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信息化领域十大热点回顾

2009-06-12 16:22:00来源:CIO时代网 热度:

每到年末,大抵都会是总结的时间,一年来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事件,通过回顾总结,才能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也趁此机会梳理一下2008年信息化领域都有哪些事件会写入历史,又有哪些事件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走向。

这一年中有一件事令全中国人开心,那就是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激发起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让国际世界近距离认识了中国;这一年也有很多令人悲伤的事,雪灾、地震、经济危机接踵而来。在我们回顾这些历史事件时,会发现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IT的影子。

2008年,对从不缺乏热点的信息化领域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SaaS、SOA、虚拟化等名词热炒之后逐步变冷;而“云计算”在大厂商的推动下风生水起;经济危机来了,IT投资少了;节能环保了,绿色计算提上日程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了,百姓的知情之路却依然漫长......

1997年,葛优在电影《甲方乙方》中说出了一句伤感的话: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11年后的这个时间,我们同样要说:2008年就要过去了,那些美好的、忧伤的事永远都会留在我们心里。

工业和信息化部低调挂牌

6月29日上午10点,位于北京西单电报大楼东侧的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的牌匾被摘下,换上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一切都是由驻部武警操作完成的,没有重要领导人参加。整个挂牌仪式持续时间仅20分钟。作为大部制改革的显著成果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加速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脚步。

信息系统为精彩奥运保驾护航

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次科技盛会。北京奥运会上,有4000名IT技术人员,超过10000台PC机,1000多台服务器和1000多台网络设备,而且还要面临数不清的安全攻击,这对IT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整套完整的信息发布、安全管理、应急反应体系成了保证奥运成功的背后功臣。

《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这项旨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阳光条例,凸现国家对公民知情权有效保护良苦用心,着实给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公众带来了一丝心理愉悦。但该条例施行半年的事实告诉我们,要在中国真正实现政府的信息公开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经济危机IT投资锐减考验CIO智慧

来势汹涌的金融海啸,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为求自保,很大企业大幅压缩成本,IT首当其冲。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如何改变经济现状、寻求突破,如何在危机应对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减小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摆在每个CIO面前一道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缺乏可行的商业案例SOA从热转冷

近两年来被热炒的SOA概念在2008年逐步从热变冷。据调查,从2008年初开始,打算采用SOA的企业数量有了很明显的下滑,大约只有2007年的25%到53%,而且这将是一个持续的下滑,而不算采用SOA的企业数量从2007年的6%增长到今年的16%。SOA变冷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二是没有可行的商业案例。

压缩成本节能先行 绿色计算大行其道

随着环境保护的力度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行业对于整体生产运作的节能减排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新兴技术产业有重要的推动,对传统行业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密切。IT设备的节能减排计划已被提上日程,“绿色生产”概念日趋成熟,多种切实可行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SaaS模式落地 中小企业拉动市场

就在媒体纷纷宣称IT企业步入冬天,不少企业都在裁员甚至倒闭时,这对SaaS似乎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随着IBM、微软、Amazon、Google、Zoho、甚至电信运营商相继进入SAAS在线应用软件市场,SAAS市场的竞争将大大加剧,但中小企业的庞大市场仍令该领域充满希望。

IT大厂商推动 云计算风起云涌

2008年,IT巨头们宣布,在PC时代,以摩尔定律、WINTEL架构为主导的硬件产业、传统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企业IT架构、普通人的生活,都因“云计算”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云时代”真的要来了。云计算虽然还在概念炒作阶段,但战场上已经硝烟四起。Google、亚马逊、IBM与微软、Sun纷纷上演合纵连横的大戏,将这一概念推的风起云涌。

虚拟化技术逐步成熟 虚拟化软件受追捧

虚拟技术已经在业界谈论了很多年,今年它终于实现了在桌面、服务器和通信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借助虚拟化技术,计算机用户将可在单一计算机硬件中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并实现多重任务处理,从而达到节省IT开支和高速处理计算任务等目的。随着服务器和PC虚拟化理念的普及,传统IT基础设施的部署理念正受到挑战。

ERP的BI融合应用 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

整合不同软件、给用户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是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BI与ERP的融合就是其中之一。ERP是面向操作的软件,而BI是面向决策的软件,两者在功能上有着显著的区别。BI建立在ERP系统已收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弥补ERP在分析、决策功能上的不足,有效的引领信息化应用走向深入。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鲁政发〔2008〕8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8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与形势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改造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全文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细则全文如下: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制定本规划,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一、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

解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规划出台的背景从2007年底开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开始弱化。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电子产品销售收入单月增速从年初的17%急速降为10月份的1.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从5月份的32.6%下降到10月份的12%。与上年同期相比,铝电解电容、印刷电路板等领域的骨干企业订单减少50%;太阳能电池行业海外订单下降30%;集成电路产业增速从2007年的24.3%骤降至2008年1~10月的7.1%;第四季度出现了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中也首次未公布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由此可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状况并不

电子信息业振兴规划出台 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获推力

国务院15日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未来三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专家认为,规划抓住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立足九大领域三大任务《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的三大任务。对此,上海电子商会副秘书长朱伟民表示,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抓住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立足于自主创新,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掌握作为重点,以应用为抓手,带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