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六十年
60年来的不断发展繁荣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为广播电视“辉煌60年”致词,他说:“60年来,广播影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年期间,我国广播电影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节目生产制作能力大幅提升,传输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全播出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监管体系日臻完善,收入结构逐步完善,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逐步形成了广播、电影、电视并重,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对内与对外并举,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多层次、现代化、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影视综合覆盖网。各省市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播系统的数字化率已达90%以上,许多省级台和城市台已经完成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为广播电台、电视台从单一业务模式向多种业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的广电发展大致可以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事业发展的初期,以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及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的诞生为标志,成为了我国建国后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始点,并在6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广播电视宣传网。期间的主要特点是,50年代形成了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高潮,而电视台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在形象上体现“党政喉舌”的特点。
我国广播电视全面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也是借助改革开放的契机而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1982年,国务院所属部委机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成立。1983年确立了中央、省、有条件的地(市)和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并确定了采取广播卫星覆盖全国。“四级办”的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所作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1983年到1988年,我国广播电视得以快速发展,各级广播电视建设规模急剧扩大,平均每年递增30%以上。随着有线电视崛起、卫星电视开播,逐步形成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新格局。到1990年底,中国有电视台509座,比1980年增长了13.4倍,电视覆盖率达到了79.4%。各地建起的卫星地面收转站,使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到90年代末,中国电视已经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卫星、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现代化电视传播网络,无线广播台达到4943座,有线电视台1285座,共播出1005套电视节目,其中卫星频道三十多套。国际频道信号已送往全球。中国的电视机拥有量已经超过了3亿,电视观众也超过了10亿。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有线电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下一步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广播影视深化改革的时期,也就是新世纪初期至今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广电需要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2001年8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自此,我国广播影视改革从局部转向整体、从微观改革转向宏观改革,全面推进数字化,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在数字化、网络化为广电带来的发展机遇下,行业面临着整合分散实体,无线电视与有线电视合并,解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内耗,摆脱“内挤外压”的局面。各地纷纷组建广电集团,打造广播电视业的“航空母舰”。
有线、无线、卫星电视全面发展
目前,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96%和96.95%,这与传输覆盖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密不可分。
1990年11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有线电视暂行管理办法》,有线电视进入了广电系统依法管理的新的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新技术的出现推动着有线电视迅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2003年开始,广电总局先后在全国53个城市和地区开展了有线数字电视试点,打开了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序幕,正式迈向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进程。2006年,有线电视数字化由部分城市试点向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功能和区域联网等方向发展。北京、天津、陕西、广西、海南、河北、吉林等多个省市先后完成了省市县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建立了统一的企业化有线网络运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其中106个城市已经完成转换,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5720.5万,接近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无线广播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模拟到数字的阶段。刚刚解放时只有刚从国民党手中接管的几台小功率发射机,而到了目前我国已有广播电视发射台、差转台4943台。进入90年代,与世界技术同步,数字声音广播、地面数字电视相继浮出水面,我国的广播电视加快向数字转化。2006年8月,国家颁布了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2007年2月,为应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广电提出并着手制定了17个配套标准体系,目前已经颁布了9项。而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成了奥运历史上首次全部采用高清信号转播的奥运会。2008奥运会期间,北京高标清地面数字电视正式播出,[FS:Page]此外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广州、深圳其余7个城市的电视台都相继开通了国家标准地面数字电视,转播了中央电视台的高清频道,2009年将扩大到全国37个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地面数字电视进入全面发展。
我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开始了中国卫星广播电视的新纪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过去完全依赖传统的地面无线传输方式(微波、差转、短波等),大大提高了各地转播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的质量。1995年以前我国主要用模拟技术通过卫星传送电视节目。从1995年11月开始进入卫星电视节目传送从模拟向数字技术过渡的实践,并到目前所有星上的节目都已经采用数字压缩技术方式传送。为了尽快解决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盲区的收看收听问题,我国从1999年元旦开始进入卫星广播电视直播的试验。2008年6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从根本上解决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一期运营期间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让光缆、光纤无法到达的偏远山区只用支起一口“天线锅”就可以接收直播电视或广播信号,直接解决了边远地区电视信号有无的问题,使我国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99%。
内容创作生产更加丰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为满足这种需求,60年来广电内容创作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迎来了一次次的大跨越。
