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高端访谈实录:网络学习时代刚刚开始

2009-09-28 09:36:00来源:新浪教育 热度:
新浪教育高端访谈实录:网络学习时代刚刚开始
新浪教育网络教育机构高端访谈嘉宾合影

  “高端访谈”是新浪教育频道2009年重点打造的系列访谈活动,力图以新浪作为网络平台,邀请教育机构高端人士做客新浪,解读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各家见解和观点。

  9月27日,新浪教育频道在理想国际大厦举行“2009新浪教育高端访谈”, 奥鹏教育机构参加本次访谈,围绕中国网络教育方面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共同的探讨。奥鹏教育副主任汪启富,奥鹏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任为民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网络教育专家郭文革教授,奥鹏教育学员、中国建筑集团总公司、北京中建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工程监理刘彦博出席了峰会并进行精彩演讲。访谈已结束,以下为访谈实录。

  唐晓芸:各位早上好,欢迎今天来到新浪网的各位嘉宾,以及热心的网友。今天是新浪教育频道高端访谈的第八场,欢迎各位的光临,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唐晓芸。

  今天我们将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就中国网络教育方面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共同的探讨。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奥鹏教育副主任汪启富,汪总,欢迎您!

  奥鹏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任为民教授,任老师,欢迎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网络教育专家郭文革教授,欢迎您!

  奥鹏教育学员、中国建筑集团总公司、北京中建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工程监理刘彦博,刘同学,欢迎您。

  今天在座的还有:

  新浪网信息中心总监梅景松女士!

  新浪教育频道主编彭昆女士!

  热心的网友琪琪。

  另外还有一些热心的观众和听众,我们今天将会一起回顾一下新中国60年来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网络教育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60年当中中国网络的发展。我们知道网络教育是建立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而今天大家来到新浪网做客,我们也非常乐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新浪在这过去的十年里取得的辉煌成绩,也是我们走过的一个历程。

  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

  (新浪网宣传视频)

  唐晓芸:谢谢大家。

  我们看到新浪网在过去的十年里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而且新浪整个公司的用户已经有3点几亿。在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新浪教育频道正在从事的这份教育行业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下面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教育频道的视频宣传片,我们一起来观看。

  (新浪教育频道视频)

  唐晓芸:今天我们也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新浪网教育频道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新浪非常资深的媒体人梅景松女士,她现在在负责教育频道一系列相关的工作。我们也请梅女士为我们介绍一下现在教育频道的情况。

  梅景松: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在今天上午参与新浪教育高端访谈。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教育及网络教育简单的发展历程。马上是建国60周年的庆典,新浪也做很多相关的报道。

  我看到资料显示,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80%的国民是文盲。当年适龄儿童入学率是20%。2008年采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姜司长的时候,他提到2008年的时候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已经是99%。而在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实也是我们的国民经济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的专家乐观的估计,2009—2010年,如果我们的经济正常发展,我们应该会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我们应该在20年左右的时间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全民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21世纪我们应该怎么样运用网络这个工具提升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度,这是专家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中国互联网人口,按照官方保守的IP统计,如果这个人今天在公司上网,可能一个公司都是一个IP端口。按官方统计,现在中国互联网民到6月份是3.38亿,而同时每天还在以24万人的速度增长,在3、4年之内,很保守的估计应该是突破5亿。其它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他们的互联网已经普及率超过90%,但也就是一点多个亿而已,增长空间已经很小。而中国在3、4年之后突破5亿网民,会停滞吗?绝对不会。随着3G技术,随着网络线路的铺设,再加上计算机成本降低,包括手机,手机可以随时上网,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网络的特性,会延伸到我们国家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全球有华人的地方。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确切的估计,在未来的10年内,互联网上最主要的语言不是英文,而是中文。因为到时将会有10亿人用中文在互联网上交流。而且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在很多偏远的地方,可能电视看不到,或者是报纸杂志看不到,但是网络普及会非常方便。所以,我们也发现互联网的发展从最早开始由大城市慢慢向二三级城市发展,而现在完全向越来越偏远的地方发展。所以,实际上就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新浪的教育频道年轻人关注是非常多的,中国的教育特色,由于本身人口众多,竞争压力非常大,现在年轻人的竞争压力这两年大家都知道,总理也在说,今年要找工作的将近3900万。这些是已经毕业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全社会有工作需求的人太多了,而工作又是牵扯到每一个家庭幸福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有时看中国教育,两个事情最重要:第一,求学,受教育的问题。第二,求职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为大家做些什么?这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和一些非常专业的网络教育机构一块儿合作,因为我们不光是希望我们的网友在新浪教育上看到考试信息,其实他还希望有人来指导他、教他,帮他顺利通过考试,这样才是我们帮人帮到点上。因为特别是像在大城市,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大家求学是很方便的。但是对于很多中小城市,有太多年轻人求贤若渴,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渠道给他们,首先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希望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通过互联网给更多的有理想的年轻人以更好的机会,这也是新浪教育的口号,我们叫做“有理想的中国青年同行”。现在很多行业精英,比如俞敏洪,他之前就是一个很贫苦的农村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木匠,花了4、5年时间,他考上北京大学完全是一个意外,但当时就是想考出去。是不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每一个在贫苦地方的青年都要花4、5年的时间才能有机会得到一个受教育的权力?潘石屹大家也知道,他也是之前在兰州的一个小农村里,也是花了非常大的努力,常人难以想象克服的压力和努力,慢慢发展自己。其实像这些年轻人太多太多,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怎么帮到他们?这可能是我们特别一直希望来做的事情。

  唐晓芸:谢谢梅景松女士的发言,我们一起回顾了新浪网、新浪教育走过的历程。在今天这个比较特殊的时间里,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诞,这么多教育专家齐聚在这里,我们非常希望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新中国这60年我们学习方式的变迁。

  今天在座的有好几代人物,有40后、60后、70后甚至还有80后、90后,是不是请每一位在座的嘉宾都来回忆一下,当咱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请任老师先给我们分享一下,大家掌声欢迎。

  任为民:我是40后,正好1940年出生,在建国[FS:Page]前9年出生。

  应该说教育这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前我们国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教育是为一些地主、资本家、达官贵人服务,根本谈不上劳动人民和普通的百姓上学,所以文盲达到80%。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教育特别重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首先一个表现,教育能够向劳动人民开放。教育向劳动人民开放,原有的学校很少。当时的学习模式就是靠传授,到学校学,解放前还有点私塾,最近又有私塾抬头,那是少量,但主要是靠学校。学校就那么几所。所以,国家从1952年大力提倡函授,我们国家开展了函授教育,各个高校一直到后代发展到100多所重点高校都要开展函授教育,对我们国家发展教育的形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当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怎么能够传授到边远地区,传授到老百姓的身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到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当时北京、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六个城市建设了电视大学或者叫广播函授大学。当时也叫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视成立了6所电视大学,那时已经很了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了教育面,把教育资源传授到基层老百姓的身边,通过电视能上大学了,这是第二个非常大的变化。

