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通信的媒体化与媒体的通信化(一)

2009-07-16 20:36: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戈弋整理热度:

编者按:2009年6月21日,“新媒体发展高端论坛·月度沙龙·六月号”如期召开,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做为新媒体发展高端论坛独家媒体深刻记录新媒体产业精英们的对新媒体的不同理解,本次论坛主要是围绕“通信的媒体化与媒体的通信化”为主题展开而来的一次媒体文化的尖峰对话,到场的产业精英有中科院的侯自强老师,歌华有线的罗小布先生,英特尔的孙瑶先生,中国广播影视的祁海琳女士,SUN的邵正强先生,完美时空的刘航先生,CRI的赵健先生,中国普天集团的骆训赋先生,汉能投资刘昊飞先生,央视网的孙喜庆先生,格兰研究的韩凌,中移动的林琳,中国传媒大学的任孟山先生,《中国青年报》的郝志舟先生,蓝驰创投的陈维广先生,微软的沈嵘先生,北京青年报程铁良先生,《环球企业家》杂志的张亮先生,中国电信的杨成先生。论坛从主题的媒体和媒介问题的概念,媒体和媒介的内容形态又是怎样的等都引发了参会人士的激励探讨,关于新媒体和多媒体“三网合一”平台整合问题又将论坛氛围推到了一个小高潮,在中国特定的媒体政治和市场格局的条件下,关于新媒体的内容产业、内容形态和商务模式的破局问题,将论坛推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对话当中。以下是具体内容。6月号沙龙专题

主持人:“媒体和媒介的问题”,我们今天提出的新媒体,有多少是真正的媒体?有多少是媒介?包括新媒体的内容,大家可以想想,内容形态里有多少是新媒介的形态,有多少是新媒体的形态?


蓝驰创投陈维广:媒体和媒介重在迎合用户,形成权威性。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个事,而且我们作为投资人,跟很多搞业务的人学习。我们看投资项目的时候,是看创业者新的技术、颠覆性的技术,或者媒体和媒介,很多时候,技术要真正造成颠覆性的效果,是需要时间的,比如说苹果做的IPHONE,其实这个概念在十五年前在硅谷的时候,就已经有创业公司在做,但是做不成。因为新的技术和新的市场,都需要时间来沉淀。后来发现,IPHONE是颠覆性的效果,影响到手机的应用,包括PC的应用。

媒体和媒介,大家各做各的事,我觉得互联网有一个特性,互联网不管做媒介还是媒体,其实比较好迎合常规方面的用户,而不是提供权威性的用户,你看Google开始吃广告的市场,刚开始的时候是不注意品牌广告的,Google和百度这样的平台,主要是吃中小型企业。

互联网在最初的阶段,像刚才侯教授讲的,内容是放到电视上或者手机上,最初的阶段可能很难影响到传统媒体,还是以常规的市场来介入。视频分享,其实提供的都是海量的内容,能看的用户并不太多,可能一千个甚至更少,因为那是常规的效应。如果看有线电视的话,播一些大片,或者直播的内容,可能一万人同时在线看。所以刚开始新媒体切入的还是在常规方面。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会不会把传统媒体给吃掉呢?我想逐渐会占领一部分的市场,互联网做到有公信力,被认知了,就慢慢地影响到比较传统的媒体。

外国的“生活信息”影响很大,可是影响不到《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他们还是有权威性,但是美国做本地报章的,它的广告销售完全被“生活信息”吃掉了,因为本地的受众都是常规的。市场不是1+1=2,是技术的特性,还有新市场的特性,跟原来的是有差异的。

北京青年报程铁良:三屏合一是否可演变成多屏合一?

关于三屏合一,我提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未来有更多的屏,形成多屏合一?第二,关于合屏和分屏,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比如说电影这个屏幕是不是也会合到里面来,形成四屏合一?我记得五、六年前,也是传媒大学出的一本书,叫做媒体新形态,当中曾经提到过预测在2013年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这个阅读版是移动的,可以互动,也可以下载,这个屏将来是不是也可以合到三屏合一或者多屏合一里来,形成多屏合一的概念?屏合和屏分怎么样划分?比如说电影这个屏,将来会不会也合到里面?或者说电影还是采取分屏的方式?当多屏合一以后,盈利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中科院侯自强:三屏归一

