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移动提升信息化指数

2008-04-25 16:39:59来源:通信产业网(北京) 热度:


  几年前,手机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还是奢侈品。目前,山东省农村中国移动手机客户超过1000万,手机已经成为农民朋友的生活必需品。

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是反映信息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地方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总体体现。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紧紧围绕这一指标,从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环境信息化等6个方面为地方信息化发展战略服务,积极促进农村、城市、企业、政府等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与工作效率,深受社会各行业一致好评。近日,记者深入齐鲁大地,探寻移动信息化在山东农村、城市、企业和政府中的足迹。

缩小信息鸿沟 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几年前,手机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还是奢侈品。目前,山东省农村中国移动手机客户超过1000万,手机已经成为农民朋友的生活必需品。

每年,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针对农村通信建设都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农村通信网、营销网、服务网和信息网的建设,把基站建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把服务点开在农民的家门口,开发大批适合农民消费的新产品新业务,引导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山东移动与省农业厅、气象局联合推出的“农信通”业务,包含供求信息、市场行情、农业技术、养殖信息等八个专栏、90多个子栏,农民朋友可以随时根据自身需求点播或定制需要的信息。临沂市“展示新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移动村务通项目和淄博市的“让百姓说话、替百姓解忧、为百姓办事”的绿色服务平台,都是移动信息化产品在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中的典型应用。

城市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山东省的城市信息化水平发展迅速,一大批公用或与城镇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和配套设施信息化产品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移动GPS武装120急救车,120急救中心通过移动GPS定位系统实现了急救车辆的路线跟踪和紧急调度,大大提高了挽救生命的时效;全省各地供电公司路灯管理处的路灯监控系统,变原来的人工拉闸为GPRS指令控制,可以远程控制整个路段所有路灯的开启或关闭,提高了效能;气象局通过GPRS实时监控风速、天气变化等信息,根据数据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商业银行银信通业务,如果银行账户业务变动、定期存款到期和银证通余额变化等,都会短信通知客户,让市民畅享金融e时代;省工商局工商信息查询系统,发个短信就可以查询企业信用状况、工商法规查询等,实现工商信息的查询公开化,方便市民查询,降低交易风险……科技带来便利,信息化方便居民。

提升信息化指数 步入数字化春天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作的工作报告中,推进信息化的思想贯穿全篇,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这对今后五年我国信息化推进和通信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作为山东省移动通信行业的主导企业,今后在落实“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各种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各行业和部门地日益广泛应用,使移动信息化行业应用的市场推广步伐全面加快。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千百项工程”,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蓝海商务已在诸多行业进行了应用,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价值。

山东公司开发的山东黄河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以对黄河水资源数据进行无线采集,通过对水资源各项指标的测量,实现

责任编辑:xiaolin

为您推荐

确保按期完成山东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

加大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山东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山东省副省长李玉妹在10月16日召开的全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视电话会议山东分会场上讲话指出:确保按期完成山东省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李玉妹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连续两年将这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05年十项民心工程”和“2006年为农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已按期超额完成了50户以上“盲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1217个,剩余20户以

山东省文登市村村通有线电视信号正式开通

10月25日下午,在一片鞭炮声中,文登市最偏远的小山村——界石镇梨眼沟村有线电视信号正式开通,村民们手拿遥控器,搜索着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整个村子沉浸在有线电视节目带给他们的喜悦之中。至此,文登市广播电视扫除“盲村”行动划上了圆满句号,通村率达到了100%,文登成为全省首个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县(市)。文登市开展了扫除有线电视“盲村”行动,将工作重点转向偏远山区,组织人员逐村进行技术设计和线路勘查,逐村落实安装路线和资金投入,确保一村不落,并由市广电局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组织干部职工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攻坚破难,把光缆拉进村、引进户,提前2个多月完成了全年工程量。

“村村通”为山东利津农户架起“信息桥”

为丰富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及时观看远程教育节目,该县投资800多万元,架设光缆360公里,建成光接点160个,51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有线电视,通过遥控操作可以接收到40多套电视节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农民看电视难问题。有线电视村村通,学习科技树新风。有线电视在利津农村的普及,不仅给群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更为求智求富的农民架起了一座“信息桥”,成为农民掌握政策、了解信息、学习技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山东文登市 在全省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最近,家住文登市葛家镇桃树园村的高忠良老汉可谓双喜临门,一是迎来了他70周岁的生日,二是终于看上了盼望已久的有线电视节目。他告诉记者,能在有生之年看上自己喜欢的有线电视节目,多亏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据悉,目前文登市872个行政村的16.3万户农民全部看上了有线电视,成为全省率先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县(市)。文登市是全国最早启动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县级市之一。到1997年底,全市17个镇、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传输,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87%,成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近几年,该市把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