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界编导合一创作影视剧的案例不多见,但像《潜伏》这样能得到这么好的口碑和认可的成功案例就更少,曾经拍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迷雾》、《绝对控制》等剧的姜伟却不止一次地做到了。
他编《潜伏》
小说信息量太少了
第一次看小说《潜伏》,姜伟认为改编难度极大,甚至不适合于改编成影视剧,“小说是很优秀的,但此优秀不是彼优秀,小说过于平淡,电视剧需要的东西基本都没有,只有高端的东西,那就是有悖于传统设计的人物关系。其实小说篇幅短不是问题,而是太薄了,跟一个电视剧的故事框架相比信息量太少。要不是制片方坚持要做,我就不做了。”
最初《潜伏》制片方打算找几个编剧一起突击出剧本,再由姜伟担任导演,后来因为进度等问题还是决定劝说姜伟亲自担任编剧,姜伟只好硬着头皮挑起了大梁。“首先我把小说看了两遍,然后放到一边就再也不看了。中间隔了很长时间,才动笔开始写。小说短有短的好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保留小说最闪光的东西,信马由缰去创作,把它当成原创一切重新开始。”
写结尾急得在家挠墙
《潜伏》的剧本创作经历了许多非常艰难的时刻,姜伟在家里写了整整10个月,一度苦不堪言,“实在写不动了,就先撂下来出去找人聊天喝酒开心一下,但其实那时候心情很不好,一直都有心事。”
《潜伏》的结尾耗费了姜伟很长时间,他本希望余则成完成的最后一个任务依托于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像《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的柏林的解放,《无名英雄》中的板门店谈判,主人公在这些事件中面临最重大的选择,“当时没办法在家急得挠墙,最后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如果是北平解放就好做多了,傅作义起义是最好的选择。最后只好不情愿地用了现在的结尾,其实好多戏以前都用过。”
他评《潜伏》
姚晨让人惊喜
对姚晨的表演我充满着意外的惊喜,这并不是说之前我不看好她,起初只是觉得把孙红雷和姚晨他们俩放在一起就是够开心的事了。可是开机后姚晨一上手就让我很惊喜,她处理戏跟你想像的不一样,有她自己处理的方式。她理解东西很快,对于角色自己有个完整的认识,我只要触动她的这个认识,就触动她的一切了。
孙红雷极聪明
孙红雷是个极聪明的人,只要跟他沟通好了后面一切就不成问题了。开机前我们在北京多次聊天沟通,然后就几乎没什么指点了,他能做到融会贯通。
跟孙红雷谈余则成,我只说这是个小人物,把手放在膝盖上就行了,人就收住了。果然他的表演从形体到眼神、语气都收住了,后面好多场戏也真的把手放在膝盖上了。
你不知道的姜伟
拍影视剧提高收入
姜伟祖籍山东威海,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一干就是7年,几乎做过图书管理员的所有工作。1993年姜伟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硕士,毕业后留校在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工作了一年,之后在导演系任教至今。
涉足影视行业源于他从小的爱好,年轻时也写过不少小说、诗歌、散文,但大量拍摄影视剧则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姜伟说:“我做影视剧不存在什么理想的问题,而是能提高经济收入。你想我在教务处能有多少工资啊!”
从1997年起,姜伟的作品越来越有观众缘,《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迷雾》、《绝对控制》、《沉默的证人》、《青鸟的天空》、《靠近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