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奇点降临越来越近,如何驾驭奇点实现行业的跨维发展?近日,在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2018“新时代、新业态、新技术”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士深刻探讨新技术正在为新时代的语言服务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传神语联网董事长兼CEO何恩培表示,千年未变的翻译行业面临千年一遇的“双奇点”机遇与挑战。AI的实力展现不仅体现在机器翻译将要替代中低端翻译,更重要的是将革命传统翻译“专家+项目经理”的流转模式,此浪刚起,区块链之剑将直指传统翻译公司的中介和中心化模式,革命生产关系。语言服务行业面临跨维度发展的千年不遇的机遇,或者被“双奇点”湮没,何去何从在于行业自己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
翻译行业之所以千年未变,是因为行业内有很多痛点和壁垒还未找到解决方案,比如翻译速度和质量之间的矛盾、译员能力辨识无法共识、译员知识资产的价值体现、翻译公司极强的中介属性而又无法替代及用户使用语言服务操作复杂等等。
何恩培表示,双奇点时代,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在这个跨维发展过程中,行业会从只有小公司的传统状态,进入中型平台和大型生态状态,小公司将更好的融进新平台新生态。
人机共译最佳形式,AI孪生译员(TwinsTranslater),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多行业已做出突破性转变。数据显示,若单纯从翻译速度上进行比对,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翻译速度超过人类译员的千倍,但是并不意味着机器翻译全面替代人类。
何恩培表示,AI在“智”力上全面超越人类毫无悬念,但“慧”只属于人类,翻译才是人类最后的智慧高地。机器能够学习的语言只是一维的信息和文字,而人说的每句话在大脑里呈现的是眼、耳、鼻、口、舌及声音的六维场景,是基于共同文化经历体验和共识而形成的,所以机器翻译无法传神,甚至很多时候“信”和“达”也不能达到。
理想人机配合模式应是人机共译,这种人机共译不是简单的机器翻译后人工进行修改。机器翻译每分钟可以吐出五十万字,而人工翻译极限也就300字,显然机器翻译后再修改不仅失去了文字的灵魂,而且损失了AI的速度价值。因此,人机共译最好的模式是让AI伴随译员能力成长,从而获得与译员同样文化背景的语言表达转化能力,成为人类译员的孪生译员(TwinsTranslater),这样既能够使得AI发挥自己速度优势,又能最大可能融入译员自身的文化和语言特点,将人的智慧融入翻译中,从而实现语言跨越背后的实质:文化跨越。
区块链革命行业生产关系
翻译本身不仅难在语言转化背后的文化转化,而且有很多情况是包括客户在内的多角色参与,难在参与各方对于译员能力及译文质量难以达成共识,还难在对于译员翻译过程创造价值的认同,译员与翻译公司关系的矛盾等。正确拥抱人工智能将改善市场需求大于行业产能的情况,区块链技术则有助于行业高效运转、提升整体品质。
何恩培认为,在区块链上可以永久分布式记录译员的信用、能力和知识资产等特点,还可以实现信用、价值及知识资产的零成本传递,实现生态价值共享,从而实现与译员能力、信用匹配的价值回报,同时让所有生态参与者获得价值回报,这样就可以加速场景化生态形成,实现无感母语化,做到没有语言障碍、没有信息鸿沟的真正沟通。
目前,传神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区块链应用“言值录”测试版已经开启运营,致力于让译员的信用能力和资产上链并被永久记录在地球历史上,数据全部共享。何恩培表示,传神只是发起者,“言值录”属于全行业、全社会,希望更多的译员和公司都能加入其中,共同建设,努力实现“只要有一个人翻译的精彩,全人类都翻译的精彩”的美好图景。
双奇点合璧构建翻译行业新生态
何恩培表示,两大奇点齐来临,会为翻译行业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人工智能将为翻译行业带来超级“核引擎”,行业产能与效率都会呈现指数级上涨;区块链则会为行业发展构建出更具活力、更加全面的发展生态。两大技术共同作用,将对语言翻译的创新发展、场景延伸提供强力支持。
同时,各种语言服务还可以分散到各种需求场景中,如在沟通、交流、资讯、娱乐、阅读等各种场景中,使用语言都可以像使用水、电、空气一样的便捷方便,拿来即用,让全球各国所有人都能轻松实现“母语沟通世界”的愿景。
为您推荐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