界平均下行速率达到了17.4兆,我们用不太好意思的话来说,中国的宽带主要是以ADSL为主,大多数下行速率不超过4兆,我说能达到4兆的几乎是很少。这个话已经是往高了说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或者说为什么在中国只是以ADSL为主的?那就是因为互联网的接入不对广电开放造成的。
由于IP技术的发展,IP技术的改造使其进入音视频广播领域。原来只适用于数据和电子邮件,很快成为了所有类型通信的主导标准,主要是因为IP协议所固有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率,以及它随处可得性。尽管有这些优势,但是目前广播业者还不认为IP已经具备支持敏感业务的时事视频业务,这句话不是中国人说的,这是最近思科的一篇文章说的。
尽管IP网在节目制作和传送过程已经在起作用,但是通常只用于非实时应用,目前正在逐步转向实时应用。尤其是目前的IP网经过对视频实时应用的改造,已经可以满足电视业务提出的实时要求,同时它的运行费用和资金费用的优势,使得我们广播业逐步在采用IP技术。有线电视运营商目前广泛地采用IP技术,比如说美国的Comcast、Time Warner-Cox’s2004年启动了NGNA,为视频内容分配将国家干线网改造为IP网,建立大范围的IP城域网以支持有限VOD业务,包括边缘通用调制器等等。
采用IP技术的目的有很多,比如说用户希望更多地选择控制、新一代编解码、各个业务商日益竞争、下一代业务提供网络的变化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情况,它是广电开放比较早的。美国的运营商大概有1212个,有线系统是7832个,就是说美国的有线网也不是一个。2008年底,美国有线的基本视频用户,达到了6370万,数字用户达到了4000万,所以中国的用户是世界第一,美国是世界第二。
到家的户大概是1.24亿,高清也是1亿,到07年底高清已经是1400万。目前来说,像有线要往下一代走,首先是扩展带宽,第二个是有效地利用带宽。升级是很容易的,大概都可以达到30%码流的增加,但是从750增加到1G是很容易的,花费也比较小。
性外一个是在物理层上的融合,怎么把VOD、SDV和M-CMTS高速数据业务融合到一个广播电视网。
比如说通用边缘调制器,实际上像一个边缘的路由器,它除了承载视频的输出以外,它要能够对于DVB的加密和同密支持。SPTS/MPTS复用和路由,还要能够流复制,这都是目前电信的路由器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包括PID的重置和(P)SI编辑,MPTS PAT、NIT、PMT、CAT表生成,TS流抖动校正等等。这正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
同时,正是由于这样的边缘调制器,我们可以使得大规模的IP电视改进光电的双向的业务,可以旁路在数据在ADSL之外。如果一个光节点200户,一半点播标清,假设标清码率为5兆,需要500兆,如果是高清,码率是20兆,就需要2G,更不能通过。所以,如果我们采用通用边缘调制器,可以把这个部分绕过。
除了物理层的融合,还有系统的融合。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华数的全媒体业务及包括了电信、互联网、广电,就是原来分割的多业务到IMS的演进。我是通信协会电信网络学会的副主席,我们也参加了电信的学会。大多[FS:Page]数人对于电信的IMS有一些迷惑,但是我看到美国对于有线的IMS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具体来说,比如说Comcast目前在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50兆的速度。在上个月又增加了100兆的速度,价格也不是很贵。同时,也进行在线的测试,把有线电视直接放到网上进行收费的试验。
有人也提到,光纤到户怎么样?从过来看,做光纤到户的Qwest目前在提升FTTN的上下行的速度。FTTN在做的时候目前还不是很到家,真正到家还需要做一种转换形式。目前的网络直接用在点播,也是一个常用的办法。
