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有互联网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仅仅满足了我们获取信息、通信和看电视的最基本需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互联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目前的“互联网+电信网”已经解决了我们基本的通信需求,使得我们在任何时间可以与另一处的某人进行语音沟通和信息交流,由此形成了一个近一万亿元的庞大电信消费市场。同样,广播电视网也满足了我们看电视的基本需求,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在大部分的地方,看新闻、看电视剧及其他电视娱乐节目,由此也形成了一个上千亿元的电视消费市场。
尽管我们打电话看电视的基本要求得到了满足,但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高:我们期望能实现通信无处不在、各种信息任意交流,广播电视无处不有、高清内容随意接收。
面对这些新需求,目前的“三网”(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还无能为力。事实上,今后的“互联网+移动网”做到“通信无处不在”并不难,只需不断增加基站的数量,扩大网络覆盖面就可逐步实现。但“各种信息任意交流”却很难做到。原因很简单:个人信息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端到端通信带宽的增长。目前千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家用型高清摄像机已经很普及,但是要实现这种“视像个 人信息”的任意端到端传送,仅凭“互联网+移动网”,至少需要十年的努力。
同样,今后的“广播电视网”做到“广播电视无处不在”也不难,只需增加广播网络的覆盖面就可实现。但“高清内容随意接收”却很难做到。我们知道,无论采用有线还是无线手段,广播频道都是有限资源,只能保证有限的公共内容的广播;但随着人们对内容的要求趋于个性化、差异化,“有限的公共内容”愈来愈难以满足人们对内容的随意性需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也至少需要十年的努力。
因此,如何满足这些新需求,应该是今后“三网”努力的方向。
二、发展创新业务才是“三网融合”的本质
“三网融合”是目前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人们期待着“三网融合”能像十年前互联网与电信网融合那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
关于如何进行“三网”的融合,目前说法很多。至少有这样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可以理解为“在下一代网络上融合”。各个网络运营商各自发展自己的下一代网络,并在下一代网络上发展各自的融合性业务。比如说,电信网络运营商在其下一代电信网上发展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业务,广电有线电视运营商在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上发展包括电话及互联网在内的所有业务。 第二种说法,可以理解为运营商层面的融合,将若干有线电视网络与电信网合并成一个网络运营商,并在这个“合并的网络”上发展所有的业务。第三种说法,可以理解为在业务层面的融合,若干不同的网络运营商相互合作,在这些合作的网络上运营“融合性的业务”。
事实上,“三网”如何融合,更多的是国家政策法规层面、以及相关国有网络运营公司运作层面的事情,无论“三网”采取什么样的融合方法,消费者是看不到的,也不关心。消费者能看到的,是如何实现“各类信息任意交流,高清内容随意接收”的梦想。记得在九十年代初,移动通信的专家们提出了“个人通信”的概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个人通信”就是要实现人们“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的任何人进行通话和信息交流”这一梦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个人通信”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同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动通信产业,并诞生了像诺基亚、中国移动、日本DoCoMo等等令人羡慕的移动终端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开发了创新型的“个人通信”业务,这种业务满足了人们自由通话和收发短信息的基本需求,而这种需求则是传统的电信公司们无法给予满足的。因此,市场接受了这种新型“个人通信”业务。
也是在九十年代初,以IP(Internet Protocol)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而IP技术从发展的初期就被许多电信专家们视为“有先天性技术缺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先天技术缺陷的互联网,由于满足了人们自由获取信息、互动参与、个性化娱乐等等需求,再加上简单、开放的特点,短短几年时间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从而成了高傲的电信网的替代者。这一过程也造就了像思科、谷歌、腾讯这样的创新型公司。