“合一”这个词有点取代别的意思,所以我强调“归一”,一起策划这个事情,还是各有各的作用,现在还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但是思想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讲“三屏”我觉得基本上是三大类,一个客厅,一个厨房,一个口袋,按照罗小布说的,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自由的,一个是个人的。口袋是自由的,互联网是个人的,电视是政治的,这个描述很有意思。美国舆论导向丝毫不比中国弱,他的舆论控制能力是很厉害的,但是可能是价值观的控制更强一点,我们是领导意志更强一点。我们不讨论这个,但是这三个屏,也是很有意思的。国外这三类,比如说现在移动通信起来了,手机是一个,现在出一个上网本,然后英特尔还有一个MID,这个MID我看不行,做不起来,去年中国卖了多少台?两万台,笔记本卖了一千万,MID卖了两万台,不大不小,装口袋里嫌大,看着又嫌小。现在十寸的上网本能不能风行起来还要观察,现在上网本已经降到一千七百块钱了,比手机便宜,智能手机去年平均价值是两千三。1.6亿台手机,平均价格是一千一百元。现在最乐观的估计,今年上网本能有两百万台。至于大屏电影院,跟剧院是连在一起的,从本质上看,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配合,未来会发挥极为重大的作用,按照我们现在官方的说法,正面的舆论导向,搞这个配合,全世界媒体最重大的变化是这个。我听几位介绍国外媒体的研究,也大部分都围绕着这个方向做。

今天我们讲大屏,是客厅里的,现在1080的家用大屏,我最近弄了一个,看高清电视太美了,挂个150英寸的屏,那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大屏和电视还是一类的。我们讲电影屏更多的是属于电影院的东西,这种东西的位置我还没有想好。

刚才讲媒体和媒介,英文就是一个词,我们分开来理解,某种程度上,媒体对媒介有强烈的依靠,某种技术,某种媒介,是带动了某类媒体的,比如说电视,就是因为有了电视技术,才有电视机、电视节目,新一代的三屏出现,如果三屏归一的这种联动的技术平台能够出现,对媒体的影响,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型的媒体,都很难说,我觉得趋势是这样的。


歌华有线罗小布:三屏合一的调度权问题

我的观点不一定对,在我的看法,传媒的屏是环境决定的,“归一”是互联网在调度它归一,也是人们需要归一。没有那个空间也没有那个屏,大房子和小房子的屏不一样,车里的屏不一样,地铁里的屏也不一样,但是归一是调度,只不过传统媒体的调度权,主打方式是在媒体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手里,今天新媒体的调度权在老百姓手里。

央视网孙喜庆:媒体间的可细分性

关于媒体技术和通信这一块,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一个题目出来?主要是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而且主流媒体也在纷纷进入,这种交织是越来越明显。但是在这之前,其实大家都能看到,媒体和通信是分割得很清楚的,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信息传递和共享,并没有承载媒体的任务和使命。包括手机,一开始纯粹是个人通信的工具,非常简单,就是点对点,甚至连多点对多点都没有,只是点对点,但是往后发展,多点对多点越来越多,后来跟互联网的属性基本上没有差别了。其实互联网是最传统的面向连接的通信网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一开始就是通信网,手机其实是移动的通信网,所以这全是通信这个领域的。媒体,大家以前都认为以内容发布为主的。之前朋友们一直讨论的时候,说什么是媒体?我们后来总结了一个,认为媒体是由一个机构对内容的加工、整合、发布,以这三个环节为主要任务,同时尽可能广泛覆盖,把自己的观点传达到受众,这样一个组织,我们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媒体。但是你会发现,现在互联网上每一个网站上,其实都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可以把互联网看作一个大的媒体,也可以把很多网站看作一个一个小媒体,您会发现,原来泾渭分明的两个媒体的领域已经交织在一起了,发现每个环节的分化越来越细致,这也是第一期的主题。这次讨论,我们尽可能分成两半场,上半场以概念或者以宏观讨论为主,下半场集中力量谈一些更细节的,哪怕偏一点技术都没有关系。
中移动林琳:新科技的发展为新媒体带来了多样化的媒体形态和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有明确的界定吗?从我这边的感觉来讲,新媒体可能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影响两个方面,一个是媒体形态的变化,另一个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我今天拿着手机来了,里面有手机快讯,有电视,有媒体个人咨询中心,我定制的资讯都可以到我的手机上,各种各样的手机报也有,我带的是手机来还是媒体来?很难明确,新技术带来了媒体形态的变化。刚才提到新技术带来电子阅读屏,亚马逊的Tinger的模式,把手机做成折叠的柔性屏幕在开发的新技术,还有海尔等国内很多厂商也在做Youhome这种概念,利用电视集成来电视上网,实际上带来更多的是媒体形态的变化。媒体的能力越来越强,给我们探讨新媒体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第二是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传统媒体是四大传媒,除了互联网。互联网是新媒体,现在新媒体边界又扩大了,现在的变化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有笑话调侃——新闻联播三段论,第一段是国家领导人很忙,第二段是国内人们生活很幸福,第三段是国外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传统的大家都能传授,现在为什么大家有这样的反映呢?媒体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大家还会听,还会看,但是辩证地看,消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了。前两天看到一个报道,有一个探讨,说tinger这种方式不是新闻,更多是信息的概念。这种信息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媒体有这种需求,有这种方式,这是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并不是传统的就萎缩了,没有市场了,还是有的,只不过来源更多元化了,草根的声音大家更重视了,信息多元化,大家更辩证地看待信息或者新闻。


