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需要利用国外受众熟悉的传播符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国间文化产品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商业化运作和营销推广的日趋激烈,而且其背后还承载着国家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博弈。影视剧作为视觉文化里的重要产品,其译配传播的影响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潜力巨大。
中国的电影外译活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初,国内的电影公司就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无声电影的外译活动,并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海内外反响强烈。[1]中国政府及民间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国内优秀电影作品的译配传播。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国产影视剧从最初的出口到港澳台地区到近年来成功传入非洲乃至欧美市场,其题材越来越丰富,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从2011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实施了“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又有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译配传播项目。国内不少优秀的影视作品借此项目被译配成英语、法语等三十多种语言对外传播。特别是以《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的译配传播为代表,中国的优秀国产译配剧已经形成了对外传播的“非洲模式”,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目前,国内主要负责对外经营影视作品国际版权贸易的机构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但受人才、资金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该机构所译配的影视作品多为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有关东盟国家小语种的译配影视作品非常少。从地缘政治关系和文化交往历史来看,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习俗相近、文化相通。电视剧的译配传播已逐渐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国家民众间情感和观念的有效方式,在塑造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边影视作品的译配传播不仅有着庞大的民意基础,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2]中国在东盟传播“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如何找到合适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推进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尤为迫切和重要。开展面向东盟的国内影视作品的译配传播研究,值得业界关注和重视。
一、广西电视台译配东盟语言电视剧的主要实践与成功经验
(一)主要实践
在与东盟国家主流电视媒体合作的过程中,广西电视台逐渐了解和把握了东盟国家电视受众的收视习惯,于2013年提出建设“中国—东盟”电视剧译制、播出、交易平台,并迅速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国产电视剧的译配工作。2014年以来,广西电视台先后译配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越南语,47集)、《北京青年》(越南语、泰国语,36集)、《我的经济适用男》(泰国语,38集)、《大丈夫》(越南语,48集)、《推拿》(柬埔寨语,30集),电影《西藏天空》《杜拉拉升职记》《魔幻仙踪》和《小鲤鱼》(动画),动画连续剧《小虎还乡》,纪录片《故宫》《清真的味道》(印尼语)和《超级工程》等。[3]
(二)成功经验
1.重视译配专业人才的吸收引进,打造实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团队
电视剧的译配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语言翻译、专业配音、剧本编辑等专业人才的参与和共同协作。2014年,广西电视台就从该台的国际频道选调八人组成译配团队,开展东盟国家电视剧的市场受众调研、主流电视台的沟通联系、当地译配演员的选拔培训等工作。在译配团队的基础上,重点打造组建翻译团队和配音团队。目前,广西电视台的东盟国家语言译配团队有100多人,可执行越南语、泰国语、柬埔寨语、印尼语等语种的译配任务。
翻译团队主要负责电视剧本的翻译、校对和配音的语言指导。广西电视台先后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聘请东盟小语种的专业老师、记者、编辑,通过短期项目合作的方式,开展翻译工作。配音团队主要负责电视剧的配音工作,按照剧本中的角色分为主要配音演员和一般配音演员。广西电视台为了确保电视剧的译配质量,从传播对象国的电视台聘请该国顶尖的专业配音演员。一般配音演员多从广西的东盟国家留学生中挑选,经培训后再挑选才能聘请担任一般配音演员。
