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故事系列之RoHS:电子产品绿色使者

2009-06-25 09:55: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宋祥弟热度:

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废旧电子产品污染日益严重的隐患,在全球都向绿色制造倾斜的时候,中国绿色制造也迈出了重要一步。历经几年的准备,2007年3月1日,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个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电子产品环保“绿卡”的环保法令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全面跨入“绿色制造时代”。

污染严重促使立项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垃圾作为新兴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如何保证电子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企业共同探讨的话题。同样在六七年前中国还没有加入WTO的时候,当时国内电子口企业基本都没有“绿色制造”意识。伴随中国加入WTO,不断出台的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和环保指令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把控也逐渐增加,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更是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势头。

当时有数据统计显示,单就家电,我国社会保有量就超过10亿台,每年有3000多万台电子产品进入报废期。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若按家电正常使用寿命10年-15年计算,从现在起,我国每年将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2001年前后,我国已经存在成为全球电子“垃圾场”的危险。法新社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电子“垃圾场”。而绿色和平组织的话更具有警示意义:“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中国应该成为世界上最理想的电子‘垃圾场’。”

“在这种背景下,信息产业部在2002年初的时候对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回收情况进行全国调研。”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体制改革与市场处处长黄建忠表示,“调查后发现浙江和广东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环节无序,污染比较严重,当时和国家发改委商议,觉得有必要在源头上对电子信息类产品进行严加控制。”而这次全国性的调研,也成为信息产业部牵头制定《管理办法》的理由之一。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综合利用处副处长管世表示,出台废旧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法令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广东、浙江等回收站主要通过露天焚烧的方式,电子废旧产品的废液、废渣随意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危害了人体健康。所以尽快制定规范电子电器循环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第二,主要出于促进生产企业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同时让绿色制造在源头上就有了控制。这样才能有利于回收,形成资源良性循环,降低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出于应对欧盟的两项指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迫切需要。当时欧盟两项指令以及已经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对进口加工电器回收处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生产商、进口商和消费者增收回收处理费用。
配套标准同步进行。据记者了解,《管理办法》制定工作在2002年开始立项后,在2002年-2004年的两年期间,信息产业部牵头成立专家组对《管理办法》的制定作了很多方面的准备。作为《管理办法》最有效的补充,配套标准在《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2004年10月,信息产业部启动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当时主要思路是积极跟踪、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完成国标委委托的起草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浓度检测程序国家标准的任务;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行业标准。”黄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刑卫兵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制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是同时进行的,标准制定工作组2004年10月份成立,当时是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管,成立目的是实现电子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据了解,当时立项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行业标准有8个,其中有《电子信息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电子信息产品中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识及要求》、《无铅焊料的化学成分》和4个无铅焊料的材料标准。“目前,《管理办法》配套标准中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电子信息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技术要求》、《电子信息产品中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等3个标准已经于去年11月份正式出台,其他配套标准也在积极制定中。”记者采访获悉,在《管理办法》和配套标准的讨论制定过程中,国内外电子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参与到法令的制定讨论工作中来。

“当时外企为了更好地参与讨论工作,主要通过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ECFIC)集体谈判。”佳能参与《管理办法》讨论的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最初有索尼、佳能等20家企业参与进来。”此外据记者了解,部分国内厂商对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并不是很了解,不过诸如像联想、TCL等这些企业都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事实上,国内部分企业不参加是不了解标准制定的意义,如果他们明白标准出台后,他们要按照标准执行后就会有很多企业来参与。”刑卫兵表示。

“不能照搬欧洲模式”

《管理办法》和配套标准同时开展,并在2004年后全面进入了提速区。据标准和法规制定的相关人士回忆,当时重要的一条规定就是“不能照搬欧洲模式”。而后在《管理办法》和配套标准颁布[FS:Page]后的一段时间里,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副司长王秉科以及黄建忠处长在公开场合也多次承认这点。黄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RoHS最大特色是和欧盟的RoHS有六点不同:

一是中国的《管理办法》无须转换低一级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就可以直接实施;但欧盟的RoHS指令无直接约束力,需要转换成欧盟成员国法律(法规)才可以实施。

二是中国的《管理办法》调整对象为电子信息产品,欧盟的RoHS指令调整对象为交流电不超过1000伏特、直流电不超过1500伏特的电子电器设备;欧盟RoHS指令的调整范围和对象比中国的《管理办法》要更宽、更多。

三是中国的《管理办法》对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的监督管理采用目录管理模式;目录以“穷举法”方式形成;欧盟的RoHS指令将WEEE指令中的八大类产品全部放入,然后再对其中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技术尚不够成熟、经济上不可行产品采用“排除法”予以“豁免”。

四是中国的《管理办法》于2006年2月28日颁布,颁布一年后开始实施,有毒有害物质限制和禁止时间尚未确定;欧盟的RoHS指令是2003年2月13日颁布,2004年8月13日转为欧盟成员国法律(法规),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所以,欧盟的RoHS指令实施时间要比中国的《管理办法》早。

五是中国的《管理办法》贯彻实施需要制定“标准”和“目录”,制定“目录”需要“标准”支撑;欧盟RoHS指令的贯彻只需要标准的支撑。

六是中国的《管理办法》中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采取了“两步走”方式:第一步,从《管理办法》生效之日起,仅仅要求进入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以自我声明的方式披露相关的环保信息;第二步,对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或达到限量标准的要求,然后要经过强制认证(3C认证)才可以进入市场;而欧盟的RoHS指令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采取的是“自我声明”的方式,但欧盟的要求是“一步到位”,“自我声明”的前提是要你做到有毒有害物质的达标。

