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多媒体业务支撑平台阶段性建设成果简介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多媒体全业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简介。该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自主技术控制保障体系以满足平台随需应变能力的发展策略,采用了开放式应用设计体系和完全遵照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指导方针。同时,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多个创新点,实现音视图文以及新媒体多种形态全业务的多媒体服务能力,并且实现了多个业务流程的相互关联和自动化协作体系。本文最后还给出了平台应用流程界面展示,并且对用户使用“粘性”进行了概要分析。
1前言
1.1背景介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以43种文字、48种语言向全世界进行新闻外宣报导。作为国家级外宣媒体机构,CRI目前除了拥有传统广播、电视、网站和报纸、刊物等媒体形式外,还拥有了多种新媒体形式的播出资质,成为国内仅有的几家全媒体资质的播出机构。因此,不同于其他业内同类电台和电视台仅具有专业音频、视频、图文和网站这四种传播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CRI是业界独一无二的同时拥有上述所有的服务形态的新闻机构。
“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已经成为中央、中宣部和广电总局领导对CRI的要求,也成为CRI自上而下已经确立了几年的奋斗目标。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对于CRI来说,就是建设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现代、国际、综合传播体系。多媒体传播是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特征。多媒体传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将不同媒体有机融合,衍生新兴的传播方式。
在确立了全台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之后,CRI领导对技术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通过技术整合,打破原有多个孤岛式的技术系统,建立多种媒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技术系统。进而推进实现全台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整合与统一调配。我们要建设的是:将所有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制作、播出等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地关联在一起的技术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打破多种不同业态之间相对独立的现状;
实现CRI内部多形态资源统一协调复用;
工作者能够拥有采用多媒体手段服务的能力;
实现收、录、存、发自动化的高效关联流程;
统一管理的多媒体内容可同时面向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渠道进行输出;
开放的服务环境,用户可以尽可能地从内部、外部获取素材;
可靠的安全体系,保证服务平台高可用性;
可控的服务体系,能够实现平台技术积累式的发展,能够做到随需应变;
可引导、规划和重组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营流程。
1.2难点分析
对于上述要求进行分析,建设这样的平台具有几个难点。
首先,原有的多套技术系统自成体系。建设之前CRI已经具有相对完善的新闻制作系统、视频制作系统、电视播发系统、音频制作系统以及网站发布系统等;同时具有美联、路透、Fox、新华社以及外采等多家不同制式、不同格式的且完全独立的信息源;原有各种业务流程都已经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所有实体、角色之间的沟通是有限的,各种流程尚未纳入统一的体系。
其次,多种业态的素材如何实现关联复用。各种制作机构的素材都在自身现有工作体系和封闭流程当中,如何将这些素材进行有效的分类,使得不同使用者能够分级获取、使用、加工、再加工等。
