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IC】圆桌对话:姚军成、张聪、封保成、侯立民、程亚辉回答“大屏+教育”的后疫情之路

2021-01-26 09:59:08来源: 热度:

2020年9月22日,由众视Tech主办的“GFIC2020 5G全球家庭互联网大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23日上午,五位深耕运营领域的嘉宾就《“大屏+教育”的后疫情之路》话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一、疫情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

何云峰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在线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这一现象以及今后在线教育的发展,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侯立民

疫情期间,易视腾支撑了很多互联网电视运营平台,疫情期间除了K12网课,各地都在积极开设空中课堂。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涌现了很多教育类的直播和点播频道,收视量可观,也产生了促活拉新的作用。部分地区,上网课是教育部门的硬性要求,不少体制内的老师按照平时的上课时间排设空中课堂,安徽省新开了近100路直播,就是体制内老师开设的K12全课程。

随着疫情的逐步平息,尽管在线教育的流量趋于平缓,却推动了整个市场对这种能力的认识和重新思考。从教育部做倡导教育信息化2.0已经过去了5年,很多教室装上了大屏,但是距离真正的数据化、信息化的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反而是体制外的校外培训机构,数据化、信息化教育的普及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高,这也是在线教育应用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所在。一边是从事K12教育的校外机构受到法规政策的限制,另一边是校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疫情确实让校内信息化开启了大规模的尝试,但是大量的发生在小屏端,微信和钉钉是主流。目前各地教育系统在做的大屏直播教育,主要还是通过有线电视、IPTV做直播课,值满足了直播的需求,忽略了互动性。我们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机会,教育产业规模很大,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东西,我们要在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生态合作方面多做功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大屏生态能够服务线下教育、实体的教育。

姚军成

疫情期间,各地的IPTV平台配合当地的教育部门上线了在线直播,让大屏、小屏的开机用户数量和时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屏教育本质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性的问题,一个是有效性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讲,大屏是比较好的收视手段,相对于手机和Ipad比较直观,对孩子的视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大屏教育的发展,还要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只有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互动方式,在线教育才能有爆发式的增长。

张聪

次疫情,其实加速了一些行业在大屏端的发展脚步,除了大屏教育以外,医疗、远程问诊也获得了牌照许可。在线教育行业还需要一些催化剂,终端设备的迭代更新、用户行为习惯的培养,延长使用时长,突破场景的局限性等等,例如数据表明某个场景更利于学习,相关部门、机构是否可以考虑将其制度化。

从数据来看,在线教育的变化非常明显,疫情期间包括K12在内的知识付费,有400%的增长,但是疫情之后还是回归了正常和理性的状态。

内容在精而不在多,做K12教育也一样,大屏上应该试图构建更精品、更利于知识触达、比传统K12课本更好的教育内容。如果办学机构和教师在大平台授课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那么相关部门和播出机构都会去营造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挖掘用户价值,这对于行业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封保成

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单月会员突破1亿,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400%的增长,这一数据佐证了各位的观点和论断。

程亚辉

疫情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消费水平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领域的增长,比如说在线教育。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把疫情带来的红利,比如说在线教育等,变成一种常态性的业务,形成一种商业模式,带来持续的盈利,这是很重要的话题。

大屏上的远程教育也会逐渐变成一种趋势,变成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补充,所以我认为大屏在教育方面很有前景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并形成持续的盈利模式。

二、校外教育机构在大屏端的未来之路

何云峰

对于K12和办学机构,做自己的APK品牌、长视频运营付费以及到平台方打广告获得客源或应用分发是常见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中哪一种比较好?未来是否会有变化?

张聪

如果资金充足,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希望打广告做推广。但是从行业发展来说,只有做深度运营,打造有吸引力的精品内容,才能找到能够持久良性的运营。我觉得既然是做教育,教育涵盖的内容宽度是很广的,如果有好的内容,通过内容的形式跟家庭场景结合,又需要渠道和支撑的时候,通过平台打广告推广可以尝试。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当然希望拿最优质的资源帮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从中分享价值是最合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抖屏,也不愿意做主流平台的TV版。如果想通了这一点,你的答案和我考虑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是一样的。

封保成

2017年我们尝试了去APK化,当时整个运营的黏性、用户的留存、市场反馈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我们以打包的模式,售价1088,教育内容涵盖学前、K12、成人、国学、广场舞等等行业的大咖课程。针对垂直领域的内容建设,从后台的数据以及用户常年的使用习惯来看,去APK化是大屏最好的模式,我们一直坚持走这条路,比2013、2014、2015、2016年全部APK化的方式好很多。现阶段去除APK化,对大屏来说比较简单直接,不像小屏一样打开之后可能面对上千条信息,但是大屏是很有冲击力的,用户同一时间看到的只有一个内容。

姚军成

我一直觉得教育K12这一块,大屏和小屏的场景确实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要看以什么驱动,如果是资本驱动,需要激活、日活、月活,那么APK是必要的;从用户体验来讲,在大屏是比较好的呈现的方式;更重要的还是不同的公司在不同阶段你的关注点或者你的阶段性目标到底是什么。教育无非就是三大类,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应试教育方面,小学阶段大屏的表现较好,初高中之后,孩子没有太多时间看电视,家长又习惯于送孩子去课外培训,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的,所以市场需个性化的服务,在大屏上如何跨过这个门槛,有效性怎么让家长信服,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侯立民