歌华有线罗小布:做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么多年来,不管新媒介怎么叫,内容没有变,不是视频就是声音,就是文字,我们现在一般谈的比较多的是物质变快,加工过程一致,那就是互联网;但格式会变,可能是电视机、手机或者是计算机。第二,内容还是不变,但是加工形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互联网、通过有线、通过无线,这样的研究,才能看清楚这样的脉络。

主持人:我去年帮着相关运营商的研究院做关于国外手机媒体内容形态的调研,当时我们为手机媒体内容形态争起来了,我想提出这个问题,什么叫手机媒体的内容形态?我们研究传播的时候,传播有四种形态,大众媒体,也就是传统说的电视,只是媒体形态当中的一类,那么还有什么?比如说组织传播,比如说个体传播,这算不算?韩国是非常成功的,收入盈利最高的内容形态不是手机电视,手机电视基本上是运营商做第三代的概念,最成功的收入模式是游戏,还有一类就是手机银行,这是LGT做差异性竞争的时候最成功的,另外他还提出了一个手机彩铃的业务。比如说手机游戏,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类向传播,个体对个体的,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机媒体。手机银行是带有一定群体性的。还有一类,关于手机GPS,并不是中国传统的把一个手机架在车上就叫手机GPS,他们做成了一个传播媒介形态。韩国最成功的是家庭子女放心业务,这是订[FS:Page]购业务最高的,形成很好的回流了,母亲把孩子订购在三个不同的点上,每个小时在那个点上,如果出了那个点就会报警。我不展开说,但是什么叫手机媒体形态?接下来请杨成先生发言,我们的话题就可以接着进行下去。

接下来几位嘉宾,广电总局的鲍先生,他一直也是做新媒体政策的调研,还有甲骨文的朱宏威先生和罗晶女士,还有北京台的韩澄宇先生,还有中青网的欧阳向群女士,是悉尼大学的留学生,在中国和香港两地做调研,也专程赶了过来。

中国电信杨成:三屏合一合在内容,媒体媒介浑为一体

刚刚听了很多专家和老师的发言,很有启发。本来做了一个简单的片子,当时我也在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片子,可能是很肤浅的片子,今天这个论坛作为继续或者重新开张,需要切合这种场景。刚刚大家说的几个问题,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大家谈三屏合一也好,几屏合一也好,侯老师说的,无论多少屏合一,实际上内容可能没有太多的变化,屏幕不可能几个变成一个屏幕,所以这个“一”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一”并不是说一个屏幕,而是在内容上,原来一个内容只是对一个屏,现在可能一个内容可以对多个屏。所以我的理解,由于这种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演进,到现在一个内容可以变成多种形态,然后发送到各个不同的终端里去,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至于刚才谈的媒体也好、媒介也好,现在我们谈媒体,本身就包含媒介在里面的。比如说报纸是媒体?还是媒介?电视是媒体还是媒介?包括现在的互联网,实际上都是合一的东西。所以我个人的理解,媒体本身就包含我们的介质,我们的符号和我们的内容,包括一个组织或者诸如此类的,当然在新的媒体背景下,我们有一些和原来媒体定义稍有差异的东西,比如说人人都是传播者,或者都是内容的制造者,比如说现在提出来的自媒体,这跟原来媒体的概念是有差异的。媒体这个概念本身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有点含糊了,可能一个新的定义,或者严格准确的定义还没有出来,也许要通过论坛也好、沙龙也好,把它重新界定。

在开篇的时候,我们今天做新媒体发展论坛,通信的媒体化也好、媒体的通信化也好,这个主题是非常好的,因为我的理解,新媒体的产生实际上就是通信的媒体化和媒体的通信化的发展中产生的,如果通信没有媒体化,或者媒体没有通信化,可能目前绝大部分的新媒体形态也无从谈起。当然一般来说,互联网可能就是单独的互联网,但是通信业界,认为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通信业务,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前不久我在上海参加一个传媒产业的高峰论坛,当时整个传媒产业,包括我们的电视台、电台和报纸都在谈,他们的主题叫做“金融危机下的传统媒体突围”,很多人就说,无论是不是金融危机下,实际上传统媒体都要突围。在我看来,首先传统媒体是不是要突围再单论,其次现在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我认为实际上是一体的,普遍意义上的新媒体来说拎出来,哪一块业务离开了传统媒体?哪一块业务不是运营商自己做的?我说要突也是往新媒体这边突,但是几个行业一直是合作做出来的,离开了传统的行业,离开了传统的媒体,你的内容的组织也好、生产形式也好,都很难做得起来。