再次,在这种复杂的体系之下,如何在平台拓扑结构上达到安全和效率的平衡。这点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何实现信息从平台外到平台内的安全传递;如何实现信息从制作区域向播出区域的安全高效传递;以及如何保障平台安全的同时又能使新闻制作者顺畅地访问互联网以增强其新闻制作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妥善而平衡地解决;
最后,如何能够使得平台能力可以持续发展,随需应变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任何一个业务体系,其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一个“死”的技术平台,其上的流程、服务、开放能力和进化潜力等都将决定一个平台是否能够适应需求变化和市场进步。一个优秀的项目三分在系统,七分在管理。因此,保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性所依赖的已经不全是平台当前的功能有多先进,而是如何通过管理机制和设计理念来得到保证。
2平台介绍
2.1设计理念
通过对上述背景的介绍和平台建设难点的分析,CRI在平台建设初[FS:Page]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自身需求调研分析、对外观摩学习、借鉴厂家经验等工作,然后以自身实际特点出发,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借鉴意义的设计理念。
2.1.1自主设计研发控制的理念
为了能够实现整体平台达到“以我为主”的服务水平,从自身用户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让用户一味去适应平台,CRI从平台设计之初即引入并建立了自身的设计研发控制团队,该技术团队本身具有较强的平台设计和研发能力,并通过“两个机制”的战略使得该技术团队可以有机地融入到整体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技术建设工程小组(后简称小组)。小组从需求调研到功能设计以及项目实施过程全程参与,获取了完整而精细的业务需求,并深入发现全业务系统的协作规律,从而能够不断修正设计方案,最后,从拓扑架构设计到代码跟踪控制都通过自有技术力量与实施厂家进行渗透融合,做到深入底层的完备管控,从而使得CRI不仅仅在平台使用功能方面对需求具有很高的现状匹配程度,同时通过掌控平台底层从而能够决定平台未来的发展走向,从而实现“随需应变”的应用积累和升级能力。
2.1.2安全与效率兼顾的网络拓扑
在网络拓扑设计上,CRI完全遵循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2007)(后简称白皮书)的建设要求,将网络按照安全等级从外向内分成内部无线综合业务网、有线综合业务网、核心制作网、播出网,同时对外具有广播门户网。这些结构之间都按照安全级差的不同分别用网络安全设备、物理隔离设备(网闸)等进行网间隔离。网络格局规划之后,在网间的交界处安置异构的防病毒过滤装置,部分高等级网络对外还要采用私有协议受限访问。除此之外,各个终端全部实施桌面终端管理策略,通过多种安全策略进行单机防护。在网络容灾设计部分,还创新地提出将小部分制作网终端连入异构的VLAN进行自成体系的热备思想,隔绝于提供常规服务的大规模制作网,一旦当极为意外的大规模网内攻击发生时,可以实现小规模网络快速上联以继续保持基本服务,平台只是降级而并不是瘫痪。基于这种严格的管理策略,设计者即可允许新闻编辑受限访问互联网以获取文本、音视频新闻素材,这样在安全和效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平衡,大大增强了网内新闻编辑的新闻制作能力。
2.1.3开放的应用拓扑结构
CRI多形态的业务体系、业务流程之间为了达到充分的资源共享,并且实现异种业务体系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因此平台注定不是由多种单一形态的系统来组成。因此,平台在最初设计时,从根本理念上提出了采用开放的应用拓扑体系。具体说明,系统核心虽然仍然采用SOA结构的ESB(企业服务总线)、EMB(企业媒体总线)双总线,但是这个核心结构在建设时并不采用以往的厂商自封闭体系,而是将所有协议族和交换模式对小组进行公开,因此,CRI可以将全业务体系内的各个业务流程按照自身需求来设计应用“插件”系统,每个插件系统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可以通过制定协议簇完成与总线的交互,由总线根据所制定的完备的规则实现媒体数据流、业务信息流之间的有序交互,从而将多种业务完整地纳入到一个平台当中,成为一体,各自按需可从总线提取或提交信息数据,从而避免了网状拓扑的紧耦合关系,达到了资源复用共享。
为此,该平台上的高码流视频采集系统、低码流视频采集系统、电视制作系统、音频制作系统、文稿制作系统、媒资系统、语音识别检索系统、播出系统等在选取时可以面向业内多数厂家的多种选型,但必须满足一个要求,及能够实现“定制接口提交和二次开发”的要求,也即CRI所使用的核心体系是开放的,所有选取的系统也必须具有“半成品”加“定制”的开放要求。