总的来说,为什么要提这么多,那是因为互联网业务现在不管是对谁,尤其是对于电信业务是非常大的竞争。所以,在线视频的发展,目前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大概看一下,日本提出一个架构还是比较容易看出这个进程。原来的电话网、原来的无线网,这两个网都会向NGN变化。互联网原来是NGI,NGI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在目前互联网的更快、更强、更安全,还有一种解释是完全重新设计的网,这有可能叫做新的下一代网络,这就是所谓的NWGN,我觉得这种方式有可能性。先到NGN和互联网,再到NWGN。世界各国,包括了美国、日本都投入了巨资。比如说像美国的FIND计划、GENI的计划,投入的资金都是非常多的,比如说1200million,光是测试机构就是3到4个million,计划是2009年到2012年。所以,这个时期是和我们研究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网的时间差不多。当然,我们的投入可能没有这么大。欧洲也是这么多,日本现在也差不多,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在研究下一代网络。他们提出一个需求,将来的网络以什么为根据设计?比如说2小时的4K数字电影,直接流媒体到家。没有压缩的1G的线路需要10小时,1:20压缩的线路需要30分钟,实时流媒体无压缩需要6G到家,压缩1%的是300兆到家。根据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左边这张图是目前实测的互联网的增长图。拟合的结果发现,大概平均每年增长1.7倍。这个意思是说,13年要增加1000倍,1000倍是什么概念?就是将来的交换从T比特要达到P比特,接入要从10兆到10G,干线网传输要到10T,看来是不够。因为美国已经在测试32T的传输,如果今年是32T,10年以后大概不只1T,估计也得到P。
这是94年一直到现在的边缘门户实时记录流量的增长情况的表,但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算下来按现有的Cisco每个机箱通过1.2T的,功耗15.5kW来算,如果是100P的,大概要达到1348兆,相当于一个核电站消耗的能量。所以,为什么要重新来设计互联网,这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支撑不了现在的这样结构。现在要重视开发光交换,目前有非常大的进展。
所以,下一代网络,有可能不使用IP。有的人说现在使用,现在肯定大都用IP,但是下一代网络不一定。
2005年世界人口的密度,颜色越浅,是人数越少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印度、中国都比较红。再看一下地球的灯光,就不是按人口密度分了,一般来说美国的东部和最西部,还有欧洲、日本,这都是比较多的。IP地址密度,恰恰是跟刚才灯光的密度有非常大的相关性,哪里耗能大,IP地址的密度也大。再看一下科技产量的密度,也是跟刚才的灯光密度相同。
为什么要说科研的问题呢?比如说北美越密的地方是科研越多的地方,这是欧洲,这是亚洲。我们可以看到,反而日本、韩国,我们有的时候老不服气韩国,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科研产业韩国密度比我们大。
刚才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下一代网络究竟是什么?可能最后取决于谁投的钱多。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不是需要一点点钱,不是1亿、2亿、10亿,而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资金由于一个实力的比拼,如果没有相应的投入,你仍然不可能占据你的地位。这个道理我觉得就像我们电视机经常抱怨,我们为什么老是组装,凭什么没有自主的产品?那是因为你开始的投入不够。对于屏的研究投入不是一点点,而且研究10种屏,可能只有1种可以生产。
那么,在三网融合方面有几个似是而非的观点。第一,三网融合对等开放就是广电做数字电视,电信做IPTV。这好像有道理,但实际上完全没有道理。不能把数字电视和IP电视并列,数字电视和双向化,是光电电视业务的升级,不是光电做互联网和电信。而电信做IP电视,是电信去做光电的基础业务,这两个怎么能并列呢?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做数字电视,实际上相当于电信从模拟的大哥大,变成数字手机,这是不是数字化?从2G到3G,这都自己的事。也就是说,我们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根本不存在三网融合的问题,这是完全的两回事。一个是三网融合的开放问题,一个是我自己升级的问题。
第二,广电提供节目,电信提供网络就是融合,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电有节目,我们有网络,你们不用做数字电视,用我们的网络就可以了。