首先,电信业务的媒体化是产业融合,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表现。现在很多新媒体的概念,早在二、三十年前所认为的几个圆圈的交叉的或者重叠的部分,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没有判断到的。实际上媒体和电信产业融合的趋势大家都很清楚,这都是定论了,没有太多可说的,大家都在互相介入。在国外,无论你是媒体也好,还是通信也好,都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在通信运营商来说,都是他的业务,传媒产业来说,也都是他的业务,没有特别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媒体的融合,产业的融合,就产生了新的媒体形态、语言形态,或者说针对的受众也不一样。有人还把新媒体做了一个排序,说互联网是第一媒体,手机媒体是第二媒体,然后第三是分众媒体,第四是Web2.0等自媒体,将来媒体的影响力来说,我认为手机媒体有可能是第一媒体,这是我个人的感觉。现在很多媒体的业务,电信的业务,也带有媒体业务的特性。很多东西都是应有之义,大家都觉得很正常的,没有可说的。


在全球,手机内容市场的发展,我们跟日本的运营商沟通交流的时候,传媒产业的业务,发展得非常迅速,包括KDDI,主要关注四大移动领域的业务,音乐、视频、电子书和运动,前面三大都是我们谈的媒体业务,内容都是媒体形态的内容。韩国的运营商,包括国内,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在做这些东西。传统的媒体,新华社、央视国际、凤凰卫视、上海文广,都是在做这些东西。

我就是做一个抛砖引玉,比较宽泛一点,罗老师说就是一个介绍性的东西,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我觉得,从我对新媒体或者手机媒体的研究来看,很多东西是很含糊的,大家说得也不是太清楚。现在有这样一个平台,希望借着这样一个平台,大家静下心来,大家专注某一点也好,或者从概念也好、理论也好,大家具体的操作也好,大家多进行沟通和探讨,为国内的新媒体研究理出一些清晰的思路来。谢谢大家。


SUN邵正强:媒体媒介尚未有国标含义

听了大家的发言,尤其是罗先生的发言,包括新媒体也好,包括3G、通信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也好,我的建议,首先要讨论什么东西要弄清楚,概念上我非常赞同罗总的把媒体和媒介分开,但是在中国的名词上,未必从学术上定一个国家标准,把它的含义分开,但是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分开,不然不知道讨论什么东西。比如说信息传输的渠道,我们也叫媒体,我们的报社、电视台也叫媒体,我们讨论的时候到底讨论什么东西?新媒体是指新的网络传输方式还是新的编制方法?刚才你提到的,我非常可以理解,因为我跟移动运营商合作了很多年,包括手机电视还有其他增值服务,我也在电视领域当中有很多的探讨。我非常理解移动运营商给你提出了一个课题,手机媒体的内容,如果你跟移动运营商合作时间比较长,马上就能想到,基本上是指音视频的服务,移动运营商考虑新媒体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多媒体是什么意思?多媒体往往是一种技术,音视频的技术怎么样展示。

汉能投资刘昊飞:您说的我部分赞同,但是我有不同的意见,运营商更多地去看怎么完成KPI,他们有一个KPI文化。因为运营商本来是挣通信费的,通信费越挣越好挣,消费多,但是单价低,他们就想怎么样从电信运营商转成媒体运营商。

SUN邵正强:我的意思,实际上移动运营商如果作为媒介的话,也可以做媒体服务,这没问题,如果把概念分清楚,我的意思是,我们讨论的时候把要讨论的东西弄清楚了,媒体是一个大概念,一个小概念,大概念既包括媒体又包括媒介,小概念是只包括媒体,不包括媒介。问题是大家要讨论一个东西,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都用媒体这一个词。

歌华有线罗小布:我解释一下,如果什么都不分的话,我们就讨论哲学了,最古老的哲学是不分的。刚才你讲的很多东西是站在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考虑的,他讲的是经济学的问题,我们讲媒体,你刚才说美国不分,美国分得很清楚,他是传播学理论,资产学里面又是按照资本的理论走的。我起了一个坏头,还是很对不起,一会儿跳到经济学命题,一会儿跳到自然科学命题,一会儿又跳到传媒学命题,都晕掉了。我写了一个IPTV哲学杂记,就是专门就哲学命题谈这个问题。

央视网孙喜庆:我插一句,罗老师说开了一个坏头,但是我觉得对罗教授今后的命题可能有帮助。媒体是一个实在的东西,但是我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


歌华有线罗小布:其实在我们的研究里很好研究,把媒体所有的形式拿出来,用三个维度评估,一个是好不好用,一个是快不快用,第三是实用性。

央视网孙喜庆:以前看媒体的定义的话,只能从一个角度,现在讨论的也是跟大环境变化有关系,从一个角度谈已经不完整了,建议将来罗博士把媒体的概念再重新提炼一下。

歌华有线罗小布:引用美国最新的研究结果,四个维度决定信息产业,一个是服务,一个是产品,一个是形式,一个是物质(内容)。

SUN邵正强:当然我不是探讨这个定义,我觉得沙龙讨论什么东西呢?有两种方式来定义议题,一种是比较专的,我们就讨论一个详细的议题,才有深度,另外一种是泛泛的,没有深的,就是广度来讨论,两种方式都可以。