2.1.4引入多种技术创新点
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CRI引入了多种技术创新理念,例如:
引用语音识别检索网格系统,利用先进的模式识别技术可以从音视频新闻素材中直接进行检索,从而作为除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基于规则检索之外的另一种强大的辅助检索手段,使得媒体资产化水平进一步增强;
引入企业服务门户概念,将纷繁的多种系统最后都纳入到一个高集成度的信息门户界面当中,业务工具组根据用户权限放置在WEBBased界面内,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入口便能快速完成对多个系统的顺畅使用。因此,用户概念中已经不存在孤岛式的“XX子系统”,而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整体平台,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介入平台的门槛;
图2.1门户结构示意图
引入了生物鉴别技术,通过指纹识别来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可以精确判定身份,防止平台权限使用者被“冒用”;
引入呼叫中心概念,可以通过话音和短信来实现外部采访信息语音信息回传、重要新闻指令群发、平台预警信息告知等;
将播出网络边缘系统开放化定制,使得制作网和播出网在半隔离状态下透过网闸按照定制规则实现安全信息交互;
通过网间交互系统实现不同安全等级经网闸保护的素材交互,交互过程可以实现素材数据过滤,并且可以采用“云存储”技术实现用户、部门内素材的储存共享;
建立新媒体转码中心,按需实现专业音视频素材向新媒体素材的自动转化,为同步实现新媒体播出做好准备;
综合所有信息收录源进入统一收录处理平台,经过个性化转化后实现统一标准的素材包输出形式,实现媒资入口的统一化;
&nb[FS:Page]sp; 提供内部媒体授权向网络CMS进行发布的通道,可以快速实现传统媒体向网站系统的快速过渡和发布。
2.2平台体系功能结构简介
基于上述理念,CRI建立的多媒体全业务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满足CRI目前所有形态业务的资源复用和信息共享。
2.2.1功能流程简介
图2.2 平台全业务综合流程图
如图2.2,从平台功能流程上看,所有形态的业务流程基本上都分成素材采集、制作(半成品或成品)、进入媒资、再制作(半成品和成品)、分发(播出)这几个环节。其中,数据进入媒资后到下一次再制作过程前,所有素材和半成品即可形成元数据关联,素材会通过编目、语音识别系统的音素提取、业务关联等工序形成相互参照的“多媒体素材包”,素材包内部素材数据的关联关系是网状的,同一个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或需求关联到不同的素材包中,形成“类知识网络”。
经过关联的素材包可以被用户从门户中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的工具进行拾取,其中,用户更多地会采用媒资的检索工具来进行素材快速筛选,筛选过程因为素材包的启发式网状关系而变得简单,相关联的素材也会被快速的定位,从而实现媒体资产化水平的增强。
经过处理后的成品素材,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界面上实现向不同发布渠道的输出。目前,CRI的音频播出文稿、素材完全是自动化生成的,并且可以自动形成播出板块列表;视频信息在采集的同时,即可同时生成一路低码流视频,并且可以抽取一路音频,以便后续的素材使用和成品输出;新闻制作系统可以将文字新闻、音频新闻以及视频内容关联到不同的新闻素材包,供无线广播和网站输出;视音频素材也可以根据筛选结果自动生成播出单或者EPG并自动导入到播出系统。所有这些功能都得益于该平台的全业务设计体系。
2.2.2结构简介
图23逻辑结构拓扑简介
如图2.3,从逻辑结构上看,整个平台分成了自下而上由基础支撑到应用表现的多级平台体系,并且通过SOA结构规范将其衔接,实现各个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图2.4应用结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从应用结构上看,平台通过ESB和EMB实现了业务支撑平台,上述所有业务系统通过应用插件系统通过标准应用接口协议与总线交流并通过其实现数据与信息的流向沟通;再上层是信息化网络化统一门户,用户直接在这个层次与平台进行交互,并且将平台看作一个“统一大系统”来对待,所有业务系统的内部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流动的复杂细节对用户全部屏蔽,这样便可以大大降低对用户的要求,对用户提供的服务甚至是傻瓜化的。