三网融不是不同业务范围不融合的合作,比如说互联网只能由电信做,广电只负责提供节目,实质上是不让广电参与三网融合。融合是指同一技术平台,融合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技术,不是说三个运营实体的合作就叫做融合。以前哈尔滨搞IPTV,有人说这就是搞三网融合,但实质上如果广电没有数字化,就无法参与三网融合。最后,只是电信在做IPTV而已,不是一个融合。三网融合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不同的网络基础在做不同业务的时候,技术不同、改造费用不同、竞争力也不同。相对来说电信行业三个巨头,同时做三网融合业务才是重复投资,因为这是相对相同技术的同质技术竞争。尽管如此,我们还要用三个运营商,这还是必要的。更不有说广电的参与更有利的,原因是我们是不同的技术。只有不同技术的竞争,才能显出优劣,同质竞争是没有意义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为什么世界上平均速率已达到17兆,而用户最多的我国,平均速率不到4兆,就是因为对广电不开放的原因。
第三,电信已经有了把电视送到家的三网融合技术,没有搞数字电视的地[FS:Page]区,不用再投入搞数字电视了。
我认为不存在所谓单一的三网融合的技术,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电信网在干线网的技术大同小异,而且可能都采取IP协议,但是在三网融合业务的实现上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差别上非常大,一个是从电话线改造而来的,一个是从有线电视同轴改造而来的。这两种改造怎么可能一样?所以,不能认为不同网络做同一个业务就是不充分利用资源,就是重复投资,否则为何要三大电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的竞争还是同质竞争,因为都是电信的技术,没有广电参与是不行的。
第四,NGN比NGB优越,我已经看到有人写这种观点。NGN、NGI、NGB、NWGN都在研究当中,还没有实现,怎么够能说谁比谁好?任何一方都会就某个方面说自己比另外一方好,就像互联网和电信争论的时候,NGI一直说你根本不用做NGN,你都做NGI,你在互联网上实现就可以了。换个角度说,不管哪一派的观点,下一代网络的关键业务,是视频业务,有着天然的网络带宽基础、内容管理的优势。以广电网为基础做三网融合的业务是最佳选择。
第五,农村有线电视达不到的地方,可以用IPTV来补充。有人说有线电视达不到,我们电话用用IPTV就可以了。这不对,有线电视达不到,是因为有线电视的维护费用不足以维持有线电视,回过头来说,IPTV能吗?也不能,因为IPTV的改造费用增加视频业务,要比有线电视的费用还高,怎么可能支持它的业务?不可能。
第六,有人说所有的保密电话都是电信传的,怎么说电信做媒体就不行呢?保密电话的传输是安全的,但是它不涉及内容,或者说电信传输要求的是私密,内容安全是媒体的特征,媒体的内容要有自律和管理。你不能说中央首长通话你去管说什么,但是媒体要管。也就是一个是传输安全,一个是内容安全,不是一个概念。
同时,国家跟媒体有详细的规定,比如说外资不能进入,资本结构优一定的要求,电信对外开放对WTO有一个承诺,但诺不包括广电。因此,电信企业不满足国家对媒体的要求和政策,不能作为媒体对待,所以IPTV执照只发给和媒体的机构。
第七,IPTV在中国发展不快是由于节目政策不开放。我认为IPTV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除了节目以外,还受到网络电视和有线电视的竞争,怄气是网络电视。它有一个规律,IPTV要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规模和运营质量,就必须要增加带宽,增加带宽的同时,使得网络电视进入更加容易。从世界发展的情况来看,IPTV在世界和国内的比例基本相同。2008年,世界的IPTV欧洲是发展比较好的,也就不到1%。
第八,双向开放就是广电开放节目政策,电信开放互联网接入。这也是不对的,互联网接入是电信的增值业务,是商业问题,世界各国都是开放的,08年一号文件已经要求对广电开放。节目政策不是商业问题,也不完全由广电决定,而是国策,由中央决定,不存在市场开放问题,而是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更符合国情的问题,一旦决定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都要严格执行。这两个问题根本不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