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召开座谈会 专家学者分析阿凡达现象

2010-01-20 09:05:00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王玉年热度:

  由国家广电总局支持,中国电影家协会和国家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电影《阿凡达》启示与思考座谈会”,于1月19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阿凡达现象”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童刚:中国影人不能妄自菲薄

  电影局局长童钢认为,《阿凡达》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必须遵循艺术规律。当前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黄金机遇期,在机遇面前难免让人头脑发热,片面追求商业性价值,最终却使效益和口碑丢失。希望广大工作者面对成绩,潜心钻研现代电影理论,深入学习和借鉴有益经验,遵循电影规律大胆创新,不为片面的成绩所迷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扎扎实实的进军电影创作,远离浮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

  他还强调,面对《阿凡达》,中国影人不能妄自菲薄,不要简单地把《阿凡达》的5亿票房和《十月围城》的3个亿票房进行对比,他们本身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这恰好说明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影片是具有影响力的。

 张宏森:非纪实美学的成功

 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阿凡达》3D和IMAX版本一票难求,内地票房已经超过五个亿。他强调,电影正在出现一次革命,再次成为老百姓的消费目标,而《阿凡达》真正成为电影市场当中的中流砥柱。张宏森认为,《阿凡达》画面感特别好,质感非常强烈,色彩极度饱满,与生活纪实美学拉开了距离。利用多机拍摄、大量人工布光、电脑设计颜色等技术,给观众带来愉悦感。他表示,“电影从非纪实美学转化到纪实美学,现在又回到非纪实美学,呈现了螺旋型的发展。”

  张宏森认为,中国电影总想搞一些特别“曲径探幽”的途径,但是往往迷路,找不到归宿。中国电影人还是需要学习一点简单的和对人性的认定,对天赋人性和天赋人权有一种美好的求证。

 许柏林:《阿凡达》是美国文化的碳排放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强调:“在思想上《阿凡达》几乎给我们创造了一部现代神话。160多年前马克思就探悉过,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神话没有了。但是《阿凡达》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童年。我只想提示一句话,这又是美国人一次文化的碳排放,我们应该引起警惕。这句话不是完全否定,不是他碳排放我就要去碳排放,而是说在全球成为一个地球村的状况下,美国文化的理念和意图在里面,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尹力:《阿凡达》不仅是一部电影

 导演尹力告诉大家,十年前中影引进《星球大战前传》,也找过编剧和导演研讨,“当时这部电影在中国得到的呼应没有那么高,可能那时中国处于一个温饱状态,人们在文化接受上没有全球式的视角,对地球之外的东西不是那么感兴趣。”

 他强调,从电影发展史上,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带来了对观众视觉上的冲击。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今天还能看到很多水幕电影、动感电影,但是很多科技的新玩意只存在于游乐场。到了《阿凡达》3D技术全新的改变了人们走进影院的观影习惯,观影经验,同时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尹力表示,好莱坞的六大公司年产150部电影,平均成本达到一亿。卡梅隆的背后有财团支持的,为其研制设备的索尼,新的3D电视机3D数字摄像机都即将投入市场,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黄式宪:我们杂耍的东西太多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认为现在内地山寨风盛行,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就是一个极致,“我们的一个国际导演会沦落大走山寨版,而且用几个月时间,那么浮躁。人家还保持一种人文心态,我们的人文心态到哪里去了?”

 他还表示,现在中国电影杂耍的东西太多,真正人文的东西就不够。“我们在做史诗大片,不是在做商业大片。所以我们应该在《阿凡达》放映下来我们影响考虑一下,中国电影进入快车道有没有问题,第二个就是在杂耍和艺术之间,我们还有没有一个审美的追求,有没有人文情怀在坚守,这两点是我看了《阿凡达》以后比较沉重的一个思考。”

 冯小宁:需要发掘年轻人才

 导演冯小宁强调,十年前看了《泰坦尼克号》的生产,觉得起码中国和好莱坞比差十年。现在我们的数字技术已经接近十年前的好莱坞了。“媒体上报道说了一个观点,说中国电影技术上落后50年,在思想文化品味上落后了5000年,这是一个玩笑的说话,但是讲出来了我们差距最重要的一点。”

  冯小宁还呼吁业内要注意人才,“因为人才在市场流动的情况下,很有想法和很有感觉的人才,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在稳定在一个地方,也许别人给的条件更好就溜走了。比如在华龙基地,前两年有一些很棒的人就走了。”这就需要我们国家要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把电影特效技术整合出来,有计划地培养和使用这些年轻人才。

 胡克:《大地震》效果不一定好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表示,《阿凡达》开创了一种新的美学,这种美学由三种东西构成,一个是3D,一个是电脑特技,再有一个是IMAX。但他也认为,《阿凡达》讲的是奇异美学,冯小刚在做的《大地震》由于是现实主义题材,效果会不如这个奇异的世界,“因为你没有见过,所以新奇感就完全不一样。”