应用这样的设计结构,使得平台不仅能够层次清晰地被快速实现,同时也会为用户带来创新而易用的体验方式。该结构还易于扩展,在自有技术团队的控制之下,只要拥有二次开发能力的开放式系统通过协议一致化改造,即可快速改造成本平台所能应用的“插件”系统,很快成为平台的一个部件。这正体现了“随需应变”的平台先进技术理念。
2.3主要应用流程概述
2.3.1一站式服务的信息门户
用户通过指纹登录终端后,门户将根据权限动态导出不同子系统并将界面展现给用户。用户在其上可以看到最近3小时(可设置)内全台、本中心以及本部门最新新闻通告、最新生成的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素材,很容易在登录后以最短时间了解当前的整体工作状况以及周边关联工作者的工作热点。同时,可以通过界面上根据权限提供的入口分别进入新闻制作、媒体资源检索交换、个人空间以及多媒体采集等多个子系统中,但在用户看来只不过是页面进入了下一级工作区。界面上的内容覆盖了所有形态的多媒体访问区域,彻底实现了将所有媒体以及该媒体对应的流程进行关联的功能,完全打破了原先各个系统只是以孤岛形式存在的局面,用户再也不用到各个系统用各个不同的帐号进行登录操作,也不必担心这个系统的数据如何进入另外一个系统并纳入其流程这种难题的出现。在这样平台下,用户只面对一个不断增加功能且流程相互关联的“唯一系统”。如图2.5所示。
图2.5 简单易用的门户界面
2.3.2多语种多媒体新闻文稿制作
通过平台进入新闻文稿制作系统后,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个高密度的新闻信息集散中心。如图2.6所示:
图2.6 功能强大的多媒体38语种新闻制作界面
该系统界面左边是所有的新闻信息源入口,包括美联、路透、福克斯、新华社、全台通告库、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外部记者经外部接口回传的素材等多种素材的“新闻素材池”。这个素材池以多语种、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每30秒(可设置)就会刷新一次,在用户看来只是统一格式的多媒体文档的集合,实际上平台背后有多个自动管理系统对不同格式素材接收机进行分别处理和格式过滤,然后经协调调度后统一进入平台媒资才得以实现的。用户根据权限的不同,可以将新闻素材池中所需要的内容“提取”到本部门,然后进入编辑、修改、审核、发布等多个新闻制作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用户的修改信息都会留下修改痕迹,以供后续校验。如图2.7所示:
具有修改信息自动Track功能的先进的多语种、多媒体新闻编辑环境
CRI新闻文稿编辑器中能够支持的语言有38种,甚至包括一些罕见的小语种,可处理的[FS:Page]语种数量目前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除此之外,多数新闻文稿都附有原始或再加工的音频或视频附件,并且可以通过该系统内的“媒资”工具根据要求在平台媒资系统内对关联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检索和素材提取,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用户的制作手段。
新闻成稿制作后,可以通过多个发布渠道经总线调度供其他系统使用,如视频非编系统可以实时调入新闻成稿以进行制作、音频制作系统可以随时被唤出进行配音制作等。成稿最终的发布出口有多个,包括播音主持的播出终端和互联网平台等。经审核后,发布流程是完全自动化的,这避免了过去主持人需要到专门的新闻文稿系统中打印文件,然后再带到直播室去念的落后模式,也避免了传统CMS系统不能从孤立的新闻文稿系统中畅通获取素材而必须重新录入一次的尴尬,所有系统都可以无障碍地共享授权范围内的多媒体新闻文稿。目前的新闻发布到播出系统和网站的发布效率较过去有10倍左右的提高,一条新的新闻到播出系统终端仅需要几秒钟,而同步到网站最快只需要2-5分钟。如图2.8、图2.9所示:
图2.8 自动化生成的广播播出节目单
图2.9 自动同步到网站平台的奥运信息展示
更为人性化的是,在新闻制作系统的每个页面,都会有用户意见反馈链接,用户对该界面有任何意见可以随时提出,系统管理员可以实时后台获取,并给出“未受理”、“受理中”和“已解决”等交互信息,增强了用户与平台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降低了投诉率,从而使得平台可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宝贵意见并不断改进。
在新闻文稿系统的后台还提供了实时的图形化的多形态新闻发稿的分析数据,拥有权限的管理者不但可以随时获取相应的运营数据,还可以得到到多种经过深层处理的分析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以图形化直观展示可以为管理者快速提供非常宝贵的决策依据。这在过去多个“孤岛”式的单一系统模式下是望尘莫及的。
