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故事系列之接收标准:撬动数字电视市场

2009-06-25 08:33: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宋祥弟热度:

比起其他标准对终端市场的影响,2006年3月31日正式颁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基础标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标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显示器标准》等25项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据了解,从2001年5月立项,到2004年8月草案出台,再到2006年3月正式颁布和2007年1月1日全面实施,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每个细节环环相扣,而且从标准颁布后终端市场的反馈来看,该标准的出台既必要,又及时。专家指出,数字电视接收标准的出台,大大加快了我国数字电视市场的规模启动与发展。

标准立项

“拟定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的初衷,并不是国内终端市场的需求,而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素兵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他向记者描述了7年前国际大环境的情况:“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就意识到数字电视是电视技术的一次革命,是消费类电子视听产品制造业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把发展数字电视放在增强综合国力、争夺信息领域制高点的战略高度,加快实施各自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规划。”

记者采访获悉,提出拟定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通过抓彩电国产化,带动了基础产业、原材料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到了2000年,我国已具备年产3000万台彩电的年生产能力。中国电子产业特别是彩电业在全球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迅速膨胀的规模让目前的电视业结构面临二次升级,同时也促使国家制定数字电视方面相关的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也意识到确定自主标准对于信息产业的重大意义。2001年5月,国家发改委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中列入了“数字电视标准研究制定专项”,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委会和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承担标准的研究制定任务。其中,全国广播电视标委会负责传输体制的标准制定,全国音视频标委会负责接收端标准的制定。

专家打头阵

应该说,2001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该项目,并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中列入了“数字电视标准研究制定专项”后,25项数字电视接收端方面的标准才正式启动。

项目启动半年后,到了2001年12月,信息产业部召开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会议,成立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工作组,根据信息产业部承担的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分别针对基础标准、接口标准、机顶盒标准、机卡分离标准、显示器标准等25项标准布置成立了工作组,细化了各工作组的任务,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记者了解,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草案的制定采用了“产学研”相结合模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赵新华等相关专家参与了标准制定工作。

此外还包括部分一线消费电子类厂商的技术代表,如现任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建萍、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执行副总裁郑光清、TCL多媒体事业部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徐洪涛、创维研发中心总经理吴伟等。

“该项目启动初期,只有一些技术专家和一线品牌的厂商代表参与此事,并没有受到终端市场的过多关注。”海信张建萍这样对记者描述项目启动初期的情形。记者查阅相关网站,并没有发现关于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启动时的相关报道。

三年出草案

从2001年5月开始,到2004年8月,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在正式启动三年后,终于有了结果。2004年8月,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第一批25项标准的草案完成。

“一干就是三年,不过这三年不是平常的三年,这是对数字电视接收端技术潜心研究的三年。”某企业技术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表示。

“这三年间,无论是研究所的专家,还是企业的专家,都对技术环节做了大量的论证,并在结合有关预测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的草案。”张素兵如是告诉记者,“虽然2004年我才加入标准草案的制定工作,但也在参与了草案某些环节的拟定,其间也感受到各专家对未来数字电视技术前景的谨慎。”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技术专家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诉苦”,数字电视是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对于标准的细则研究也是艰难的过程,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研究所的专家和企业的专家都背负改革的使命。在这三年中,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需要学习、研究、探讨很多未曾接触的东西,所以标准草案的出台包含了很多专家的心血。

刘全恩告诉记者,标准的制定前后经历了5年时间,许多数据都是经过反复衡量。具体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环节,也是相当谨慎。

毫不夸张地说,25项标准草案的完成,宣布大范围技术研究的结束,标志着标准讨论期的到来。

营销老总参与

2004年8月草案完成后到2005年,标准就进入漫长的讨论期。特别是2005年,信息产业[FS:Page]部多次召集企业技术负责人、市场宣传负责人、专家召开讨论会,讨论标准的内容。

“标准的制订者首先请来了各企业技术负责人,他们对技术可行性都充满了信心,所以很顺利就被通过。”张素兵表示,“标准的实施,还需要邀请各企业主管市场宣传的老总来探讨标准可行性,不过就在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他表示,由于各企业营销老总对终端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不同,所以对标准规定的很多指标都有不同的意见。

“最大的问题就是怕50%以上的产品不达标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据张素兵回忆,在那段时间,信息产业部规划司、产品司和科技司以及数字电视领导小组就此问题开了几十次会讨论,但每次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其实,营销老总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的市场情况:2004年以前,数字电视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只是在部分地区进行了数字电视试点工作,消费者对数字电视尚不了解,所以厂商宣传工作也没有开展起来。