  紧接着十年浩劫,使教育战线身受其害,教育处于一个非常崩溃的边缘。很多人想上大学,被弄到农村去了,教书的老师包括我就被劳改去了,所以教育受到非常严重的挫败。之后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中央的工作之后,首先抓教育。因此提出来能不能建一个面向全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全国的大学。当时英国的首相访问中国,跟小平谈到了英国有一个开放大学,介绍了他们可以扩大为20万人学生提供远程的学习服务。就在这种情况下,小平当即决定能不能中国利用广播电视面向全国成立一个广播电视大学?因此,立刻让教育部,当时国家几个单位共同研究行动方案,79年就开学了,这样就在原来六所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扩展到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大为首的44个省级电大为基层支撑的广播电视大学,这是我们国家在传输手段上一个巨大的变化,使我们培养人的面提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高度。因为当时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还是有限的,特别是一大批从农村回来到城里就业或者回到家里,他没上大学,希望上大学。因此,电视大学在这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电视大学当时入学已经达到60万人,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到了90年代,美国92年科尔提出来互联网,克林顿上台之后推广互联网,在世界上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时中国教育战线面临着一个是开放性的问题,怎么样开放办学。第二,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这样90年代末,实际上国务院批准是99年下达文件,我们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其中提出来6大工程,一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主要利用现代信息的一些传输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扩大教育面,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国家投入了相当大资金,一个是教育电视台能够数字化,解决我们利用数字手段传输的问题。当时我们一个转发器只能转发一个电视节目。我们利用数字手段以后,一个转发器可以转发十几个、二十几个电视节目,扩大了我们传输的频道。另外,60几所相继的高校开展了远程高校的试点,现在叫网络教育试点,这就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又使我们国家的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这三个时期的变化,应该说信息技术在我们国家教育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改革现在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包括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些检测、考试这方面的方式,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唐晓芸:您把我们整个新中国教育方式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我们是面对面,然后到了函授阶段,下一步进行了广播大学,之后又在99年开始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这么一个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特别好整体的介绍。

  在我们今天的主题里,也是我们远程的网络教育这一块,汪总应该是最深有体会的。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怎么接触这个行业,这几年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汪启富:刚才任老师全面介绍了整个我们国家60多年教育形式的大变迁,从我个人来讲,我是60后,74年上小学,79年上中学,85年上大学。从我的教育经历来讲,还是受传统的教育模式,这个教育模式我总结起来大概有3个方面。

  第一,填鸭式的教育,就像北京的烤鸭一样张开嘴往里填。教育完全违背教育规律,不认为教育是一个填进去的过程。

  第二,应试。整个中国教育企业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桎梏,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也是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第三,整个教育模式教条化,僵化的教育模式带来最大的危改就是遏制了创新。

  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有个性,不是没有创新,而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把你变成一个方方正正统一的东西,教育就把你的这些东西压制了。所以,我们国家60年教育有很大成就,这种成就体现在很多数据、发展这方面,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我前面总结的三个比较突出的方面。

  现在在新的形势下,首先是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全球一体化,教育领域整个教育观念的相互融合、教育模式相互的借鉴,尤其是互联网兴起之后,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变成一个平的。这样整个教育模式的变化是非常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具体到网络教育,当然它的发展是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首先我们国家13亿人口,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尤其高等教育是有限的,要满足这样多人受教育的机会,所以网络教育当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是一个科学的模式。1999年国家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当时工程里谈到几个方向目标,首先是把高等学校优质资源输送给社会,尤其是边远的不发达地区,让更多人有机会享受到优秀资源和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非常大的举措,这一点现在来看基本上是达到了。

  第二方面,当时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互联网带来信息技术的革新,这方面希望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信息化,带来整个高等教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启动的时候也是一个目标,现在也有很大进展,但是这个方面进行的不是很彻底,现在网络教育工程还有一些亟待改革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整个网络教育到现在来看,我个人理解,它确实给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包括人们对学习的体验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种变化应该说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还会产生更大、更深刻的影响。

  郭文革:非常高兴能在今天的高端访谈中一起讨论“网络学习时代刚刚开始”这个话题。

  我特别认同这个话题,因为我自己做过一个很有特色的研究,从技术史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教育史,我起了一个名字叫“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如果沿着这样一个历史的时间段往回翻,不用翻得太远,只要翻500年,就会看到现代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实际上都是在印刷技术,西方的现代活字印刷技术出现200年以后,在世界上最早慢慢出现成型扩展出来的。

  从今天我们讨论的60年学习方式变迁来说,我自己作为一个研究教育发展的专业研究者,我有两个认识。

  第一,中国60年的教育发展,从整个大的教育理论上面,走过了国外几百年的历史,我们用60年时间有一个非常浓缩、快速的发展阶段。中[FS:Page]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文盲率是80%。1949年刚刚建国的时候,我们国家学习整个教育体制是走了苏联体制。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整个教育的体制采用了一种更开放、更拿来主义的眼光,什么样的一种教育体制更适合中国的发展,我们就采纳什么样的学习体制。

  所以,在我个人的总结里,大致这60年最大的三个进步:第一,普及义务教育,等于解决了文盲的问题。第二,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走入大众化阶段。说明整个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整个提升了一个层次。第三,因为接到这个访谈,我也浏览了网上很多交流,很多新闻都比较忽略这一点,就是任总和汪总提到的,从98—99年,我们才踏踏实实从事而且扎扎实实在建立一个中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这个词未来会成为21世纪跟网络教育这个词结合最紧密的一个词。从上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些体系来看,终身教育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现代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原因,它实际上既为网络技术的因,也是为果的事情。这件事情,以奥鹏教育所成立的新型教育机构、教育组织,教育史上,如果从教育的系统结构来讲,奥鹏教育是一种非常新型的教育结构,这种教育结构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中坚和核心力量。所以,终身教育这个词应该是我们总结60年的时候不能遗忘的词,而且展望未来的时候要特别重视的一个词。

  回到人们学习方式,同样中国也是在6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走过了国外几百年的历史,学习方式技术上的变革。我也是60年代的人,我想举几个例子,我们是80年代高考,用的所有复习资料都是老师拿油纸蜡笔刻出来油印的,它不是活字印刷,带有雕版印刷的遗迹,雕版印刷最早追溯到什么年代呢?中国最早一本现存的中国印刷,9世纪有一本《金刚经》,是唐朝时候的技术。蜡纸本身叫铜板印刷,是9世纪有的。当80年代我读书的时候,还在用这种技术。

