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广电总局的一次例行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国家将对韩剧进口进行限制,播出量也将随之下调,但下调比例广电总局尚未公布。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对外表示,央视2006年全年的韩剧播出量将会减少,目前央视正关注着国产的几个大戏。
湖南卫视有关负责人也对记者宣称,虽然去年引进《大长今》火了一把,但是韩剧的价格已经越来越高,以前韩剧每集的价格为1000~2000美元,但现在已上涨至8000~2万美元。他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政策调整为韩剧降降温。
近年“韩流”席卷中国,2005年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剧横扫两岸三地的电视荧屏。此时,国内不少的电视剧制作发行商曾经以联名信的形式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请,要求严格控制韩剧的进口,以保护国产电视剧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目前是韩国文化市场最大的消费国,但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不对等现象,我国贸易逆差较大。中韩两国文化产品逆差比例是1∶10左右,政策调整也意在创造一个公平的贸易环境。
汹涌的“韩流”
有关资料显示,韩国从1997年开始,电视节目的出口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其中有25%左右的节目销往中国。韩剧成为韩国电视最大的输出品,为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韩剧的出口还带动了韩国的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总投资50亿韩元的“大长今主题公园”,以每人5000韩元的门票价来算,30万游客就可带来15亿韩元的收入。
中国最早引进韩剧是在1993年,此后韩剧在中国内地不断冲击收视率新高。与韩剧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视剧的艰难度日。据了解,2004年,国产电视剧数量达到了大约12000集,但能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大约只有5000集。现在每年中国电视剧制作公司总投资约50亿至60亿元人民币,但每年的电视剧市场回收也就20亿元左右,每年造成约30多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京华烟云》的出品方九洲传播总经理王鹏举曾感叹:“中国的台湾市场是国产剧出口的最大买家,国产剧鼎盛时期每年在台湾可播出4000集左右,现在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整体下滑了50%以上!”但值得一提的是韩剧同期对中国台湾出口上涨了40%以上。
国产剧衰微的几大原因
对于国产剧目前困境,业内人士认为,单纯抵制韩剧并不能给国产电视剧带来复兴,我们还要从自身找原因。
事实上,与韩剧相比,中国电视剧制作成本不断上升,而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必将影响国产电视剧的制作水准。电视台垄断价格造成中国电视行业盈利水平较低。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台广告创收的主力,2005年电视剧广告投放额占整个电视广告投放总额的44%。
北京中博时代影视的林毅认为,从成本收益核算的角度来说,高收益的获得也需要高成本的付出。美国畅销海内外的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每集的制作投入高达1300万美元;韩国《大长今》的投资平均每集150万元人民币。而我国当前的电视剧市场上,一部在黄金时间播出的作品,投入也就在50万~60万元/集。
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认为,“韩国的天皇级巨星,拍本国电视剧也不过是6万元人民币一集,另外还要自己缴税。而我们的明星价格却在几年内翻了几番,一个大牌演员的片酬甚至占到全部制作费的四分之一,还是税后的纯收入。真正用于制作的钱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由于有相关政策限制本国演员的价格,韩剧的大部分投资都花在了必要的制作过程中。
从韩剧表现内容上看,韩剧将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模式展现得十分完美。而国内的电视剧经常按照市场化模式操作,喜欢跟风,没有真情实感。
叶长海教授认为,从政府角度来讲,我国对文化产业还缺少一项完善的扶植政策和计划。韩国则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中韩文化贸易的不对等
为您推荐
为确保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的良好秩序,切实落实《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总局17号令)和《广电总局关于禁止播出虚假违法广告和电视“挂角广告”、游动字幕广告的通知》(广发社字〔2005〕547号)等文件的要求,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中央三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做好元旦及春节期间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监管工作的通知》,就做好元旦及春节假日期间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监管重点(一)所有冠名标志是
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七届三次会议纪要”的通知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电局,总局有关司局、直属各单位,科技委委员印发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七届三次会议纪要》。总局科技委七届三次会议于2005年12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同志,广电总局副局长、科技委主任张海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太华同志代表总局党组对做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和科技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他指出,要充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对7个城市的32家经销单位销售的移动电话进行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本次监测移动电话的质量总体上较好,但目前涉及移动电话的投诉数量仍然很大。据分析,引起投诉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上仍存在一些假冒品牌、改版机、水货机、以旧充新、掺假、伪造“进网许可”标志的移动电话。二是生产厂家未将移动电话串号报与信息产业部备案,或未将进网标志贴于对应串号的移动电话上,造成消费者在信息产业部的网站查询时,把真移动电话怀疑为假移动电话。三是有的生产厂家将某种机型移动电话外包配件或整机生产,而在验收检验中把关不严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醒说,购买移动电话一定要到国家电信部门或者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专营机构,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