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鏖战长达10余年,一个关于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古老命题终于在2010年1月13日有了一个新说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有关决议,要求用6年时间在中国完成三网融合的任务。抛开其他标准说法不谈,其核心内容是广电企业可以利用自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基本电信服务和网络增值服务,而电信运营商则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介入视频内容的生产制作和传输。用老百姓能看的懂的话说,3年内少数家庭,6年以后大多数家庭就可以用家里的有线电视线路看电视,打电话和上网冲浪了,但是如果只有一条电话线,也许还不能用来看电视,因为电信运营商并没有获得基本电视服务运营商的资格。
即使是这样一个双向不对等开放的结果,也应该承认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从多个专用网向一个通用网方向前进所跨出的一大步。从历史上看,最初电信运营商是三网融合的主动推动者,电视运营单位是消极应对者,融合的局面一直难以实现。10几年下来,电信网和互联网早已高度融合,结为一体,而所谓三网融合实际上变成了二网融合的问题。从最新的说法看,电视运营单位是主动推动者,理论上收益最大;而电信运营商则成了消极应对者,所谓的“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距三网融合的本意离题甚远,也实在看不出有多少油水可捞。去年下半年展开的网络大黄打非运动中,央视一马当先,利用黄金时段的权威栏目焦点访谈连续做了6期专题,痛批移动互联网上的色情低俗泛滥,矛头直指各大电信运营商监管不力,完全不顾同是央企的情面,指名道姓,痛快淋漓,创下历史先例。接着,中移动二把手张春江和网通副总赵继东等一批干部又因历史旧案被捕审查。虽然在时间上可能是纯属巧合,但在社会舆论上,对电信运营商形成了连续性的巨大压力。之所以电视运营单位可以成为三网融合后的全业务运营商而电信运营商却不能,个中道理不言自明。
但是,目前推出的方案经过实战后,究竟能否真正实现三网融合,还是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三网凑合,实在是有太多重大问题尚待回答。
首先,广电系的自身能力是否足以应付全业务运营的挑战?从以往的历史看,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广电系虽然从头到脚都是纯国营,但实际上是地方割据,至今还没建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性广电网络体系,甚至在绝大多数省市里,也没有建成完整的省市级广电网络体系。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和管理关系,即使是广电总局也要面对听调不听宣的各路诸侯的调皮捣蛋。即使这次手中有了尚方宝剑,能够从国库里挖到些银子,但用钱铺路建设全国性网络的任务至少要花三五年才能完成。即使这个网络建成了,但从单向广播的电视网转变成双向互动的通讯网和互联网,能够达到电信级运营的标准,并且在使用价格,服务水准和市场推广能力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仅从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平台构建,经验积累等方面所需的时间看,没有十年八年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惜这次整治运动中,广电系风头太健,拳打央企电信运营商,脚踢民营网络公司,再想从电信行业和网络行业中获得主动,积极,有份量的帮助与合作变得十分困难。即使是同时使用管卡压和利益诱惑两手,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依托广电网在局部地区(例如上海)开展一些低水平的全业务服务,获取一些网络接入,电信服务和内容服务的收入,但不会从根本上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也不会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其次,三网融合仅仅是技术和经营层面的变化还是全方位的改革?从目前的走向看,答案基本是前者。细读国务院通过的文件,在大原则上是把三网融合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改革来设计的。例如,文件谈到了体系机制改革的重要性,但是语焉不详。唯一比较确实的是把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分成了两个阶段。2010-12年算试点阶段,2013-15算推广阶段。如果考虑到2年后正是政府换届年,也许这给三网融合后的管理机构整合埋下了伏笔。例如,可以设想撤销广电总局,其网络建设和运营部分归并到工信部,其内容生产和管理归并到文化部。这样三网融合后的管理体制就大致理顺,不再是多头管理,相互卡压了。但是,按照一般的官场逻辑,不能想象现有方案的主动推动者广电总局会为了三网融合的大局,为了广大用户的利益而舍身取义,挥刀自宫,否则三网融合三五年前就可以实现了。当然,更不能想象的是由广电总局牵头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毕竟,管理一个单向广播网和管理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全业务网络不是一回事,其间差别就像会开车的和会开飞机的差别一样大。所以,最大的可能仍然是技术上三网融合,管理运营上多头分治。其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貌合神离的三网凑合,就是争斗不已,运动不断,对管理者,运营者和使用者而言,都是一个三输局面。对广电系而言,更根本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三网融合的同时,自身从事业单位,集权行政管理和垄断运营的轨道上通过全面深度的改革,走上成为企业机制和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轨道。目前的焦点集中在是否允许民营网络公司能够合法,平等和相对自由地进入视频服务领域。但从基本走势看,广电系的基本思路仍然是集权垄断,一家独大。所以,即使按目前版本实施的三网融合能够按时建成,也会像现存有线电视网一样,低效微利,过不了市场竞争这一关。
最后,以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6年后的三网融合还有多大意义?根据多年从业经验,答案是如果仅仅按最新条例去实践,没有多大意义。按世界网络业发展的大趋势看,主要发达国家早已通过了三网融合这一关。以美国为例,三网融合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酝酿,上世纪末基本实现的。如今产业的热点早已不是什么三网融合,而是有线与无线的融合,计算机,手机与电视机的三机融合,以及网络平台,手机平台与视频平台的融合,即所谓的新媒体时代。高速成长,利润丰厚而且左右电信业,电视业和网络业大局,走向和发展速度领军者早已从网络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等手上转移到了(或者正在转移着)终端提供商尤其是平台提供商手上,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天的GOOGLE,IPHONE,FACEBOOK和YOUTUBE。随着WEB2.0革命的基本成功,多媒体,多平台,多服务的新媒体革命随后而至,个人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系统日渐成熟,而视频不过是其中的一种重要但并不神圣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的手段。任何还想用几十年来沿袭下来的电视管理运营手段来驾驭今天和明天的新媒体,其结果只能是悲剧。
为您推荐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