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1.取得成绩
据公告显示,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建成全国“双千兆第一城”,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5G网络全覆盖。
截至2020年底,本市基本实现千兆固定宽带家庭全覆盖,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超过50Mbps,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3.2万个,室内小站5.2万个。
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地位增强,通信海光缆容量达到22Tbps。
推进绿色高端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面向公众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103个,机柜总量近14万架。
发布《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导则》,建设30余种智能传感终端近60万个。
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放数据集超过4000项,推动普惠金融、商业服务、智能交通等多个产业共11个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试点项目建设。
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核心企业1000余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2.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对标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市底座支撑
打造泛在赋能、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城市数字底座,实现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据潜能全面激活、共性平台能级提升,率先建立健全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城市公共事业体系。
构建高端引领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
着力推动经济存量增效、增量创新、流量赋能、质量引领,形成转型发展的全新动能,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上海制造”品牌的数字化竞争力显著增强。
打造融合普惠的数字生活应用场景
加快形成需求精准响应、服务均衡惠及、潜能有效激发、价值充分实现的数字生活新图景,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生活的新兴技术试验场、模式创新先行区、智能体验未来城,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为便捷、更加幸福。
强化精细高效的数字治理综合能力
“一网通办”实现从“好用”向“爱用”“常用”转变,全方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一网统管”聚焦“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推动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
3.重点工作及工程建设
为尽力实现以上目标,上海“十四五”提出诸多重点工作和工程建设,小编整理了其中有代表的部分,包括完善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双千兆网络,以及智慧医疗的建立等。如下:
完善城市AIoT基础设施
集成发展新一代感知、网络、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研究建设城市资源标识解析系统,提供城市资源全面AIoT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的统一规范,加快实现城市“物联、数联、智联”。
建设立体高速信息网络
以5G、千兆光纤、卫星互联网等建设为基础,加快构建天地一体化覆盖的数字城市信息网络体系,持续提升“双千兆”网络能力。
全面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增强用户感知水平。持续提升千兆光纤网络服务能级,加快实现万兆到楼、千兆到户的光网全市覆盖。加快卫星互联网地面设施建设。
培育在线新经济
以数字化赋能“五型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品牌、载体、业态“三位一体”融合创新。
打响在线新经济服务品牌,重点发展数字文创、新零售、在线设计,加速发展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在线文娱,打造“100+”美誉度高、创新性强的在线新经济品牌。厚植创新型经济土壤,打造“张江在线”“长阳秀带”等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完善在线新经济就业保障体系,营造试错容错的制度环境,培育“100+”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推动流量型业态创新,发展多种平台经济,培育“100+”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国际竞争力的在线产品和服务。
优化健康新服务
聚焦就医、公共卫生、体育运动等健康服务,以数字化助力打造更有温度的健康上海。
以患者为中心,打造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电子病历卡(医保电子记录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智慧急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互认等重点应用场景,构建涵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数字化医疗新流程。
建立全域协同的智慧医疗应急体系,试点打造数字健康城区和未来医院。
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运动服务闭环,以数字健身地图为载体,整合各类体育健身服务资源,实现公共体育场所“随申码·健申码”一码通行;推进体育场馆和设施数字化升级,为市民提供更多数字化体育服务。
完善数字安全发展环境
打造更具韧性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确立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加强数据资源全流程安全监测,规范生物特征、用户习惯等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推进数据跨境流通安全评估,分类分级保障数据安全。
构建新型数字信任体系,运用数字身份、数字认证、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新型密码技术等前沿科技,打造可信数据流通架构,提升数据流通交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便捷性。
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安全底座,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打造服务产业本质安全的智能监管设施和态势感知平台,增强运行监测和分析预警能力。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健全不良信息发现机制,加大治理力度,深入推进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
责任编辑:徐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