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3日上午8:00~10:48,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抚仙湖探秘》现场直播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云南电视台同时播出,它详实报道了在云南抚仙湖进行的我国首次水下考古行动,它同时实现了中国电视史上的首次水下活动直播,并首创记者潜入水下进行现场报道的纪录。在直播进程中,由于节目内容的精彩,原定两个半小时的直播延长到2小时48分钟。据后来的调查统计显示,收看那次直播的电视观众在五千万以上。关于水下直播的探讨我们就以这次直播为例。
一 节目的内容
1998年一位潜水爱好者在云南澄江抚仙湖里,发现了一处有很多人工切割的石块堆积的遗迹。消息传出后,专家对这片石堆产生了很多猜测。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处沉入水下的古代城市。根据这个初步判断,我们决定请国家水下考古队,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以及云南省当地的考古专家共同组成一个专家团,对水下的遗迹进行一次水下考古勘测的直播报道。
在直播当中,考古队员潜入水底进行考古发掘,在现场发现一块有花纹的门廊石刻,还找到了一个缶。种种发现都证明了这是一处人工建筑的遗迹。专家在现场对它的年代和成因进行了推论,初步断定在唐代,由于地震陷落、山体滑坡,使当时的俞元古城陷落在抚仙湖下。最后还有专家绘制出了这个水下古城的遗貌。应该说抚仙湖水下考古直播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二 节目的看点
看点一:各种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当时我们调用了可以下沉到水下70多米的小型潜水艇,里面可以容纳三到四个人,通过前面的玻璃窗直接观测。还有一个水下机器人——ROV,在水上遥控作业,机器人可以在水下大范围的探测。另外我们还应用了旁扫声纳,对整个可疑水域进行了扫描,绘制出一幅三维的水底地貌图,对专家的研究帮助很大。
看点二:水下考古队在水下的考古作业,以及水下的发现。1914年世界上第一个水下镜头诞生,我国的水下考古队成立于1989年,他们曾在我国一些水下遗迹进行过勘测工作,但是在高原湖泊里探险,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
看点三:水下主持人。水下主持人要在水下与演播室的主持人对话,向观众报道他的发现。主持人黄海波、摄影师王威在海军潜艇学院接受了十天的针对性训练之后,担当此任,开创了水下现场报道的先河。
看点四:现场演播室的专家评论。由五个人组成了专家组,在现场进行评论,水下考古队在水下发掘出来的考古成果,及时搬到演播室,让专家在第一时间分析它的考古价值。
三 系统设计的方案
系统设计的方案见图1。
水下直播系统方案图
* 1、2、3号机现场演播室,主要拍摄主持人和嘉宾的采访和议论。这三台机器用电缆与机房连接。
* 4号机(微波),工作大船,水下考古队和水下主持人的工作准备情况。
* 5号机(微波),水下主持人。
* 6号机(微波),移动摄影船。
* 7号机(微波),水下考古队工作机位。
* 8、9号机(微波),潜艇内和潜艇外两机位。
* 10、11号机(微波),水下机器人和工作船的机位。
* 12号机(微波),山顶机位,用于拍摄全景。
为您推荐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正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广播技术数字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数字音频设备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模拟设备,成为电台的主流设备。音频编播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广播技术向数字化方向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直播室数字化改造就成为广播技术领域内人们关心的又一个话题。直播室环境改造我们进行直播室数字化改造,首先进行了室内环境改造,即在保证声学要求的前提下,让主持人接触自然环境,从而营造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进而开放其思维,提高节目的感染力。偶尔串进的雨声或鸣笛声等自然音效,还能增加听众的亲切感,起到拉近主持人和听众距离的效果。通过色彩和各种造型,
接上篇:广播电台中音乐台直播室数字化改造(一)技术系统集成数字直播室的改造过程,是以OnAir2000M2数字直播调音台为核心的系统集成过程。通过充分发掘OnAir2000M2应用功能,并结合周边设备灵活运用,来满足直播室系统的实际要求。下图为音乐台数字直播室的技术系统连接图,整个系统以简单实用、安全可靠为原则。
接上篇:广播电台中音乐台直播室数字化改造(一)
一、用户需求1、山西广电多媒体公司有下属四公司,因此需要通过该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上进行实时音视频传输。每个分公司都有众多的用户来收看公司直播节目。2、公司将利用这套系统实现新闻发布会、商贸展览、商业宣传、开业典礼、员工聚会、公司庆典等网上现场直播,使之被全公司员工以及外地客户资源共享。3、山西广电多媒体总公司希望能够通过本系统,可以对下属四公司员工以及自己的客户进行远程培训,从而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网络投资价值。4、其它需求:·一期400路并发,二期扩充到1000路并发;·接收到音视频质量高,声音连续、不花屏、没有丢帧现象,系统资源的占用率低;·支持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