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Suppli公司的数据,随着高清成为全世界普遍的视频标准,预计到2012年,高清机顶盒、摄像机、DVD播放机和游戏机的全球出货量将增至2008年的三倍。
这几种高清产品的全球出货量将从2008年的6,890万台上升到2012年20,200万台。到2012年, 52.9%的付运机顶盒、摄像机、DVD播放机和游戏机都会支持高清,而2008年只有21.6%。
全球高清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预测 (单位:千台)
近20年来,高清视频一直是消费电子产品OEM以及全世界热心的家庭影院迷们梦寐以求的。高科技业界一直致力于向每个家庭提供高清服务,现在时机终于已经成熟。这导致了支持高清视频的消费电子设备出货量的激增,包括蓝光DVD播放机、超薄LCD高清电视(HDTV)甚至一些便携式媒体播放机等。
在一些成熟的电视市场中,高清节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包括电缆、卫星、陆地、甚至电信(归功于IPTV的成功推出) 在内的所有电视服务提供商可提供几百个高清频道。高清内容提供商的不断增多以及HDTV及STB使用率的快速提高,清楚地表明高清视频的传送和接收,已成为促使消费者使用具有更新技术的电视机及回放/录制设备的主要因素。
随着广播电视市场不可动摇地转向全数字电视格式,消费电子设备对高清的支持势在必行。
占领市场
在大多数成熟的电视市场中,消费者已经可以选择范围广泛的数字电视和高清视频内容。北美市场是HDTV内容和HD消费设备最成熟的地区之一,也是高清业务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并增加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电缆、卫星和电信业务提供商努力向用户提供更多的高清内容。他们用这种方法来吸引更多想在家里使用高清设备的新客户。
从模拟转向数字
为了向HD转换,大部分地区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要释放频段以用于数字播送。为了推动“数字转换”的实现,政府管制条例已经出台,额外的频段分配也已完成。
全世界的广播电视市场与由宽带宽、低频谱效率模拟电视广播(其中一个频道占据了从6MHz到8MHz频段)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渐行渐远。这一过程虽然缓慢,但这一趋势不可阻挡。在全数字广播的全新时代里,同样的带宽可用于5个或更多个频道。因此,当模拟电视广播退出历史舞台以后,最终将产生一个未用频段的“数字盈余”,可由政府收回另作他用。
现在,因为高清节目制作的成本和广播设备的成本比较高,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地区的高清视频业务都采用付费电视平台,这阻碍了免费广播公司使用这一技术。随着HD业务在美国和日本等成熟市场中成为主流,使设备的成本降低,上述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所改善。
为您推荐
昨天,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康佳第三届高清论坛上,与会的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立保告诉本报记者,“国内首家高清电视频道——央视高清频道年内将会开播,但具体的收费标准和与各地网络运营商的分成模式还在具体磋商过程中,但收费价格肯定属于高端范围。”据悉,中视传媒是中央电视台控股63%的上市公司,而中视传媒(CTV)、中数传媒(CDM)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CITVC)都是央视经营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企业,这次央视委托中视传媒制定首套高清电视节目频道的方案,目前已基本成型,但还有不少细节需要确定。据中视传媒副总经理谭湘江介绍,从1999年开始进入正式商业运营拍摄高清电视剧《大宅门》后,到今年中数传媒已
国际彩电巨头飞利浦自推出“逐点晶晰”技术以来,在业界掀起一阵狂澜,事隔一年,飞利浦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逐点晶晰II”技术,将电视的清晰度推向一个新的顶端。“逐点晶晰II”是当今市场消费领域可用的最为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之一,它包含了独特的17种数字图象改进技术。飞利浦独特的3D数字梳状滤波系统,目前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它可以更好地处理交叉色彩、交叉亮度和晶点的分布,同时提高扫描线的尖锐程度,从而展现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高清晰画质。不仅如此,飞利浦还使用了3D数字噪音控制技术来处理画面移动时引起的颤抖现象,还使用了相对动力学、数字提高系统来控制画面的亮点和黑点,这样可以得到更加绚丽灿烂的图像,与没有使
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将于9月份正式开播,为防止“伪高清电视”影响数字电视收视效果,央视数字频道特委托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电视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日前,记者从质检中心获悉,TCL送检的液晶电视产品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甚至高于央视根据数字电视播放要求制定的《高清液晶电视规范》,从而成为中央电视台首批确认的数字高清电视。今年9月份,中央电视台将推出国内首个“高清数字收费频道”,其垂直分辨率达到720线以上,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但是,一些品牌所谓“高清数字电视机”,根本达不到该标准,甚至有一部分低价等离子电视的分辨率在852×480,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中央电视台出于高清
日本总务省将开始进行宽带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实证试验。试验期间为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底。此次试验的目的是促进电视节目内容的传播,主要检测并验证服务模式和技术问题。具体包括内容制作、基于许可管理信息的利用方法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内容保护等。此次试验将与由民间企业等组成的团体“新一代宽带内容流通论坛”联合实施。该论坛的成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