在电视剧方面,以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饼子》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的播出为标志,中国电视剧诞生了。之后创作的《党救活了他》、《新的一代》等作品为改革开放后电视剧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随后,虽然文革期间电视剧的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改革开放的新潮流却更加激发了广大电视剧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一大批优秀产品应运而生。题材丰富、体裁风格各异的电视剧吸引和打动了观众,《便衣警察》、《篱笆、女人和狗》、《渴望》、《围城》、《编辑部的故事》等至今依然是我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中的经典之作。而《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四大古典名著的改编创作播出,更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电视剧的繁荣期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电视剧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步伐,以电视剧精品战略的提出为标志,电视剧创作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电视剧的涌现,成为电视剧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长征》、《延安颂》、《亮剑》、《任长霞》《乔家大院》、《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戈壁母亲》、《金婚》、《闯关东》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以昂扬向上的激情、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艺术制作、高雅的思想格调,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我们可以看到,从1958年到1966年全国生产200多集电视剧,到1991年全国电视剧创作生产数量达到5304部(集),再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播出大国。2008年,电视剧年产量达到502部、14498集。目前电视剧年产量基本稳定在500部以上、14000集左右,全国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电视剧制作机构数量逐年稳步递增,2008年达到2991家。电视剧在播出中占据较大比例份额,在全国1974个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1764个,占总数的89.4%,电视剧播出量占节目播出总量的32%,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量超过了节目播出总量的60%,电视剧观众数以亿计。这些都见证了我国电视剧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创新的脚步。
影视动画的发展同样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从产量上看,国产影视动画产量大幅增长。2004年以来,国产影视动画产量每年都跨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至2008年,国产电视动画产量分别为21800分钟、42700分钟、82300分钟、100000分钟和130000分钟。2004年以来,国产电影动画年产量达到10部以上。从质量看,国产影视动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欢迎的优秀动画片。像国产电视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七侠传》、《福娃奥运漫游记》、《三毛流浪记》等、电影动画片《小兵张嘎》、《勇士》、《闪闪红星》、《宝莲灯》、《宝葫芦的秘密》、《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在电影方面,作为与新中国共历风雨的历史载体,不同时代的影片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表现。依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的总结而言,中国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高潮:首先是在建国10周年前后,以《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董存瑞》、《上甘岭》等为代表的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高潮。其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建国40周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而迎来的第二次发展高潮,期间代表的影片为《开国大典》、《西安事变》、《孙中山》、《城南旧事》、《红高粱》、《花园街五号》等。而第三次高潮发生在1990年至2002年,中国电影创作的格局和走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弯化。在整个1990年代,“主旋律”电影成为国产故事片的最大亮点,尤其是1996年3月,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决定实施“9550”工程(“九五”,推出50部优秀影片,每年10部),出台了扶持电影生产的政策。2003年至今,是中国电影步入产业化改革的关键历程。中国电影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创作原则和“三性统一”的创作标准,积极面向市场,主动迎接挑战。这期间涌现出的优秀影片包括《建国大业》、《集结号》、《东京审判》、《冲出亚马逊》、《和你在一起》、《美丽的大脚》、《可可西里》、《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神话》、《霍元甲》等很多优秀的作品。目前,全国的电影观众已经将近20亿人次,从另一方面验证了我国电影事业的活力。
除了电影、电视以及动画创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广播剧、文艺节目、社教节目以及“心连心”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等优秀节目也成绩显著。
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积极开办多种形式的节目。中央电台、电视台实现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每逢正点都有新闻节目,新闻[FS:Page]节目总量占节目总量的比例大大提高。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一次可播新闻40多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次可播30条。而电台、电视台对新闻积极客观的报道,在很多大型赛事活动以及紧急救灾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在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全国329个地市级以上电视台的1482套节目共播出相关新闻23.6万多条、专题2100多个。现场直播、连线报道成为广播电视常态,时效性、真实性、感染力空前提高。其中,中央三台直播时长达3975小时,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做到了24小时不停机,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达1000小时40分,创电视直播历史纪录。
除了新闻节目,很多优秀的综艺、娱乐以及其它形式的节目也涌现出来。不仅仅体现在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及电台也都着力在内容创新和服务创新上达到新的突破,大量高水平、高质量、脍炙人口的作品都证明了我国文化资源的丰富及文化产业的繁荣。
广播电视宣传阵地不断拓展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群收看,更深层次地挖掘产业活力,广播电视也在不断地拓展宣传新阵地。目前,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达320余家,国内收视用户超过2亿,同时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全面推进国家网络电视台建设,央视网日均访问量超过1亿页次,海外日均浏览量达2221万页次。中央电台实现10套节目全部上网,并可对270多个栏目在线点播。国际在线上网语种已达53种,成为全球语种数量最多的网络媒体平台,母语覆盖世界90%以上的网民,日均页面访问量达1300万页。
上海电视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也在哈尔滨、上海等试点城市设立了IP电视集成播出平台,用户规模达百万级;超过200万手机用户正在体验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手机电视服务;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在190多个城市开通信号,覆盖了手机、PDA、MP4、车载导航仪等多种便携式终端;北京、上海、广东等部分省市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开展了车载移动数字电视业务;中央电视台采用互联网专网方式在全国近30个城市开展了公交车载电视业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实现了有线网络、无线覆盖、卫星直播等多种传播渠道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从单一环节和单一领域的技术改造开始迈向全流程全系统的升级换代,同时努力实现从模拟走向数字、从标清走向高清、从单向走向双向的转变。在新兴文化业态处于多样化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的整体升级,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提供了技术和服务保障。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的原因,是广播电视产业找到了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广电人为了产业振兴而不断努力的乐观态度。
广播电视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处于最强势的媒体地位,在体制的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广电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经营水平的同时,也在朝着内容的丰富、技术的提高、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而进军。在中国广播电视六十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足社会需要和时代需要的行业崛起,同时我们也相信,明天中国的广电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DTV数字电视》第五期供稿
为您推荐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