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云是金融机构的行业云,是云计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一种应用。旨在为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IT资源和互联网运维服务,提供符合监管要求的云产品,为金融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为金融行业创新服务赋能。银行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其业务正在线上化、移动化,IT基础设施加速“云化”,一些业务信息系统逐步向云服务器迁徙,已经开始在金融科技战略上向“云端”迈出实质性步伐。
银行“上云”已成大趋势
监管机构引导银行等金融行业“上云”
2016年7月,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意见》中强调了云计算架构平台的建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计算资源弹性变化和快速部署等需求。《意见》指出,银行业应稳步实施架构迁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2018年3月7日,原银监会牵头16家金融机构成立金融云公司——融联易云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简称“融联易云”),包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恒丰银行等五家股份制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两家城商行,上海信托、北京信托两家信托公司,光大集团子公司光大云付、邮储银行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和一家私募基金。通过搭建银行等金融行业共享服务平台的方式,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信息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这是继网联、百行征信之后,由监管机构主导的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又一布局。“融联易云”的成立,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自建金融云的标志性举措,会促进金融机构更多的金融“上云”预案加速运行。
银行业纷纷“上云”表现活跃
为符合监管层面对银行业提出的“上云”要求,已有不少银行在布局金融云业务。
早在2012年,建设银行就启动了云平台建设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生产数据中心大规模应用私有云的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私有云架构包括云服务、云管理、资源池等部分,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各个资源池进行统一管理、同一调配,将各类资源整合为各种云服务(2018年7月建设银行推出了公有云平台,8月推出了开放银行的平台)。2017年3月,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其金融云服务,到目前已有超过300家的银行合作用户。2017年6月,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云创(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IBM发布基于IBM System i的金融行业云,该云服务目前已在宁波通商银行、新疆银行、华润银行等多个小银行落地。还有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行也在筹备开展金融云服务。在监管机构引导下,银行业纷纷“上云”表现活跃。
“云化”是一条新的赛道
金融业“云化”是一条新的赛道,银行业要抢,其他金融业态也要抢。在金融云这一新兴市场领域,目前已形成银行金融云服务商群体与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商群体,前者更熟悉银行业务,后者有很强的底层虚拟化技术能力,市场竞争格局正展现在“云”上。有市场,就有商机,更大的商机已显示在前面,银行业踊跃“上云”抢赛道,通过金融云平台向行业输出赋能。
金融云有力推进银行转型
金融数据的重要性促使银行业自建金融云
金融数据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与一般的信息数据大为不同。无论是着眼于金融核心业务,还是着眼于风险管控形势,对银行业来说自建金融云都是更为稳妥的做法。银行业自建金融云,也有助于解决单个金融机构没能力做或做得不太经济、不够集约的公共科技服务(大型银行由于传统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大、人才多、技术风控要求高等因素,能够自行采购软硬件产品并能自行搭建独立运营的私有云。但中小银行在科技投入上缺少资金和人才,很需要借助行业的金融云来提升和发展自身的科技能力,并大幅降低科技投入成本);还可以解决一些银行担忧核心数据上“外部云”的问题,使之无需使用“外部云”。
金融云是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必备基础
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云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样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应用项目的落地,都需要金融云的支撑。金融云在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上,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以说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金融云是必备基础。
金融云为银行业解决一系列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银行受到利率市场化(资产回报率走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一些新兴金融业态冲击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诸如金融多元化竞争加剧、传统物理网点将逐渐消亡、银行主导地位受到削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金融云来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同时,金融云能够支持银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IT成本,创新业务模式,实现跨行业合作。
金融云的可变性使银行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金融云的核心是云计算架构,而云计算架构具有很强的弹性可扩展特点,能够随时扩容以应对互联网流量的变化,支持移动互联网的高频业务需求。这就使得金融云可以随着市场需求扩展伸缩,能够对客户需求随时响应,有效打通相关获客渠道,让业务覆盖整个用户生活。对银行来说,可以实现在虚拟世界中全方位满足客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的需要。