再举一个媒体,很多企业都有媒体发布会、媒体见面会,你会请中国移动的来吗?不可能,你请报社的、电视台的,甚至网站,不可能把中国移动、联通的、中国电信的人来。有可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办了一个服务的媒体,以中国移动的名义,也许就来了。我们在探讨一个问题,大家探讨同一个问题,这样就有意义了,否则的话,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多少年前讨论,人是不是自私的,讨论得昏天暗日的,什么是自私,没有定义,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种东西,讨论也是可以的,但是讨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只是提一个建议,媒体这个东西,到底是大概念还是小概念。


主持人:这其实恰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家问新媒体的内容形态到底是什么,他所引导的商务变革是什么样的,我们目前把什么放进来,什么不放进来,我们今天可以邀请什么人参加这个会议,什么人不邀请,恰恰是我们面对的挑战。我邀请一位嘉宾来谈谈他的话题,北青报的程铁良先生,他是经典的多年从事传统媒体业务的专家,他原来是摄影出身的,但是他多年来一直关注新媒体内容的转换,现在他成为北青集团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转型的践行人和倡导者,请他把研究层面上沟通的说一说,实际上他现在整个的大工程跟我们背后的网络是有联系的,而且是有合作的,但是他们做的工作,所谓的新媒体和多媒体平台的整合或者叫内容集成,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传统说的媒体业务,而且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要求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他的思考是一个补充。

北京青年报程铁良:实际上我们就是具体干活的,我们也讨论了很多,这融合那融合,怎么融合?不挣钱的事你们干不干?融合进来以后,怎么才能操作下去?能干下去,并且把钱挣到,这是实际工作当中关心的。新媒体的挑战,几年前就已经感受到了,张健渡海的时候,我们也去了,做了很多准备,还准备了卫星移动电话,以为中国移动在渤海上的信号不行,我们特意租用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卫星电话,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很大的问题,就因为张健游得慢,我们的舰艇开得慢,我们必须得不断地绕圈,超过张健以后绕回来,张健慢慢游,我们再往前走。当我们使用卫星电话往回传照片的时候,是8月8日8分8秒入的海,游了一段时间,把片子传过来,就没有中国移动什么事,觉得中国移动不行,就用卫星电话传,传输的速度特别慢。第二,对准太平洋卫星之后,角度一变马上就不行了,连上印度洋卫星,再传,一转圈又段了,一直到下午4点钟,这个片子都没有传回来。后来一看手机信号还挺好,不如使中国移动的呢。我们又紧急调了一艘船来,把照片拿回对岸去,再往回传。


再有一个情况,张健当时快到终点的时候,新浪给我打电话,问上岸了没有,我们说还没。快上岸的时候,电话就不挂了,然后他说,没关系,你所有的电话费我们都承担了,你只要说他从海上站起来就够了,所有的费用我们都承担了。那时候还没有单向收费呢,说张健站起来了,他马上就从网上发了一个信息,张健几分几秒从海里站起来的。这个案例,我们需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才能登出来,晚了很多,这就不用说了。那时候我们就特别强烈地感受到互联网对于我们传统媒体的冲击特别大。后来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转变、变型,讨论了很多年。


今年遇到两个事,一个是央视大火,正月十五,头一天值班,我们的楼离央视大楼特别近,往窗户一看就能看,我们介入得还比较早,楼上面刚冒烟着火的时候就看到了,马上派了六个人,到了现场,我们到现场的时候还没有封锁,隔着光华路都感觉到烤得慌,我们拍了非常充分的照片。我们在现场的时候,就有哥们给我打电话,出事了吧?我们的新闻还没有发布的时候,有人就已经说,出事了吧?跟我求证这个事。后来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我们到现场特别早。他说现在互联网上都是照片了,视频都有了,活动画面都演出来了,你们第[FS:Page]二天播都晚了。就看见中国移动紧急调动通信车,手机都不能通了,很多人拍手机的照片,不断地给亲戚家属什么的传来传去的。当我们的记者还在现场拍的时候,还在采访的时候,互联网上都铺天盖地的评论、照片什么的,都特别多。

五一的时候,我出去玩儿,信箱里定了很多报纸和杂志,一大摞,箱子都盛不下,根本就看不过来。后来我干脆说,成批地都当废报纸卖了,连以前攒的,一共卖了五十多块钱,我就觉得,这些报纸我一张都没看,杂志也没有看,但是我发现丝毫不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和资讯的获得,我觉得我不看报纸没有什么关系,对我的生活一点都不构成任何影响。所以我就觉得,新媒体的时代应该到来了,而且媒体的新的形态马上就会出现,所以这种紧迫性我有特别深刻的感受。

新媒体究竟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出现以后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一旦融合以后,怎么样把这个事能融合得下去?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作为内容供应商来讲,很多都和技术方面结合得特别紧密,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开这个会之前,我们和北京的某公司合作。我们咨询的结果特别吃惊,这个技术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我们是创刊很早,解放以后创刊,文革期间停了一段时间,后来文革以后恢复了,就这么多的报纸,所有的内容,在一周之内全部搞定了。后来我说你们太厉害了,这么多报纸的内容能在一个礼拜多一点的时间全部数字化,而且还能检索,而且还能编目,就这么快,我们几十年干的活,他们一个礼拜就给干了。新技术的发展真是不得了!