实践已经证明,无论什么样的网络,关键是看其能否提供创新型业[FS:Page]务,而这种创新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基本的、简单的需求。否则,难以避免被迅速淘汰的结局。因此,就“三网融合”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能否开发出市场可以接受的创新型业务,融合方式好坏的评判准则,应该看其能否促进这种创新业务的发展。
几年前,电信网络运营商开始大张旗鼓的发展IPTV业务,并把IPTV定位为实现其战略转型的关键业务。IPTV瞄准的是客厅电视机,在技术上采用了创新的IP传输方式,与有线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相比确有很大差异。然而,对中国城镇消费者而言,这种业务形态并没有什么创新:它仍然是客厅的电视,收视方法与普通有线数字电视一样,内容及清晰度也没有改善,但价格却提高不少。因此,这种业务对城市消费者没有吸引力是显然的。事实上,在有线电视没有到达的广大农村地区,IPTV不失为一种新型业务。
再让我们看看目前备受关注的手机视频业务。对一部分特定消费者而言,能用手机或便携终端收看视频,确实可以解决他们平时不能在电视机旁观看电视的问题,这一创新,弥补了传统电视的不足。尽管由于收看环境和时间,以及收看终端的限制,这种业务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失为一种融合性创新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VoIP业务如何呢?尽管目前80%以上的有线电视网都还是单向的,但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技术已日臻完善,存在各种性价比不错的解决方案,因此单向并不是问题,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发展有线电视网VoIP电话业务。然而,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用户体验上,有线电视网VoIP电话都谈不上是创新型业务。首先,目前有线电视入户的家庭都已通了电信的固话,再加上手机的普及,谁还需要有线电视网提供的电话?更要命的是,互联网上的VoIP免费电话已经很普及,有线电视网的VoIP电话必须和免费电话竞争。
上述三种业务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三网融合”业务。然而,由于这些业务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市场,因此无法避免与老运营商争抢同一块蛋糕的尴尬局面:IPTV在分流有线数字电视的客户,手机电视在抢夺传统电视的广告资源,等等。
三、“三网融合”的目标:实现“内容无处不在”
最近,“内容”(Content)一词变得很时髦。互联网上传送的是数字化的文件、数字化的音乐、数字化的图片与视频;移动网上流动的是数字化的语音;广播电视网上传送的是数字化的高清晰视频。这些数字化的文件、语音、音乐、图片及视频,都是所谓的“内容”。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通信,本质上是端到端之间“内容”的双向传送;广播,本质上是一端到多端“内容”的大量发送。如前所述,我们的梦想是期望能够“通信无处不在,各类信息任意交流。广播无处不有,高清内容随意接收”,或者说是“通信广播无处不在,内容任意交流、随意接收”,再简洁地说是“内容无处不在”。
因此,“内容无处不在”才是“三网融合”的目标。
前已论述,短时间内,下一代电信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都难以独自实现“内容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将提出一种方法,可以短平快地实现这一目标。
四、“三网”协作实现“内容无处不在”
为了解决“内容无处不在”这个大课题,我们把它分解成如下几个子课题:
(1) “语音内容无处不在”;
(2) “音乐内容无处不在”;
(3) “图书内容无处不在”;
(4) “中低品质视频内容无处不在”(包括“游戏无处不在”);
(5) “高清品质视频内容无处不在”。
事实上,上述子课题(1)和(2)已经解决,课题(3)和(4)也即将解决。
2G移动网解决了(1),即无处不在的通话与短信息。诺基亚、DoCoMo、中移动等就是靠解决了这一课题脱颖而出的。
苹果公司凭借“iPod”或“iPhone手机”解决了(2),即无处不在的音乐。苹果公司靠绚丽的产品设计和增值业务创新,几乎创造了一个“苹果神话”: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宁愿排队几公里求购iPhone,一时间iPhone成了万人宠爱的宝贝,更成了移动运营商们的摇钱树。
“互联网+移动网+电纸书”或将解决(3),即无处不在的报纸、图书;“互联网+移动网+手机电视”或将解决(4),即无处不在的小屏视频。在这一轮发展中,可以预见,互联网与移动网将更加深刻的融合,甚至彼此不分。我们乐见这一过程将催生伟大的新型移动互联网公司。遗憾的是,这一过程,仅涉及“两网融合”,与广播电视网没有关系。