金融云助推银行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服务
金融云是银行业实现互联网转型的一项重要基础,将使得银行凭借云平台走上云端,迈入互联网服务领域,进而有力助推银行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实现自我升级,提升服务质量。金融云尤其将帮助中小银行解决互联网金融产品弱(使竞争力减弱)、缺乏线上场景(影响获客)、互联网运营能力不强、IT投入不足、风控软硬件技术落后等问题,使其实现向场景化、数字化、规制化、智能化转型。
银行“云化”要符合监管要求
银行“云化”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要关注数据监管,因为监管导向很重要,只有让数据符合监管要求,才能做好云服务。当然,监管要求也需进一步明确。
互联网公司具有强劲的金融云竞争力
互联网公司的云服务体系发展较早,其云服务技术也更为成熟稳定。互联网巨头中,阿里云早在2013年11月就宣布整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各方面资源推出阿里金融云服务,让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开展互联网业务;腾讯云在2015年涉足金融云业务,目前已经服务了超过6000家金融客户,包括150多家银行、20多家证券公司,许多家保险公司以及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由于金融云是一项资源消耗很大的系统性工程,一些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想要“造云”非常困难,而互联网公司(能够提供“硬科技”的IT企业或拥有“软科技”实力的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软硬件技术较为成熟,可以为其输入具有云服务能力的产品“金融云”。互联网公司向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云服务,能够通过金融云平台将其接入云计算、大数据、AI等智能化发展轨道,并快速部署上线其网络金融业务(合乎法规基础上),大大降低其IT成本。以BAT为主的互联网公司构成的金融云,将是银行业打造的金融云的强劲竞争对手。
保险机构“上云”之路
保险机构“上云”之路各有不同,除中国平安等大型保险企业有能力打造云平台外(2017年9月中国平安的金融壹账通上线“智能保险云”产品,推出“智能认证”、“智能闪赔”两大产品,面向全行业开放),大多数拥有云服务能力的保险机构,都是借助于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云平台。
例如,阿里金融云为保险行业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目前已有几十家保险机构“上云”(系统从渠道、外围、到核心),开展业务+数据+云的全方位“互联网+保险”创新。腾讯金融云为保险行业提供从业务接入、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到公共服务等层面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深入解决保险业务系统部署问题,灵活满足保险业务需求。并提供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灾备能力,保障保险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目前,已有40多家保险公司在腾讯金融云开展业务。保险机构通过这些金融云开放平台,将原来需要线下对接的保险产品实现线上对接,大大降低了对接的难度与时间成本。并且不仅仅是对于公众C端用户的保险销售,也针对B端商户、互联网公司实现快速上线保险产品,实现保险产品销售及盈利。不过,围绕金融云这一潜在市场,从保险业与银行业的紧密关系看,保险机构加入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云或保险业的保险云,将更有利于保险机构的数据安全和云服务能力建设。
未来的金融云,将更为智能,为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运行环境和技术支持,满足诸多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的需求。
为您推荐
作者:新华闻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索惠廉一、金融租赁的概念金融租赁业是企业
[可是进入2008年以来,“充足的现金流”不知不觉间成为中国移动的“正面指标”,投行纷纷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移动拥有充足的现金流,足以抵御各种金融风险] “外国企业家碰到中国代表的第一句话就是,祝贺你们成功举办了一届奥运会,第二句话是,你们是怎么看待金融危机的?金融危机给你们公司带来了什么影响?”正在天津参加达沃斯会议的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感慨颇深。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这次达沃斯论坛的主要话题,“多米诺骨牌一张张都倒下了,下一张会轮到谁?这种不确定性确实让大家感到担忧。”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移动没有影响,因为除了巴基斯坦的业务之外,中国移动的主要
金融危机究竟对通信行业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或许还很难做出定论。特别是对于处于发达国家市场的通信企业而言,情况会更加复杂。 昨天,爱立信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第三季度销售额年比上升13%,从2007年同期的435亿瑞典克朗(约合401.5亿人民币)升至492亿瑞典克朗(约合454.1亿人民币)。但净利润却从2007年同期的39.7亿瑞典克朗(约合36.6亿人民币)骤降至28.4亿瑞典克朗(约合26.2亿人民币),下降幅度高达28%。爱立信总裁思文凯表示,销售额增长13%,主要是由于除了西欧市场之外的其他市场,都获得了强劲增长,但是,思文凯否认爱立信的第三季度业绩受到了金融危机的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TCL集团(000100.SZ,下称“TCL”)11月份除LCD(液晶)电视外,其余产品均出现负增长。 据TCL10日公布的11月份销售数据,TCL11月份LCD电视销售了47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9.2%;CRT(显像管)电视销售了44.3万台,同比下降了62.4%;AV产品销量为77.9万台,同比下降近50%;移动电话销量为1168.5万部,同比减少14.8%;空调销量为3.3万台,同比下降18.13%;冰箱销量近1.7万台,同比下降近25%;洗衣机销量为4.2万台,同比下降近29%。TCL董事会秘书王红波昨晚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坦承,金融危机是影响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