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大事件,欢乐与悲哀,大喜大悲,斑斓壮阔。
中国的数字电视,无论天上和地面、有线和无线、固定和移动、高清和标清、模拟和数字,也都经历了全面转换的考验,众生百态,积极探索的、等待观望的、消极抵触的……
不管怎么样,数字化的浪潮扑面而来,潮流势不可挡。
顺风而呼,其言乃疾,逆势而上,其势为弱。
数字电视领域,广电、通信、互联网,“大三网”要融合发展。
广电系统内,电视台、有线地网、无线天网,“小三网”也需和谐繁荣。
年末岁尾,60年割裂的海峡两岸实现了“通航、通邮、通商”大三通,为中华民族复兴迈上新的台阶。
数字电视产业经过多年蛰伏,也到了破茧化蝶的关键时刻,天网地网互联互通,三屏播放、三网融合……
回顾往事,期待2009,网络时代的大变局,广电数字化期待更多传奇解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谐融合共繁荣,数字广电谱新章。
一、【天网地网互联不互通 有线无线合谋难合力】
横批【一德一心】
从模拟向数字转换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转变,网络公司在思想意识上、服务理念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
—— 总局科技司王效杰
1、从互联互通到业务融合,数字电视内涵在提升。
2008年1月,国务院1号文,吹响了数字化新一轮挺进的号角,一个由单部委主导的数字电视新技术应用提升到多部门联合实施的国家政策层面,虽然各种解读的版本有所不同,但是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国家意识表述的非常清晰了。
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来传统电视的制作、发行、播出、收看等传播通道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多元化的数字化采编播体系与播发接收一体化固有格局的激荡冲击日益加剧。
按照现有数字化的传输通道划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划分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地面无线电视(固定和移动接收)、手机电视等多种技术体系标准,从行业隶属关系上分还有IP电视或者大IPtv和小ipTV之分。
通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运营商经营,新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推出全业务运营,就是改革重组的推动带来网络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电视节目的运营也呈现不同的业态,互联互通问题和数字电视的有线、无线混合多状态传输成了一个摆在广电人不能不面临的问题。
直播星的成功发射是数字电视内涵提升的重要事件,2008年6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奥运会期间进行了4000户村村通用户的技术试验,技术测试效果良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中星九号”直播卫星共有22个转发器,具有提供150套~200套标清和高清节目的能力,在一期运营期间,只有4个转发器在使用,利用率不到2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通过卫星直播星传输数字电视内容具有资源配置效率高、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低等诸多市场要素配置优势,如果能很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