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电局屏蔽明星绯闻叫好

2009-05-14 16:55:00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未知热度:

报载,近日一家省级电视台为一位“丑闻”女明星制作出上下集专题片,对其所谓“复出一周年”,大肆渲染。对此,国家广电总局再次发出声音--广播电视综艺、娱乐、访谈等各类节目,严格禁止谈论名人绯闻秘史、艺人隐私恋情等花边新闻、八卦新闻,凡再有播出此类节目的电台、电视台,一经发现,要从策划选题者开始,层层追究责任。我们为广电总局的这道禁令拍手叫好!


近年来,一些媒体对明星绯闻情有独钟,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诸如,谁谁同性恋啦,某某闹婚变啦,谁是谁的私生子啦,某女明星和某男导演有“潜规则”啦,甚至,谁与谁酒吧里卿卿我我啦,某与某轿车里男欢女笑啦等等污七八糟的东西充斥一些报纸版面和电视荧屏。这样的所谓娱乐新闻,让人疑惑:它们究竟在传播什么,倡导什么?那些媒体的责任感何在?


对明星绯闻的大肆炒作,在一些媒体上已成了一种歪风邪气,一种精神污染。它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毒害世道人心和社会风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此风不刹,必将危害社会和谐安宁。

某些“问题明星”和低俗节目的走俏,固然有其复杂因素,但明眼人一看,便不难发现答案--

首先,媒体有责任。在资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报纸和电视频道的骤增,媒体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一些综艺、娱乐、访谈等节目,为了抢“卖点”,夺“眼球”,提高收视率,扩大发行量,就玩命地从明星身上挖新闻,挖不出新闻就挖绯闻。以此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拿着肉麻当有趣,捧着裹脚布当哈达,将荒芜坟茔做美景。竞争是好事,无论是媒体之间,还是栏目之间,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活力。然而,香臭不分、是非不辨,不讲格调、不负责任地炒作明星绯闻,当作竞争的手段,只能说是市侩主义,是不可取的。须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不是庸俗媚俗,哗众取宠。在娱乐节目中,对明星的访谈报道,不应牺牲节目的品位,更不该牺牲媒体的独立思考和应有的人文精神。报道明星,可以介绍他们的从艺历程、工作甘苦、敬业精神等,报道他们的情感历程、家庭生活、业余爱好、生活情趣,也未尝不可,但也应该摒弃低俗,引人向上。娱乐节目要娱乐开心,也要情趣健康,启智怡神。这样才能承担起媒体应有的引导风尚,教化人心,传颂真善美、挞伐假丑恶的社会责任。

其次,明星当自律。如今,有那么一些演艺人员和经纪公司,为了自己或旗下的艺员成“明星”,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对艺术的苦苦追求上,而是在“歪门邪道”上下功夫。编造一些绯闻兜售,今天说个林间隐情,明天讲个床帏秘事,将赤裸裸的无耻谎言,脸不红心不跳地往外卖,明目张胆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以绯闻丑闻出名,已仿佛成了当前演艺圈某些人的一大法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必讳言,时下演艺圈里的个别角落,快成了藏污纳垢的文化垃圾场。有些从业者生活趣味低俗,道德意识淡薄,做了违反国家法纪或不光彩的事,到头来却能风风光光地“复出”,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对于这种怪现象,光靠道义上的批评已不能匡正时弊,很有必要用行政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国家广电总局作为管理部门再次“亮剑”,正当其时,出手果断。

作为媒体,尤其娱乐报道的从业者们,针对“国家广电总局再下禁播令”这一事件,当反思、警醒。媒体的职责决定了自己应该是现代文明进程的记录者,主流文化的传播者,社会和谐的构建者。媒体传播的内容失去人文关怀,失去良知的时候,也正是媒体失去受众,失去社会公信的时候。长此以往,必然遭到大众的抵制、唾骂和社会的鄙弃。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从手机电视叹电信广电合作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视频点播、直播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上)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下)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