最近我在电影学院读一个学位,看到现在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我二十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学的技术天壤之别。06级的研究生正在做一个电影,弄了一艘船,拍1867的台湾,在陆地上演,背景弄成单色的,他合成以后,前两天我看了样片,跟在海里的感觉一模一样,几乎辨别不出来。这种新技术的革命,给我们带来特别特别好的思路。我们在研讨的过程当中,也出了一个思路,就是怎么玩儿,下一步融合,大家都知道融合,那么融合完了之后怎么玩儿?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将来把我们整体的资源进行一个融合,不仅仅是报纸传播的内容,而是整个资源的融合。融合到哪儿呢?融合到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是基于技术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我们有内容,但是没有技术,他是有技术,但是就缺内容,我们俩一唱一和的,就能够结合到一起了。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内容产生效益,能够使它盈利,又能够获得更多的东西,就采取了一个方法,把内容这一块做成整体板块的一项,内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说的内容是指新闻的部分,那部分可能是不赚钱的,是免费提供的,就像现在中国移动每天给我手机上发的手机报,基本上挣不到钱,这么多人发行、印刷、采访、编采等等,成本特别高。我们顺义有一个热线,要从报社开车到顺义,采访完以后再回来,整个内容的成本可能就是为了登这么一小块照片,所以这部分是不赚钱的,但是靠什么赚钱呢?靠其他的一些内容。我们现在也有十刊两网,我们想用不同板块的内容赚钱,资讯这部分只是一个板块,再加上影视板块、娱乐板块、体育板块、配送服务的板块等等等等,不断地往上加诸多板块的内容,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所有的内容,这个平台可能是基于网络,这个网络不仅仅是互联网,也可能是电视网络,也可能是手机,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网络。假如你是一个订户,可以通过在家里的电视、电脑、手机等等,来实现所有的功能,来购买我们的内容。

奥运会期间,本来提出来想和歌华合作,比如说照片,每天拍那么大量的照片,歌华给我们一个频道,编辑整理以后,放到歌华给我们提供的上面去,只交一块钱就够了,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照片。假如有一百万用户的话,二十几天就能收到一百万,这个收入是挺好的,到时候跟歌华有一个分账,二十几天就把钱赚了,后来他们说时间太紧了,涉及到很多的事。


歌华有线罗小布:我们当时有一个很大的偏差,第一我们是欢迎你们过来,但是我们不是要在这上面挣老百姓的钱,而是带动你的发行量,你在北京的报纸,可以在我的电视上看到很多的画面,订报纸的用户越来越多,订报纸的多了,报纸的广告就多了。


北京青年报程铁良:技术上没有问题的话,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终端,成为客户。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互动的交流,比如说我跟你侃一个广告的事,不用去报社或者打电话了,通过这个讯道就办了,技术上没有问题,内容上有什么问题啊?通过电视就能办了。你想看儿艺的演出,或者订一张中网的票,或者想看历届的中网的比赛,电视上都有视频搜索,技术上没有问题,我们内容上就更没有问题了。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更多地是想在操作的层面上做一些探索。全世界都在探索一条融合的道路,而且融合了以后,都想挣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说百分之百特别成熟的形式,所以也没有办法去克隆这种形式,大家都在探讨。既然都在探讨,我们只是探索的形式之一,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供大家研讨。


央视网孙喜庆:程先生说的例子特别实在,特别鲜活,其实您已经在做自己的定位了,产业链很长,新媒体很丰富,但是您定位很准,我就做内容提供商,其他的都可以合作,这种态度或者方式就非常好,很有效,整个链上都可以合作起来,您的收益也会最大化。但是现在整个看这个产业链的话,你就会发现,不是每个环节都这么想的,比如说移动,他不光往上整合,也想往下整。本来做基础网络,后来说我要做信息服务专家,搞平台,搞平台很正常,人家本来就要管这个业务。再往上,我要做媒体了,整你们的内容来传播,这也没有问题。再往后,我还要做采访了,越整越往上。往下也整,终端你们做,都按我的规范来做,甚至说是我的终端,整个一条线,你发现他全整了,这种做法对产业链更有意义呢还是各环节定位明确更良性呢?