做K12教育的时候,培训机构在做教育服务的时候,本质上体验要求、应用门槛都是比较高的,以上网课为例,即使是大班课一节课就高达数百元,更别说一对一了,一个学期课程几千、上万都很正常。所以像这样的服务在大屏上,很难做到去APK化,除非平台足够强大到做一个自有的教育服务,这需要大量的老师、课件制作、教辅、销售,这样的平台就已经变质了。教育服务要上大屏,是要跨产业深度合作的,我们在做大屏的时候,要解决的是教育里的一小部分问题,大部分问题还是得让教育领域的人去解决。

现在我们大屏在在线教育里面的介入比较直接的就是导流量,流量还很有限,停留在曝光的程度上,当然教育机构需要的就是曝光,平台做的10%就是在线教育的方式,剩下的其他内容都是机构自行完成的。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正尝试在大屏上实现完整的在线教育的服务过程,这件事需要依靠背后的机构和体系去做。教育部有一个概念叫家校共育,即在校的学习要延伸到家庭里面去,这事儿说起来很美好,但是实现还是很难,因为谁也不知道家校共育到底怎么共育,到底周末是应该学校提供延展的教育服务还是该到校外的机构去补充,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我觉得家校共育这件事,非常契合在线教育的发展,未来未知,只待我们探索。

程亚辉

我认为去不去APK化,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这两天我见了很多厂商优秀的产品,都是卖点,相对应的就是用户的痛点。产品的特点能不能结合用户的痛点,他们的重合部分才是你产品的卖点。

另外我觉得做K12的教育,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应该在大屏端增加更多的互动,很多的课程是需要跟老师互动的,而不是单向的宣讲;另一方面做一些细分的市场,不要求大求全,如果只把英语课外辅导做得很好的话,也能带来很多的利润增长点,如果求大的话,每一项课程特点不一样,英语和数学形式的要求就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两点,一个是做好细分市场,另一个是做好互动。

三、“大屏+教育”的合作共赢

何云峰

最后一个话题,你们看好哪些商家跟你们商作,能够给他们带来机会?你们有哪些机会给到这些教育机构,给他们带来商机,也给你们自己带来商机?

程亚辉

第一,海看有比较大规模的存量用户,尤其是家庭用户,海量的家庭用户就有数量可观的适龄儿童,从而带来更多的商机。另一方面就是海看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更容易申请一些政府的资源,比如和教育厅、各地市教育局的合作,甚至争取到一些政策的支持。总结起来就是两方面,一个是存量用户的深耕,另一方面就是政策的争取。

封保成

我觉得最大的商机是商业化,现在教育行业很拼,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做会员的在线转化以及广告宣发。但我们觉得这个领域能做的远不止如此,我们覆盖的几千万K12家庭人群里面,你可以投放各种关联产品,把精准人群和流量粉丝聚集到一起了,对只能会员变现的人来说广告变现也迎刃而解。

张聪

K12可以关注一个问题——中国教育资源的分布是严重不匹配的,这里就隐藏着商机。将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线上的手段和方法,向有需要的人群或者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输出,通过我们这样的载体,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得到优质的教学内容,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把K12老师的课程做产品包装,提交教育局主管单位,在我们的大屏上实现直播模式、院线模式或者其他形态,构建一整套商业体系。优质的教育内容市场不比电影的小,这片市场有大量的创业机会。在一线城市,K12目前还是针对应试教育,单单K12教育就有巨大的商机,能够解决多端的诉求,解决学校、老师、名师的难处,给老师一个合理合法收入的通道,也做了一个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普惠给大众的机会,这对整体教育的素质提升,对整个教育的发展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但是这件事情的整合难度也非常大,至少从每个省、每个市做起,借鉴IPTV的发展模式把这一套模式做出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回馈。

姚军成

现在我们3亿IPTV的用户,也有3亿的互联网激活终端,这个用户的覆盖率很广,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有机会能够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的,无非就是有没有好的切入点,有没有好的模式,让政府、用户参与进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个渠道对于解决教育公平有非常大的价值和帮助。

从我们南方新媒体自身来讲,我们能给大家带来什么,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属地的IPTV二级平台,如果说教育机构需要属地化的合作,我们有相应的资源可以开放给大家。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互联网电视牌照商,我们有七八款合作互联网的APK,累计下载量2个多亿,现在月活有8000万,也同样可以给教育机构提供曝光的渠道或者是展现的窗口。

侯立民

就在线教育和K12而言,我感觉上大屏需要类似智慧屏的能力,不管是电视机、集成和原厂交互能力的电视机还是智慧屏之外的智慧盒子,有用专门用来做视音频交互的智能终端,才能真正把教育服务带到家里,带到大屏上去,这个是硬件的前提。没有人专门买这样的硬件,一定是为了服务而带硬件,要想做好线上教育服务,做深度的实质的K12教育服务,还是需要把背后的教育资源打通,结合可以交互的终端上大屏,这是在我看来实现家校共育的办法,如果不是这种深度,就做得越浅越好了,曝光是最现实的。

直播课除非教育部说大家都在电视上看,否则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因为之前有平台尝试过单向直播课,持续性较差。通常只有老师说你看这个行,学生才会去看,疫情期间这件事情发生了,但是疫情之后这件事就结束了,老师还是让他自己去学校看,这件事用远程+本地课的方式在尝试,但是通常发生在教室里面,没有发生在家里,因此这件事要么就是轻度的干,要么就是真正扎进去,把最高价值的教育服务体验做好。

责任编辑:王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