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8日,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上海市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协办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IBTC2021),以“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为主题,在上海隆重举行。
受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大会主席罗毅委托,大会由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信息科技处张毅处长主持。张处介绍了出席本届大会开幕式的大会主席、共同主席和演讲嘉宾,表示希望在大会中见证更多思想交汇的火花,期待共同突破“全媒体”时代的挑战与冲击。
图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雨人
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大会主席陈雨人出席并发表致辞,陈雨人主席表示“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作为上海电视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现已成为中国广电业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之一。同时,大会也为国内外广播电视厂商和广电系统各地用户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据陈雨人主席介绍:回顾十三五期间,上海广播电视行业技术体系在技术设备全面完成数字化的基础上继续向智能化、云化、轻量化探索、升级;技术体系已从原先单纯面向传统广播、电视生产播出、封闭、业务形态单一的视音频专用系统,逐步转型为支撑融合渠道生产、混合开放、承载多类型业务的综合性系统。上海广播电视台坚持“从传统广播电视技术保障向融媒体技术创新和技术赋能转型”的改革策略,高度重视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自身技术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了多项行业内屡获殊荣并可推广、可复制的广播电视融合媒体生产技术系统或产品。面向十四五,上海广播电视台将在各级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围绕全媒体战略,通过补齐数字化基础设施短板、革命性重塑流程,不断谋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产业机遇、开拓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今年,SMG已将创新技术助力应用,助力广电发展和融合转型列入十项年度重点工作之一。 本次大会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以“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为主题,希望各位嘉宾和来宾探讨如何通过对大数据、5G、AI、4K/8K等新技术的有效利用,升级文化资源数字化基础设施,开展文化服务“在场+在线”融合发展,建设体验感强的高新视频应用场景,实现广播电视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实现媒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共同探讨如何发挥新技术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促进中国电视事业和媒体产业的新突破和可持续发展。
图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苏川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苏川为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表示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设备展暨白玉兰技术论坛自开办以来,经过多年实践和努力,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推动作用。随后,孙苏川发表了题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规划与展望》的精彩分享,孙苏川表示科技司已经按照广电总局领导指示要求和重点工作部署,牵头研究编制了未来5年广播电视的规划,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支撑智慧广电建设和媒体深度融合,驱动赋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文化,将会是广电总局规划重心,将从拓展媒体服务领域、发展智慧广电新业态,发挥内容品质优势、培育智慧广电新视听,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广电新平台,加速传播体系创新、重塑智慧广电新网络,推动用户体验升级、打造智慧广电新终端,完善监管保障体系、筑牢智慧广电新安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构建智慧广电新支撑七大方向规划十四五时期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并积极推进相关白皮书和标准发布,引领新媒体改革,助力智慧广电新业务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规划,针对技术的快速发展,仍有待不断地修正。
图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副召集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贵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副召集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贵华作题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融合发展实践分享》的主题报告,赵贵华副主任表示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经长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战略布局5G网络、4K/8K、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新技术,涵盖公有云、专有云、私有云的多云协同智能分发服务的创新型平台。实现了新媒体生产、汇聚、发布和管理,联通大屏+小屏,向广大用户提供全新的视听服。
央视新闻云平台:采用多云混合架构、容器技术、微服务架构等云计算技术,让遍布全球球记者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新闻内容进行高效的采集、共享和快速发布。解决了独立的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系统,无法支撑媒体融合和互联网优先的战略格局。实现全球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新闻生产协同,全球素材资源共享,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制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国内首档融媒体互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国舆论场》。节目基于融媒体技术,让场外的移动端用户能够实时地参与节目的互动,通过对“云、网、端”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在大小屏融合互动实时呈现的同时,保证了网络安全可管可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积极推进8K高清领域相关标准订制工作,并通过8K超高清电视剧制播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我国超高清电视产业快速发展。
图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曾庆军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做题为《中国广电引领世界5G广播》的主题演讲,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未来中国广电将从5G广播标准、广播实验、广播网络建设、广播业务四大方面,引领世界5G广播发展。 中国广电通过复用5G移动通讯核心网与蜂窝基站资源,推动网络、终端、应用、服务协同发展实现混合覆盖、协同发展、多屏终端,真正做到“终端通、人人通”,逐步实现新型交互化视频广播服务和融合多媒体信息广播服务的全国覆盖。并从传统电视频道广播服务(4K/VR/AR广播服务、运动会直播场景、演出直播场景、头部内容点播)、新型交互化视频广播服务(V2X车联网、物联网、公共信息专网、工业互联网)、融合信息广播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应急通讯、防疫救灾)三个方面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图为: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无线所所长刘骏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无线所所长刘骏作题为《5G广电创新应用思考》的主题演讲,刘骏所长介绍规划院牵头已经完成,以广播电视主流舆论引导能力为目标的,5G广电创新应用平台的建设研究工作。
主流媒体发挥好主流作用必须拥有两大核心特征,第一个是党媒属性,第二个是传播渠道掌控力。广播电视要在5G时代抓住机遇,充分挖掘5G的能力,建立5G广电创新应用。构筑广电海量内容聚合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形成规模用户聚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流舆论的引导能力。
5G广电创新应用的发展目标是要建立起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媒体传播性格局,推动思想宣传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平台将整合协同一切可用的资源,运用发挥一切可用的技术,立足广电根本创新业态、繁荣生态,让媒体资源可检索、可分发、可适配、可应用、可感知、可管控,为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新一代智能、可控、便捷的全媒体服务。将5G广电平台建设成党和政府紧密联系群众、凝聚共识、增进团结、汇聚民心的平台,成为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图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科院信息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郭沛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科院信息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郭沛宇作题为《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的主题演讲,郭沛宇所长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快全媒体建设,广播电视智能化发展的有关要求,推动广播电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按照“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广泛联合广播电视行业和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用各方,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应用相关战略规划,开展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和标准体系研究,构建广电行业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构建我国自主创新的服务于媒体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系,推动广播电视行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加快我国智慧广电生态体系建设。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总局交办的任务,为总局提供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支撑。在总局科技司的指导下,撰写了《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2018)》、《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2019)》、《“换脸”防范技术要求》、《面向短视频运营的智能监管技术方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调研报告》等,为行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部署提供指导。
图为:中国移动咪咕视讯总编辑刘谦
中国移动咪咕视讯总编辑刘谦做了题为《5G势能下全场景超高清视听内容新升级》的主题演讲。刘谦总编辑表示5G快速发展,正引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与之前的信息中心相比,5G更具颠覆性、呈现更高价值,能够充分发挥数据的新生产要素的作用。
5G会提供超高清视频、AR/VR/MR交互、全息投影等新型交流互动模式,推动沟通体验向更高质量升级。实现生产要素全域互联,助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全面落地,赋能社会生产向更高效率跃升。
人类感官系统和智能终端系统融合成为可能,通过自动驾驶、外骨骼设备、脑机接口等技术进行辅助,将进一步突破人类脑力和智力瓶颈,助力人类能力向更高层次延展。 5G会促进超高清视听内容生产,人工智能、大数据使超高清内容生产高效便捷化,云计算、边缘计算使超高清内容传播形态升级。促进传媒技术新发展,超高清内容将向智能穿戴、多屏联动等传播渠道拓宽,并通过4K/8K、VR/AR/MR让超高清传播体验更加沉浸化。
责任编辑:徐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