2.依托外宣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初步实现国产剧译配产业化
一部优秀的译配剧,不仅需要合适的剧本和专业的团队,还需要资金的持续保障和良性化的运作。从2014年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到2016年中标“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译配项目”越南语和印尼语两个语言包,广西电视台依靠国家经费支持的外宣项目,不仅打造和锻炼了自己的译配团队,也由此建立了一套可操作、可持续的运作模式,积累了在东盟国家传播推广译配剧的经验、人脉,初步实现了译配剧的产业化。
3.重视主导翻译配音播出的全过程管理,初步实现对外精准传播
广西电视台译配的国产电视剧在东盟国家主流电视台播出,语言翻译配音符合当地受众习惯,但其最终目的在于“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广西电视台重视在翻译、配音、播出的全过程进行主导式的管理,力求精准传达电视剧的主题思想。在翻译上,广西电视台坚持由自己严把翻译质量关,确保翻译的核心内容不走样。在配音上,虽然配音演员由合作对象国的电视台推荐,但配音的全过程由自己的译配导演、语言专家全程指导,确保原汁原味。在播出上,广西电视台同样坚持由自己主动联系,选择与自己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对象国国家电视台播出,并注重播出效果的跟踪。
二、广西电视台译配东盟语言电视剧的生产机制
(一)市场调研做足做细,根据对象国受众需求实现精准传播
同欧美电视剧相比,中国的国产电视剧以无可比拟的文化接近性更容易在东盟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为了实现在东盟市场的精准传播,广西电视台在译配国产剧之前,开展了市场调研。从调研结果看,越南对中国电视剧有着较高的接纳度,观众基础牢固而广泛,能够容易理解国产剧的角色设定和剧情题材。《西游记》(1982年)、《还珠格格》等国产剧在越南各电视台一直经久不衰,无论是历史剧、武侠剧,还是家庭剧、婚恋剧,越南观众普遍表现出了欣赏和喜爱。
在调研基础上,广西电视台首先译配《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并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全景式地记录了上海一户普通人家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生活变迁,真实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金钱与人生、灵魂与财富博弈下的生活故事。剧中当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风貌与现今越南的社会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观剧的过程中,每个观众很容易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和难忘的时代记忆。
(二)译配方式创新灵活,有针对性地建设多国译配平台
广西电视台在国产剧的译配传播过程中,实行“一国一策、一台一法、一剧一技”、创新灵活的译配方式,根据各国的国情实际打造建设译配平台,实现了批量化的译配效率和高质量的推广效应。
以柬埔寨语的译配剧为例,考虑到柬埔寨配音演员稀缺等因素制约,广西电视台一改以往聘请对象国配音演员在南宁市配音的惯常做法,直接派出译配团队到柬埔寨,直接选拔当地知名的配音演员,并挑选符合译配要求的录音制作公司完成配音。配音工作完成后,译配团队再回中国完成后期制作。这不仅大大节省了译配的时间成本和制作成本,也确保了译配剧的配音质量。
(三)译配过程精雕细琢,注重贴近对象国受众收视习惯
东盟国家一直以来也积极译制国外的影视作品,但译制过程较为简单粗放。广西电视台在译配剧中,采用多种角色分别译配的方式进行。在主要配音演员的选择上,广西电视台在了解受众习惯的基础上,会征求播出电视台的意见。以《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为例,主要配音演员阮氏香蓉、阮永昌是越南国内知名的艺术家,代表了越南戏剧表演的最高水平。另一名配音演员段富升是越南国内著名的电台主持人,不仅直接参演过多部影视剧,还为越南很多的译配剧配过音,当地观众在收看《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时,对这些配音演员的声音十分熟悉,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广西电视台的这种演员选择方式,不仅保证了译配的艺术水准,也为译配剧在当地的宣传推广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仅如此,广西电视台还注重译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以越南北方音(即河内音)为配音语言,在配音演员的选择上,广西电视台要求是在越南河内长大或长期生活的演员,从而保证了剧情表达的准确和贴切。
三、广西电视台译配东盟语言电视剧的交易传播模式
(一)主要模式
1.赠播
所谓赠播,顾名思义,就是把译配好的电视剧直接提供给对象国的电视台播出。在中国译配剧尚未得到传播对象国受众普遍认可的阶段,赠播是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当地受众市场的便捷途径。2014年以来,广西电视台虽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主导生产制作了不少优秀的译配剧,但在东盟国家最终的交易传播模式仍以赠播为主。以《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和《北京青年》为例,受限于越南对译配剧审片时间过长,广西电视台因来不及开展相关的招商推广工作,最终以赠播的形式在越南国家数字电视台(VTC)、越南国家电视台(VTV)和泰国第九频道(MCOT)播出。