  我上了北大之后,带我走进教育领域是北大的李淑芳教授,她曾经提到过,在改革开放没有网络之前,一个最新的国外文献杂志,要传到国内通常如果算一个平均值,要用两年时间,因为它不属于急迫的战略物资,是通过海运过来,又有层层机构往下再次二手、三手传播,所以需要两年时间。如果更早一点,相信大家都看过王选受教授的经历,说他当时为了做激光照排技术,经常到中国科技资料馆查资料,为了省5分钱,他常常提前一站地就下公共汽车,走过去去查资料,这是我上大学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还是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一个特别大的制约。而现在实际上我们在北大的数字图书馆,昨天甚至当天的报刊、杂志、学术期刊,基本上都是同步可以得到的。同步实际上无论是对地球村还是对社会的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在分析传播的属性,哪种属性对社会传播影响最大,其实有很多子属性,比如复制的准确性、复制的速度、传播范围等等,这是未来网络教育里特别要注意的传播技术影响力的来源。

  第二个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我自己在北大做过一个观察,北大现在是无线网全部覆盖的校园,所有教室都可以无线上网。当我们的学生说到笔记本的时候,千万不要误解是纸的本子,一定是电脑的本。你如果在大教室,就像刚才汪总提到满唐灌的大教室的后面,做一个观察,你就会发现传统的课堂结构是一个单一系统的传播体系,一个人讲很多人听。但是现在无线网覆盖下的课堂,已经变成非常复杂的一个传播系统,既有老师对学生,也有学生用手机跟外面联系,甚至有学生小群体,他们用网络,像飞信这种平台构成一个合作做作业的小系统。你会发现现在这个大系统的传播系统本身已经是多样化和复杂化。这样一种传播环境的变化,实际上对大学本身的校园教育也产生了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还是延续原有的教学方法,肯定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三,说到我儿子,他是90后,经常拿手机看小说。我就特别不理解,这么小的字有什么好看的?这会成为我们俩之间一个很大的冲突。后来我慢慢就理解了,现在有一个词叫“数字时代的移民和原住民”,我们都是移民。其实信息技术有这样一个技术,在我们成熟长大的过程里添加到我们生活里的一个东西,我们对它的接受和对它的认同,包括同化内化到我们自然的行为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对于像我儿子90后的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人家生出来就有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我们那样的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题目特别好,网络学习时代真的是刚刚开始。

 唐晓芸:刚才汪总远程教育的回顾还有郭老师60后跟90后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不同的对比,让我们有很深的感触。我们今天在座的还有一位是80后,同时他也是网络远程教育的受益者,我们也请他来谈一谈他是怎么样来学习的。

  刘彦博:大家好,我叫刘彦博,非常荣幸我生在80后。

  前面任总、汪总、郭老师对60年中国教育方式的变迁感受总结得非常深刻。我作为80后的人,说真的,前40年的教育方式我不是很了解,都是在听年龄大的人说这个事。

  其实在80后的这段时间,我出生在祖国西部甘肃,也许大城市的孩子条件比我们更好一点,当时大部分中国都是比较保守、比较不发达。我们出生之后,学习主要也是借书、看书,在学校里学习。到现在我的同龄人都是上网查一些东西,通过电视看一些东西,然后有手机、彩信、广播,更多是借助多媒体高科技的东西。

  让我总结的话,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都是为了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扫盲阶段。另外一个阶段,包括我现在正享受的学习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一种非常单一的、非常被动的简单的学习,学习阶段好多是为了自己发展,要满足自己更多文化生活的需求。

  唐晓芸:谢谢刘同学。刚才您跟我们分享了80后以及您选择网络教育的80后,有前后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今天我们谈网络学习时代刚刚开始,我们主要是在讲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我们更好的在网络教育这一块大有作为。在这方面汪总是最有切身体会的,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谈,现在整个中国网络教育大概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用一些数字给我们介绍一下网络教育现在的整体情况。

  汪启富:网络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整个成就非常显著。最突出的一个数据,我记得1999年国家实行现代远程教育功率的时候,当时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9%。最新的统计数据,超过了23%。当然这里边前些年高等教育扩招这些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实际上网络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功不可没的。刚才郭教授谈到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在这里网络教育功不可没。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整个网络教育从2005年开始,2005年网络教育的招生大概是107万,包括教育部批准的60多所重点大学的网络教育。2006年招生是116万,2007年是130万,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我这儿有一个统计数据,截止到2007年底,整个网络教育的累计招生量604万,2008、2009年每年的招生数应该都是在100万以上,我记得2008年光电大的招生就将近100万。所以,现在网络教育的发展,到现在为止受益的人群应该是接近千万人的级别,发展非常快。

  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变化,这些年在整个教学资源的投入开发方面,变化也是非常快的。网络教育开设的专业现在应该是1560个,涉及到的专业门类29[FS:Page]0多个,整个网络教育课程,目录里面有记录的是19255门课程,也是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

  第三个方面的变化,网络教育的形式也有比较大的变化。最开始网络教育,可能很多高校简单的把很好的教授的讲课搬到网络上,用流媒体、视频的方式。但是现在很多网络教育机构也看到这种方式的一些弊端,现在也在整个网络教学的活动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包括很多资源的建设、媒体的利用方面也开始下功夫,现在教育部每年精品课程的评选,都会越来越多的精品课在这方面体现出来,课程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而且在这方面针对学习者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和相关课程内容的规律,加强教学的过程和活动的设计,这方面也有很好的变化。

  应该讲,有很多数据和案例都能来反映网络教育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自己总结一下,归结为几点:

  第一个变化,人们的学习观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我记得我们刚开始做网络教育的时候,我们给学生服务的时候,有些学生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在这儿报名,给你交了钱为什么你不派一个老师给我面对面上课,还让我去网上自己学习,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是学生最开始质问我们的问题。但是现在来看,学生不是问这样的问题,而是网上的资源怎么这么差,没有吸引力,老师讲的怎么这么干巴,网络的环境很差,上网上不去,跟同学互动不方便。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学习是一个自我参与的过程,是一个自我的事情,是自我主宰、自主控制的事情。

