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播电视媒体业务的创新与融合

2009-09-23 08:50:00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刘新敏热度:

湖州广电报在报网融合的进程中,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在变革中转型创新。传媒湖州网2008年1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网站不仅提供总台三套电视节目、三套广播节目的网络直播,还提供大量自制电视品牌栏目的网络视频在线点播。于是,湖州广电报与传媒湖州网于2009年1月起正式相加重组。

报网融合带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报网互动、报网融合催生新的传播生命。顺应报网互动、报网融合、报网一体化的趋势,湖州广电报利用传媒湖州网的互动功能,笔者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广电报利用网络优势进行二次传播,弥补广电报周期长、传递慢、覆盖面窄的劣势;另一层含义是广电报借助网络与读者互动,通过互动走进千家万户。

启示二:由单到双,由双到群,搭建新的传媒平台。运用网络的互动功能,主动设置议题,提供点播服务,策划大型活动,这是提升广电报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络的交互性,使广电报与读者之间交流的空间扩大了,使单向传播变为即时的双向、多向互动,易于大量集聚人气。报网所共同搭建的互动平台,给受众一个自主参与的舞台,互动使他们的身份转向新闻主体。

启示三:数字技术,循序渐进形成传媒产业格局。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信息传播手段,着力探索经营创收的“报网合一”。广电报还可以与“移动”合作开发《湖州手机报》,看报就更轻松、更有兴趣了。

启示四:聚合传播,权威媒体彰显大家风范。湖州广电总台称之为声、屏、报、网、团,各有自己的受众群。但在报网融合过程中,两种媒体优势互补,在利用各自本来的途径和手段进行分众传播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实现第二种途径的传播——聚合传播,这不仅使传播的覆盖面更为广阔,而且通过双方紧密合作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自2008年始,湖州广电总台已经有一种新的合作的尝试——多媒体联手做报道。广播、电视、广电报、传媒湖州网各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也有各自的优势。台报网联手,可以集聚各种优势,集聚各种表现形态,将各类受众“一网打尽”。

报网融合的创新措施

报网融合实质上就是向新兴媒体发展转变,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要使报网融合顺利推进,应该着力采取以下创新措施:

1.以内容创新明确定位目标。网站要有针对性,方向明确地设置可控的栏目,做深、做透、做精具有本地特色的内容。

2.以体制创新建造新式团队,构建报网合一的新式编辑部。报网融合要突破现有一报一网限制和流程,在全方位的技术运用和所有形态的媒介介质基础上整合新闻传播,建立新的流程。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编管理不再是一报一网各行其事,而是跨媒介的团队合作,是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因此,打破原有的体制框架,构建报网合一的新式编辑部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需要采编力量整体联动,不仅满足新闻滚动播发的需要,而且对同一新闻内容能同时制作出多种形态的新闻产品。

3.以业务创新增强能力建设,加快编辑记者的转型。报网融合需要记者进行理念之变、角色之变、功能之变,善于运用文字、摄影、摄像、动画等多种功能制作新闻、专栏等;需要编辑抛弃千报一面的编制方式,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成为全媒体时代的策划人、把关人、主持人,要使编辑记者逐渐从记者职业活动中总结、提炼出一整套有利于工作的思维模式:职业概念、采访逻辑、是非判断等。
这个要求非常高,而编辑部又不可能大量“换血”,现实之路是通过专业培训和创新实践,促使现有的编辑记者逐步转型。
4.以制度创新点燃采编激情。纸质媒体向网络延伸,大大拓展了新闻生产链和传播价值链。报纸和网络要做精做好,就要激活新闻的原创力。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编辑、记者和读者、网友的积极性,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此,编辑部要对原有的内部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稿费制度等,重新按报网合一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新闻生产力。

(作者单位:湖州广播电视总台)

责任编辑:che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