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改革开放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大发展

2018-12-18 09:02:18来源: 国家广电智库 热度: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沧桑巨变,引领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40年来的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自起步到突破,自拓展到全面推进,在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内政外交政策、展示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成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改革开放40年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发展突飞猛进
 
起步时期(1978年到1989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围绕这一重心的转移,国际传播的改革和调整也逐渐开始。中共中央出台一系列有关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文件明确并强调,正面报道改革开放成果,放弃说教,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争取广泛的国际舆论支持成为国际传播工作重心。197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首次合作拍摄《丝绸之路》,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外合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如今,国际合作制片已成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领域的常态。1983年中国电视首次在法国戛纳电视节上设立展台,迈出了中国影视剧作品走向世界文化市场的第一步。1987年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展了与法国、瑞士、西班牙、独联体、加拿大、法属圭亚那电台互换节目,以及向巴西、马里租机的合作业务,我国对外广播开始探索有效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途径。
 
突破时期(1990年至2000年)
 
1990年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对外电视、广播、通讯社,重点办好三台、一社、一报、三刊”。从此,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成为我国对外宣传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正式开播,通过卫星对外传播,信号可以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广播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多个省市开播了国际频道,或者通过卫星在海外播出。1995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24套节目送上了亚洲二号卫星;1998年,开始租用泛美公司的泛美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卫星来传送节目。1998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近180个国家和地区收到约68万封听众来信。这一时期我国的国际传播活动明显增多,类型也更加多样,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他主流媒体平台一齐发力,形成了中国国际传播的全方位发展局面。
 
拓展时期(2001至2012年)
 
这一时期,我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总体目标是拓展覆盖,不断做大,与不断崛起的中国地位相匹配。2001年开始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海外落地,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传播新格局,增强中国广播影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实施多语种本土化广播等一系列计划措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04年发起倡议联合世界十余家华语广播机构成立“全球华语广播网”;还有各地方广电媒体以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推动我国对外传播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广播电视在全球覆盖率、收听收视率快速提高,影视文化产品出口额大幅增加。2009年中英合作拍摄纪录片《美丽中国》,在全球50多个国家播出,成为当时国际合拍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广播电视文化成为不容忽视的软实力,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舆论界的地位明显提升。
 
全面推进时期(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走出去工程转型升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以硬件建设为主向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互促进转变,由以广播电视媒体为主向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全媒体转变,由以传统的传播拓展方式为主向传统方式与本土化、商业化方式互为补充转变。同时,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等重点工程,广播电视全球布局和海外传播全面推进取得巨大进展,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对外广播播出语种66种,播出套数256套,对外广播节目落地国家和地区71个;对外电视播出语种19种,播出套数41套,对外电视节目落地国家和地区190个;电视节目境外用户数5.38亿户;国内广播电视机构运营的境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474个,发布信息量82.87万条,总点击量181.16亿次,评论量和转发量分别达到1.09亿次和3.50亿次。我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全球布局已经形成,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二、广播电视建成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国际传播大格局
 
(一)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升,传播渠道不断拓展
 
 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完善机制、丰富内容、讲求实效,我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在基础设施、传播理念以及国际议题设置能力等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外宣旗舰媒体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重大国际事件报道到达率、首发率比肩西方一流媒体。CGTN新媒体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脸书总粉丝量全球第一的新闻媒体主页。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央视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整频道落地,海外用户总数约2.53亿户,海外70个记者站发稿量18650条,国际视通多语种对外发稿4.57万条。国际台驻外记者站39个、制作室30家,102家海外整频率本土化电台覆盖60个国家的首都或主要城市约5亿人口,每天用44种语言播出4000多小时节目,取得了突出的传播效果。
 
(二)文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中外媒体交流合作持续加强
 
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持续创新。2013年以来,广播电视在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策划组织各媒体机构借助中俄、中欧、中法、中英、中德、中南(非)、中印尼等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平台,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开展合作传播,推动中国内容走出去;举办人文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创新合作方式,策划实施“影像中国播映”活动。与相关国家开展人文合作,成效显著。
 
中外媒体多层次合作广泛展开。近年来,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成功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中国-中东欧媒体交流年”“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阿媒体合作论坛”等中外媒体交流合作活动、亚太广播发展机构2017年亚洲媒体峰会和第54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会等,增强了中外媒体之间的合作、信任和交流,借助多边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推广中国理念,深化媒体交流合作,扩大了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  
 
“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深入实施。广播电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自2014年开始实施以来,“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引领全国广播电视机构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围绕新闻报道、联合采访、影视创作、译制播出、影视节展、跨国活动和技术出口等策划实施了400多个项目,有效提升中国在沿线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广播电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成果突出,成国际文化竞争主力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内容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类型日益丰富,出口市场从东南亚扩大到中东、非洲和欧美地区,出口形式也从单一节目销售发展到海外集成落地,实现了由传统的版权销售向“开时段建频道”的跨跃。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广播电视内容产品和服务出口共约4.08亿美元。
 
中国影视剧品牌国际提升行动效果明显。2013年开始实施的“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全面推动了中国与非洲主流媒体间节目方面的交流合作,“中国联合展台”在法国戛纳电视节等12个国际知名影视节展上受到广泛关注,在全球开办“电视中国剧场”达到30多个,“影视文化进出口企业协作体”成员单位已达43家。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产品和服务正在大步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主力军。
 
三、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大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紧紧围绕中央部署,服务外交总体大局。改革开放40年,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和理论阐述,我国的国际传播政策和传播体制不断完善,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快速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广播电视担当起大国传播的历史使命。新时期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和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整体外交工作大局和广播电视发展全局,守正创新,汇聚力量,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过40年发展的逐步积累,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在做大之后,进入做实做强的阶段,更加注重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5年来,随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健全,确保把讲求实效贯穿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过程,促进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迅速提升。今后,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大传播渠道建设力度,提升本土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全球采编播发网络,提高新闻信息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三是树立“大传播”理念,形成国际传播合力。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需要打出国际传播的组合拳,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全方位的传播效果。增强国际传播的主体力量,充分调动国际传播中的各方力量,形成传播合力。要进一步发挥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的作用,综合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因素,整合政府机构、大众媒体、企业组织及民间个体等多元力量,进一步调动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构建统分结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综合推进的传播格局。
 
四是充分利用国际重要多边舞台,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多领域人文合作与交流。要立足不断满足各国人民的精神需求,不断加强影视内容、人员、技术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密切、高效的交流机制,推动各国影视机构和媒体共享新机遇,实现新跨越。要利用国际重要多边舞台传播中华文化、参与国际重要文化规则制定,营造有利中国的国际话语语境,扩大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影响力。 
 

责任编辑:冯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