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红了 “机顶盒”黑了 !

2008-11-19 15:38:04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金元帅热度:

2008年,融合数字科技产品精彩不断,再一次验证了蓝海战略的重要性。

继新一代手机产品I-PHONE火爆之后,又有一种被称为“黑莓”(Black Berry)的手机风靡全球。

是什么因素让这个神奇的科技产品有一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据报道:北京时间2008年11月14日,黑莓Storm这款手机已经在沃达丰的官方网站上开始销售了。据悉如果用户和沃达丰签订协议每月支付35英镑的费用(折合人民币350元),沃达丰就会免费向用户提供这部手机,同时还允许用户使用600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间以及不限次数的短息收发、e-mail邮件收发、以及上网浏览。

  黑莓Storm是RIM旗下黑莓品牌首款采用触摸屏幕设计的手机。这款手机拥有可视面积为3.25英寸65536色,分辨率达到WVGA(480×360像素)的触摸屏幕,其显示效果十分细腻。此外黑莓Storm还配置了一颗32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两倍的数字变焦功能,标配一个补光灯,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拍摄要求。总体上看这款黑莓Storm在功能上表现的十分到位。

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是一个重要原因。

独特的全触摸屏幕设计,摆脱了习惯用的手机按键,给消费者带来颠覆性的使用感觉,难怪一上市就好评不断。

反观数字电视的那个被称做“机顶盒”(set top box)的产品,论科技含量不比其他数码产品低,可为什么却处于一种尴尬境况呢?

近期的几个报道令业内吃惊,什么有线数字电视30%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还有付费频道60%节目质量不高等等,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用户认识、了解、接受这个盒子的兴趣不大。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区别没有找到,差异化不能放大,使得这个产品走入了黑暗的空间。
真正能震撼的高清数字电视还在期待中,手机电视与机顶盒的对接也在纸上谈兵,虽然与闪存技术结合的下一代数字电视“库播”机顶盒在个别地方试点,芯片的处理能力和存贮功能的日益强大都为这个黑盒子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但是现状却是有太多制约,一方面运营商在困惑,像进入了一个黑洞,前方虽然光明,但是眼前却看不清楚出路。

另一方面,厂家、软件、硬件开发商也在疑惑,为什么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市场反应却总是不冷不热,陷入一种疲软状态?

用户也觉得有些黑,什么科技产品,没有带来什么功能怎么就要多掏口袋里的钞票呢?

手机的每一次发展都带来用户全新的体验,从只能打电话,到发短信、彩信、再到音乐手机、到照相手机、和导航手机、手机电视、全触摸屏能上网收邮件的黑莓红了。

沿着用户的需求发展产品,这个行业也就日益壮大。

机顶盒的产品却走了另外一条自上而下的路子,忽视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不被市场接受能够怨谁呢?

付费频道如果没有授权,就是一个黑屏状态,难道不能有一个温馨提示的美丽画面,技术上很好实现,现实中运营者都不会做。

法国时尚频道FTV,也需要缴费收看,当用户需要需交年费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就黑屏了,而是在正常画面上叠加一个大幅字幕遮盖起到一个提醒功能,也不至于突然黑了造成不必要的用户投诉。

早先的模拟频道加扰,也不是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而是采取一种画面干扰的办法,声音确是可以正常听到。

怎么技术先进了,做法却落后了?

红海战略里拼价格,最后落个你死我活,谁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蓝海战略讲创新,合作多赢,最终提升用户价值,你好我好大家好。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