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PUE——如何看待上海对IDC要求PUE<1.3

2019-01-15 11:14:54来源:大话IDC 作者: 莱奥Leo热度:
1个多月前,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信息基础设施的三年行动计划通知,掀起一阵舆论漩涡。事情的根源在于通知里面提到一点:新建数据中心PUE限制在1.3以下
 
原文摘录如下:
 
“推进数据中心布局和加速器体系建设。统筹空间、规模、用能,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布局高端、绿色数据中心,新建机架控制在6万个,总规模控制在16万个。推动数据中心节能技改和结构调整,存量改造数据中心PUE不高于1.4,新建数据中心PUE限制在1.3以下。开展计算资源布局规划和资源配置方案研究,实施技术试验及模式研究。依托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基于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等的计算中心,面向人工智能的计算加速资源占新增数据中心机架总量的50%”
 
当时微信IDC群里面有不少人惊呼,用时髦点的话描述大概就是——政府这操作太扎心,臣妾办不到。笔者看到这篇通知,第一反应倒不是能否做到,如何做,而是后面的问题——如果可以实现,对产业将会引起什么变化?这个通知是否能够推动行业进步,最终皆大欢喜共赢呢?——租户乐意租机房,IDC愿意投资节能技术,厂商愿意投入研发。
 
顺延这个假如技术实现的思路,租户掌握了最终采购权和行业买家力量,该如何享受这个政策的红利?是不是租户可以要求IDC公司承诺PUE不超过1.3?那租户应该如何合理要求IDC公司给出PUE承诺呢?PUE在很多时候都是IDC公司的软文工具,键盘侠之间比拼。简而言之,没有把PUE目标承诺值落实到租赁合同上,基本都是耍流氓。所以,笔者本文主要探讨
 
如何在商务合同上合理定义PUE
 
整篇政府通知里面关于PUE的说法,笔者个人感觉内容过于简单,含糊,没看到具体细则和官方解读。PUE看似公式容易理解,最简单实现方式莫过于放2个测量电表,一个IT总输入(UPS总输出),外加市电总输入。但是实际情况会变得复杂,尤其是把PUE落实到商务合同上,因为只有商务和法律的严谨定义才具有执行约束力。笔者就有过和国外律师配合写相关电费和PUE条款的经历。当时律师提出一堆问题,把笔者弄得焦头烂额,中文法务条文都够复杂的,看英文更是痛不欲生。翻过痛苦的一页,笔者一直没来得及系统梳理,在此只做一些杂谈。
 
我们不妨看看这篇上海政府发布的通知里面模糊的地方:
 
新建机架控制在6万个 —— 这个要求里面,最起码缺失几个信息。
 
新建意味这3年内规划,在建,还是建成?
 
6万个机架,是空机架还是多少功率密度?总耗电是多少?
 
如果碰上分期交付,这个3年计划到底如何界定?
 
PUE相关内容也存在不少模糊点:
 
PUE到底是按年平均,还是设计值,还是实际值?PUE最低还是最高峰值?基于满载还是部分负荷?
 
政府部门用什么方式确定这个PUE?如何衡量公平公正?
 
通过什么措施去限制PUE不超过1.3?
 
如果PUE实际超过1.3,如何处罚?
 
既然是3年通知,超过3年后,这个PUE超过1.3又怎么办?
 
下面文字主要是谈点实际场景,让读者理解和思考:
 
首先PUE的实际定义和测量就值得考究。举一些现实例子:
 
PUE取点位置,计算IT功耗,究竟选取列头柜输入开关,还是支路监测总和,还是UPS输出呢?
 
取点如何确保测量准确?
 
如果碰上电表故障,测量系统故障,如何确定实际电力用量?
 
电力公司的电表在中压侧,如果出现中压下游若干变压器用于其他负载,如何分拆电费?
 
上面还是相对简单的问题,下面谈点复杂的场景,主要是PUE如何计算和电费账单摊算:
 
如果整个IDC有多租户共享机电,例如共享UPS或共享冷冻站,租电分离模式下应该如何在前期合同层面清晰界定摊分电费原则?
 
电费单包含其他IDC自身运营用电,例如办公楼,如何合理分拆?
 
如果总耗电只参考电网侧进线,遇上长时间市电故障,或者开发电机(中压或低压),PUE又如何计算?
 