但当到了2004年、2005年时,由于国家广电总局的力推,很多地方纷纷开展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数字电视了。据记者了解,数字电视在经历前几年的培育期后,到了2005年,中国累计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62.1万户,包括369.4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60万卫星数字电视用户,27.6万IPTV用户和5.1万个地面数字电视终端。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了,所以在指标核定的时候,我们必须综合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一位参与其中的专家向记者道出了实情。

“标准制定初期,电视技术发展的并不是很快,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敏感度还不是很高。2004年开始到2005年,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兴起,各企业对标准的关注更高了,也导致了对同一问题很多不同见解的出现。”张素兵告诉记者。

高清争议

应该说,对于暂时拟定的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最受业内人士关注的还是《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显示器标准》。

因为此标准涵盖了等离子数字电视、液晶数字电视、液晶背投数字电视、CRT背投数字电视以及CRT数字电视等主要数字电视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草案显示,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液晶背投电视、CRT背投电视等要想被认定为高清数字电视,至少必须满足清晰度达到720线以上,CRT数字电视被认定为高清电视清晰度必须达到620线以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一台彩电如果被认定为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除了满足清晰度必须达到720线(CRT数字电视满足620线)之外,屏幕尺寸、对比度、亮度、运动图像拖尾时间、立体声效果、电路等将近30个指标也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认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考察。

对于此项规定,最大的不满来自等离子厂商,因为当时在售的等离子主力产品——42英寸等离子电视无一满足这一要求。不过从2005年开始,不少国内厂商都将重心转移至液晶电视,国外厂商如松下、日立虽然反对,但也没能引起更多国内厂商的响应。

“参与标准讨论的时候并没有邀请国外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在接收端标准制定过程前已经确定了未来中国高清信源采用1920×1080的格式,而美国和欧洲规定的高清信源播放格式有1920×1080、1280×720两种,所以不管怎么说,42英寸等离子电视都达不到高清要求。”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如果问题仅限于此那就罢了,在讨论的过程中,某些液晶厂商凭借自己使用的面板较好,试图将高清标准定格在720线,但这并没有得到标准制定组的支持。

“如果所有产品都达到高清要求,那么标准就失去意义了,但只有几款产品达到高清,标准又显高了,所以我们考虑将达标的比率控制在50%-60%左右。”张素兵告诉记者,“不过考虑到等离子厂商的感受和液晶厂商重新宣传的需要,我们还是对该标准作出了9个月过渡期的决定。”

“平板电视方面,与会的厂商还对对比度、亮度指标进行激烈的讨论,但多半是强者主张用高要求来限制其他品牌的竞争。”张素兵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企业的这种想法我们能理解,但我们不支持霸权。当然有时也要行使强制权力,如对于高清分辨力的规定上。

另外一个焦点话题是“为什么要规定CRT的高清线,同时为何唯独它定为620线”。专家告诉记者,因为CRT的显示原理和平板电视不一样,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做CRT了,中国却是最大的制造商,所以信息产业部还是给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下达了测试的任务。

模拟测试

其实进入2005年以来,终端市场对数字电视的关注迅速升温,特别是数字电视高清标准的欠缺导致市场上很多企业鱼目混珠,以伪高清电视充当高清电视的案例也并不鲜见。

记者记得当时在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连锁卖场采访时,铺天盖地的都是打着高清电视旗号的宣传[FS:Page]广告。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数字电视高清标准,不少媒体也对高清标准缺失大加指责。

“我们虽然感受到标准出台的紧迫性,但对于流程我们也不能省略。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和实验验证协调是最突出的问题。”某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合理的质疑,标准组还是认真对待的。考虑再三,在信息产业部组织技术专家、企业负责市场宣传的老总参与讨论的同时,标准组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模拟测试。

2005年7月,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开展了摸底测试验证工作,对22个品牌的57个型号的数字电视显示器进行了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功能、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清晰度、拖尾时间、接口等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验证结果,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

“我们既要对市场进行区分,也要对标准的可行性进行检测。如果目前的技术在短期内实在不能达到这一标准,我们也不能强制推行。”身为检测方一员,张素兵感觉到身上的担子不轻。

经过五个月的反复修改后,2005年年底,标准正式进入报批阶段,进行了网上公示。在公示的一个月内,企业还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意见的权力,对此,标准工作组还要根据要求的合理性进行最后一轮的修改。

标准公布

标准报批三个月后,2006年3月31日,信息产业部对外正式发布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基础标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标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顶盒标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卡分离标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显示器标准》等25项行业标准。

信息产业部对外称,“考虑到当前相关产业状况,为使标准得到更好的贯彻,对该系列标准中涉及显示器清晰度指标的《数字电视液晶背投影显示器通用规范》等6项标准给予过渡期,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其余标准自颁布之日正式实施。”由于等离子电视九成以上的产品还不能达到高清标准的要求,高清标准的出台将对等离子电视冲击最大。