 张卫:看电影的都是80后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强调,现在看电影的人都是80、90后,这个观众群的主要客户都是对非现实影像有狂热的迷恋。反过来看国产电影,400部电影里非现实题材很少。他呼吁政府应该给这样的影片给予鼓励和倾斜。

 张卫还表示,应该模仿好莱坞,推广一些系列作品,比如《星球大战》《黑客帝国》,这样就可以培养固定的观众。“80后在80年代就看《变形金刚》,现在才会走入影院。我们的创作队伍也要年轻化,《建国大业》的编剧和剪辑是80后,《三枪》主打小沈阳,《十月围城》是李宇春。”中国也要有系列电影,并且要在这些观众群当中把下一批群众培养出来。

 赵宁宇:《阿凡达》昭示好莱坞电影衰退

 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分析道,“《阿凡达》是全球前35家顶尖特技公司联手的结果,所有高科技公司全部加盟才有这样的结果,不是卡梅隆一人之功。

 赵宁宇表示,《阿凡达》的成功会使美国为主的这些西方国家会加大此类电影投入规模,“他们必须有[FS:Page]更多的技术投入,更多人员培训,更多市场占有才行,当这个极端再次被突破的话,会出现上世纪60年代的崩盘。我预言这是好莱坞五年后衰退的开始,《阿凡达》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分水岭。”

 张颐武:《阿凡达》设置议题有优势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强调,“美国电影有一套设立议题的能力,这个我们是没有的。电影出来之前就设立一个议题,说这个科技很高,没有人反对这个科技很高,如果反对就说明你很傻。这个议题和议程的设置非常精确,这种宣传非常正面,非常有效,非常打动人心。其实《三枪》也有很大的努力,它是把中国电影推向二、三线城市,但是你会发现它的议题坏了,就变成了所有精英都在骂,就没有人说他好,这个议题和议程的设置能力我们确实极弱,而《阿凡达》在议题和议程的设置上有绝对的优势。”

 专家影人纵论《阿凡达》

 导演陈国星觉得,《三枪》卖的是生意,《十月围城》卖的情怀,而《阿凡达》卖的是理想。中国电影要有自己的责任感,而不是仅仅做赏心悦目满足观众的东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表示,《阿凡达》和《2012》其实最核心的还是真实的情感,“技术的东西,比如机器我们可以买来,会有人专人培训使用,北京电影学院就买了一套《指环王》的运动捕捉系统,价格还不太贵。”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建勇说,《阿凡达》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影拼接技术达到的艺术效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说《阿凡达》是一块里程碑不为过。导演黄军强调,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不是像人渲染的那么大,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觉得,《阿凡达》的3D效果被高度夸张了,这种效果才能够被人们接受。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广电总局否认《阿凡达》会被强制下片

张宏森强调,没有强制措施让《阿凡达》撤片。不过他也表示,由于2D版本的《阿凡达》票房并不高,造成了“3D版《阿凡达》买不到票、2D版《阿凡达》不饱和”的现象,所以2D版本下片也是正常的。他还表示:“《阿凡达》3D和IMAX版本不会动。”电影局局长童刚透露,《阿凡达》2D版本的票房收入只占到了整体票房的三分之一。有消息称,《阿凡达》提前撤片是因为《孔子》的上映,张宏森表示这属于谣言,“也许是因为《孔子》那个时候恰好上映的缘故吧,《孔子》又没有3D的,应该不冲突。”另有报道,世界贸易组织要求中国放开电影进口政策,拓宽引进国外电影的渠道。对此张宏森强调,“相关部门正在进行交涉,并没有最终确定。我没有

广电总局副局长盛赞阿凡达:超中国电影全年票房

张海涛说,广播电视发展要更多的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是广播影视发展的永恒推动力。张海涛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正向数字广播、网络广播、多媒体广播方向发展,电视正向数字电视、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下一代电视方向发展。张海涛在展开论述“电影正向数字电影、立体电影方向发展”时,提别到了热门电影《阿凡达》。他说:“应该说《阿凡达》给了人一个非常大的震撼,就是告诉你什么叫电影,告诉你什么叫现代电影,充分体现了科技和艺术结合的魅力,《阿凡达》的成功是对科技、艺术、3D这种技术模式的一种接受、一种转变。”“《阿凡达》全世界票房超过了25亿美元,一个电影超过了

广电总局团中央支持“文明之声”网络展播

由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外宣办、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指导,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清华大学广播站、北京大学广播站等百家广播电台、校园广播站和广播网站联合举办的“文明之声网络展播计划”开播仪式3月4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3月至5月期间,百台(站、网)将联合推荐并广播一批优秀节目,广播总时长将超过1万小时。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岳出席开播仪式。杨岳在致词中说:近两年来,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宽带网络的普及,网络广播悄然兴起,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广播是广播技术和载体的一次新的革命,既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