  第二个变化,真正的学习方式的变化。网络教育真正的普遍推行以前,我们所说的教育方式,大家可能无一例外都是旧的教育模式下的填鸭教育、应试教育,围绕考试学习。现在的学习考试只是一方面,相信大学里面、中小学里肯定应试教育的痕迹还很重,但是至少从网络教育、成人学校来讲目标很明确,知道他为什么来学,他通过这种学习获得什么东西,他应该非常清楚,所以他在学习过程中间更多的是注重内容,注重学习的方式,注重学习的效率,注重和其它同学包括跟老师的经验分享,这方面的交流、互动、协作学习、讨论式的学习,包括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方式现在都大量存在,至少一批年轻的教授在大学的课堂里也在广泛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至少十年前是不多见的。在我们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听不懂你可以答疑,可以问,基本上没有什么互动。

  第三个变化,学习的手段包括学习的目标性,方方面面,包括在学习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各种深刻的变化。这一点都是网络教育给我们带来的。

  刚才郭老师谈到终身教育的概念,这件事说句实在话,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极受到重视又好像不太被重视的问题。为什么说受到重视呢?因为其实在十六大报告里就已经提出了建设终身教育的目标,而且在我们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总的战略发展目标里,在教育理念里又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目标。但是在具体实践推进过程中,前几年一直关注不够,或者这方面的落实不够,教育体制本身有很多问题,但是这几年终身教育确实得到很大的重视,也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得到一些消息,国家正在做终身教育立法的准备,而且据说今年要发布的中长期规划里,在对未来整个终身教育、继续教育这些方面,从体制、机制、整个国家的一些资源配置方式和考量的方式里,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些方面都是我们这些年来十年网络教育,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包括我们国家信息化战略带来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还有教育的改革等等方面,带来发展和推动。影响应该是非常深远的。

  “网络学习时代才刚刚开始”这个主题,前面的十年只能说对于网络学习、网络教育先做了一个探索,做了一个试验,做了一些积累,很多问题充分的暴露出来了,而且很多目标已经非常清晰了,方向已经很清楚了,现在是因为可以集中精力,在这些方面能够再做进一步的观念、体制、机制的突破,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提供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灵活、更让学习者能够方便参与,能够积极乐于参与的学习环境,能够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推动网络教育更大的发展。它的目标真正能够达到国家提出来的把一个人口大国怎么样真正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网络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甚至它未来可能是一种中坚力量。

  任为民:网络教育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发展,跟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因为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的灾害,我们现在面临着真正是把过去说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首先要解决教育本身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实现科教兴国。

  中国人口多,各地发展又不平衡,资源又不是很丰富,这种情况下很大的矛盾是教育如何公平,教育资源如何共享,怎么样让每个人要学就有人教,这个条件只有远程教育的方式最好。所以,我们国家发现远程教育,特别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迅速发展,有它的基础。因为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社会的进入,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稳定,提到了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把教育深入到社区、乡镇、企业,变基层学习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仅靠我们现有的学校这一条路不行,他们要改革开放办教育,更重要是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把教育资源深入到基层。而且建立多种教育形式互相衔接、互相补充的“立交桥”,让不同的人在这儿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来进行学习,而且得到服务,这是当前提出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教育部从2006年开始开展了数字化学习港和学习型社会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基本思想就是让我们从少年儿童到老年,从在职人员到休闲在家的一些人员,都能够受教育,怎么建设一种社会化公共服务的大平台。就是依托网络来实现。在近几年网络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问题。所以,网络教育这个学习方式的开展,对我们整个国民是一个非常大的福音。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碰到的是数字化鸿沟的问题。我们在数字化学习港开展试点的时候,建立了7个点,天津一个,西安一个,宁波一个,广州一个,在北京有一个,在农村一个,在胜利油田一个,在TCL集团一个,七个点做试验的结果,企业没问题,社区和农村很大一个问题是首先解决学习能力、学习技能、数字化分工的问题。开始80%也有计算机,问题是城里都是给孙子买的,爷爷不会用。开始用计算机上网很困难。结果我们是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培训,一个是提供好的环境,提供他们有兴趣的题目,给予比较周到的服务,通过三个月,基本能使用计算机,能上网,能够查询一些新闻,看一些知识,打开你的页面。说明数字化鸿沟不是不可以逾越,只要在这方面我们的网络基础服务到位,实践证明是可以解决的,七个点仅仅一年当时直接受益8万人,而且有30万人间接受益。这就可以看到利用网络这种手段,搭建全民学习、农村学习的平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是我们国家建设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唐晓芸:刚才我们已经分享了网络教育的现状,其实我们也会发现网络教育的优点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随时随地,比如说它的优势资源的全国共享,包括它的成本较低,但是它也会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自学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互动性可能相对于原来面对面的教学相对低一些。另外它的学历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在考虑的,并且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郭老师,您也有一些观点希望跟大[FS:Page]家进行交流。

  郭文革: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年了,我从事这个研究只有6年时间。因为中国远程教育跟国外走的路不大一样,比如非常典型的美国,美国最小的网络教育,我看到的资料,可以追溯到83、84年,当时还是用主机和猫离线的方式做交流,纽约最早84年已经有了授予传播学硕士学位。它在开始建立或者开创这样一种创新,本身选择学生的入学标准、考试的标准、教育标准都是一样的。而在中国,因为有一个大众化的跨越,在99年实际上是跟现在的大学教育有一个隔离,人群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前面的4年里,我们在高校研究的人觉得成人教育的问题不是我们研究的问题。那四年我一直在找一个可以作为终身事业研究的方向。我03年到纽约州立大学的分校阿尔卑斯大学以后,我看到有一个网络课程,我就马上注册,我当时想注册一个网络课程就等于少学一门课程。而且那个课的入学都是针对校内正式的学生,你可以选择到课堂去上课还是通过网络上课。我第一年去没有注册到这个网络课程,在他们那儿网络课程更抢手。他们告诉我下学期选科系统开放提前两个月你注册才能注册成,我就想这么厉害啊,我就注册。注册上以后,因为当时国内网络教育在03、04年走过一个低谷,对质量争议比较多。而且我们的主要方式比较侧重是拿09年美国有一个学者的话,我们现在网络教育的模式正在经历一个呈现模式,注重信息的传播的呈现模式,转到参与模式,这样一个模式的转换。这个总结非常贴切,也非常精辟。回过头看04年我去注册那门课程,当时我的预期是美国的课程里有一个课件,我想看看美国课件讲的是什么样?跟中国有哪点一样或者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我注册完以后这门课程是没有课件,大量教学资料完全是电子的论文,再加上一本教科书,教科书你到图书馆去借或者去买都可以。大量的教学活动是什么呢?完全是在网上建立的交互,包括文字的交流,包括做一个研究的设立,包括做一个小的调查访谈的研究。我前两天在北师大有一个交流,我那个课上的是15周,跟所有学习是平行地走,每一周我会得到老师的4个分数。你想想整个15周下来,我大概得到了60次老师的反馈和评分,把100分分到这么多学习任务里。