此外,外界普遍关注的机卡分离标准也同期公布,基于PCMIA接口的方案被推荐为行业标准,而基于USB接口技术方案、智能卡方案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据了解,如果USB接口技术方案、智能卡方案条件成熟的话也可能被认定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标准正式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原先“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液晶背投电视、CRT背投电视等要想被认定为高清数字电视,至少必须满足清晰度达到720线以上,CRT数字电视被认定为高清电视清晰度必须达到620线以上”的传言变成了现实。

根据标准,当时在售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物理分辨力为852×480、1024×768、1024×1024,这些无一例外都没有达到高清标准规定的必须满足720线的要求,这一方面让等离子厂商如松下、日立等企业无话可说,另一方面也让媒体找到了足够的炒作资本。此外,液晶阵营也找到了打压等离子阵营的靠山,一时间,电视市场特别是平板电视市场对于高清的炒作达到了巅峰。

“对于这一切,我们事先也预料到了,但标准出台肯定会有所区分,所以我们要用平常的心态看待这件事情。”张素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了流露出这样的想法。

刘全恩告诉记者,虽然标准制定工作很艰难,不是短短的数月时间,而是长达数年之久。但尽管如此,标准颁布后还是受到了多方质疑。他表示,关于标准制定太高或过低说法都不客观。他以“高清晰度”概念为例解释:清晰度是界定高清晰电视的重要门槛,但不是唯一指标。最终确定的720线是根据国内产业和消费情况确定的,也是人眼能够分辨的最高限度。

高清认证

作为与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完善的一个方面,数字电视高清认证问题成为后标准时代最为炙热的话题。

据张素兵介绍,在标准公布一周后的4月7日,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为了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尽快启动数字电视产品认证工作,信息产业部支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开展数字电视产品认证,中国视像行业协会积极支持并参与相关的认证工作。信息产业部要求CESI产品认证机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尽快实施认证工作。

4月1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会)召开会议,专门对CESI提出的“数字电视显示器清晰度认证技术规范”进行了审查,重点解决了认证的技术依据问题,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韩俊副司长也到会表示支持并要求CESI一定要按照技术规范和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认证工作,确保认证结果公正、科学,并提出在适当时候部将通过行业抽查等方式对认证结果进行抽查监督。

随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由国家认监会批准成立,是信息产业领域的专业认证机构,具备强制性和自愿性认证的资质,近年来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内开展了大量的认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的CESI产品认证中心即将推出“高清晰度”、“标准清晰度”、“机卡分离”等产品认证标志。

&[FS:Page]nbsp; 张素兵和其他受访专家同时对记者表示,从2001年立项到2006年出台再到2007年全面实施,标准与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速度正好相吻合,应该说25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特别是数字电视显示器标准的出台和认证工作的开展都很及时。

“25项标准大部分是涉及产品性能的标准,其中不少标准是自主的,所以对测试仪器产业带来的影响最大。此外,标准对技术升级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如42英寸等离子电视技术的提升。”张素兵对标准作了最后总结。

相关链接:

中国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LED标准:从显示应用向半导体照明推进

中国标准故事系列讲座 之RoHS:电子产品绿色使者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平板显示标准:踏平坎坷成大道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 之数字音频标准:改写产业被动格局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接收标准: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彻底摆脱专利费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手机充电器标准:小接口大公益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AVS:后来者成大器

标准故事系列讲座之接收标准:撬动数字电视市场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初次见到刘川平先生,是他作为拍摄中国第一部HDV高清晰数字电影《天怨》的编剧/导演出现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技术交流会上。

初次见到刘川平先生,是他作为拍摄中国第一部HDV高清晰数字电影《天怨》的编剧/导演出现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技术交流会上。个人名片:刘川平,DV作家,导演,中国电视制片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枫丹白露企划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电视连续剧《王震将军》《兰花儿》《一路风尘》等编导,电视纪录片《川江号子》《人熊共居》《老李与鸭鸭》《长发男人》《月亮女儿》《DV水日记》《什刹海畔》等导演讲述高清创作历程9月份开始拍摄的电影《天怨》,首先受到了来自摄像机厂家JVC的关注,因为,据JVC所知,使用这款ProHD高清晰紧凑型肩扛式摄像机进行电影拍摄的,刘川平先生应该算是第一位。对于DV爱好者来说,其

NHK采用HDTV数字移动技术转播马拉松赛

作者:日本广播协会(NHK

第15届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亚洲规模最大的世界级信息通信展开幕

由信息产业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承办的“2005年(第15届)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PT/WIRELESS&NETWORKSCOMMCHINA2005),于2005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览会的协办单位包括: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为海外组织单位。“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是经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成员展会之一,也是中国通信展中惟一成为该协会会员的展览会。全球展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