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电“村村通”惠及700万农民

2008-08-06 11:57:37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刘纯友热度:

金安区城北乡二十铺农民杨大林每晚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的"新闻联播"和"奥运有我"。"以前电视雪花大,模模糊糊看不清,现在画面可清楚了。想着能看到清晰的奥运比赛,真是幸福!"7月底,杨大林向记者炫耀说,拉个天线就把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接"进家了。杨大林的幸福得益于我省正在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一工程惠及我省700万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

为解决偏远、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问题,国家于1998年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成立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今年又将"村村通"列为省十八项民生工程。随着工程的大力推进,我省2003年底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目标,2005年底2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村村通"。2006年,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我省将通过完成30404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四年时间再让200多万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目前,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国家广电总局为我省招标采购的134部电视发射机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奥运会前广播电视覆盖任务,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

广播电视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顺畅地传入千家万户,让偏远地区的农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成了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学习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的学校。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安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

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意见》明确了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初步形成体制健全、机制灵活、管理规范、阵地巩固、事业繁荣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达到国家等级建设标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为农服务文化单位活力明显增强,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农村文化市

安徽最后一个行政村通上电话 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

11月24日上午,在安徽省村村通电话竣工典礼现场——合肥电信第一电视电话会议室,当远在休宁县五城镇横塘行政村的村委会主任毕中琪与黄海嵩副省长进行视频通话时,全场报以热烈掌声。随着这个全省最后一个行政村开通程控电话,安徽省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横塘村位于休宁县西南部偏远的深山峻岭之中,村民共有210户。尽管这里毛竹、木炭等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环境恶劣,长期不通公路和电话,村民外出联系需走十几公里的山路,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安徽电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决定投资120多万元建设横塘村接入网,以实际行动帮扶贫困山区建设。由于公路不通,地形复杂,电信设备需要肩扛手抬,许多杆路

上海高清助阵安徽省凤阳县试播地面数字电视

对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来说,今年的春节和过去相比会很不一样。往年过节,家里的电视机只能看到屈指可数的三套节目,今年则可以接收到30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了。2月10日,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当地政府举行了地面数字电视试播仪式。从此,包括小岗村在内的凤阳县全县农民通过普通接收天线,就可以收看到中央台和地方的30套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给凤阳农民带来快乐的这项新技术是上海高清公司开发的“神州家家通”地面数字电视全业务平台。

安徽现代

2007年3月30日-4月1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7)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