  这个课程我选完之后是得不偿失,比面对面课程负担更重,相当于面对面的两倍。我大概读的资料有1200—1600页的英文材料,是特别大的负担。但是这门课一下子让我找到了可以作为我终身事业的研究话题,那就是网络教育,它真的是非常有效。而且它的质量不像国内现在大家大量的质疑,实际上我上完那门课之后体会网络教育做得好质量是超越校园教育。

  举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我们班注册人数是31个人,我是来自中国,有来自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的2、3个人,另外有一个来自土耳其,还有一个老头67岁,参加过越南战争,他也去注册那个课程。我们那儿有一个讨论,那是一个教育与传播的课程,说到教科书作为一个特殊的传播载体,实际上也是有偏向的,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讲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辨性的能力。我们那个讨论区特别好玩,比如我们找到好几本写二战的书,在美国人写的二战,完全是美国英雄主义,我一家打赢,没有别人什么事。看法国写的二战的记录,完全是法国人苦苦给撑下来,也没别人什么事。其实你也说不上它是一种假的或者是欺骗,实际上涉及到对材料的一种选择性处理,它只选择跟法国人有关的,了解法国人浴血抗战组成的教科书。

  这是一个群体的交流,通过不同教科书的对比,你会得到对二战更立体、更全面的理解。这是我在那门课程上体会到,网络教育绝对不是把好教师的课程录下来放给全国的人,不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回来之后开始做这个研究,06年非常幸运得到了教育部师范司委托北京大学开发的一本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能力的课程。这个课程里我尝试把美国那种模式在中国做一下,因为有很多觉得中国人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满堂灌,可能接受不了这样一种网络教学模式,我们说试试,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设计8个模块,其中最重要也是采纳了它的方式,把100分分到20个交互项目里,交互的活动大概是三类,一个是阅读测试,一定要有一个手段让他去读书,否则他不读的。第二个教学任务是讨论。所有的讨论都是会结合现在的教育现象,然后结合那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给他设计一个交互话题,让他讨论。第三个活动,作业。因为教育部接着有一门考试的课,按照考试的要求,分解到5个作业里,就可以覆盖到考试。我们现在这个课在全国培训了大概20多万人,你猜猜老师最喜欢哪个?他们最喜欢的是讨论。实际上讨论使得我们这样一个培训,提供的内容包括培训的质量超越了单纯的专家讲授。我们知道现在传统教师培训仍然是一个专家坐在那儿给大家讲。而中国特殊的体制下,教育专家多半是没有在中小学课堂里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通过讨论实际上我们是补上了这么一个空缺。老师之间相互的经验分享特别好玩,我去看了都觉得特别开心,我特别愿意带这样的课,我天天看他们在讨论什么样的问题,非常有意思。

  比如我们现在一说到特别火的班主任培训,大家还是会找一些官方比较正式的教材。但是现在很多80后的班主任,我看到有一个老师推荐了一个材料,叫《班主任兵法》,写作方式跟《平常那些事》一样的,最后把一本书写出来。可以看到未来网络教育,如果你能够做得好,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相对静态的理论架构的支持和更为动态的实践中正在发生事情很好的结合。如果你设计好了,它一定是会超越现在的传统教育的质量、水平的。

  唐晓芸:非常感谢郭老师这么精彩而且又很具体案例的分享。我也记得在美国曾经有过一个对比的试验研究,同样的教学内容一组人是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做,另外一组人是用网络教学的方式,他们互相讨论的方式来做。从数据对比学习效果来讲,前一组人学习的效果普遍在30%以下,对于网络教学的这些人,他们最后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在39%以上。这里面的差距就体现出网络教育会充分带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主动性。这对于很多的学生尤其是中国的学生来讲都是迫切的需要提高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我们也在看网络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模式,我们需要向整个社会去普及这个概念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个社会认可的过程。2010年开始,网络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报名去考研,也可以去申请读现实中大学的研究生。其实国家对网络学历的认可,对于我们整个网络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其它的方面,比如说硬件设施如何提高,还有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调动方面,奥鹏教育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里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的呢?

  汪启富:确实网络教育十年发展成就很大,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是经过十年以后,面向未来,网络教育的前景非常看好。刚才谈到网络教育首先学历、文凭已经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包括企业、用人单位对网络教育学生的接纳和认可,包括网络教育文凭可以去考研等等这些方面,也是国民教育系列同等待遇,网络教育的学生拿的文凭是跟任何其它学校的国民教育的形式拿到的形式是同等的。这都是这些年来的发展。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以往的网络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历补偿教育。因为我们国家原来人口众多,高等教育的资源又缺乏,有很多人没有机会进到校园里参加校园里面的高等教育,就采用了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这样为很多在职的成人提供了提高自己、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机会。但是这十年过去我有一个基本的[FS:Page]判断,高等教育已经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注重能力的教育,人们参加高等教育更多是关注自身的素质、能力、技能和职场的竞争能力的提升,这种转化现在越来越突出显示出来。

  以往的教育对象,可能更多是60后、70后,像80后可能都会在比例中不是很多见。我曾经做过一个学生的成分分析,25多岁—45岁这一批学生占80%以上,这批学生基本上都是60年前后出生,或者是60年再往前一点,再晚就是75年以前。以往这些人对网络的接受,从环境上、能力上、生活习惯上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但是很多80后、90后的学生生下来就在互联网的应用环境中,从一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就离不开互联网的熏陶,所以互联网对他们来讲,跟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平常。所以,这样一种方式的变化,可能网络学习这种方式对新一代公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们采取了哪些方式做推动、演化?这些高校要走出校园办高等教育,像走出北大校园,要在全国的若干个省份、很多地、市、县去办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什么问题呢?距离的拉长,老师和学生见面之后会带来很多管理的问题、信息的平台,把所有管理性的问题、服务性的问题和学校不能自己亲自操作的问题,由我们来帮助学生做这方面,包括学生的宣传、招生、注册、报名、收费,甚至课程的考试这些方面。更多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是由学校来提供的。教学的课程、课件,以往刚开始更多可能是照搬传统的大学课堂教育的模式,后来经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对学习效果的一些评估,我们感觉到可能网络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课程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一个是它的面向基本上不同,郭老师谈到在美国的大学里,同班的学生只是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而已,起点完全一样。但是在我们这儿的学生不是这样,因为进入到高等学校里,都是经过高考层层筛选之后,都是在塔尖最好的这些人进入到课堂学习,剩下一些人到社会上工作,然后再去学习,本身不是智力的东西,不是各方面他的素质能力,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每个人特长的表现不一样。这样它不得不适应现有的教育体制,但是这批人把课堂的东西直接灌输给他是有问题的。