2.资源互换
为了实现传受双方的平等交流,资源互换时常成为国产优秀译配剧“走出去”的常用方式。由于东盟各国影视事业发展不均衡,除新加坡以外,泰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准较之其他国家更能被国人所接受。资源互换也成为广西电视台译配剧在东盟国家交易传播的重要方式。2016年4月24日至10月12日,广西影视频道共播出12部泰剧,共计342集。这些泰国译配剧均在该频道晚间的五星剧场播出,其中收视率最高的为《千方百计爱上你》,单集最高收视率5.103。
3.电视展播周
在广西电视台译配东盟语言电视剧的交易传播模式中,电视展播周的作用不可或缺。利用全球各地举办的影视节庆和展览进行版权交易,已经成为各国电视剧实现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广西电视台也积极迎合这种营销趋势,在东盟国家与对象国的主流电视媒体联合举办电视展播周,为自己的译配剧“搭台唱戏”,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广西电视台译配剧在东盟交易传播的特点
1.传播平台以对象国的主流电视媒体为主
看电视是东盟国家受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也是获取视频信息的主要渠道。据统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电视普及率均超过90%,电视观众的拥有量在东盟国家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广西电视台的译配剧在播出平台的选择上,首选对象国的主流电视媒体,并且在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上,优先选择收视率在对象国名列前三的电视媒体。以越南为例,广西电视台的越南语译配剧只通过越南国家电视台和越南国家数字电视台播出。
2.传播渠道实现接触群体的多层次和多元化
国产电视剧开展对外传播,除依赖传统的官方渠道外,商界合作、民间文化往来、学术研讨交流都成为其对外传播推广的渠道。广西电视台在译配剧的对外传播上,除上述推广渠道外,还加强了电视信号的跨境覆盖。广西电视台属下的广西卫视通过有线网在柬埔寨、老挝实现频道落地。
3.传播时机善于选择特殊时间和重要节点
一部电视剧的传播效果如何,其传播时机的把握与选择尤为关键。以越南语版的《北京青年》为例,受中越关系的变化影响,该剧在越南国家电视台的播出审片一直停滞不前。2015年11月,恰逢中越两国建交65周年,在习近平主席到访越南之前,广西电视台再次瞄准时机加强与越方的沟通,使得越南国家电视台转变了态度,同意在该台的青年频道播出,并一举获得成功,不仅在越南电视观众那里获得了广泛好评,也为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广西电视台译配东盟语言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项目运作时间多为短期,整体缺乏长期规划
广西电视台虽然成功译配了国产优秀电视剧,也在东盟国家实现顺利播出,但目前的状况是零打碎敲,每一部译配剧完成后都需要想方设法再去寻找新的片源。以《北京青年》(泰语版)为例,广西电视台凭借此片与泰国第九频道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计划从电视剧的译配播出合作扩展到合拍纪录片、联合新闻采访、广告推广等方面。泰国第九频道希望广西电视台可以提供更多优秀的泰语版中国国产译配剧在频道中全年播出,从而为下一步的广告经营打下基础。然而,广西电视台现有的译配剧运作模式缺乏整体规划,都是在国家出台相关外宣计划项目的时候“一年一招标”,语种、版权、片源等无法保证能够长期延续。在这样的窘境下,广西电视台即使拿到了对象国主流电视台版权置换的广告时间,也难以实现持续、健康的广告经营。
(二)重视电视剧的译配过程,轻视后期的营销推广
译配过程对配音演员的选择较为苛刻,特别是主要配音演员必须在对象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就要求广西电视台在译配环节必须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资金来保证译配的质量。做好国产优秀电视剧的译配仅仅是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第一步,后期的营销推广才是实现传播效果的关键环节。这样一来,在有限的人力和资金上,留给宣传推广的费用就更加捉襟见肘了。同样,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仅有的人力资源,广西电视台的译配团队是兼作宣传推广的,这种人力配备对于需要长期维护和经营的营销推广渠道来说极为不利。
(三)缺乏大外宣格局的整体推进,内容单薄,力量有限
广西电视台的译配剧传播目前仍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在实力的局限下,广西电视台开展的外宣活动只能瞄准较小的切入面,缺乏大外宣格局的整体推进。如果没有国家层面协调统一的宣传推广,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长期性的大力投入,没有政策、人才和资金的强力扶持,仅凭广西电视台一家地方电视台的实力去完成国家形象在东盟国家的塑造、推广和维护,是难以实现的。
五、译配剧在东盟扩大传播深入推广的优化建议
