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明:银河电子将凭专业化取胜机顶盒市场

2008-02-02 09:52:14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范蓉整理热度:

个人简历

吴建明

1981年7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到南通无线电厂研究所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1987年进入银河电子集团公司后,先后担任银河电子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到2000年公司发起设立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后,先后担任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

时 间:2008年1月14日

地 点: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对话人: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吴建明

中国电子报社

总编辑 刘东

性价比和快速反应是关键

刘东:银河电子是最早进入数字电视机顶盒产业化的生产厂家之一,也是第一批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入网证和信息产业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机顶盒厂商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利润却不断下降。请介绍一下去年银河电子的销售和利润状况。

吴建明:机顶盒是银河电子的一个核心产品,除此之外还有电视和电脑外设。银河电子1993年开始进入数字电视领域,刚开始主要是生产高频头和频道增补器。1997我们正式进入机顶盒领域,起初主要是应对国内市场,但当时国内的数字电视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市场未能全面启动。银河电子观察到国外机顶盒市场已非常活跃,因此决定转向国外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家出口机顶盒的企业。

第一年,银河电子国外市场的销量达10万台,在中东迪拜设立第一个分公司。第二年,国内的机顶盒厂家纷纷开始转向国外市场。我们从2005年起全面开拓国内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并在短短的2年内,产品已在南京、太原、大庆、泉州、苏州、无锡、新疆、甘肃等国内大中城市和地区得到大批量使用,并成功中标哈尔滨、沈阳、吉林省网、湖北省网、天津开发区等城市和地区的有线市场。

2007年银河电子国外市场销售了150万台,国内市场销售了200万台,利润尚在统计之中。

刘东: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河电子的市场表现还是不错的。在你们看来,机顶盒企业要满足运营商的需求,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吴建明:首先,除了机顶盒产品本身以外,价格也是运营商选择哪家机顶盒企业成为合作伙伴的关键性因素。银河电子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性价比高,从机顶盒的研发、设计到生产等一整套体系都由自己来提供,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目前多数机顶盒厂家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外包。银河电子1975年开始建厂,拥有30年多的历史,因此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也是我们竞争的优势。

其次,运营商需要机顶盒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国内运营商从招标到机顶盒产品的供应,通常只有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必须快速与当地有线网络的前端相匹配推出运营商所需求的产品,这无意抬高了终端企业在技术储备上的门槛。

另外,运营商对终端机顶盒维护的能力是考核机顶盒企业的关键,一旦产品出现故障,机顶盒企业要能在第一时间内为客户解决问题。如在南京,当地的广电运营商要求我们4个小时内就能做到上门服务。除了产品维护外,某些运营商还需要终端企业能提供安装服务,目前,银河电子有遍布全国的安装及维修队伍。

刘东: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去年银河电子开始跻身我国机顶盒市场五大品牌之列,除了价格、成本、维修等优势以外,你们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什么地方?据我们了解,银河电子是较早利用股权激励员工的企业,并且已经计划上市,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吴建明:我们公司的定位是一个专业的数字电视终端企业,所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