图2.10完整的多媒体新闻素材生成及利用率实时统计系统
2.3.3自动化集中控制的视音频素材采集制作
音频素材采集主要采用S48国际标准音频播出格式,采集源包括播出后采集、平台用户制作素材上载以及视频流内的分离音频等。其中,平台用户上载过程可通过多媒体新闻文稿系统、个人空间等多个渠道进行,视频流内的分离音频是由采集端软件自动提取的,而播出后采集则由定制开发的“多通道播后采系统”自动完成。
图2.11自动化多通道播后采系统监控界面
视频类采集则分成高码流视频采集和低码流视频采集。
高码流视频系统采集主要用于为播出级电视成品制作过程所用,采集控制端界面所见即所得,可以同时控制多台收录服务器,如图2.12所示,纵向排列的每个通道表示一个正被管理的采集服务器,在控制端上可制定收录计划以实现远程控制收录。收录后的内容会自动再生成一路低码流视频和一路S48伴音,低码流素材供平台内部检索预览使用,而伴音素材则可以直接用来进行音频制作。三路素材形成一个关联素材包并进入媒资以供编目和后续调度使用。
图2.12直观的多通道高码流视频收录系统控制界面
低码流视频采集系统和流程与之类似,不同的是通过RS232或RS422协议来遥控机顶盒以实现多路闭路内容的采集。
收录后的内容将进入媒资,部分固有属性(如时长、格式等)会被自动编目,而部分主观信息则需通过编目系统进行编目。平台的编目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编目结构,可由管理者定制广电编目体系子集内的多种模板进行灵活定制。如图2.13所示。
图2.13 多种模板支撑并具有自定义模板功能的编目系统界面
值得提出的是,音视频素材在入库过程中还会经过一道看不见的工序,即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语音识别音素提取网格”进行语音识别所需的因素提取,为后续的语音识别检索工作做前期准备。除此之外,还有外部记者通过呼叫中心和远程网站提交的音视频素材也会一并纳入到同一采集体系当中,经编目后进入媒资库。
这种一体化的采集方式从源头上实现了多种媒体的关联交互,平台后续业务过程中即可使多媒体内容相互参照处理体系有章可循。
这在多个独立系统组成孤岛式体系当中也是难以做到的
2.3.4具有多创新点的媒资系统
媒体素材如果在使用的时候不能被快速检索和获取,那么这种媒体素材就不能成为资产。因此,检索和获取的速度直接决定了媒体素材的资产化水平,尤其是在新闻机构,如何尽可能精确的定位并获取媒体素材将成为考验平台媒资系统的重要依据。
平台中的媒体资产交换系统很好得实现了上述要求,并且有多点的创新。除了基于关键字和基于规则的检索功能外,系统还提供了一种“Google-like”式的检索方式,无需多言,只要有互联网内容检索经验的用户就可以轻易地使用本系统。同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检索结果过滤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中的一种或几种。更重要的是,如前文所述,对于音视频还可以进行语音识别检索。也即即使用户没有对该视频或音频进行文字编目,亦或编目的关键词中可能不涉及被检索词,但是先进的语音识别网格会根据采集系统入库时过滤出的“音素”数据库快速定位出音频中含有被检索词发音的音视频片段。CRI用户因此创新点而深受裨益,因此媒资系统又多了几分“灵性”。
图2.14 具有“Google-like”特性和先进语音识别检索技术的统一检索门户界面
检[FS:Page]索到的内容经用户确认后,可以确认下载到本机、个人空间(云存储)或直接自动触发编辑系统实现出库或再加工过程。全部过程是在同一界面自动化完成的,用户无需手工进行任何系统跳转操作。
图2.15 媒资检索出库后的视频素材自动触发的视频编辑界面
2.3.5拥有安全隔离功能和云存储特性的个人空间系统
为了配套平台内多媒体自动化处理性能,我们还提出了具有云存储能力的个人空间系统,该系统能够平台内所有系统都紧密结合。如图2.16。
图2.16 具有云存储能力和网间交换功能的个人空间系统
个人空间系统的出现使得平台具备了三大特殊能力:
首先,个人空间为用户个体、部门以及中心等多个层次的群组提供了不同共享特性的网络存储空间,为用户实现不同私密度的素材交流提供了恰当的环境。
其次,个人空间提供了不同网络间素材传递的手段,由于按照白皮书要求,不同网络之间由于安全级差导致了网络间的连接须经过不同的物理隔离设备且需要异构防毒,同时为了保证用户终端安全制作网内的设备不开放光驱和USB存储设备接口,因此,素材在网间的交互必须经过个人空间。用户在个人空间内看似简单的一次拖拽动作实现素材网间传递,实际上都触发了后台以及两个网间许多系统的关联调度,有些调度事务甚至是异步的,而这些复杂的操作对用户却是完全屏蔽的。如果没有时间延迟,用户感受就好比在本机内实现了一次“复制”。
最后,用户空间还在总线系统的配合下提供了网络存取的后台API,音视频制作系统在制作过程中,每隔固定时长除了本地缓存备份工程文件外,还会向个人空间进行备份,这个过程的存在彻底避免了音视频编辑系统单点故障,不会因为某个单机故障而导致本地工程文件无法挽救。用户只需换一台具有同等能力的终端,经登录后即可从个人空间中获取到上个备份点的工程文件。
2.3.6其他系统