歌华有线罗小布: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他做大以后必然要垄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反垄断法了,他只要保持一个原则,他不违背公共利益的话,就始终下去。


央视网孙喜庆:还有管理的问题。通信企业,以前都说媒体采访权的,包括新浪都没有媒体采访权,所有的内容都是拿别人家的,汇总完之后再传播。但是像北青,是有采访权的,但是他没有平台去发布,所以这种也可以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北京青年报程铁良:你提的问题特别好,确实要有分工,不可能一家打天下,我收破烂我就收破烂,你坐奔驰[FS:Page]就坐奔驰,你让我收破烂的坐奔驰也不好坐。那天央视发生了那么大的大火,第二天找北青报,没有一张照片登出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尽管互联网上很多视频,但是报纸上没有一张照片是体现大火的。在我们国家目前的这种行政体制下,会有一些限制,中国移动想玩儿,想有采访权,不行,不给你,也可能以后给你,以后再说,现在至少是不给你的。所以我们作为内容提供商有这样的采访和发布权,就占有了这样的资源。当然有这样资源的不只是我们,有资源的多了,就靠两条,一条靠资本,你有没有钱把这个事儿给干了,第二是靠人才,你有没有人会干这个事,光有钱也不行,光有人才没有钱也干不成。所以,你必须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又有钱又有人才,干活的人实际上是大把的,你把杯子从这里挪到那里,这个人不缺,缺的是有思想的人,操作这个事的人,你才能干得了这个事。另外是政策的限制,资金和人才,如果能突破这三点,这个事儿就能成了。


微软沈嵘:有几个思路,以纽约时报为例,纽约时报在新媒体上有一些新的动作,有些已经做了两三年,他开发一种客户端,用客户端给离线的客户使用体验,用户只要偶尔连接到网络,就把最近的信息都下载到PC上,如果这时候网络断了,在飞机上可以观看,这个东西有个年费在里面。但是对原来传统纸媒的用户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不是的话,比如说我在中国,就要付一定的费用去订制。你会发现,真正的消费者很少,少的因素是什么?刚才提到媒介的问题,PC这只是媒介的一种,我们还有电视,还有手机,今天讲是手机,后面是几千种终端,每一种终端都要做适配,都要去做开发应用,都能够让用户看到,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也不可能一家来做。所以他最近开放了API,把一个TB的历史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全部公开出来了,用Web去访问,大大扩大了消费的渠道,因为报纸和网页都是有限的空间,包括客户端也是有限的空间,我的内容是我展现出来的十倍以上,现在把这个东西开放出来以后,让别人去消费,让别人推广,我用API拉你这个内容,取你的照片,就用这种方式。

歌华有线罗小布:做网络的人跟做电信的人有一个名词的概念,就是免费,我们的免费,我们完全靠免费发展起我们的收益,这是两个不同思维的问题。我们在经济学研究里,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票房,一个是广告,不可兼得。场外经济是四个,包括品牌购物经济、电视购物经济、呼叫网络经济等是两个不同的思维,所以我们经常跟电信的谈不拢,概念上都没有办法统一。


SUN邵正强:刚才这位先生谈到媒体,媒体还有另外一个定义,就是政治上的,舆论控制是比较严格的,各媒体首先是喉舌,然后才是其他的,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我跟中国移动很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MMStore好象是挣了点钱,中国移动能做吗?一些短信出了很多问题,打谁的屁股?打中国移动的屁股,中国移动从电信通信商变成了媒体或者媒介,成为媒体的发布者,大概念的媒体,小概念的媒介,有了这个东西,你就要负责任,出了事你就要负责任。他已经被工信部、中宣部打了很多屁股了。

歌华有线罗小布:传媒的人非常强调,你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履行社会责任,没有说可以赖皮的。

SUN邵正强:当新媒体、媒介放进来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技术问题、社会问题还有一个政治的问题,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中国移动MM如果放开,谁都可以弄,相信用不了多少时间,病毒也好、黄色的也好、宗教的问题、法轮功都进来了,你敢吗?所以,讲到媒体的时候,特别是所谓的新媒体的时候,往往控制得不是很严格,但是背后还是有这些因素的。


歌华有线罗小布:包括美国都有一个准则,不管怎么新闻自由,不能违背国家的社会目标。

CRI 赵健:杨先生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关于通信和媒体。刚才小孙也提到了产业链,其实这个产业链非常有意思,我参加了很多的会,关于手机媒体的调研,大家谈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业链的问题。这个产业链其实很不平衡,有一个独大的,那就是电信运营商。还有一个独大的,就是垄断的媒体内容提供商。这两个其实用两套系统在说话,非常有意思,所以这个产业链永远不能健康发展,就像手机广播电视一样。

