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在竞相争夺公有云服务的制高点时,以传统设备提供商为代表的华为、新华三、浪潮,以OpenStack开源为代表的EasyStack,以原生云为代表的青云QingCloud等企业,却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抢占优势行业,在私有云领域风声水起。
目前来看,几乎所有分析机构都对中国私有云市场未来5年的预测持乐观态度。2018年全年的中国私有云市场份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分析机构对于2022年的市场规模预期都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增幅上,中国私有云市场从2017年到2018年的年度增长超过20%,
IDC的观点也认为,与全球私有云市场相比,中国的私有云市场在整体云市场的占比更大,发展也更为迅速,这于中国企业使用云的习惯以及使用云的方式密切相关。这也导致中国的私有云市场拥有更强的活力,增长也更加迅速,不断有新的服务提供商加入到整个市场的角逐中。
在这个趋势之下,私有云已经成为中国云计算下半场的焦点,并转向行业市场挖潜。过去的2018年,华为、新华三、浪潮、青云QingCloud、EasyStack已经形成了中国私有云市场的头部玩家阵列。
中国的大中企业在经历了对上云的探索期后,对云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云厂商比拼的将是全方位的能力,懂应用、与行业的融合能力都将是出位点。
其实自踏上云赛道那一刻起,不同阵营的公司所选择的方向就不尽相同。
比如,华为、新华三、浪潮这类传统IT巨头,可以说在云计算时代又重燃了青春。他们凭借自己在基础设施端的全线产品能力以及多年的行业积累,攻下了城拔下了寨。尤其是大型政企客户,不仅对数据保存在本地有着硬性要求,在自主可控和安全级别方面也都有特殊要求,这也是互联网巨头们短时间内难以染指的领域。而他们对于客户需求的把握洞察和行业理解力,也是最大的优势之一。
只是,以传统设备为基础的云服务,或多或少会带着设备层的禁锢去往上看客户需求。同时对于企业在创新应用方面与互联网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阿里内部对于“中台”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让业务敏捷、跑得快,让后面的能力能够拉通起来,去支撑更多不同的业务。这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们做云业务需要提升的方向。
而另一类以开源为代表的EasyStack的云创企业。其快速成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企业对OpenStack的广泛接纳;另一方面,基于开源技术做私有云,其背后有一个OpenStack的大生态,这是一个可以聚合的、会形成滚雪球的效应,这是闭源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只是,对于这类基于开源做产品的云创企业来说,考验的是对开源技术的理解以及产品化能力,所以不同云厂商的产品与服务也存在天壤之别。同时,由于产品客单价较低,需要大量渠道和合作伙伴去完成大部分部署交付以及服务,形成规模效应,才能保证企业盈利。而渠道体系的构建也不在朝夕之间,所以极考验云服务商的长线和资本能力。
除了以上两类云服务商之外,另一类以青云QingCloud为代表的纯云原生的企业,他们能否成为云服务市场的破局者,其活跃度和生命力颇值得关注。
“软件定义一切”在业界也已被普遍认知。不同与国内多数云计算厂商以硬件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发展。对于青云QingCloud来说,软件就是其最大的武器。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的那句“以软件为灵魂去构建ICT服务”已经深入人心。
说青云QingCloud是“纯”云原生,是因为它就是为云计算而生。用黄允松的话说,青云的使命就是全面破坏传统ICT产业形态,在云端重新构筑面向未来的企业ICT的交付形态。
通过6年的完善,今天的青云QingCloud打造了云模式下的ICT产品线布局,包括云平台、存储、超融合、容器、SD-WAN、分布式数据库、企业云盘、多云统一管理与应用管理平台等产品与服务,以一套技术架构同时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混合云全维度业务形态。青云的私有云产品化程度很高,又经过公有云长期大规模的验证,能够提供稳定、全面的私有云平台。
计世资讯研究表明,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中硬件市场份额为66.5%,硬件下降幅度有加速的趋势。软件和服务则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硬件产品在私有云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性持续下降。另一方面,软件和服务产品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已经成为了私有云解决方案中的核心,成为了决定私有云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无可否认,中国私有云市场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云服务的形式千家千样。但是从Gartner对于云计算的价值能力定位来看,它不仅应该体现在产品交付层面,更应该深入到产品线架构、服务矩阵、行业布局等多个层面。也因此纵然中国的私有云市场公认空间巨大,但是在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导者。这也就意味着,各家企业都还有机会大展拳脚一争高下。
为您推荐
如何选择私有云解决方案?这是当前企业在部署私有云时面临的最大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