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电视村村通 40万山区群众乐开颜

2008-08-07 09:08:04来源:达州电视台 作者:罗敏热度:

  达州市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采取有线、卫星和无线接收等多种技术手段,努力消除电视盲区,让全市近40万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到更清晰、更多套的广播电视节目,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大竹县牌坊乡地处偏远,该镇下辖的大全、太平、石堰三个村长期以来收看不到电视节目,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了摆设,村民们生活单调,信息闭塞。

  大竹县牌坊乡大全村村民李安顺:党的政策把路修好了,争取上面的支持井檐也打起了,自来水安好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的愿望就好安好闭路(电视),看好电视。

  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群众生活更加丰富,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大竹县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奋战,近日,大全村大全、太平、石堰三个村9000名群众多年的电视梦终于实现了。

  在宣汉,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也全面展开。该县加大了对农村有线电视的投入,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其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惠民工程。

  对村民向守明天来说,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通进了这座大山深处的村庄,他终于不用再架着天线看“雪花”电视了。

  宣汉县下八乡米岩村村民向守明:"以前没安村村通电视之前,要说的话,效果非常不好,看起来很着急,很不高兴,也不能享受和体会到正常的文艺生活,现在安了这个村村通电视以后,收的频道多,看的内容丰富,接收的知识也更加广泛了。"

  今年1-6月,宣汉县新发展有线电视村225个,有线电视用户5000余户。

  为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水平,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达州市广电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进行了科学规划。对一些建设任务重的地区,采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今年,全市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惠及近40万山区群众。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四川内江市“四举措”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配套资金。依据我市部分县(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将“村村通”工程建设过程采取与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联网方式进行。将省局下拨的“村村通”工程材料由生产厂商直接运输到县(区)广播电视局,由当地广电网络公司组织实施,并落实相关配套资金和维护经费,各县(区)政府财政配套一定资金,各县(区)网络公司根据国办发2004[60号]文件和当地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向用户收取费用。二是建立“村村通”长效管理保障机制。建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为加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成员分别由市县(区)分管市县(区)长、发改委、财政局、广电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组成,办事机构设在市、

四川邻水广电 村村通卫星传技术网上学种瓜

近段时间,四川邻水县观音桥镇倒朝门村的吕清明格外高兴,他运用从远程教育节目上学到的新品无籽西瓜高产技术,今年西瓜亩产由过去的1000多公斤增加到3000余公斤,8亩西瓜地纯收入达3万元。像吕清明这样靠远程教育致富的农民,在倒朝门村随处可访。该县过去建立了106个村级卫星终端接收站,把农户集中起来统一培训。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往返时间长,效果并不理想。今年3月,该县远程办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对接,实现远程教育“户户通”,把远程教育“搬”进农家。如今,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该县柑子镇天子村的贾丛富,通过收看《李子栽培技术》等节目,种植了100余亩不同品种的李子树,产出的李子远销重庆

四川邻水广电村村通卫星传技术网上学种瓜

近段时间,四川邻水县观音桥镇倒朝门村的吕清明格外高兴,他运用从远程教育节目上学到的新品无籽西瓜高产技术,今年西瓜亩产由过去的1000多公斤增加到3000余公斤,8亩西瓜地纯收入达3万元。像吕清明这样靠远程教育致富的农民,在倒朝门村随处可访。该县过去建立了106个村级卫星终端接收站,把农户集中起来统一培训。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往返时间长,效果并不理想。今年3月,该县远程办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对接,实现远程教育“户户通”,把远程教育“搬”进农家。如今,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该县柑子镇天子村的贾丛富,通过收看《李子栽培技术》等节目,种植了100余亩不同品种的李子树,产出的李子远销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