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形成太大规模,缺少运营商业化模式,发展前景不可妄断
6月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令业界感兴趣的是,“中星9号”将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节目,居民只要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就可收看。
有专家预测,一旦个人接收卫星节目的政策放开,5年期间我国将有1亿家庭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百亿元以上。借助直播卫星带来的丰富频道资源,还可展开手机电视等多网融合的业务。
“‘中星9号’发射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有线数字电视造成冲击,电视用户的总量是一定的,卫星电视的快速发展会分食其他电视接收方式的需求。但在现阶段,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均未形成太大规模,发展前景不可妄断。”著名家电专家、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目前的地面数字电视没有实现免费。其安装方式主要是在用户原有的电视上安装无线数字信号接收器,从而实现收看数字电视,收费模式为“初装费+月维护费”的形式。
陆刃波告诉记者,有线数字电视优势明显,就如从前的模拟信号到有线模拟信号,信号强度有很大提升,加之合理的收费,在全国的普及速度很快。而地面信号还是依靠地面折射,信号相对较弱。因此鉴于有线数字电视的特点,仍有很大生存发展空间。
“而卫星数字电视在费用和信号方面均有优势,但现阶段仍然受国家相关政策控制,且卫星机顶盒价格不菲,发展前景迷茫,但不管怎么样,市场的竞争还是要依靠优质的服务。”陆刃波分析说。
同时,有媒体担忧此前通过和地方广电达成合作来展开地面数字电视商业运营的运营商,可能面临着频道资源被收回的风险。“对于地面运营商跨电视台与广电的这种频道合作,我认为现阶段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还没有出现盈利或亏损的情况。但对于频道资源被收回的可能比较小,因为这种广电与运营商的合作方式一旦达成,也是两方面经过时间和利益的反复斟酌达成协议后的结果,短时间内改变的可能比较小。”陆刃波说。
据统计,我国3.78亿户家庭中,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为1.4亿户,其余2.38亿户主要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也是中国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方式之一。
“无线数字电视由于与用户间缺少了运营商这一中间环节,普及似乎是更容易的。但问题在于无线数字信号的发展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国家仅能负担一部分费用,而缺少了运营商这一商业化模式,谁来投入、谁可获利均成了我国无线数字电视运营体系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陆刃波对记者解释说。
陆刃波认为,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形式看似是健全的,但问题在于过高的费用难以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如何让运营商将收费降低到广大受众能够接受的范围,有线数字电视的普及就容易得多了。
“总之,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都在共同发展,而未来的趋势如何,由于他们现在的发展还存在着比较致命的问题,谁能成为主流还有待观望。”陆刃波评价说。
为您推荐
◆吉林沈洪义亚太6号卫星是今年四月十二日被成功送入134°E预定轨道的一颗新一代大功率大容量卫星,并于不久前正式提前接替了亚太1A卫星的工作,开始了近30套电视广播的传送服务。由亚太6号卫星的性能介绍和场强图获知,该星又是一颗性能相对完善、发射功率强劲的多用途卫星。 过去,在我们当地使用1.5米天线接收134°E亚太1A卫星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模拟信号多数伴有雪花,而数字信号也没几个能正常下载的,要想满意接收必须使用1.8
卫星电视的“蛋糕”有多大,关键在于城乡居民家庭能否装“锅”,即直径为0.5米左右的天线。按目前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除非收不到当地的电视节目。不过,据笔者分析,相关政策很可能出现松动。除能启动卫星电视天线和数字机顶盒市场外,更重要的理由还有:第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境内上星节目和信息可以通过加扰、加密处理,使数字机顶盒(接收解码器)与之对应。这样,用户将不能用同一数字机顶盒收看境外卫视。这样并不违背政府限制个人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初衷。第二,有利于打开中国电视的国际市场。从中国电视对外辐射的要求看,有条件地让境外卫视落地,是发展的趋势。2001年10月,凤凰卫视中文台
类别:行业标准标准号:GY/T128-1995适用范围
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它具有许多优点,如可实现双向交互业务、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资源利用率高等,它可提供优质的电视图像和更多的视频服务(如交互电视、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电视商务、影视点播等)。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数字电视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三类。由于卫星广播具有覆盖面大、传输距离远、信息量大、信号质量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近年来卫星广播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把卫星电视广播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开辟了卫星广播的多功能利用,推动了信息的全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