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广电合资教训:选择生产线,更要选择产业链

2009-04-10 09:42:20来源:南都网-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春蔚热度:

已经两年了,新一轮日系面板商向中国市场的生产线转移仍然没有落地。但是夏普的“龟山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步子已经指日可待。

来自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相关人士的说法:上月底夏普到深圳谈判,LG液晶工厂LGD在广州谈,奇美到佛山谈,友达也到广州谈……全球几大液晶巨头正在轮番造访珠三角。就在整个内地市场纷纷升温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的时刻———夏普生产线转移最大的主角上广电却一片唱衰之声。

继上周传来上广电资不抵债的消息后,上广电这个唯一拥有液晶面板资源的彩电厂商已经成为中国液晶产能投资的案例教材———甚至有日本跨国企业专家直指“中国面板厂商被日本企业绑架”。

在接纳了NEC的5代生产线后,上广电接下夏普的6代线正困难重重———在和日本企业的交道中,上广电们到底遭遇了什么?

接下生产线还是接下产业链?

没有人否认,当前中国是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最重要的救火队。那么中国市场机会,是否使得中国厂商获得和日本面板厂商比肩的能力?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日本在液晶面板技术上一直是独立发展,从夏普、松下、东芝、日立等全部都是面板、零部件全线配套。这就使得接下一条日本液晶生产线,就意味着接下其原有的上游产业链。日本液晶技术无法有效完成社会分工转移。

按照《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作者白益民的说法:以上广电NEC为核心的平板产业布局,是日本三井、住友两大财团的“蓄水池”,早已失去产业链自主性。

2002年12月,上广电集团与日本三井物产签署战略合作,合资成立了物贸公司;一年后,上广电集团再度携手日本住友财团旗下NEC,在上海投资80亿元,设立第五代面板生产项目,即上广电NEC,上广电控股75%,NEC持有剩余股权。

由于技术依赖日方,上广电NEC的技术量产部门几乎为日本工程师控制,本土员工主要是参与日常管理与业务部门。

一条已经淘汰的生产线,继续在中国市场发挥剩余价值。由于上游关键零部件、设备及材料,不得不依赖NEC在日本建起的采购关系。这使得,日系厂商在这条归属于上广电的生产线上,继续发展中衍生关系和交易。这使得上广电获得了日本厂商淘汰的5代线技术,而利润最高的采购端已被日本企业所控制。

不得不承认,上广电接下了一条生态链,而不仅仅是条物理意义上的生产线。

生产线转移的评估标准

也许正因为和NEC的合作太受桎梏,让此后的上广电和夏普的生产线转移谈判生出许多周折。

有谈判人士更直指“上广电要求太苛刻”。有NEC合作经验的上广电,一定希望在此后的夏普合作中有更多的腾挪空间。

在市场和技术上的捍卫上,上广电和夏普的困局也许正是中国企业和日本技术转移的困局。从产业链的配套上看,台湾液晶技术也许更适合当前的中国市场。然而受制于台湾当局的相关法律约束,台湾面板厂商的技术转移多年来一直没有落地。

内地已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但是由于目前内地只有5代线,无法经济切割大尺寸液晶面板,因此内地所需的液晶电视面板大部分都要靠进口。这令中国平板电视的增值空间局限在30%左右,也难以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今年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该《规划》把“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明确支持6代以上液晶面板(TFT-LCD)和等离子屏(PDP)生产线的建设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从手机电视叹电信广电合作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视频点播、直播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上)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下)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