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最终落幕 个人视听网站命运将如何?

2010-01-20 11:10:00来源:人民网-《大地》 热度:
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www.cntv.cn)如期开通。在其生日到来前几天,正是众多BT网站的末日。

  12月5日,在网站关闭一天之后,国内最大的BT下载网站BTChina首页挂出留言:“BTChina接广电通知, 因无视听许可证,所以工信部删除备案号,关站。”

  “BT”是互联网上流行的P2P传输协议的简称,全名为“BitTorrent”。“BT”分享网站主要针对不同的影视作品发布一系列的“种子”文件,普通用户只要安装好免费的BT软件,在分享站上找到“种子”就可下载相应的影视作品,而且是下载的人越多,速度就越快。2003年,BT网站引入国内,立刻受到网民的热捧,不仅热播大片、流行美剧,甚至高清蓝光资源BT网站上都可以找到。据业内人士估计,国内超过一半的网民都有使用BT下载的习惯,高黏度用户也在千万以上。

  从12月开始,广电总局开始对互联网视听许可证进行新一轮的严查。在严查中,众多BT网站与BTChina一样,从此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据央视报道,截止12月17日,已有近30家BT网站被关闭。

  这个被网友们称为“网络下载里程碑”的软件从此度过了它的巅峰岁月。随之终结的不仅有多家BT网站,还有网友互助资源共享的理念,即BT网站的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与此同时,国家网络电视台的强势亮相以及相关的法规预示着,个人视听网站也许即将落幕,重建网络视听世界,“中心”将取代“个人”。BTChina创始人黄希威说,未来不是个人网站的,只有成立商业公司。

  资源共享还是盗版帮凶

  据新浪网的一项关于BT的在线调查显示,42999名投票者中,有89.43%的人认为“充分体现自由与共享的精神,BT是天赋人权”。

  2002年10月份,BT出现第一个成熟版本。第二年,这款软件即跻身下载领域的霸主地位并进入中国。据统计,在互联网网络流量中,有3成左右的流量是应用于BT的。出生不到十年,BT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个人电脑。

  但是,在人人推崇的共享理念背后,BT也面临着无法避免的“原罪”——传播盗版。

  在美国,尽管著作版权的保护相当受重视,但BT的盗版问题却无法避免。自从BT被迅速普及之后,盗版电影就成为倍受用户青睐的“免费午餐”。

  据Analyst Informa Telecoms & Media公司估计,2004年盗版下载影片给好莱坞造成了8.6亿美元或者高达4%票房收入的损失。好莱坞和美国的唱片公司们曾多次将开展BT业务的网站告上法庭。2005年,P2P文件交换服务商Grokster向米高梅支付了5000万美元的罚金并关闭其网站,以此达成和解平息诉讼,这被认为是打击BT传播盗版的一大胜利。

  但这并未改变根本问题。BT的原理是将每一个下载者变成供给者,以此大大增加网络上的下载源。这个过程使BT完成了“去中心化”的过程,资源的充分共享使得人人平等。

  这对于好莱坞的老板们简直是个噩梦。要同盗版开战,他们面对的是群众的汪洋大海,无从下手。

  BT的创造者布莱姆·科恩曾表示,最初他并没有想到BT会带来的大规模侵犯版权问题。恰恰相反,他开发BT的初衷是为了使人们在购买合法在线音乐时更加快捷。

  科恩的每张碟片都是正版,他手下的BT公司也采取了和好莱坞合作的姿态。但是,还有众多提供盗版BT种子的网站存在。在BT的世界里,离开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一刀切不断盗版源

  打击盗版可谓近年来网络治理的常规动作,但像此次动作之大,则实属罕见。

  12月份,经过广电总局的重拳出击,国内主要的BT网站基本被一网打尽。BTChina,伊甸园,悠悠鸟国内排名前三的网站均被封禁。

  12月12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治互联网视听服务是一项长期工作,只要被关停网站不解决侵权盗版、传播低俗色情节目等问题,就不可能重新开放。

  BTChina创始人黄希威表示,个人网站受到注册资金和主体等方面门槛的制约,根本不具备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资格,“未来的方向是堵死的”。

  但是,广电总局的整治方法却没有获得认可。在网易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中,超过9成的网友不赞成关闭BT。有网友表示,BTChina提供的是种子而不是盗版文件,为什么要封杀它呢?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整顿未必能够达到目的,却可能造成伤害。在网易做访谈时,长期进行互联网观察的张震阳表示,把BT网站封闭掉或者把一切提供任何技术手段服务的渠道都给封杀,这不是打击盗版的根本所在。封了BT还有PT,封了PT还有新的东西封不封?“盗版不是渠道商的问题,是内容、盗版商的问题,要抓一定要抓源头。”

