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14日,第七届GFIC全球家庭互联网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连接,再创新”为主题,共设12大主题论坛:GFIC全球家庭互联网领袖峰会、GFIC亚太CDN年会领袖峰会、4K超高清论坛、IPTV创新论坛、视频加速论坛、OTT领袖峰会、家庭大屏营销论坛、融合CDN论坛、跨境加速论坛、亚太物联网峰会、智慧家庭AIoT论坛、5G车联网论坛。在14日上午举行的亚太物联网峰会上,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雪丽做了题为《ABC产业助力物联网发展》的精彩演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雪丽
张雪丽副所长表示,全球物联网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物联网行业应用向战略性基础性行业和规模化消费市场聚焦。 物联网技术向终端智能化、连接泛在化、服务开放化方向发展,泛在、开放、智能的物联网体系逐步构建,人工智能(A)、大数据(B)、云计算(C)等技术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带来新机遇。
A——人工智能赋能百业,数据、算法、算力助力AI发展动能
张雪丽副所长表示,2018年其实人工智能最热的一年,人工智能的热度持续提升,主要来源于几个纬度的原因。一方面是资本,政策红利与产业资本持续发力,将人工智能推向爆发的临界点。另一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逐渐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快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人工智能发展受到普遍看好,语音、视觉等技术已经步入实用和商用,带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人工智能目前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6年5月,四部委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12月工信部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4大领域17项标志性产品,强调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明确量化的目标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提出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三要素。
首先是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全球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为深度学习所需要的海量数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引擎。传统的方式是,通过人工设计特征,输入经过人为处理的规范化知识作为数据。而深度学习通过算法使机器能从样本、数据和经验中学习规律,输入为原始数据。
再有就是算力。张雪丽副所长表示,“算力”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重要保障,从通用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演变可以看到,算力始终是在逐步提升的,万物互联以及智能化时代,算力将突破每秒万亿次级。
而第四个要素是产品,也有诠释为应用。人工智能的产品正逐渐走向实用化、多样化,产品的形态也更为多样化,如人脸识别正走向商用,智能音箱开始爆发;骨科、腹腔镜等手术机器人已开始在临床上尝试应用、自动驾驶产品通过测试走向成熟。
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拓展,正助力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AI正逐步赋能实体经济,制造、安防、医疗、金融等领域都在积极与AI进行融合,这是一个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时代。
B——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加深融合,各行业应用大数据的步伐持续加快
在大数据方面。张雪丽副院长表示,大数据正与实体经济不断加深融合,各行业应用大数据的步伐持续加快,不断有新的场景被挖掘。
张雪丽副所长介绍,大数据具有4V特征,数据量大Volume(2020年总量将达到44ZB)、类型复杂Variety(2020年我国非结构化数据占比90%)、速度快Velocity(由静态向批处理向即时演进)、价值高Value(运用非常规工具完成数据处理,产生巨大价值)。在物联网时代下,大量传感数据以及视频摄像头采集的数据,都为大数据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云计算逐步向行业渗透,云端协同、云网融合是当前发展新趋势
最后张雪丽副所长表示,云计算是处理各种物联网应用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我国公有云市场增长超预期,公有云市场是增速超50%的。2017年,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110亿美元,增速29.22%。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22%左右。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统计,2017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691.6亿元。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64.8亿元,增速55.7%。私有云市场规模426.8亿元,较2016年增长23.8%。
云计算应用,正在从互联网行业向制造、政府、金融、交通、物流、医疗等各个行业渗透。云计算开源已经成为共识,国内产业从参与到主动开放。云计算呈现出云与端相互协同、云与网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