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在全球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以IPTV为平台进行业务创新成为电信运营商当前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但是如何把握业务创新与平台构建的关系和节奏呢?
IPTV业务创新的迫切需求
自2007年以来,全球电信运营商的IPTV用户发展正在驶入快车道,预计2008年底全球IPTV用户数将超过2200万。比如在亚太地区,中国电信的业务放号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2008年中国的IPTV用户数预计将超过200万。
如何调整与完善IPTV系统平台,支撑IPTV业务的持续创新,从而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用户购买IPTV服务;同时充分结合现有业务,挖掘现有用户群体的消费潜力,提升ARPU值,是所有IPTV运营商面临的重大挑战。
另外,基于IPTV平台的视频服务必须从单纯的媒体娱乐领域,向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扩展,即让IPTV从“好看”变得更“好用”,让以娱乐为核心的视频服务演变成为一种无处不在、基于可视界面、多方位的体验式服务。
构筑新平台的两个阶段
从平台建设的层面更好地支撑创新型IPTV视频服务,融合视讯系统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是在构筑完全通用的、面向NGN/IMS核心的标准平台架构之前,需要对融合业务进行快速原型开发,即以融合视频业务体验来牵引平台的不断完善,降低构筑IPTV新业务平台所带来的技术风险和成本风险,真正符合运营商的业务体验先行、平台平滑演进的策略。那种“先构建一个标准化的平台吧,业务和应用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的鸵鸟政策,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是不可行的。
因此,IPTV平台向融合视讯系统的演进至少要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以融合视频业务体验为牵引的外延式整合阶段,随后是以IMS/SDP标准构架为最终目标的内涵式归一化阶段。
外延式整合阶段
外延式整合阶段,强调在基础的IPTV系统平台上,以互联互通的方式,逐步整合电信运营商现有的业务系统与平台(例如NGN固定/移动电话系统、Presence/Group/Message能力部件、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等),依托融合型终端实现业务的快速提供。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将电信运营商现有业务的巨大能量,以PSTN电话终端、手机终端或PC终端等传统设备与IPTVSTB捆绑的形式,充分地释放出来,重在业务体验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传统的通信类业务体验的增强,包括语音通信可以便利地转变成可视通信,静态的文字电话本转变为方便的活动地址簿,语音方式的信息获取转变为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获取,专业的监控视频转变为家庭消费型视频等等;其次是传统IPTV业务体验的增强,即将传统的被动式视频消费体验转变成为主动式、可沟通、可分享的娱乐体验。
以下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映证了这个阶段业务平台的整合及业务能力的提升。
“随心通”:整合NGN与IPTV平台能力,将两类常见的终端——PSTN电话机或者手机与IPTVSTB进行捆绑,为用户提供随心所欲的可视通信服务。
通信双方在通话的过程中,都可以随意中止当前基于TV的视频通信,只保持语音通信。“随心通”既降低了可视终端的门槛,又继承了传统语音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是一种广泛可实施的可视通信业务。
视频“百事通”:整合114号百与IPTV平台能力,实现多媒体信息的查询。在现有114语音查询的基础上,用户既可以使用114完成点播内容的搜索和推送,还可以实现与日常“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搜索和查询,充分利用IPTVSTB多媒终端的信息展示能力,将语音沟通体验上升到多媒体沟通体验,实现了语音搜索向多媒体内容搜索的跨越性变革。
“全球眼”视频监控:整合“全球眼”与IPTV平台能力,实现利用电视观看对家庭/个人用户有价值的“全球眼”监控源。随着全球眼平台建设的不断扩大,原本为专业用户使用的监控视频源,现在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如重要路段的交通流量实时信号、幼儿园小朋友的日常活动情况等,将这些有价值的视频源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群,必然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好友电视:整合Presence/Group/Message与IPTV平台能力,将传统的观看电视的个人、家庭体验,推进到群体、社区的沟通和分享,为兴趣相投的人群提供跨越时空的沟通和交流平台,达到一种共同观赏、共同分享的群体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人/机互动、人/人互动的强烈渴望。
内涵式归一化阶段
经过第一个阶段以业务为牵引的平台整合,融合视频业务创新的各关键能力子系统已基本被囊括进来,同时运营商已成功探索出典型的商用业务模式,证明业务能力的整合在完整性上不存在问题。
