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受制于人的平板电视行业正在重演悲剧。不进入面板生产领域,完全没有还手能力;进去的话,行业技术更新太快,投资巨大,风险很高。家电厂商们呼吁政府之手的支持
“好日子还没来就过去了”
2006年春节前后,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上演了一轮由日韩消费电子巨头发起的价格战。历经了彩电行业多年沉浮的厦华电子董事长郭则理,透过这场价格战看到的是国内彩电企业正面临一场“生死攸关的整体危机”。
“这一幕与手机行业何其相似。”郭则理感叹道。
2005年12月,索尼突然大幅下调其大屏幕液晶(LCD)电视的价格,5款索尼液晶电视的降幅超过20%。随后,夏普、松下、三星、LG、飞利浦等外资品牌大幅比肩“跳水”,跌幅动辄四五千元,某些型号的洋品牌液晶电视零售价比国内厂商的同类产品还便宜。
外资品牌兵临城下一个月之后,“集体失语”的国内家电企业终于硬着头皮应战。2月17日,创维宣布旗下4款液晶和高清等离子电视机价格大幅下调,液晶产品最大降幅达20%,等离子最大降幅接近30%。“这是顺应市场的行动。”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殿甫表示。
国外品牌降价的直接后果是,同类型、同尺寸的平板电视,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的价格仅仅相差2000元左右。被迫接招时,国产品牌已失地不少。统计显示,外资品牌发动此次平板彩电降价潮后,其市场份额已经逼近国产彩电,上海地区国产品牌的出货量降至40%。此前国产液晶品牌的市场份额曾高达74.3%。
“现在国产彩电行业内有一种突然死亡的现象,当国外品牌把价格降到与国内品牌同一级别时,大家都卖不动了。”郭则理感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国外品牌等你价格战打得差不多了发动最后一击,国内企业前面几年价格战都白打了,好日子还没来就过去了。”
郭则理告诉记者,在外资家电巨头此轮大幅降价之前,国内彩电巨头们埋头于价格内战,经过多轮降价,国内彩电企业的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的价格都已低至成本上下。发动价格战的企业打着这样的算盘:用赔本的低价策略先占领市场份额,拖垮竞争对手,到某一个时点再提价赚钱。他们同时认为,价格一直高高在上的日韩家电巨头将固守高端战略,不会“掺和”到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中来。
这样的思维与国产手机产业之败北后的误判如出一辙。2005年以前,国产手机与国外品牌分别走着似乎互不相犯的低端和高端两条道路。
正当国产手机价格战打得筋疲力尽之时,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发动强势价格战,将数款产品降至400-600元区间,导致国内手机企业在短短一年多之间由盛极一时跌入全行业亏损的泥潭。
国内彩电巨头今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厦华、海信、康佳等多家彩电企业净利润率已不足0.5%。2005年12月,创维彩电总裁杨东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2006年中国彩电业有可能重蹈2000年彩电全行业亏损的覆辙,他警告说:“在平板电视旺销的火热表面下,全行业亏损危机已在迫近。”
面板之短
“正由于国内彩电企业对平板电视70%以上的成本没有话语权,日韩彩电巨头才敢于在中国市场大打价格战。”郭则理以手机行业作比,国产手机企业同样不掌握核心技术,软件和核心零部件都需要外购,当国外企业推出新机型,而将其老产品价格降到成本价时,成本高过洋品牌的国内手机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同样,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属于关键性的硬性成本,拥有技术优势的韩日企业也同时拥有成本优势。
如今的平板显示行业如同一列飞驰的列车,在全球电子产业不景气的大势之下,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俗称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技术领先公司在新一代生产线领域的不断升级。目前占据主流的液晶面板线是夏普、LG、飞利浦、友达、奇美等掌握的4条第6代生产线。2006年年初,中国台湾的华映、彩晶、广辉还将增加3条6代线,日立、松下和东芝合资的6代线也要投产。6代线切割32英寸液晶最经济,因此32英寸、37英寸液晶电视是今年终端市场的主流产品。
为您推荐
整体市场升级在2005年平板电视市场盘点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电网共同发布“2005年度平板彩电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其中分析到2005年国内液晶、等离子电视市场销售总量为190万台,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375%,成为近年家电产品增幅最大的种类;在重点城市的调查中,液晶电视和等离子销售量占有率为16.7%,其中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为11.9%,等离子市场占有率为4.8%。白皮书认为,2005年度,在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共同努力下,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但进口品牌,尤其是三洋、索尼、夏普、松下等日系品牌,依旧保持一定优势。韩系、欧美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对平稳,外资品
彩电行业盛传“五年一轮回”的论调,从2000年全行业亏损到2005年彩电行业盈利达到高峰,新的轮回是否重新开始?记者李少林长虹、TCL、创维和康佳4家国内彩电巨头近日与深圳市所属的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宣布进军平板电视的上游产业,生产平板显示屏。抛开其中相当程度的作秀成分,国内4家主要彩电企业联手进军平板彩电上游产业,足以看出显示屏在平板电视产业中的地位,也凸显了目前国内平板电视发展的瓶颈所在。由于难以将降价负担转嫁到上游企业,国内企业正面临做大规模的同时也将陷入亏损的尴尬局面。彩电亏损“预言”日前,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2006年,国内彩电行业正在重蹈
1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在北京发布了《2005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全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规模达到190万台,在大城市平板电视销售额已经开始超过CRT彩电,这预示着中国彩电业新平板时代的到来。《2005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影响中国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竞争格局的主体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海信、厦华为代表的传统彩电品牌,他们抓住了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发展先机,取得了突出的市场效果,海信已连续14个月保持国内平板市场领先。二是以TCL、长虹、海尔、康佳为代表的传统彩电品牌,虽然他们发力平板市场较晚,但市场份额
概念解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电视概念,大致可以将它们归结为三类:一、平板电视:主要包括液晶、等离子和部分DLP电视。它们一般没有CRT电视的“大尾巴”,薄而轻。二、CRT显像管电视:与平板电视相对,包括纯平CRT、超平CRT、超薄CRT等。三、背投电视:包括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和液晶背投等。平板电视的爆发性增长,使得中国高端电视产业(液晶、等离子、DLP)平板化的趋势已经明朗。赛迪顾问在2月21日“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高端电视产业链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高端电视产业规模保持了40.6%的高速增长,预计今后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