除上述主要业务应用系统之外,平台还提供了许多可自主控制且能够与总线良好交互的周边辅助系统,如通过指纹登录信息确定某在线用户位置的工位导航系统、平台紧急事件电话短信自动预警系统、时事专区自动发布系统、远程素材传递系统、热词定制维护系统等,这些系统为平台主体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是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文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详细介绍。
2.4平台应用情况
平台在建成后得到了台内用户的一致好评,CRI的新闻制作形态已经从原先“孤岛化”单媒体独立系统时代进入到“共享化”多媒体全业务综合平台时代。
系统平台在2008年4月至6月进行开发过程中的伴随测试,并经6-8月试运营后,于2008年8月1日主体部分正式投入到多媒体化奥运报道使用,通过对截至2009年2月进行的后台数据统计,得到如下图表。图表数据显示了用户对平台的熟悉过程很短,在短短3个月内完全适应了这种跨度很大的变化,并且从用户使用频度可以看出,用户从测试期间进入平台到试运营后基本没有大的起伏,也即用户从试用后多数都“粘”在平台内,可见平台在用户需求贴合和“近人”理念上可圈可点,这得益于平台一体化、全业务形态和多媒体需求之下,兼顾强大信息互通共享功能和门户理念所带来的“傻瓜化”等优秀平台设计理念。辅以自有的研发控制团队可以与平台融为一体进行“积累式”进化并具有随需应变能力,使得平台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进化力。在08年8月-9月,平台各系统在使用量上有了激增式的增长,表明平台在奥运期这个负荷繁重的时期也通过了压力考验。
平台媒资系统内多媒体新闻素材调度使用次数趋势图
多媒体新闻素材生成量趋势图
平台内用户使用频度趋势图
3小结
受篇幅约束,本文不能完全展开论述CRI多媒体全业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法和过程的诸多有益细节,尤其是在实施过程中的多种重要技术管控方法并未得到深入阐述。本文仅从平台建设思路和一些创新点入手,提出了核心建设理念并给予了简单的功能和结构介绍。在同行业中,平台目前所涉及的音视图文等业务种类形态范围最全,涵盖的语种数目在国内也是最多的。同时,平台在广电行业内提供了首个完全遵照白皮书进行建设的实际案例并获得了广电数字化网络建设示范基地的称号,在业内首次实现了完整的多业态资源复用和多业务流程自动化关联,并首次实现将新闻内部制作与内部播出体系、网站发布体系无纸化自动化贯通。平台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得到了CRI领导高屋建瓴的指导,全台所有技术力量在“两个机制”的贯彻过程中同心协力,业内同仁以及多个知名厂家也不遗余力地献计献策和参与投入,才使得平台能够得到今天的成功。谨以此文对所有促进平台成功的领导、同事、业内同仁及各个厂商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欢迎光临观摩和交流指导。
4鸣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CRI总工周毅先生和副总工张秋野女士细致的指导建议,同时,文中许多素材来自CRI技术建设工程小组、技术管理中心、技术管理办公室和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等机构组成的工程技术建设小组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资料,同时也借鉴了多家业内知名厂商提供的设计参考文档。许多同行专家及一线技术工作者对此也给予了诸多宝贵意见,CRI平台上大量的用户意见和建议反馈也是本文得以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对于大家给予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资料:
[1]国[FS:Page]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建设白皮书(2006)》,广电总局内部参考资料,2007.2
[2]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技术建设工程需求说明书》,CRI内部参考资料,2006.11
[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技术建设工程调研报告(精选)》,CRI内部参考资料,2007.5
[4]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多媒体业务平台设计方案V2.0》,CRI内部参考资料,2007.6
[5]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信息资源交换及存储管理中心技术需求书》,CRI内部参考资料,2007.9