刚才北青报提到的,有几点非常有意思,我们每天的生活习惯跟媒体的关系,传统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其实是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早上起来之后,先听广播,听听路况,决定自己选择哪条路,当堵得不行的时候,听听音乐台,或者听听915缓解气氛。现在北京交通台的听众,早上用手机跟听众进行互动,到了单位以后,这个互动没有停,上到网上继续和主持人互动,就像网络电台一样,很多人到单位以后,到电脑前听我们的节目,进行互动。回家那段时间,两个小时是空白,回家以后吃完饭立刻上网络电台进行互动,这样的人非常多。换句话说,他们很希望有些品牌能够给他们提供全天的全方位的、无接缝的7——24小时的服务,传统的媒体和所谓的新媒体的融合才是最有意义的。另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我们国际台在搞,但是我们传统媒体在海外传播没有什么人听,已经成为爱好者乐园了,没有人通过广播获得信息,我们的传统业务萎缩,我们在萎缩的情况下,十年前被迫发展互联网。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发现,我们所谓萎缩的这项业务其实恰恰能够和互联网进行一个融合。我们最近在做“边境行”,出去之前,先设计好不同媒体的传统的样态,广播怎么做,生产什么产品,报纸生产什么产品,有报纸杂志、数字电视、网络移动在线,还有出版,每一步都想好了该做什么,那些人带着这些队伍去做,有些我们采集不来的可能求助外援,有些我们可以自己完成,我们用同一个策划,用同一个手段,同一种运行机制归一所有的平台。在这里,我特别希望能够和研究的机构,和同行,特别是和微软、英特尔等相关机构,听他们沟通,看看怎么样从学术的角度、从技术的角度,还有一些咨询公司,从运营的角度,看看怎么样能够把这种模式建立起来,靠我们一家是不行的,所以在这里表个态,希望今后能和大家多沟通一下。


主持人:刚才已经把话题集中和引导到了在中国特定的媒体政治和市场的格局下,我们新媒体的内容产业、内容形态和商务模式怎么样破局的问题,也就是从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层面已经具备了这种条件,但是由于中国特定媒体的环境,还有市场的格局有很多的限制,我们会把这个留在下半节,而且下半节里还有中国普天,还有甲骨文、SUN、微软、英特尔的发言。我们进行下一场之前,跟大家分享几个视频,这是我从国际的交互式电视协会拿到的他们获奖的作品,所谓获奖的作品是全部在市场上提供了交互式电视服务的,并不只是在电视平台上,是可以通过四个平台提供服务的。把讨论留在下半节,我们做一个提示,所有的这些业务,刚才很多朋友提到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实行业务,而且在市场上已经产生盈利了,哪些是在中国现有的市场环境或者政策环境下可以履行,哪些是不行的,哪些是有启发的。

继续关注:深度对话:通信的媒体化与媒体的通信化(二)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中国楼宇电视媒体增长数据公布

日前,“中国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研讨暨聚众传媒荣膺行业成长冠军发布会”在沪召开。来自传媒界、广告界、学术界、专业调研机构等业内外众多专家,就新兴楼宇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及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探讨。会上还宣布:中国楼宇电视媒体的领跑者——聚众传媒凭借连续三年以每年240%的高速年增长率被《中国企业家》等媒体评为“2005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冠军。关注聚众,“楼宇电视媒体增长不可思议”近年来,新兴楼宇电视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世人愈来愈多关注的目光。权威市场研究机构——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

台湾地区媒体改革到关键时刻

赖国洲、周蓉生等人今天傍晚共同发表声明表示,他们依法经台视和华视股东会选举,出任经营部门最高负责人,无时无刻不以提高电视台营运绩效为念。他们一向秉持媒体改造理想,全力支持台湾政府退出媒体的理念,为让国人了解他们坚定支持媒改的态度,台视华视代表公股董监事决定集体请辞,同时提出两点呼吁。第一,请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迅速觅定适当接手人选,务必使得台视、华视两家公司得以稳定营运,并确保所有同仁的工作权益。第二,请立院能捐弃成见,早日完成「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的立法程序,让台湾政府退出媒体的改革政策尽快迈开步伐。共同发表声明的有台视董事长赖国洲、董事兼总经理郑优、董事林明成、黄清苑、陈正然、杨壬孝、萧

流媒体产业市场分析—视频点播

流媒体行业是随着宽带建设、网络高度信息化而新兴的IT业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通过网络视频交互技术,跨越时空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宽带网络视音频服务内容.使虚拟的网络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流媒体服务的主要包括:视频点播、视频直播、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以下研究的是视频点播供应市场.视频点播平台可分为三大部分:1、服务器端:视频服务器、视频点播软件、视频点播管理平台2、客户端:PC、PDA、TV+机顶盒3、其他:采集工作站、内容片源、宽带网络等国内视频点播供应市场分析:视频点播平台的多种整合方式:.以服务器厂商为中心的整合方式:即以服务器厂商为中心,邀约其他流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