  所以,在整个学习的方式、课程的内容结构以及呈现的方式,包括中间怎么设立更多学生的参与、交互的活动,在学生参与、交互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更多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等等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做了很多研究,对学校教学也做了很好的补充。比如通过网络的辅导,通过提供一些额外的在线的支持,给学生教学方法的培训,包括提供补充性的材料。

  从未来来讲,更多是在学习的方式、网上学习过程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更多反思,学生和学生之间本身也互为学生关系,互为师生关系。整个把网络的特点应用到网络学习上来,这样一种方式通过研究和投入,在他的学习环境、课程的结构设计,包括内容方面都做一些改良,整个网络教育的情况跟以往可能又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我认为这可能是未来网络学习、网络教育的一个趋势。而且以往可能大家参加网络学习更多是想拿文凭为主,更多未来是通过能力的提升,在职场中怎么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今天学了明天就能用,而且要以最便捷的方式、最高效的手段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这些知识掌握还要靠郭老师这些人,有什么经验进行交流、分享,这样就不是大向灌输,而是网状的结构,相互之间都可以分享,都可以提升。郭老师讲现在课堂有变化,改变了传统一对多单向直线传输,而变成网络传输,这样整个网络教育真的是会带来非常重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表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习可能是只有在这样一种时代来临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才开始。

  唐晓芸: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奥鹏现在大概有多少学员,未来有怎样的愿景?

  汪启富:目前奥鹏教育我们服务的学员是35万人左右,服务的高校现在是40多个高校的网络教育,从全国来讲,除了总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管理的平台系统,包括我们面向学生的呼叫中心,都可以给学生提供7×24小时全天后的服务。任何地方的学生有任何问题,他都可以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网上的讨论版,甚至手机短信,各种方式,所有现在能用到的通讯方式都可以提问题,寻求教师的解答。这样我们7×24小时都提供服务。这是一种服务方式。

  另外,我们在全国有1600个学习站分布在全国各地,基本上覆盖大陆31个省份的地县,所有的学习点都有专职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这样一种物理的网络加上虚拟的网络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在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需要得到的帮助,我们应该都能满足到。所以,35万学生,现在给学生的学习服务还是做得不错的。

  但是有一点,我们怎么样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率的服务,学习质量和品质怎么进一步提升?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这里接受你服务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综合的,不光要快捷、方便,甚至是这个老师态度对我很好,而且真正解决了我的问题。他感觉我到你这儿来接受你的服务,我是物有所值。比我一个人去学习,可能比我在课堂学习,确实有很多的优势是那种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这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而且我们现在也是在这些方面做投入,我们一直围绕着服务质量、和谐共赢的运营方针,这几年一直在这么操作。我们要创建一种非常高效、快捷、和谐的学习环境,让老师跟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服务的机构和学生之间,大家都能达到一个和谐共赢的局面。

  下一步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在未来的职业教育、相关的非学历的培训、学生职场的培训,围绕着职业能力这样一个核心的主题,直接围绕着各类客户的需要,怎么样来进一步的提供更多、更好、更有实用价值的培训内容,更多更好的更方便快捷和交互性强,体验性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一些物理、网上相关的知识服务。这个方面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唐晓芸:从您的发言里我们也会看到奥鹏教育作为一个从事网络教育的企业,我们其实是有社会责任在里边,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整个网络教育的发展,从我们企业自身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全民对于网络教育的关注,同时我们把整个网络教育更好的普及,而且更好的来运用。

  关于网络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各位专家还有一些什么样需要补充的吗?

  任为民:发展前景,一个是把现有的经验发扬。还有,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瓶颈。

  瓶颈认识不太一致,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都是围绕着网络教育质量提出来的。有些是属于国家层次的,深层次的。有的是属于高校办学者的层次,还有社会问题。

  我谈点个人看法,为什么谈问题呢?因为要发展就提出一个问题。

  首先高校网络学院的定位问题,需要明确。现在的定位并不是都一致,也不是说所有。有个别的网院以创收为主,因此它不可能做好。

  第二,目前网院并没有充分发挥校内师资资源和它原来的学科基础的优势,出现了两轨。校内学生是一个水平,网络学院是一个水平,经常在这儿闹矛盾。这就是一个问题,学分怎么互认?资源怎么共享?这就存在矛盾。这个学校地质最好,你不开地质,开财会、法律,社会量大面广,招生多,可是原有的学科基础在那儿,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所以,网络学院在学校里实际上是边缘化,它是一部分管理人员。它的师资力量大量的名义上是教授,大量的是研究生,来支撑着网络发展。因此,高校网络学院特别是知名大学如何办?应该面向成人、在[FS:Page]职人员。但是成人里有没有想获取清华、北大文凭的人?我想是大有人在。而且有这种能力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不办呢?而且专升本,甚至是专科在那儿去跟电大争,给这个市场造成非常大的混乱,这是定位问题。

  教学改革就不说了,既然面向成人,你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需要成人,成人时间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学能力也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短学时有针对性,理论和实践结合,方法能够指导实际的东西,现在我们是照搬高校,他能适应吗?所以,不上网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源不吸引人,不解决他的问题,不能光怪学生,是我们在准备工作,为这些学习对象服务工作还不够。

  第三,管理体制问题、服务体制问题。目前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高等学校封闭办学的这种东西依然是这样的。清华和北大之间都在隔壁,也一直谈合作,哪门课真正的合作?学科互认了?哪个好的老师真正互相交流?我的就是我的,要不你就到那儿去。何况网络学校?资源重复建设不说,系统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没有统计。所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学分银行,还是停留在概念上,我们公共服务做了一些试验,仅仅是做了试验,真正做到这一步还有很大的困难。

  因此,网络教育为学习性社会创造的条件还不成熟。

  第一,没有形成覆盖全国大家统一的公用的普适性的低价的学习环境,各办各的。现在68家68个平台,公共服务底下还好,有40几个高校用一个平台,但是高校自己还有,你得跟它对接,将来一千多所大学就一千多个平台。如果建系统就一千个系统,那中国怎么样?远程教育怎么能够有机的配合起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优质资源真正实现共享。现在每年评50分网络精品课程,给他10万块钱,就是让它共享。但是我们现在了解的共享的程度非常低,只有老师去学习,学生根本不学,因为我们整个网络课程不适应学生的需要。尽管专家评的是优秀,学生那儿的评价并不认可。