当然,中国RoHS和欧盟RoHS也有相同的地方,其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是一样的,包含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

限值必须协调一致

由于众多国内外电子企业的参与,这也让《管理办法》和配套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有众多插曲。当时企业和代表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关于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值”问题,由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厂商极力要求在限值方面有所区别,根据不同企业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标准,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和某些产业的发展。“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刑卫兵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定标准的时候,定不同限值,企业有不一样的意见,但信息产业部觉得最好应该协调一致。”他表示:“制定标准的总体原则是符合市场发展要求,对企业来说可以执行。虽然标准不会将企业一棒子打死,让大部分企业都很难过关,但必要的限值是有必要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厂商的要求。”

而在这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记者了解到,当时不统一的情况时常发生。“有时候甚至一个细微之处都要反反复复讨论好几遍。”佳能某员工向记者描述了当时讨论的过程,“产品方面规定好了以后,售服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中国版RoHS考虑的细节很多,涉及的产品线也很多,其中关于光盘的讨论就用了两三天。”该人士告诉记者,在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信息产业部联合其他部委虽然也组织企业一起讨论《管理办法》和配套标准的制定,但都是零星的会议。不过到了2004年以后,关于这方面的会议就不断出现,可以用“频繁”来形容。

此外一个数据也可以显示标准探讨过程的激烈。2004年的时候,关于《管理办法》和标准的问题只有20多个,随后几个月时间,问题迅速上升到40多个,目前问题已经达到100多个。

标准实施贴标先行

2006年2月28日,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来讲是个纪念性的或标志性的日子,这天,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七部委前期的努力终于完成,共同推动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也迈出了重要一步。而2007年3月1日,该标准的正式实施更是标志着中国即将全面进入“绿色制造”时代,《管理办法》则担任着监督角色。

《管理办法》第一步是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所有列入分类注释中的电子信息产品都要按照标识标准做自我声明,进入市场,并要求2007年3月1日以后生产的产品进行市场管理。第二步是产品成熟一个放入一个,这是《管理办法》的目录方式,对于经济方面可行、技术上成熟、满足现实标准要求的产品,放入终点管理产品目录中,就是俗称进入重点管理目录。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实施,但目前主要做的还是贴标工作,而且企业贴的基本都是橙色标志。而对于重点产品管理目录,目前正在成立专家技术委员会,而且已经开始启动报名,这项工作刚刚开始,将符合放入管理目录条件的产品放进去。符合条件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技术上可行;二是经济方面可行,适合市场的推广;三是很多技术企业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nbs[FS:Page]p;“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贴标明示了。如电脑显示器等都按照要求贴了,虽然有些企业没有参与到标准工作组,但还是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贴标了,目前主要是贴的橙色预警标志,也有一些企业开始贴绿标了,主要是一些原材料的制造商。”刑卫兵告诉记者。

当然这其中一些企业也有很多企业没有按照要求贴标,刑卫兵告诉记者:“目前没有贴标的企业的原因可能是3月1日前生产的产品还在销售,如果3月1日以后生产的电子信息类产品没有贴标的话,那就是不符合要求的。”据了解,最近信息产业部将联合工商、质检、海关等执法部门对市场在售的电子产品进行检查,而且要求各地信息产业厅联合质检、工商等部门进行执法检查,主要是督促绿色制造的进程。看来,中国电子产业离全面实现“绿色制造”的目标不远了。

相关链接:

中国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LED标准:从显示应用向半导体照明推进

中国标准故事系列讲座 之RoHS:电子产品绿色使者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平板显示标准:踏平坎坷成大道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 之数字音频标准:改写产业被动格局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接收标准: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彻底摆脱专利费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手机充电器标准:小接口大公益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AVS:后来者成大器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接收标准:撬动数字电视市场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信息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程秀权信息安全标准是确保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在设计、研发、生产、建设、使用、测评中解决其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的技术规范、技术依据。信息安全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应用,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复杂系统,没有配套的安全标准,就不能构造出一个可用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对于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信息安全标准化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同时也是保护国家利益、促进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

全球NGN标准进展分析

石友康从NGN标准提出以来,全球许多标准化组织展开了许多NGN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对促进NGN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一、NGN标准在全球国际上研究NGN的4大标准化组织分别是ITU、ETSITISPAN、3GPP和IETF。1.ITU-T在NGN标准方面的进展ITU-T研究NGN的小组有SG13、SG11、SG15、SG16和SG19,其主要研究领域可划分如下。(1)SG13领导ITU-T中的NGN研究,完成有关NGN体系框架、演进、融合等研究课题,具体包括框架和体系结构、NGN信令要求、NGN项目管理协调和计划颁布、NGN实现方案和应用模型

手机辐射标准六年意见分歧 将采用折衷方案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是采用美国的严格标准,还是采访欧洲的相对宽松的标准?中国有关部门尚在矛盾之中。辅助手机辐射标准制定的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有关负责人告诉本社记者,手机辐射标准有可能采取折衷标准。近日记者专访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了解到,所谓折中方案是强制实行欧洲标准,即SAR值不超过1.0W/kg标准,推荐实行美国标准,即SAR值不超过2.0W/kg标准(美国标准与欧洲标准体系不同,此值为经折算得出)。为何采用折中方案

“高清标准”引发电视技术洗牌 指标待完善

近日,中国高清彩电的领头羊创维、TCL、海信、厦华、长虹、康佳等围绕着“高清数字”电视展开了争论,他们提交至广电总局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