为了支撑融合视频业务的不断推陈出新,运营商还必须实现在业务创新方面的角色转换,即由自有创新向开放、合作创新的方向转型,引入丰富的CP/SP进行融合类业务的开发,发挥创新业务的“长尾”效应。
因此在第二个阶段,运营商需要在统一构架下进行各部件的优化组合,完成内涵式归一化的系统架构建设,即将IPTV系统平台的能力以标准化接口的形式开放出来,以NGN/IMS为核心,构筑面向SOA/SDP标准构架的视频业务创新平台。这一阶段的关键活动包括建设与集成以下几个核心部件:
通用的视频业务中间件:提供业务控制、业务逻辑的解释及业务执行等功能。它从IPTV系统的中间件演进而来,将业务逻辑和业务逻辑的执行进行分离,以支撑各业务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业务中间件还提供业务开发环境,能够以开放的API向上层业务应用层开放底层的能力;
通用的业务使能部件:对基础业务的功能组件进行能力抽象,包括IPTV媒体能力,如直播、点播、录制等;还包括NGN/IMS的基本通信能力,如Presence/Group/Message等。这些基本的使能部件以内部接口的形式,提供给业务中间件的业务执行逻辑,完成对[FS:Page]上层业务应用流程的支撑;
内容处理及管理平台:提供对媒体内容的统一注入、编码与转码、内容保护、内容原数据管理等功能,支持面向多终端的媒体内容服务,并向CP/SP开放内容管理的能力;
综合的管理平台:提供基本的网元管理、终端管理及业务管理功能,支撑面向第三方BSS/OSS系统的互联,支持CP/SP进行内容管理、内容注入和注册、业务发布等等,实现融合业务的自运营;
统一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多类型、多格式媒体内容的全网统一智能分发,包括面向IPTV的视频内容、MobileTV的视频内容、音乐内容、多媒体消息内容等等,实现全网内容负载均衡,网络带宽和存储资源使用最优化;
商业智能(BI)系统与广告发布系统:对用户的媒体消费行为和通信消费行为进行闭环分析,构建用户的静态和动态数据库,将最合适的内容及业务、多形式的广告推送给最终用户,以发展增值业务;
融合视讯业务开发接口:为运营商及第三方应用开发提供充分的平台开放能力,既能支撑基本的视频媒体业务及通信业务的开发和集成,例如阶段一的融合业务形态,IPTV/MobileTV的直播/点播、全球眼监控业务、视频百事通业务等等,又能为将来的创新型业务创造良好的基础。
融合视讯的时代已经到来,运营商应该以业务创新为先导,同时关注并有序地进行平台支撑能力的优化、组合以及标准化,通过外延式整合阶段和内涵式归一化阶段的建设实践,既能保证业务融合探索的成功,又能克服平台一步构建的风险,不失为IPTV融合视频业务发展创新的最优方式。
为您推荐
发展IPTV意义深远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以家用电视机或PC作为主要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技术。IPTV利用机顶盒+电视机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它采用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使视频流传输带宽在800kbit/s时可以达到接近DVD的收视效果(通常DVD的视频流传输带宽需要3Mbit/s),对今后开展视频类业务如互联网上视频直播、远距离视频点播、节目源制作等来讲,有很强的优势,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在网络意义上,IPTV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它最大的优势就
IPTV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喜人,国外许多运营商纷纷加大对IPTV的投资力度,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自1999年英国VideoNetworks公司推出IPTV业务以来,国外的许多电信运营商相继进入了IPTV市场。到2003年上半年,全球已有30多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IPTV业务。在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各个地区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开始加速部署IPTV业务。2004年以前,多数运营商还在进行IPTV的试验,预计今年,IPTV将从试验阶段进入商用。目前,部署IPTV业务的运营商集中在欧美地区和亚太部分国家和地区。电信运营商通常采用高速DSL或FTTP技术,为用户提供IPTV业务。到200
最近,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四川长虹在成都宣布签订旨在信息家电领域展开深层次大规模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将与四川长虹成立联合工作组,近期工作重心将是联合开发为电信服务供应商度身定制的机顶盒,用来提供高质量的IPTV服务,同时还将在机顶盒标准化方面展开合作。长虹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此项合作是长虹近来加速从传统家电向信息为首的3C产业供应商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新帅赵勇上台一年间,长虹已经初步构架成功跨越广电网、通信网及互联网的3C产业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信息家电产品与服务综合供应商,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也已经成为中国电信领域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业界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