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品质管理的困境和出路

2008-02-19 09:13:42来源:人民网《视听界》杂志 作者:王朋进热度:

  电视节目品质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业界把握的难点。电视节目的实际表现确实存在不小的问题。很多从业者也知道节目品质的重要性,但如何才能提高品质,尤其是如何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既保证节目的品质又保证良好的经济收益,成为业界的两难选择。作为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载体,电视内容的品质批判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像美国这样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业相当发达的国家,节目品质问题同样也是社会批判的焦点。客观地说,电视节目品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涉及电视节目制作本身的各个环节,还与电视节目的生存市场、政策环境息息相关。

  转型期的中国电视传播业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们有关电视节目内容的管理尚处于建立架构阶段,具体的节目品质规范标准还未形成系统,因此只能靠临时针对个别“越轨”节目发布“禁播令”的方式来维持节目品质的底限;另一方面,促进电视节目良性竞争的市场条件还不具备,品质的高低并未真正成为节目的生命线,渠道垄断某种意义上成为限制节目品质的现实障碍。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的电视节目品质乏善可陈,事实上也出现过一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佳作。真正令人困惑的是,很多低品质节目获得了高额的市场回报。这种反常效应,尤其是在业界普遍以收视率作为基准的末位淘汰制度压力下,很容易将制作者引入错误的方向,品质和收视率似乎成了一对矛盾。本文将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电视节目品质的现实困境

  节目制作粗糙、思想境界不高、艺术水平低劣一直是我国电视界备受苛责的顽固问题。随着商业化的不断扩张,这个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加突出。电视节目品质的管理面临着现实的 困境。

  困境之一:我们对节目品质的认识不足。

  品质实际上包含了对电视节目道德、美学和技术三个纬度的评价。换句话说,高品质的电视节目必须同时满足道德评价、审美欣赏和技术水平三个纬度的高要求。这是从思想内容到技术手段的综合评价。

  很多人将电视节目的“品质”和节目的制作“质量”等同起来,认为高品质就是指高质量。 狭义上讲,节目质量指的是节目制作的精致、精细程度,它不涉及节目的道德评价和美学追求。很多文章从制作技术的角度(如摄像、编辑、信号优劣、画质要求、片头包装等)对节目的质量进行评价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些人将品质的区分简化为两极:要么是精品,要么是低俗品。这个认识忽略了品质本身客观具有的区间意识,忽略了在低俗和高雅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同等级的过渡状态。这两种认识上的偏差都会对我们的实践产生影响。单纯强调技术水平而忽视其道德和美学追求,节目即便制作精良也谈不上高品质;反过来单纯强调思想性而不顾制作技术质量要求的节目也不能算高品质的节目。很多说教性的节目就存在这样的毛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观众喜欢的节目就是高品质的节目。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把观众这个庞大的人群简单化了。高品质节目当然会受到观众的欢迎,但是观众喜爱看的未必都是高品质的节目。这里面牵涉到观众人群的兴趣差异和不同电视节目的功能差异。电视节目品质的高低当然应该由观众来评价,但应该由什么样的观众来评价就成了问题。我们不能把观众的“口味”简单地当作节目的“品味”来对待。

  总起来说,节目品质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由公众根据社会现有的道德、文化、艺术和技术水平进行衡量。这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因为参照系本身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因此,10年前甚至5年前当时认为高品质的节目现在未必还会被认为是高品质的。这样的认识有助于促进电视节目制作业永不停止追求,而不是睡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困境之二:市场和政策环境不利于节目品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家庭网络环境中的数字版权管理

本文作者ThierryRaymaekers先生,爱迪德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关键词:DVB内容保护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如计算机、个人视频录像机(PVR)和便携视频播放机(PVP)日益普及,观众可以更自主地选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消费何种内容。这是一个大好消息,显而易见,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巨大。虽然拥有了市场,但是如果我们不对不同设备之间所传输的内容加以适当的保护,内容制作商、广播公司和其它版权所有者会失去很多实现收入的机会。相反,如果正确实施内容保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以标准化的方式实施内容保护,各大公司就有可能向观众提供好处多多、其味无穷的内容服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上)

1引言我国广播电视的经营体制几十年来一直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体制,所谓粗放式经营就是播出端不间断地播出,以接收端收到的信号为目标,两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用户收与不收和收什么都不需要与播出瑞建立确定的关系。这种经营体制的后果就是资源的浪费和效益水平低下。但在今天,人类已进入网络媒体时代,粗放式经营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大发展尤其是电视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粗放式经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广播电视集约式经营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要想实现集约式经营,就必然要求:·电视的频率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精细合理地分配使用;·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多地输送不同的业务,并对这些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下)

22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相关接口(1)与CA系统的接口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与有条件接收系统(CA)系统密不可分,从广义上来讲,这两个系统可以合二为一,用户管理系统是为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提供合理的、规范的进行收视用户的管理方案,必须考虑到和CA系统的有机结合。对于不同的有条件接收系统,可以采取的方式有数据库共享方式、可移动载体方式和同步方式。用户管理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与CA接口的开放性,可实现与Conax,Irdeto和NDS等CA系统的互联,图2为用户管理系统与Conax公司CA的连接示意图。

电影频道的节目存储管理系统(上)

关键词:存储迁移网络编目检索全面推进广播影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广电总局网络发展年的主要任务。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以下简称电影频道)为加快电影节目制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根据电影频道现在业务和筹建中有线数字频道发展的需要,在原有数字化制作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由节目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编辑制作及播出准备系统构成的电影节目数字化、网络化制作系统。见图1、图2。其中节目存储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对建立高效、稳定、安全、开放的电影数字节目制作平台至关重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