如果建设有35kV或110kV的变电站,变电站和电力传输往损耗费用如何摊算到每个租户上?
 
PUE实际情况和用户的负载水平,室外环境温度相关。如何定义用户的负载水平?电费按月交,PUE也是按月测量?冬季/夏季的PUE如何界定呢?
 
电力监控软件设置,数值,计算结果是否经过技术和财务的审核,如何确保满足财务审计?
 
不要以为这些就结束了,还有更烧脑的……
 
多个能源接入IDC,例如出现市电+三联供燃气方案,又如何租电分离?
 
IDC如果有离网能源(例如园区有光伏/风能),PUE和电费如何计算?
 
…………扯完租电分离,笔者抛一个更大的话题,电作为公共资源,那供水,天然气,供暖又是否可以做到IDC基础租金和市政资源分离呢?有没有这个必要?也许大家觉得国内水费没多贵,但在新加坡的普通水都是饮用级别,是国内好几倍价格,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国外用户,对这方面叫做Metering Strategy,已经有相当的实践积累。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用户在这方面做得完善。笔者近两年参与过IDC公司相关计费系统搭建,也和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做过交流,并有相关实践和经验。Metering Strategy需要很多硬件技术和软件的Know-How,而且一旦前期设计错误,后期在线更改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国内互联网用户做得稍微好点,就是租电分离按整个场地电费透传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整个场地电费用户自己掏。实际上IDC公司和绝大部分设计院人员,包括用户对这块都不太了解。PUE这个事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做设计的最大问题是不了解商业环境里面的用户实际情况需求。国内IDC公司也不够专业,过于依赖设计院,而设计院的人员其实并不了解IDC业务。真懂IDC业务的设计院人员,是不是该考虑跳槽甲方或者被甲方挖了……国内一些软件厂商都在说如何做电力监控,动环,DCIM,可谓PPT和软文的天下无功第一,实际上如何在软件上实现合理的PUE测量都很可能一知半解。初级套路都没练熟,根据自动化分拆电费账单,财务审计这些高级套路就更别谈了。
 
作为最终租户,不要太依赖IDC公司“专业性”,得至少清楚自身需求,对方是否能实现,择优选择。
 
 

责任编辑:孙云逸

为您推荐

国际儿童频道KidCo继续全球扩张之路

KidCo频道总经理保罗·罗宾逊就此谈到:“KidCo致力于成为全世界儿童娱乐学习的儿童频道。我们创办仅仅两年,但我们的扩张速度足以证明:为家庭提供高质量娱乐节目的电视频道的重要性和Kidsco频道的多功能性。Kidsco能够向每个地区提供多语言的节目内容。”KidsCo是全球第四大儿童电视网络,创办于2007年9月。KidsCo由NBC环球、Corus娱乐(Nelvana)和CookieJar集团联合投资创建。KidsCo的全球运营业务涉及广泛,包括VOD点播、SVOD和IPTV。市场区域涵盖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罗马尼亚、乌克兰、中东、匈牙利、俄罗斯、土耳其、波兰、新加坡、菲律宾、韩国、帕

2010中国IDC建设与运维论坛12月在京举行

由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主办,中国IDC产业联盟网承办的2010中国IDC建设与运维论坛拟于2010年12月22日(周三)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工信部等政府主管单位和中国信息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等权威行业组织的认可,也得到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出席此次论坛的代表还包括世纪互联、万国数据等国内优秀的中立数据中心运营单位;另外,包括思科、英特尔、惠普、西门子等业界主流厂商也将参与此次论坛,共襄盛举。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加速了机构的信息资源整合,由此引发的数据中心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数据集中是管理集约化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企业优化

IDC企业同质化严重 云计算是关键

完全肯定或否定云计算都不合理,IDC企业需要把握好向云计算转型的速度和步骤。云计算与IDC就像一对纠缠不清的双螺旋。一方面没有大型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就没有根基;另一方面,IDC本身在云计算理念影响下,也在重构自身。云计算是整个计算模式的变革,自企业计算拉开帷幕的六十多年来,计算模式出现了三大变化:第一次是大型机计算模式,随后是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现在,“云计算”成为第三代计算模式。新的计算模式的变革正在对整个IT架构产生影响。现在主流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它导致了服务器数量大幅增加、资金和运营成本的急剧攀升。越来越复杂的数据中心很难快速配置和有效管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