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广电总局快女批文

2009-05-11 09:16:48来源:浙江在线 热度:

几经浮沉,在拿到国家广电总局的批文后,湖南卫视“2009快乐女声”终于拉开序幕。前日记者拿到广电总局对“快女”的批文,不仅对评委、嘉宾、主持人有详细的要求,甚至连以往比赛中亲友团抱头痛哭的场景也不准出现在电视上。同时,不仅取消短信投票,以往电视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也将取消。至于之前盛传的以彩铃下载量来比拼人气,在这份批文中已经被明确否认。

湖南卫视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引入商业运作方式举办娱乐选秀节目全国闻名。此次“2009快乐女声”就是继独创并在全国引起轰动的2005超级女声之后,又一声势浩大、引人注目的选秀活动,在批文尚未下来之前就已经在全国炒得挺火。当年举办超级女声时,就曾招至许多非议,而这次广电总局的批文又特别强调“台上不准哭,评委不准毒”,再次引发媒体和公众的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广电总局对“快女”设这么多限制,“快女”还能快乐吗?

笔者不是“快女”的粉丝,包括当年的“超女”节目也只是看看新闻,从来没看过一场比赛,对“快女”节目没有什么特殊的爱或憎;同时,也不想献媚广电总局,对广电总局给“快女”的批文捧着唠。只想作为局外人表达一点点看法。我觉得,对于“快女”活动本身和广电总局的“两不”批示,都应该理性看待。

必须承认,湖南卫视一改事先圈定框框、仅凭专家评委板着面孔品评打分这种单一化刻版式传统运作方式,大胆引入与公众互动、多方参与以及商业运作等方式,来举办娱乐选秀节目,并使之成为一种令不少电视台仿效的活动,这本身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尤其是不用官方操心,不用层层开会发动,不用官方掏一分钱,就能吸引全国各地选手前来参赛,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真正把大众当成了主角,大众认可这种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这种探索真正使娱乐节目回归轻松快乐,从形式上体现的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选手们在这种条件下尽情展示各自的才华,对他们的评判也体现公开透明,比如,最大看点的超级女声“海选”和“票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孩子们公民意识和民主能力的启蒙者,是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意外之喜,平民越来越喜爱不修边幅、直截了当的电视娱乐。这种探索无论对改革创新大众娱乐节目,还是对培养选拔娱乐新秀,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这恰好是上层一再强调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尝试。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当年办“超女”时曾招至一些非议,包括上层也曾有过褒贬不一的说法,但这次“快女”还是得到了广电总局的批准,从一定意义上说,既是湖南卫视的积极争取,也表明这一种探索得到了上层的认可。

大方向对头并不等于运作过程中一点毛病没有,发“超女”为例,幕后短信暗战,包括被视为一大看点的“毒舌”黑楠、柯以敏,很雷很山寨的杨二车娜姆等评委的现场表现,吵吵闹闹,极尽功利、过度娱乐化,客观上也产生了一点点负作用。这次广电总局的批文又特别强调“台上不准哭,评委不准毒”,大概就是针对这种情形的。

广电总局作为管理机关对电视节目进行把关是其职责,在“快女”批文中提出一些要求也是从公益性出发,对公众对活动本身负责考虑,期望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发挥积极意义。我认为,对评委、嘉宾的具体要求并不过分,如此大的活动,其评委、嘉宾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文化涵养。至于“抱头痛哭、泪流满面、粉丝团狂热、观众狂呼乱叫等不雅镜头一律不得播出”似乎有点过分。因为悲喜的镜头没什么“不雅”,反是真实,而且除了表达当事人的情绪外,没有什么错误导向作用,谁会去学悲喜?

笔者还认为,“超女”和“快女”,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不具备足够的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广电总局关于做好春节播放监管工作通知

为确保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的良好秩序,切实落实《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总局17号令)和《广电总局关于禁止播出虚假违法广告和电视“挂角广告”、游动字幕广告的通知》(广发社字〔2005〕547号)等文件的要求,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中央三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做好元旦及春节期间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监管工作的通知》,就做好元旦及春节假日期间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监管重点(一)所有冠名标志是

广电总局印发“科技委七届三次会议纪要”

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七届三次会议纪要”的通知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电局,总局有关司局、直属各单位,科技委委员印发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七届三次会议纪要》。总局科技委七届三次会议于2005年12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同志,广电总局副局长、科技委主任张海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太华同志代表总局党组对做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和科技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他指出,要充

国内IPTV牌照左右为难 积怨爆发待广电总局表态

岁末年初之际,在IPTV身上隐忍已久的积怨终于爆发,各种矛盾迅速公开化、表面化,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2005年12月26日,福建泉州广电以一纸措施严厉的《通告》,叫停了上海文广和中国电信正在泉州推广的上海文广“百事通”IPTV业务。这是开展IPTV业务以来的首次严重冲突。随后,浙江广电也发出了类似通告。在此前后,江苏电信绕开拥有国内唯一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和新华社合作在江苏推广IPTV。中国电信还和长虹合作,以推动电视机上网为名,事实上也在推广IPTV。所有这些事件,直接对IPTV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上海文广获得的目前国内唯一的IPTV牌照到底能派上什么用场?其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