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台发展,已成为国家中长期重大战略。日前,腾讯研究院正式发布《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1——寻找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
数字化増长动能整体强劲。数字化型指数持续走高,2021年一季度达到307.26,同比増长207.4%。平台帯动对数字化转型的贡献最显著,从基础设施指数、平台指数和应用指数来看,2021年一度平台指数增幅最大,达400%。这表明平台有效支持了大量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普惠的方式带动了相关生态的快速恢复和生长。
从省份看,广东、上海、北京位居三甲,跟三地多年来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河南、湖南和河北分列前十,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二梯队。从城市看,上北深广持续领衔,第二梯队深圳、广州格局较为稳定,成都、重庆、杭州、等第三梯队各城市指数差距不大。后位城市竞相提升。2021年一季度,武汉、南京、天津位列全国10强城市,展现数字新一线城市潜力。一方面是疫情倒逼促进,另一方面也反映数字化政策比较有效,发展效果突出。
从类型看,一线城市数字化规模最大,三四线城市数字化增速最快。数字化转型发展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指数占比超50% ,其中一线城市的指数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线城市,是数字化的主力。数字三、四线城市的増速领先,同比增长314%和344%,增速位列第二和第一,表明数字化正下沉向后线城市,影响范围在扩大,有待进一步拓展覆盖。五线城市的増速相对回落,则表明数字化下沉还面临挑战,需要重点对这些县城、乡镇进行数字化研究与扶持。
从区域看,数字化以城市群聚集为主要特征,数字化转型呈现由东部发达省市向中西部省市扩散的特征。11个大城市群数量占全国城市的49%,但指数接近80%,组成我国数字化发动机集群。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是四个核心聚集区域,成为东南西北四个主引擎,所辖城市的数字化均值明显领先;而中部的中原、长江中游一带则呈现明显的规模扩大成片趋势,特别是中原城市群的同比増速达到近350%,展现了中部的数字化潜能正在释放。
从产业看,城市群产业数字化各具特色,金融、文创、电商、广电等行业排名靠前。如珠三角城市群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金融、广电和文创;京津冀前三行业为文创、生活互联和行业工具;长三角电商、金融和行业工具位列前三,体现了各地不同的产业数字化特色,广电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也位居产业数字化前二。
数字原生行业的数字化规模依然领先,传统行业正呈现高速成长态势。数字化规模排名靠前的仍以数字原生行业带头,第一梯队电商和金融领先明显,是行业均值3倍多。第二梯队文创和行业工具(科研、软件等)是行业均值的1.5倍左右。数字化增速高的多为传统行业。第一梯队广电领先明显,同比增长近300%,接近行业均值的4倍,在数字化增速最快的行业中排名第一,也是数字化规模TOP10行业。第二梯队医疗、制造、教育和零售是传统行业代表,增速也达到行业均值的1.4倍以上,体现出高速成长的态势。数字原生行业的数字化规模明显领先,数据量越大、更新频次越高越靠前。如电商和金融分别排名第1位、第2位,规模是行业均值的3倍多。广电等潜在数据量越大、数据隐私安全等级越低的行业,数字化増速越高,是数字化高潜行业。
文创行业地区分布相对呈现点状集中,南、北、中部都有个别突出的地区。天津、北京和湖北省的文创产业对地方数字化发展的贡献占比在30%以上,他们积极通过文创数字化推动传统文化活化和创新,进而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海南和内蒙古文创也较活跃,占比超过10%,文创数字化能更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文化优势。
文创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名城领衔,新兴、后线城市积极创新特色。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数字化规模位列全国前3;深圳作为最年轻的大都市,排名全国第6,与其近年来一直持续加大文创投入有关。武汉、天津、杭州、苏州等不少新一线城市位列全国前10,这些城市长期处于区域文化中心位置,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近年来持续加大新文创产业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如武汉的光谷、天津的智慧山、杭州的西溪、苏州的元和塘等。作为西部文化中心的代表,重庆和成都也位居全国前20。这两座城市充分发挥文化、休闲和娱乐消费集于一身的特点,把文创和文旅等充分结合、协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制造了洪崖洞、宽窄巷子等诸多网红打卡圣地。
个别后线城市文创投入加重,突出区域数字化发展特色。虽然属于三线城市,广东的江门和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也进入全国前20。江门紧跟大湾区文创发展机遇,积极打造江澳青年文创基地等系列项目,从吸引文创人才开始抓起;呼和浩特则发展成为“中国云谷”,正在努力打造“国际草原文化创意设计之都”。