&n[FS:Page]bsp; 也就是说,只有(5) “高品质视频内容无处不在”,尚未解决,这是“三网融合”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是“三网融合”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每个人来讲,毕其一生所需的内容是有限的。我们把这一有限的内容称作个人内容库(Personal content Repository),简称个人库PR,当然,PR是时变的,随年龄增长而变化。通常,PR又分为固定库(Fixed Repository, FR)和便携库(Mobile Repository, MR)。譬如,某人存放在办公室和家中书柜的DVD影碟、录像带、CD、书籍等等,都可称作他的FR,而储存在手机、数码相机、电纸书或MP3播放器等便携终端内的电子书籍、数码照片、MP3歌曲、短视频等随身使用的内容都是他的MR。
“内容无处不在”可用下述两种方法实现:
(1) 把PR全部存放在网上,使用合适的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或向网上传送;
(2) 把PR全部存放在网上,但随身携带MR,用合适的终端设备查询、阅读、播放MR;当MR中没有需要的内容时,再定时从网上PR查询、下载,并更新MR。
上述方法(1),需要一个无处不在的超宽带网络,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而方法(2)并不要求“网络无处不在”,也不要求“超宽带无处不在”,只要求在适当的地方“宽带网络存在”即可。
下面我们论述“三网”如何协作,如何以“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移动网+MR”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无处不在”。
PR业务平台: PR业务平台负责内容集成、PR库管理及业务提供、用户管理等功能,构筑在互联网上。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移动网,使用PC、电视机顶盒、手机等管理自己的PR,实现内容的预览、预订、下载消费等功能。
互联网:用户获取内容的主要渠道。小型化、小众化的高清视频内容或其他非视频内容都可以使用合适的终端通过互联网划入自己的PR,并在线消费或下载存储到MR后进行消费。
广播电视网(含有线电视网及卫星电视网):热点性、大众化高清视频内容的主要发布平台与传送渠道。电视用户可通过机顶盒在线消费或下载存储到MR进行消费。内容的预定可以由互联网PC、移动网手机、双向的电视机顶盒发出,也可包月预约。这是获得高清内容最快捷、最廉价的方式。
移动网:移动手机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遥控管理自己的PR,实现无处不在的内容预览、预约、下单。订阅的内容将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发送到指定终端的MR。也可用手机查询、浏览、播放MR中的内容。
MR卡:用户随身携带的内容卡片,具有一定的智能和大容量存储功能。该卡可插入手机、PC、电视机顶盒等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与MR卡配合,可实现内容的按需、按预约自动下载至MR卡,终端也可查询、浏览、播放MR卡中的内容。通常,办公室PC及家庭机顶盒是MR卡获取内容的主要场所。将来,也许大街上会出现收费的“PR内容加油站”。
我们把这种融合性的业务简称为“个人内容业务”或“PR业务”。这种业务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三网”资源,不依赖特定的终端,针对办公、家居、移动、及户外无网络的人群,“PR网上载,MR手中拿,一卡在手,走遍天下”。我们知道,存储容量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端到端网络带宽的发展速度,可基本满足内容存储发展的要求。在发展起步阶段,MR卡可从现有手机、数码相机存储卡等改进实现,然后再逐步升级为通用的MR卡。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不同,“个人内容业务”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付费服务,将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内容消费理念:一部高清大片、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可能几元钱就可看到;一本畅销的、图文并茂的彩色图书、杂志,几元钱就可拿下。人们不再需要盗版,内容创作者也无需再为版权而烦恼。
实际上,“个人内容业务”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内容无处不在,对企事业单位的人们而言,将导致“办公无处不在”;对学生们而言,将带来“课堂无处不在”;对电影爱好者而言,将带来“影院无处不在”;对常常在户外奔波的人们而言,将带来“电视书房无处不在”;对内容创作者而言,将带来“创作无处不在”......,这些PR增值业务,将大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五、结束语
随着“个人内容业务”的发展,我们将乐见,一批创新的MR及终端制造商、PR运营商、PR增值业务提供商、新型的个人内容制作商和提供商将会应运而生、脱颖而出。实际上,苹果、谷歌、亚马逊、中移动等公司已经在向“个人内容业务”迈进。继“无处不在的音乐”之后,苹果继续朝着“无处不在的视频”挺进;谷歌、亚马逊、中移动等公司则试图在“无处不在的图书”领域有所斩获。很显然,“无处不在的高清品质视频”是“个人内容业务”的制高点,而“三网融合”是占领该制高点的一条捷径。期待着在新一轮的IT浪潮中我们能走出一条引领世界的创新之路。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