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广播电视信息》杂志2007年第3期
编者按:
1983年10月24日,电子工业部通信广播电视管理局组织的“电缆分配系统规范”通过了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CATV标准。
本文作者张万书先生,时任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电视电声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本文回顾了2000年以前的CATV标准化组织的成立、组成和工作内容以及所制订的标准。
有线电视的英文缩写是CATV,初期阶段称为共用天线电视(CATV, 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系统,目前通常称为有线电视(CATV,Cable Television),IEC称为电缆分配系统(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s)。
1、CATV标准化组织的成立
1973年,电视电声研究所、武汉市无线电天线厂和原中央广播事业局电视服务部,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在北京饭店建造我国第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标志我国CATV的开始。
几乎与此同时,开始制订有线电视国家标准,稍晚于北美和西欧的几个国家的标准,基本与IEC的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同时制订。所以,CATV的标准化是与CATV事业的发展同时进行的。
1981年人大代表提出了在建筑物上加装共用天线的提案;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分会向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提出了关于“推广使用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建议;1982年4月,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原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以(82)建发字156号文件联合发出通知,对接收困难的建筑可以安装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且将其费用计入建筑预算内。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证安装的共用天线电视的系统性能提到议事议程,产生了对CATV系统标准的需要。
1981年2月17日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张富民、施国强要求对CATV工程统一技术条件,这是正式制订CATV标准的开始。1983年10月24日通过了电子工业部通信广播电视管理局组织的“电缆分配系统规范”审定,产生了我国的第一个CATV标准。
1984年3月电子工业部在上海开会,广播电视工业总局成立了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归口组织,组长由电视电声研究所总工程师乐匋担任,副组长是北京电视设备厂总工程师黄吴明。后来改称为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张万书,副主任委员是高宗敏和陈志葛,乐总和黄总是顾问。该标准化委员会工作至2000年。
2、CATV标准化组织的组成
该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是电子工业部通讯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分技术委员会,后来部通讯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为通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广播电视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属广播电视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该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大都来自CATV设备制造厂和研究所,有电子工业部的和电影电视部的,也有航天部和航空部的;有大专院校的,也有测试单位。委员大都是CATV产品设计的技术人员。
与所有的标准一样,有线电视标准也可以分成国家标准与专业标准、强制标准与推荐标准、系统标准与设备标准、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与工程技术规范。数字技术出现后,又有模拟标准和数字标准之分。另外,还有基础标准和相关标准。
国家标准标以GB ××××(强制标准)或GB/T ××××(推荐标准)格式出现;专业标准是各个部门实施的标准,四机部和后来的电子工业部部颁标准标为SJ ××××,广播电影电视部和后来的广电总局标准标为GY ××××,从这个意义上讲,称行业标准为部颁标准,此外还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制修订CATV方面的推荐性技术标准。有国家标准和电子工业部部颁标准,系统标准与设备标准,也参与了基础标准、相关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3、CATV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制修订CATV方面的我国标准和国际标准。
3.1标准体系表
机械电子工业部通信广播电视标准化委员会于1988年9月完成了通信广播电视标准体系研究,该标准体系研究分析了国内外 标准的现状、水平、制订动态和预计发展方向,编制了通信广播电视方面18个专业的标准体系研究,其中有电缆分配系统标准体系表,它指导了电缆分配系统的标准规划和编制工作。
电缆分配系统标准体系分3层:
第一层是基础标准,包括术语、图形符号、接口、频率配置和验收规则等标准;
第二层是通用标准,包括同轴、光缆、卫星、电视会议、附属设备等标准及其相关标准;
第三层是设备和部件标准,例如电视调制器、频道处理器、放大器等标准;
第四层是专用件标准,例如混合集成电路。
电缆分配系统标准体系结构图如下:
3.2标准制修订工作
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是按照有电缆分配系统标准体系表工作的。从1984年截止到2000年的16年间,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制修订国家CATV事业发展需要的主要标准GB/T 6510-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T 11318-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详见本文第四部分)等57项标准。
3.3国际标准工作
国际标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ATV标准的制订工作;另一个是翻译国际标准和各个国家的标准。
1)IEC的标准工作
我国是IEC的P成员国,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参加IEC的TC 12技术委员会的SC 12G分技术委员会工作。参与IEC的CATV方面的标准制订工作,代表我国修改IEC标准草案,对标准的最终稿进行投票表决,并派员参加2年一次的例会。1997年IEC成立了新的技术委员会TC 100 “声音、视频和多媒体系统和设备”,电缆分配系统被划归TC 100D,后来称为技术领域TA 5“电视信号、声音信号和交互业务的电缆网络”(简写为IEC TC 100/TA 5)。该工作对我国CATV标准的制修订有显著影响。
IEC SC 12G于1975年9月在海牙成立,我们接触的第一份IEC标准草案是1977年11月的交扰调制的测量方法。1982年拿到IEC公告728第一版。1987年3月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了该委员会的IEC 728译文“主要工作在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13万字。