[6]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信息资源交换及存储管理系统深化设计V1.0》,CRI内部参考资料,2008.4
为您推荐
近日获悉,12月12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被批准可开办手机广播电视业务,这是国内第三家拥有开办手机广播电视运营照的机构,另外两家是上海文广和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相关人士透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迅速整合内容资源,建立节目播放系统和集成平台,早日开播自己的手机广播电视。此次获批的新媒体业务范围包括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自办点播节目业务、自办频道业务、节目集成运营业务。此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获批开展以计算机和电视机为终端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新业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至今年已成立了65年。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38种外语以及汉语普通话和4种方言向全世界广播,每
10月23日上午,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西对外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中国首个区域性国际广播频率——广西北部湾之声在南宁正式开播。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田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出席开播仪式。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阮英勇、柬埔寨驻南宁总领事英洪、泰国驻南宁代总领事安特蓬分别为广西北部湾之声正式开播发来录音讲话,表示祝贺。王庚年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广西北部湾之声的正式开播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广西北部湾之声开创了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合作的新模式,它的开播对于我国广播事业和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大大增强我国对外传播、特别是对东南亚地区传播的针对性、有效
针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及华人华侨不断增多的趋势,伦敦国际广播电台将在11月15日将正式推出每天1小时的普通话节目,这也将是英国广播历史上,首次播出本地制作的普通话内容。英国华人人口日益增多,其中不少是说普通话的华人,但此前公共传媒完全忽略这些华人的需要,而新的普通话节目的推出,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新闻信息,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发表自己声音的平台。该电台推出普通话节目,主要是让普通话听众可以及时了解英国当地的各种信息,满足他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需要。在开播普通话节目的同时,伦敦华人收听多年的《城市好时光》节目也将正式转移到DAB数码频道播放。该节目还将延长广播时间,并成立24
厄瓜多尔新任驻华大使莱昂纳多·阿里萨加先生8日到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马博辉副总编进行会谈并参观西班牙语部。莱昂纳多·阿里萨加大使说,非常高兴能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访问.国际台是一个重要媒体,他希望今后双方加强合作。莱昂纳多·阿里萨加大使特别提到,厄瓜多尔准备邀请一个中国媒体记者组赴厄瓜多尔采访,并邀请国际台派记者参加采访活动。马博辉副总编向大使介绍了国际台的基本情况。他说,这两年,国际台进入快速发展期,到本月为止,已经在海外建立了54家分台。下一步,将在拉美地区增建分台。国际台希望在大使任期内,进一步加强与厄瓜多尔新闻界的交流。马博辉副总编表示,国际台愿意积极配合厄瓜多尔驻华使馆,共同开展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