广电数字化分布呈豆片状铺开,在全国发展更为迅速和均衡。广播电视服务就是信息服务,天然易采用数字化,从西、中到东部多个接壤区域发展活跃。西部甘肃和宁夏表现突出,广电产业在本省数字产业占比均在25%以上;中部江西、安徽和湖南占比也超过10%;东部江苏、福建占比超过14%。传统的广电系统正在积极采用数字化手段转型升级,通过融媒体等方式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从广电数字化城市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主动积极。一线城市广电系统的数字化相对谨慎,广州在广电数字化方面居首,北京、深圳和上海居前,但不像其他行业那么集中领先。一方面可能在于一线城市的广电系统有较大的市场覆盖面和存量市场,数字化紧迫性不强;另一方面可能在于这些城市广电系统所处层级较高,数字化相对谨慎,不太愿意将大量数字化建设依托于互联网。广电指数排名前20的城市中,新一线城市8个,二线城市7个,数量大体相当。其中中山、福州、兰州和厦门这几个二线城市,规模和增速都位列全国20强。对于二线城市而言,其广电系统不仅面临一线城市的挤压,还面临互联网的冲击,数字化意愿更加强烈。如兰州广电2014年就开始融媒体建设,2019年甘肃广电就系统开展了5G+4K+AI智慧广电战略建设。
个别后线城市抓住新基建等机遇,带动广电等行业数字化增长。如宁夏中卫市是五线城市,广电数字化已跻身全国第13位。其地处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加上温度适宜、能源价格便宜,已成为全国网络和数据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地方“沿黄城市”等特色,吸引众多科技、文创企业与当地文旅、广电等部门合作创新,带动了广电等相关行业数字化的増长。
广电行业以媒体融合作为战略转型方向,积极打造云媒新体验。如从客户需求岀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等互联网技术,以数据驱动传媒业务发展,重塑传媒生产链路,推动内容供给侧改革;构建用户与内容之间的价值链条和体验创新;并通过丰富互联网运营经验提供智媒培训体系,努力实现消费精准化、高新视频化、内容生态化、架构中台化、云上智能化,助力传媒数字化转型破局。
以数据要素为统领。从数据増值的角度重新梳理行业逻辑,并将数字技术融入行业逻辑中,形成数字化整体理解和框架设计。
找到行业关键痛点,用需求场景牵引建设。从研、产、供、销、服等环节,找到最关键的痛点需求开启数字化并落地,不强求大而全,实现“为用而建”而非相反。
无论从哪个环节切入,都应该将C端需求的满足和提升作为最终落脚。各子系统和应用统一数据、接口和体验,实现消产协同。
基础设施要系统化统一,但智能应用要灵活、分布式。前者如零信任安全,后者如人工智能的行业场景应用。
行业数字化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个体的数字化,而是上下游、整个数字化新生态的共建。如工业互联网,需要开放、跨界。
数字化増长动能整体强劲,全国数字化进程加速
数字化増长动能整体强劲。数字化型指数持续走高,2021年一季度达到307.26,同比増长207.4%。平台帯动对数字化转型的贡献最显著,从基础设施指数、平台指数和应用指数来看,2021年一度平台指数增幅最大,达400%。这表明平台有效支持了大量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普惠的方式带动了相关生态的快速恢复和生长。
从省份看,广东、上海、北京位居三甲,跟三地多年来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河南、湖南和河北分列前十,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二梯队。从城市看,上北深广持续领衔,第二梯队深圳、广州格局较为稳定,成都、重庆、杭州、等第三梯队各城市指数差距不大。后位城市竞相提升。2021年一季度,武汉、南京、天津位列全国10强城市,展现数字新一线城市潜力。一方面是疫情倒逼促进,另一方面也反映数字化政策比较有效,发展效果突出。
从类型看,一线城市数字化规模最大,三四线城市数字化增速最快。数字化转型发展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指数占比超50% ,其中一线城市的指数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线城市,是数字化的主力。数字三、四线城市的増速领先,同比增长314%和344%,增速位列第二和第一,表明数字化正下沉向后线城市,影响范围在扩大,有待进一步拓展覆盖。五线城市的増速相对回落,则表明数字化下沉还面临挑战,需要重点对这些县城、乡镇进行数字化研究与扶持。
从区域看,数字化以城市群聚集为主要特征,数字化转型呈现由东部发达省市向中西部省市扩散的特征。11个大城市群数量占全国城市的49%,但指数接近80%,组成我国数字化发动机集群。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是四个核心聚集区域,成为东南西北四个主引擎,所辖城市的数字化均值明显领先;而中部的中原、长江中游一带则呈现明显的规模扩大成片趋势,特别是中原城市群的同比増速达到近350%,展现了中部的数字化潜能正在释放。
从产业看,城市群产业数字化各具特色,金融、文创、电商、广电等行业排名靠前。如珠三角城市群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金融、广电和文创;京津冀前三行业为文创、生活互联和行业工具;长三角电商、金融和行业工具位列前三,体现了各地不同的产业数字化特色,广电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也位居产业数字化前二。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共生,文创行业表现突出