2)国[FS:Page]外标准的收集和翻译
1981年组团,对加拿大CATV进行了技术考察,带回了加拿大政府通讯部制订的CATV标准BP 23“CATV系统的性能验收方法”。其中的主要内容是CATV系统的技术参数、测量方法和验收方法。加拿大政府通讯部1971年开始制订CATV标准,该国家标准BP 23于1975年6月30日生效,是IEC 728前身(第一任秘书是加拿大人),后经多次修改,1982年2月22日修订为第二版。后来IEC 728系列标准基本来自欧洲标准“EN 50083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系列标准。标委会对BP 23进行了翻译、打印,并装订成册。后来我国的标准SJ 2846-88“30 MHz~1 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验收规则”主要是以BP 23为蓝本。
1994年10月,翻译了一些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汇集成册,名为“电缆电视系统设备与部件国际标准汇编手册”(352页)。内容包括:
(1)IEC 728-1第二版(1989) 主要工作在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2)IEC 1022 (1989) 收音机和电视机到馈线系统输出口的互连
(3)英国标准(BS)电缆分配系统 (1987)
*BS 6513-1 名词术语;
*BS 6513-2 测量方法;
*BS 6513-3下行电视和FM声音信号性能要求的技术规范;
*BS 6513-4上行电视信号性能要求的技术规范;
*BS 6513-5单向和交互数据业务的建议书;
*BS 6513-6安全要求的技术规范。
(4)美国国家电缆电视协会(NCTA)电缆电视系统实用测量方法(1993年的2种版本)
1996年翻译了欧洲标准EN 50083“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163页),内容包括:
*EN 50083-1 安全要求;
*EN 50083-2部件和系统的电磁兼容;
*EN 50083-3有源同轴宽带分配部件;
*EN 50083-4有源同轴宽带分配部件;
*EN 50083-5前端;
*EN 50083-6光纤部件;
*EN 50083-7系统性能。
武汉市无线电天线厂的戚世坚总工程师翻译了德国CATV国家标准DIN 45004“无线电和电视广播设备的天线放大器”,该标准的三音互调法普遍被国际器件厂商所采用。
1999年4月翻译了美国的MCNS 编制的“有线电视数据业务接口规范”标准,即美国的DOCSIS(Data-Over-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该标准被ITU采纳为ITU J.112。1999年7月翻译了将6 MHz信道变成8 MHz信道的修改DOCSIS的补充资料,对我国有很大实用价值。
4、CATV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标准
4.1系统标准
我国的第一个有线电视国家标准是GB 6510-86“30 MHz~1 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它是有线电视的系统标准,也是有线电视的主要标准和基础标准。主要编制人员是张万书、吴卉、戚世坚等。编制依据是国际标准IEC 728。
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
•CATV名词术语和定义;
•系统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
•系统的电气性能要求;
•系统的安全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参数要求和安全要求以及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对规范我国有线电视系统,保证我国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标准的制定期间,作了大量的实验室和实际CATV工程测试工作,并给出了详实的验证报告。该标准的制定几乎与IEC 728同步,对IEC 728第二部分“测量方法”的“频道内幅度/频率响应”一节,提出了修改意见,该提案被IEC接受。1986年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GB/T 6510 “30 MHz-1 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该标准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获得了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电标奖字890008号)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号:标-2-003-01)。
1997年实施其修订版GB/T 6510-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4.2设备标准
有线电视设备标准有两套,一套是国家标准“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GB/T 11318系列,另一套是广电总局的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1)GB/T 11318.1是通用规范,它规定了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性能参数要求和测量方法,环境适应性和试验方法,可靠性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GB/T 11318.2到GB/T 11318.14的标准名称分别是:
导频信号发生器; 电视调制器;
频道处理器; 频道变换器;
混合器; 放大器;
干线放大器;&[FS:Page]nbsp; 电源设备;
分配器和用户分支器; 衰减器和滤波器和均衡器以及陷波器;
系统输出口; 避雷器的通用规范。
(2)其它设备标准
SJ/T 11175到SJ/T 11178分别是:
双向干线放大器; 反向调制器;
分配放大器; 电视解调器的通用规范。
SJ/T 10663-95是“光纤设备与部件测量方法”。
SJ/T 10657-95是“前端设备测量方法”。
SJ/T 10612.1到SJ/T 10612.4和SJ 2561-84是广播电视接收天线方面的标准。
GB 7393-87是“系统输出口基本尺寸”。
(3)强制性电磁兼容的设备标准有:
GB 16787-1997“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辐射测量方法和限值”;
GB 16788-1997“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抗扰度测量方法和限值”。
4.3基础标准
有线电视的基础标准有:
GB/T 17786-1999“有线电视频率配置”;
SJ 2708-86“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图形符号”;
SJ 2846-88“30MHz~1 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验收规则”。
5、结束语
从1984年3月成立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归口组织以来,截至到2000年电缆分配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结束为止,在CATV标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修订有国家标准与电子工业部部颁标准,系统标准与设备标准,也有基础标准、相关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即有设计标准也有验收标准。还做了大量的国际标准工作,介绍了各国CATV标准。这些标准基本满足了当时国内设备与部件生产、系统设计、安装、调试、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不论系统还是设备,都可以开展生产许可证论证工作,满足了国内CATV事业的需要,保护了广大用户的根本利益。
为您推荐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