  Mobile2.0的创办人王利杰认为,由于版权管理法制的不健全,我们的法律在细分领域没有明确条款,当出现问题或者一些部门之间有利益博弈时,我们经常看到一刀切、一棒子打死的方式。“这种方式对整个产业讲,暂时看肯定是不太好的。”

  实际上,此次被封禁的BT网站只是负责BT种子地址的分类管理,网站关闭以后,BT下载软件仍然可以用于下载。

  另一方面,这些年因为网络冲击而日渐稀少的盗版光盘又死灰复燃。有网友甚至调侃道,一个BT倒下去,千万个盗版光盘小贩站起来了。

  个人网站即将终结

  随着BT被封禁,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进入它刚离去的舞台。

  此次广电总局的整治行动依据的是2008年初开始执行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份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和信息产业部部长共同签署的法规规定,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需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这一命令对于现存BT网站无异于处以极刑,即便是最为著名的BTChina也还是一个个人网站。

  BT的封禁后,另一条消息引人注目,即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开通。媒体普遍认为这两条信息存在微妙的联系。BT网站关了,视频网站退了,舞台已经打扫干净,现在,网络电视的国家队———中国网络电视台来了。

  实际上,“国家队”的到来只是网络视听变革的一个开始。据媒体报道,近日广电总局对网络电视的限制出现松动,工信部也表态将加快出台数字电视标准。媒体报道还注意到,工信部特别提到与广电总局需精诚合作,力挺互联网电视。长久以来,由于涉及部门利益,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就互联网电视问题暗战不止,最近的消息被认为是松绑的信号。

  另一方面,广电总局对于网络视听网站的整治似乎还没有结束。广电总局的相关负责[FS:Page]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擅自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的查处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明年还会进一步加大力度。

  值得注意的还有12月份另一条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加强对域名管理,从12月24日开始,“.cn”域名停止个人注册。而截至今年6月,中国有1630万个域名中80%以“.cn”结尾。

  此前,在谈到未来个人视听网站的命运时,黄希威表示,其实受影响的不止是影视网站,个人网站都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媒体研究专家对本刊说,以web2.0为代表的网站尊重个人与个性,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这会提高网民的社会参与,“中心化”无疑给监管带来方便,但会对网络公共空间造成打击。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网络电视政策壁垒考验运营商

阻挡在“三网合一”(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面前的壁垒随着网络电视(IPTV)的风生水起,正在慢慢地裂开一条缝隙。而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加快进入网络电视的步伐,融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但前路依然充满坎坷!网络电视遭遇到的政策壁垒、匮乏的节目资源、网速的限制,使得入住电视业的电信运营商们显得不是那么意气风发,也成为阻挡三网融合的天堑。网络电视的前途是一条光明的大道吗?它的出现对整个产业环境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真的会成为三网融合的钥匙么?网络电视,运营商眼中的香饽饽

解读IPTV(网络电视)三种生态链

在围绕IPTV的利益之争中,除了广电系统和信产系统两大主角之外,民营的力量也开始空前活跃。但是,与国有垄断巨头相比,微弱的民营力量只能选择从内容制作开始切入市场。解读IPTV生态链之一在中国,IPTV仍是一辆蓄势待发的战车。虽然广电系统抢先登陆、IT门户蠢蠢欲动、设备制造商摇旗呐喊,以及电信运营商暗中布局,这些动作都让IPTV在紧锣密鼓中身价倍增,但同时,相关政策的障碍、带宽与内容的限制、终端标准的统一等壁垒,又令IPTV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IPTV的商业化前景依然模糊难辨。因此,民营IPTV便成为一支最有创新意

网络电视试点汕头开展 明年将看数字电视

汕头人明年将有望通过宽带网络看到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享受直播电视及可任意点播的影视娱乐节目等。据悉,广东作为中国电信5个IPTV(网络电视)的试点省份,日前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总用户规模为10万户的项目将在汕头、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7个城市展开。据汕头电信部门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汕头网络电视的网络建设及技术人员准备均已完成,等待的是机顶盒等设备标准的确定,预计明年将开通网络电视的商业运用。开通后,网络电视用户通过电信宽带网络将可望享受包括

I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下)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网络电视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要具备类似于电视条件接收(CA)那样的技术,实现有偿服务。数字版权管理(DRM)就是类似的授权和认证技术,它可以防止视频内容的非法使用。DRM主要采用数据加密、版权保护、数字水印和签名技术。(1)数据加密:它采用一定的数字模型,对原始信息进行重新加工,使用者必须提供密码;(2)版权保护:先将可以合法使用作品内容的条款和场所进行编码,嵌入到文件中,只有当条件满足时,作品才可以被允许使用;(3)数字水印:把代表著作权人身份的特定信息、发行商的信息和使用条款嵌入到数据中。即使数据被破坏,只要破坏不严重,水印都有效,它能给作品打上水印记,防止使用者非法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