  这是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教育整体的设计框架,咱们解决不了,只是咱们的建议。网络教育的法规问题,整个社会分工、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如何能够用网络教育为学生服务?这就出现了一个愿景,往哪儿发展?网络教育大有前途,而且是一定越来越发展,特别是面向土著民族或者是本地民族,将来我们将是落伍者,但是这也仅是城市,农村怎么办?别说网络,电视有的还没有。所以,一定把我们的网络首先通过网络服务商、服务系统,为我们全国的搭建网络系统和平台做好,真正做到网络深入到家家户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一代互联网MPV6提出来之后,就存在着一个多网衔接、多终端、多元化终端相适应的问题。不管是移动还是智能化的,普适性的,都提到日程,网络是我们教育的很重要的基础。

  第二,针对我们国家各类社会成员的需求,怎么能够搭建一个是共享的、衔接的、立交的平台,将来在家里,在工作单位甚至在路上都能够获取学习的资源,而且就能得到服务,这就是我们将来达到的目标。

  还有,相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题。

  因为学习型社会靠学校是一个方面,靠远程教育是一种途径,学习型社会是政府的责任,它应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支撑的系统,然后建立相应的制度法规来保证,才有可能人人能学,处处能学,时时能学,而且大家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愿望,光靠学校是不行的,还要靠政府。因此,我们网络教育必须是一种多元的,和多方合作的,是共赢的,同时又有一定竞争性的。这样的一个系统。因此,在发展这个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合作共赢的思想,来发展我们的网络教育,才有可能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社区各个方面之间,真正形成基层学习型组织,为全民服务。

  这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真正像十七大提出,我们发展远程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样的目标才能达成。希望通过我们的网络教育,能够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需要继续努力。

  唐晓芸:非常感谢任老师给我们描绘了网络教育非常好的前景,同时给我们指出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些瓶颈。在筹备本次高端访谈的时候我们也在新浪教育频道做了一个调查,因为网络交换说到底是要服务广大的年轻人,服务广大的全体学习的一群人,我们在新浪网网友中做了一个他们对网络学习的看法,你是否会选择网络学习的调查,我们也请梅总给我们说一下有关这个调查的结果。

  梅景松这个调查很有意思,7万名网友做了他们的选择。我们的问题是“您最想提高的是哪方面的能力或水平”。这里有超过35%的网友选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26.5%的网友选择是学历教育培训。还有17.7%的网友是希望有一些资格认证。超过15%的网友选择语言培训。

  关于学习方式大家认为最适合的是个性化辅导超过25%,以自学为主是超过23%。希望在网上看到视频课件的超过21%,将近22%。希望面对面的培训是21.9%。还有填鸭式强制学习,竟然还有将近7%。应该说这些调查看来,网友从心里上已经做好了接受网络教育的准备。关于网络学习,觉得最好的地方,大部分网友第一选择是随时随地不受限制。课件生动易于理解,占19%。反复学习增强记忆力差不多也是占19%。这是网络课堂所特有的特点,价格低、实惠占18%。品类多、选择性强是最低的比例,9%。

  关于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最关注的是什么?师资是最重要的,37.6%。其次是价格,占了21%。选择品牌的也不少,将近18%,服务15%,规模7%。

  唐晓芸:在这次调查的时候,每一个选项都是把它设为多选的,因为考虑到网友有一个选择的排序。同时大家也可以在新浪网的网页上看到这个调查的结果。今天我们也请到了一位新浪网的网友琪琪,对网络教育非常感兴趣,请她交流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提一个问题,向各位专家请教。

  网友琪琪:感谢各位专家,今天分享了各位专家对网络教育的想法,我对网络教育的观念重新更新了一遍。我代表广大网友问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远程教育包括网络教育,学历应该已经被国家认可,但是更多是需要得到大众的接受,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学网络教育,找工作会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求学和求职都是并重的方面,如果我学网络教育,我有这样的疑虑,我的疑虑可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解除呢?

  汪启富:刚才谈到网络教育重新开始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作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出来的。而且实施网络教育的高校都是全国重点高校,211工程的高校,全国重点100所高校。最开始是清华,然后是北大、浙大这样一些高校。所以,在教育资源和教学的资质这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网络教育这种学习的方式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另外,人们对网络教育的潜力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如果在前几年,刚刚网络教育开始的几年,大家都有很多顾虑,网络教育你认不认可,现在找工作管不管用,考试管不管用,以往大家的顾虑比较多。但是近些年来,关于这些问题的顾虑应该是越来越少。因为事实上它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比方说国家一再强调网络教育就是国民教育系列,网络教育文凭就是国民教育的文凭,它和我们在大学全日制学习当中拿到的文凭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社会的认可,就是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至少这些年来看到,很多网络交易的文凭持有者在去求职的时候,应该说在用人单[FS:Page]位都是认可的。不说别的,在奥鹏教育的员工中间就有非常大一批的员工,本身就是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获得文凭的。在我们这儿,我们是一视同仁。而且往往发现很多这种学习方式取得文凭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有时可能会干得更为出色。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而且他很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缺什么,他学习应该学些什么。这个过程当中他通过学习,通过跟别人分享,自己去体验、提升,把学习到的东西很快用到工作上,把工作干得会更好。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是问题,现在整个用人单位、企业对网络学习的文凭应该说都是接受的,是一视同仁的。

  主持人一开始谈到网络教育的文凭,现在考研究生也没有问题,也没有限制。至于有些人可能在头脑里面观念里传统的思维里,还是有一点点看法和疑问,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所谓的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间都会受到质疑,都会有一个逐渐被认可、被接受的过程,拐点已经开始过去了,这不是什么大的可担忧的事情。

  另外,刚才主持人谈到未来网络教育的前景,其实对于网络教育的前景来讲,我是非常看好的。这个看好不是无根据的,应该是有很好很坚实的基础,三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我们对网络教育的发展来讲非常具有前景。一个是技术的发展。大家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在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代表,发展非常之快。我昨天买了一本书《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谈的是全球互联网已经进入SNS时代,就是社会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和交流的方式、工作方式,方方面面。这种变化确实太伟大了,而且真的是不可逆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此相关的3G、宽带包括刚才任老师谈的各种各样移动终端,未来可能都会变成学习的一个途径和方式、工具。这种变化真的是影响非常大,是不可逆转的,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无穷多的可能性,提供无穷多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终极的目标是快捷、方便、低成本、广覆盖。这种变化真的会对我们学习的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影响。所以,网络学习时代刚刚开始,这个命题真的是起得非常好。

  第二个趋势,国家层面。国家层面从趋势来讲,我们国家从十六大就提出来,十七大总书记胡锦涛再次强调,终身学习型社会,这是一个基本国策,基本国策提出当然有很多背景,其中包括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型的企业转变为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为主的方式,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也会为我们带来一些变化。