(一)做好中长期规划,加大对东盟国家语言译配剧的政策扶持力度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区域,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最为密切。广西处在“一带一路”交会对接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是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4]国家应立足长远,以广西作为面向东盟传播的重点和前沿,做好中长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东盟国家的传播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东盟国家语言译配剧的政策扶持力度,为译配剧的对外传播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在政策上,政府可参照韩国对待韩剧的海外发行做法,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和杠杆作用,在制作、推广等方面给予费用补贴,鼓励更多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到译配剧的对外传播推广中来。目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对象国语言本土化译配项目”已经顺利开展,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影视合作和交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在这种条件下,国家应综合考虑,从三个方面具体谋划。一是在语种上,对每一个东盟国家的语种都给予关照和重视,在5年或者10年乃至更长的时限里,保证同一国家语言译配剧的一贯统一,避免中间出现某一语种译配剧项目的脱节。二是在制作体裁上,在电视剧的体裁外,对电影、纪录片、动画片等都要年年有所考虑,保证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三是题材内容可根据东盟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受众需要来设计,实施“一国一策”。
(二)立足“中国—东盟信息港”,扩展译配剧的交易平台和传播渠道
译配剧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离不开一套符合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的版权交易服务体系。从现有的平台来看,建议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国家在广西南宁五象新区搭建中国—东盟影视版权交易平台,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电影、纪录片、电视剧、动画片都纳入进来。基于现有的大数据技术,具体构建影视版权发布系统、评估定价系统和交易系统,围绕“生产、销售、推广”这一过程环节,为中国和东盟优秀的译配剧提供版权登记、版权交易、版权融资代理等多方面的服务。
(三)坚持本土化战略,设立对东盟国家语言译配剧引导投资基金
本土化战略是对外传播中最为有效的通行策略。广西电视台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本土化的范围,逐步在东盟国家实现从办公驻地、人员聘用、内容制作、宣传推广全环节全过程的本土化。在制作流程的本土化实现后,可继续朝着资本本土化的目标,实现市场调研、采编制作、广告服务、频率落地、营销发行等全方位的本土化,提高对外传播效率,扩大对外传播效果。
要实现本土化战略,离不开专项资金的支持。国家可从市场化的角度,设立译配剧引导投资基金。具体构想为国家广电部门、文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由有意愿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东盟译配剧引导投资基金,为促进文化项目和资本运作搭建通道,解决译配剧对外传播融资困难等问题。
(四)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打造熟悉东盟市场的专业化传播团队
人才竞争是行业竞争中的根本问题。东盟十国的国情彼此间差异很大,语言各不相同,培养既通晓东盟小语种语言又熟悉传媒文化产业运作的专业人才,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跨国别、跨文化、跨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广西可从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一是整合现有广西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区域传媒教育一体化。依托南宁的高校组建统一规划的中国—东盟留学生交流中心,拓宽人才交流培养的渠道,积极推进校际间的学分、学历、学位互认。二是打造区域跨文化媒体实践平台。根据培养中国—东盟跨文化传媒人才的实际需要,与云南、广东及中央主流对外传播机构合作,通过孵化优质的译制剧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懂得国际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的高端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配套高端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和补贴政策,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聚集优秀人才,为中国—东盟影视行业发展培养和引入更加优质的人才。
责任编辑:安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