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纽约的“9.11”事件,到英国伦敦的炸弹恐怖袭击,再到中国汶川的特大震灾,在突如其来的大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公众通信网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公众通信网络的技术决定了,在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中,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话务流向和流量控制,不但用户会觉得关键时刻电话打不出,省外打不进,甚至影响到应急指挥、救灾、广播等重要部门的通信需要。
同样深受震灾之苦的邻国日本,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发达、完善的防灾通信网络体系,如中央防灾无线网、防灾互连通信网等,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完善公众通信网络和应急通信网络颇具借鉴意义。
在全球各地发生的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性大型灾难中,基站、天线、光缆等设备甚至机房直接被损坏,突发的巨大话务量超过了交换设备的设计极限值,是造成网络阻塞的主要原因。
此外,公众通信网是为常态社会生活设计的,其可以通话的资源远远小于用户数量和用户规模。从通过互联网检索到运营商公布的长途电路数据来看,四川联通有约500万用户,出省长途电路2.5万条,中国移动约2000万用户,出省长途电路50万条。四川总计近2500万移动用户中,仅有52.5万用户能够同时使用长途电话。突发型大型灾难发生后,几乎全网几千万用户同时使用电话,能够打通长途的用户最多仅占2.1%。在突发灾难面前,公众通信网往往心有余力不足,面对海量的话务冲击无法满足海量用户呼叫的需要。
此次地震灾区大面积断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传输过程中大量使用光缆等有线传输。发生地震这类地质灾害时,光缆等有线传输手段很容易被损坏。中国移动四川省内二级干线光缆总长6039公里,中断3866.5公里,占64%;中国联通西安至成都两条长途光缆中的1条中断。
光缆中断后,维修时间长,在余震中又容易被再次损坏。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第一个被抢通的马尔康到理县到汶川通信光缆,在5月16日下午理县突发里氏5.9级强烈余震中再次被震断。采用传统有线传输保证网络连接的工程通信网,往往是一根光纤中断,则全部通信中断。
卫星通信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卫星通信资费高,国内卫星电话的通话费每分钟约为2元,海事卫星电话更高达每分钟20元;卫星电话受天气影响较大,信号不稳定,通话延迟时间较长。而且,卫星移动通信容纳的用户更少,大规模使用受限很多,无法规模推广。
公众通信网络如何应对突发大型灾害,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社会越发达,对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的依赖越严重。当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庞大的用户数量对通信网络的需求呈爆炸性的增长,而有限的现实通信容量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在美国、英国等通信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也还是一个难题。
2005年7月7日,伦敦遭遇了炸弹爆炸恐怖袭击,手机虽然显示信号满格,但是却无法正常拨打电话。其中,固网运营商BT(英国电信)的话务量为同比时段的两倍;而移动运营商Vodafone公司的话务量爆增250%,短信业务增长了一倍;Cable&Wireless公司经受了较平时近10倍的话务量的冲击,达到每15分钟30万次通话;移动运营商O2公司的当日话务量从通常的700万次通话跃升到1100万次,这增加的400万次通话主要都集中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这时,网络遭受的话务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此次汶川大地震中,灾区的公众通信网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灾后几大运营商的网络全线告急。
中国移动有4457个移动基站因断电、光纤中断等原因退出服务;震后大量用户在同一时间拨打手机,话务量较平时高出十倍,中移动四川公司有三台交换机发生拥塞;通往震中地区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平武的光纤全部中断,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平武成为通信孤岛。
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网络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骨干环网西北环、九环线中断,汶川G、C两网全部中断;阿坝地区G、C两网约200个基站瘫痪;甘肃甘南地区4个县通讯中断;成都主城区的语音是平时的7倍;短信是平时的两倍,短信通信迟缓;陕西靠近四川地区约500个基站中断,8327个基站受灾,因基站退服影响到的用户达150多万户。
当大型灾害发生时,如何保证公众用户能传递有效的通信信息,保证应急通信信息的畅通及平衡网络的容量与话务量的需求,是中国乃至全球运营商亟待思考的问题。
完善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
在应对汶川大地震这种突发灾难时,及时、有效的保障通讯是当务之急??震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教训,从建设和完善公众通信网络和应急防灾网络等全方位入手,提高特殊灾害时期的通信能力。
一、建设防灾通信网络
日本是世界上应急管理最富成效的国家之一,经历了阪神地震、新泻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目前,日本已建立起完善的防灾通信网络,包括中央防灾无线网、防灾互连通信网等。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加上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普及,日本的防灾通信网络基本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它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更好地把握应急通信网络的方向和趋势,加快建设步伐不无裨益。
“中央防灾无线网”是日本防灾通信网的“骨架网”。当发生大规模灾害时,或因电信运营商线路中断,或因民众纷纷拨打查询电话而造成通信线路拥塞甚至通信瘫痪时,用这一网[FS:Page]络接收与传输来自紧急灾害对策总部、总理官邸、指定行政机关以及指定公共机关的灾害数据。中央防灾无线网由固定通信线路(包含视频传输线路)、卫星通信线路、移动通信线路所构成。
除了“中央防灾无线网”,为解决出现地震、飓风等大规模灾害的现场通信问题,日本政府专门建成了“防灾互连通信网”,可以在现场迅速让警察署、海上保安厅、国土交通厅、消防厅等各防灾相关机关彼此交换各种现场救灾信息,以更有效地进行灾害的救援和指挥。
二、缩短通话时间,保障更多的人能够通话
在发生地震时,为确认亲属和友人是否平安,通信量会骤然增加。这时最易出问题的是移动电话网络发生拥塞现象。以2004年6.8级的日本新泻地震为例,日本某通信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网在地震后的6小时内话务量高达平时的45倍,其中大多是从日本各地打往新泻地震灾区,这造成线路严重拥塞。除了线路拥堵,更为致命的是震后承载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受损,因断路等设备故障和长期停电致使基站退服,局部地区线路瘫痪。2004年新泻地震后有91个基站停止工作,影响了抗震救灾和用户的正常通信。针对这种情况,日本信息通信研究院就这一课题进行了立项研究。研究人员认为,为保障抗灾、救援、交通、通信、电力供应和维持社会秩序等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不仅可依照日本通信事业法的规定,对普通用户的通信进行控制,而且可通过限制通话时间减少拥塞。由于缩短了每次通话的时间,可保证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话。