  还有国家整个教育体制改革,我们这些年政府方方面面的努力不遗余力,也是希望从根本上从原来僵化的效率低下的体制改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家知道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很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就业的问题。我看到一个官方数据,就业率只有58%。很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就要失业的巨大压力,我们高等教育与市场的接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接轨做得不够好。这里我相信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里,对这个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一些措施出台,这是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还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国家在大力不遗余力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整个信息化里,教育信息化受到非常重要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信息化的发展也会给整个网络学习方法包括网络教育带来巨大的推动。

  现在十一期间,国家开始实施现代服务业。有很多专家讲教育服务业可能是推动国家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支柱型的产业。为什么?中国老百姓喜欢存钱,存钱最重要的两项储备和支持,一个是房子,第二是教育。所以,拉动内需,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最核心是靠什么来拉动?就是服务业,尤其是教育服务业,把老百姓在教育方面的需求充分挖掘出来,满足需求,拉动经济的发展。我相信这些都是国家层面不遗余力要去做的。

  还有一个趋势,学习者个人。学习者的需求从原来单一的只要求文凭,到现在的需求多样化。刚才梅总已经谈到,新浪的调查已经有很好的数据说明。原来更多是想拿一个文凭,现在35%是要关注职业技能提升。17%的人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这些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人们的学习需求也是在变化的,也是从原来的单一性到多样化,从原来关注文凭,到现在更多关注能力,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关注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这些方面来讲,我相信都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不可逆转。这种变化不单在高等教育领域,在基础教育领域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教学模式、教学体制改革,尤其是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收效甚微?在体制改革引入互联网这种模式,在教学改革这方面会带来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推动整个技术教育本身的发展之路,创造个性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

  另外,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生活品质的提升、个性的发展、兴趣的满足等等这些方面,我相信网络教育都会带来巨大的推动。所以,这些方面我相信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刚才网友谈到的担忧,至少从现在往后看不是问题。

  唐晓芸: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请教育频道的主编彭昆给我们做一下最后的发言。

  彭昆:谈到这次高端访谈的主题,网络学习时代刚刚开始。这个选题也是之前和奥鹏教育的同事反复沟通了三次确定下来。最早我们的选题是“中国教育60年学习方式的变迁”。后来我们在反复的探讨中,与其我们回顾过去,不如我们去展望未来。而且新浪是一个互联网的公司,奥鹏教育是网络教育行业里的佼佼者,双方共同来探讨网络学习的话题应该是非常合适的。所以,最后我们确定了是这个主题。

  从今天各位专家的发言里,我们也确认了这个选题选的是对的。一个是大的环境,在建国60年大的背景下咱们去探讨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另外,通过专家的发言,更多的网友对网络教育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网络教育的发展会有更大的信心。

  最后,我首先先感谢奥鹏的同事,包括新浪的团队,大家一块儿齐心协力把今天这个活动举办得还算比较圆满。另外,最后感谢一下各位专家,今天大家的真知灼见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谢谢大家。

  唐晓芸:正如今天活动的主题“网络学习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的这个探讨也只是作为很初期的探讨。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建国60周年我们回顾的基础上,我们未来会有一个网络教育大展宏图的机会。新浪网也希望跟奥鹏教育保持一个很好的合作,我们共同来推动并且促进整个中国的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所有的工作人员,再见!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优酷、新浪等联手成立网络影视发展CEO联席会

日前,2009互联网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优酷、新浪联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网络影视发展CEO联席会”,该联席会的建立为促进影视制作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直接合作与战略合作,从根本上解决影视作品网络版权供需双方合作问题。据了解,成立后,“网络版权CEO联席会”将不定期举行高层会议,为网络版权的发展、合作群策群力。优酷与新浪分别作为视频网站、门户网站的代表,首批加入联席会,优酷CEO古永锵作为视频行业话语领袖在成立仪式上发言,表达了优酷在促进网络视频行业正规化、正版化进程的决心与看法。古永锵认为,中国视频行业经过3年发展,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

优酷新浪合推“微博视频” 网络视频分化升级

近期,互联网视频领域大有重新“洗牌”的之势,此前有消息显示,优酷与迅雷等“反盗版联盟”重点诉讼对象之间联系紧密,并最终促成了11月初高调成立的“网络影视发展CEO联席会。而这一联盟最让人意外的是新浪为联席会核心成员,进而也由此开启了“优酷与新浪”结盟的传言。据了解,新浪乐居分拆上市当晚,新浪总编辑陈彤致电优酷老板古永锵,称新浪CEO曹国伟有意与古永锵商讨合作事宜。曹国伟从纽约回京后,第一次“工作餐”便是和古永锵吃饭。针对优酷和新浪此次的合作事件,有业内专家表示,优酷的行为其实是在扩大其视频渠道,事件同时也凸显了新浪想要在视频领域扩张的野心。

视频网站抵御寒冬抢戴“围脖”

“今天你‘围脖’了吗?”千万别以为这是在提醒你注意保暖防风,“围脖”其实说的是时下最火热的SNS应用——微博。目前,许多视频网站都在争相抢戴这条温暖的围脖。如果说,面临打击盗版和激烈竞争的视频网站仍然没有走出经济寒冬的困扰,那么,依靠微博强大的粘性与交互功能,视频网站希望找到一个抵御寒冬的新招。拓展微博内容11月25日,土豆网宣布正式加入新浪微博“SNS视频全分享计划”;几乎与此同时,优酷也宣布与新浪微博互动转帖。该功能将允许网友通过一键转贴来与“围脖”上的朋友们分享好玩有趣的视频内容。土豆网创始人及CEO王微表示,此次联盟必将对土豆网视频内容推广和新浪微博SNS属性的

土豆优酷冤家牵手 新浪视频或将加盟

新浪视频欲加盟2月3日下午,曾经作为行业冤家的网络视频第一阵营两家网站优酷网、土豆网正式宣布推出“网络视频联播模式”,双方将在版权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并在买断的独播剧资源方面进行免费的互相交换。同时优酷网CEO古永锵表示:“互联网在视频时代要成功,我觉得需要开放,需要大家合作,在一起把蛋糕做大。我也非常希望跟同行说,这个合作是开放的,除了我们两家合作,我们希望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古永锵会上的这番话颇让人回味,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古永锵在拉拢一些中小网站加入其阵营中,而更多的这番话的意思是说给新浪CEO曹国伟听。更为让人吃惊的是,在会后土豆网内部人士无意中透露到,新浪视频正在酝酿加入优酷土豆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