数字原生行业的数字化规模依然领先,传统行业正呈现高速成长态势。数字化规模排名靠前的仍以数字原生行业带头,第一梯队电商和金融领先明显,是行业均值3倍多。第二梯队文创和行业工具(科研、软件等)是行业均值的1.5倍左右。数字化增速高的多为传统行业。第一梯队广电领先明显,同比增长近300%,接近行业均值的4倍,在数字化增速最快的行业中排名第一,也是数字化规模TOP10行业。第二梯队医疗、制造、教育和零售是传统行业代表,增速也达到行业均值的1.4倍以上,体现出高速成长的态势。数字原生行业的数字化规模明显领先,数据量越大、更新频次越高越靠前。如电商和金融分别排名第1位、第2位,规模是行业均值的3倍多。广电等潜在数据量越大、数据隐私安全等级越低的行业,数字化増速越高,是数字化高潜行业。
文创行业地区分布相对呈现点状集中,南、北、中部都有个别突出的地区。天津、北京和湖北省的文创产业对地方数字化发展的贡献占比在30%以上,他们积极通过文创数字化推动传统文化活化和创新,进而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海南和内蒙古文创也较活跃,占比超过10%,文创数字化能更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文化优势。
文创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名城领衔,新兴、后线城市积极创新特色。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数字化规模位列全国前3;深圳作为最年轻的大都市,排名全国第6,与其近年来一直持续加大文创投入有关。武汉、天津、杭州、苏州等不少新一线城市位列全国前10,这些城市长期处于区域文化中心位置,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近年来持续加大新文创产业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如武汉的光谷、天津的智慧山、杭州的西溪、苏州的元和塘等。作为西部文化中心的代表,重庆和成都也位居全国前20。这两座城市充分发挥文化、休闲和娱乐消费集于一身的特点,把文创和文旅等充分结合、协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制造了洪崖洞、宽窄巷子等诸多网红打卡圣地。
个别后线城市文创投入加重,突出区域数字化发展特色。虽然属于三线城市,广东的江门和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也进入全国前20。江门紧跟大湾区文创发展机遇,积极打造江澳青年文创基地等系列项目,从吸引文创人才开始抓起;呼和浩特则发展成为“中国云谷”,正在努力打造“国际草原文化创意设计之都”。
广电数字化的发展普遍均衡,东中西多个省份占比较高
从广电数字化城市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主动积极。一线城市广电系统的数字化相对谨慎,广州在广电数字化方面居首,北京、深圳和上海居前,但不像其他行业那么集中领先。一方面可能在于一线城市的广电系统有较大的市场覆盖面和存量市场,数字化紧迫性不强;另一方面可能在于这些城市广电系统所处层级较高,数字化相对谨慎,不太愿意将大量数字化建设依托于互联网。广电指数排名前20的城市中,新一线城市8个,二线城市7个,数量大体相当。其中中山、福州、兰州和厦门这几个二线城市,规模和增速都位列全国20强。对于二线城市而言,其广电系统不仅面临一线城市的挤压,还面临互联网的冲击,数字化意愿更加强烈。如兰州广电2014年就开始融媒体建设,2019年甘肃广电就系统开展了5G+4K+AI智慧广电战略建设。
个别后线城市抓住新基建等机遇,带动广电等行业数字化增长。如宁夏中卫市是五线城市,广电数字化已跻身全国第13位。其地处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加上温度适宜、能源价格便宜,已成为全国网络和数据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地方“沿黄城市”等特色,吸引众多科技、文创企业与当地文旅、广电等部门合作创新,带动了广电等相关行业数字化的増长。
广电行业以媒体融合作为战略转型方向,积极打造云媒新体验。如从客户需求岀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等互联网技术,以数据驱动传媒业务发展,重塑传媒生产链路,推动内容供给侧改革;构建用户与内容之间的价值链条和体验创新;并通过丰富互联网运营经验提供智媒培训体系,努力实现消费精准化、高新视频化、内容生态化、架构中台化、云上智能化,助力传媒数字化转型破局。
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以数据要素为统领。从数据増值的角度重新梳理行业逻辑,并将数字技术融入行业逻辑中,形成数字化整体理解和框架设计。
找到行业关键痛点,用需求场景牵引建设。从研、产、供、销、服等环节,找到最关键的痛点需求开启数字化并落地,不强求大而全,实现“为用而建”而非相反。
无论从哪个环节切入,都应该将C端需求的满足和提升作为最终落脚。各子系统和应用统一数据、接口和体验,实现消产协同。
基础设施要系统化统一,但智能应用要灵活、分布式。前者如零信任安全,后者如人工智能的行业场景应用。
行业数字化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个体的数字化,而是上下游、整个数字化新生态的共建。如工业互联网,需要开放、跨界。
责任编辑:李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