研究人员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证明限制通话时间的方案切实可行。在控制通话时间时,要优先保证重要通信,对高优先级的通话基本不进行控制,对普通的移动通信进行限制。对于普通用户,手机短信和留言服务是提倡的应对方法之一。
三、多路接入系统,跨越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当然,仅用一、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生地震后,一些基站设备损坏而导致网络中断。然而各运营商通信网的状态各不相同。例如在2004年新泻地震时,有的运营商损坏了61个基站,而有的运营商仅有6个基站停止工作。此外各运营商网络的拥塞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平常的45倍,有的仅为平常的3、4倍。
从以上情况可知,在异常时期,可跨越不同的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框架,利用相对不繁忙的线路,来保证重要通信的畅通。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院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多路接入系统,使因基站中断所影响的通话通过使用其他运营商的基站进行传输,保障应急通信,使人命关天的重要通信能够畅通,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四、充分发挥广播网络的作用
震灾发生后,公众经受了极大的心理考验,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信息与帮助。因为缺乏其他的渠道,公众通信网络作为唯一的联系通道,承受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我国,移动运营网络都规模巨大,像四川移动,全网约有2000万用户,在这种极端的突发事件面前,即使运营商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了500万用户能够打通电话,可是,还有1500万用户无法打通电话。他们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和帮助,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启动紧急的广播预案是一个有效的经验。一方面,能够让民众获得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显著地减轻移动通信网络的压力。比如,在日本,每个人都常备一个收音机,收音机是自动激活的,当有紧急广播的时候,收音机会自动响起来播报最新信息。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实现更高效、更方便的基于手机的灾害广播是可行的。例如,让移动通信的协议支持广播功能,当灾害发生后,移动通信网可以广播及时、准确的灾害短信,且几乎不占用无线资源。再如,通过制定标准,让所有的手机均支持收音机功能,当灾害发生后,手机中的收音机模块自动打开,接收最新的灾害信息。
五、主动宣传 引导公众合理使用公众通信网络
截至目前,地震灾区的余震仍时有发生,稍有风吹草动,特别是传言,会在公众中引起极大的恐慌,从而造成公众通信网络的阻塞。对于公众而言:
首先,信息的获取以广播、政府的通告为主。政府也应该加大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把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公众。也可以利用??息。
其次,在突发灾难发生后,用户可以优先使用短信进行沟通和联系,短信尽量的短。在收到短信后也应立即简短回复,让对方知道短信已收到。
再次,打通电话后尽量长话短说,以留出更多的通信资源,让更多的人打通电话。
最后,通信的方式上,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型通信手段,如通过QQ、MSN、Email等方式传递信息。
此次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后,我们看见了各大运营商的快速响应机制,以及保证和恢复震区通信的积极努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公众通信网络在突发危机面前,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借鉴其他大型灾害常发生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通过政府来主导,制定一个适合常态社会且适合突发灾害环境的应急通信网络标准,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唐友喜
为您推荐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新疆雪灾……每当这种灾难发生的时候,通讯的中断使处于灾区的人们无法及时了解外界信息,获知灾后救援的进展情况。日前,记者从国家手持电视运营商中广传播集团了解到,该集团研制开发的手持电视应急广播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使通讯网络和电视广播网络相结合,实现信息在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中广传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国家的应急体系有几种形式,第一个阶段是大喇叭,大事小情只要大喇叭一喊,就尽人皆知。第二阶段是收音机,玉树地震期间,国家广电总局就在玉树投入大量的收音机给灾区群众和救灾指挥部门,方便大家收听了解各种信息。第三阶段是电视机,随着电视机的普及,
9月1日下午,“安徽省应急广播”授牌仪式在合肥举行。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秘书长詹夏来出席仪式并向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授牌。据了解,安徽省应急广播是我国第一家省级政府应急广播。为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省政府日前将安徽广播电视台列入省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按照省政府指示要求并报省政府同意,安徽广播电视台指定交通广播为安徽省应急广播。应急广播成立后,将按照“统一高效、资源共享”原则,与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提升新闻报道反应速度,掌握新闻宣传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善应急信息发布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实现正确舆论引导。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维护公
12月16日讯今天下午,北京广播电视台所属北京中广传播有限公司在北京邮电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一次应急广播演练。市应急办、市气象局拟定的测试应急信息通过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迅速发送到手机、汽车导航仪、PDA、MP4等各类移动手持电视终端上。这次测试演练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应急信息发布体系。应急信息是指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时,有关部门向市民发送的紧急信息。它可以让市民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如何撤离、避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财产和人身损失。因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应急信息传送至数量最多的受众人群是对应急信息发布的最高要求,基于移动多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独家综合报道 2012年的Inter BEE—日本国际广播设备展(号称是日本国内和海外顶尖水平的广播、视频、音频和灯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