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数据显示,万国数据2018第二季度实现净收入6.375亿元人民币(9630万美元),同比增长89.6%;服务收入6.263亿元人民币(9470万美元),同比增长88.9%;(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增长至2.323亿元人民币(3510万美元),同比增长132.5%。
这份成绩单无疑给了此前唱衰万国数据业绩的做空机构一记响亮的耳光。
8月17日下午,在万国数据位于东三环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将公司从股价暴跌的泥潭中拉回来的CEO——黄伟。作为亲历“做空”风波的当事人,黄伟脸上始终带着亲和的笑意,丝毫没有想象中心力交瘁”的疲惫神色。
万国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
1 从灾难备份到数据中心“这是很大的决定,也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万国数据一直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IDC龙头企业,在全国布局多家数据中心。凤凰网财经梳理发现,万国数据最初其实是靠灾难备份起家的,2008年以前主要依靠第三方数据中心,专注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灾难备份解决方案。
那么数据中心这块业务又是怎么做出来的?黄伟向凤凰网财经表示,“灾备”在当时是主业务,万国数据的初衷是利用第三方数据中心为“灾备”提供外包服务和业务连续性管理。“最初是希望资产轻一点。但是到了2008年以后我们发现,大家对数据中心外包的需求越来越大;再者,对数据中心的运营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已经跟早年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在市场上找不到符合我们要求的第三方,整个灾备外包的业务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发现问题之后,黄伟努力说服了董事会,将万国数据由原来的“轻资产”公司转向“重资产”公司,“这是很大的决定,也是一个很好的决定。”黄伟说道。
于是从2007年开始,万国数据开始筹备进入数据中心的托管领域。当时,数据中心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日益凸显,摆在黄伟面前的数据蓝海不可估量。“除了金融机构以外,很多互联网公司也在逐步成长,他们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对数据中心运营的质量、可靠性,也就是我们说的高可用性也越来越关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将数据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进行运作,很多客户会喜欢这样一个运营商中立的产品。”黄伟向凤凰网财经表示。
根据公司财报,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运营中的数据中心总机房面积超过127000平方米,其中包括20座自建数据中心。“可能下半年我们还会有几个项目会进入开工阶段,”黄伟表示,“经过十年,公司基本完成了北上广深和成都这几个核心一线城市市场的数据中心布局。”
2 强势布局云计算“要真正赢得客户,得看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在哪里。”
凤凰网财经梳理发现,201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710.3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36.0%.预计2020年将达到14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美国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北美地区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美国云计算市场占据全球56.5%的市场份额,增速达19.4%,预计未来几年仍以超过15%的速度快速增长。
近年来,云计算的产业链格局逐渐被打开,由平台提供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组成的云计算上下游构成了国内云计算产业链的初步格局。
然而,并非每一家数据中心服务商都能在云时代脱颖而出;云计算大潮汹涌,反而让不少传统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们无所适从。
万国数据却精准地把握了云计算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并提前进行战略布局。
“在市场上要真正赢得客户的话,要看价值在哪里。”黄伟说道,“早年万国数据第一代数据中心是以运营卓越作为一个主要的价值点的,万国数据的众多金融客户,不论是境内还是境外的金融机构,都对IT治理和金融运营的要求特别高,所以早年我们打造一个高性能的数据中心,除了数据中心本身的产品要高性能之外,运营的能力也要跟上。”
据黄伟介绍,按照数据中心签约面积计算,万国数据客户群体里有60%来自云计算领域,20%来自互联网公司,另外20%则是企业级客户。“这几年万国数据很大一部分增长来自于云计算和互联网的一些头部客户。凭借17年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服务与运营经验,万国数据可以满足对数据中心有着最高标准要求的云服务商、互联网公司和大型企业级客户的需求,”黄伟向凤凰网财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云计算的逐步推进,不少云计算厂商也开始选择自建数据中心来运营和维护自己的信息数据。
对此黄伟坦言,大型的云计算,包括互联网公司,历史上确实有些自建的,谷歌自建比较多。但是,数据中心是重资产项目,类型于基建,从较长的周期来看,外包其实是一个更加现实和理性的策略,如果单个数据中心的用量远超过任何一个第三方公司,这个时候选择自建会更有优势。在他看来,数据中心尤其是云计算业务的不可预测性较强,对服务器和带宽的使用量无法精准把握,市场采购也要应对成本和运营方面的挑战,未来规划很难,对云厂商来说,外包是核心策略。做数据中心,规模优势很重要,规模起来了,成本才能降下去,但在国内,未来几年中,有这种成本体量的单一云客户并不多。“所以从今天的国内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外包还是主要的。”
3 遭遇最猛烈恶意做空!万国数据是这么“回血”的
最近谈到万国数据,不少人都会把它和“Blue Orca”、“做空”、“股价暴跌”等字眼联系到一起;确实,在二季度财报公布前,关于万国数据遭境外机构恶意做空的新闻在8月这两周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网络。
2018年7月31日,这一天对万国数据而言确实算得上是一个“至暗时刻”。在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那份长达53页的做空报告中,万国数据被指夸大了其营收和数据中心使用面积;报告还指出了万国数据在其收购项目中涉及虚报金额及涉嫌关联交易;此外,报告还指出万国数据存在高额的未开单应收款,认为其应付款余额高于行业水平。
此做空报告一发布,万国数据当日股价一度暴跌40.5%,市值在一个交易日内蒸发了16.2亿美元(约110亿元人民币),最后当日股价收跌约37%
“万国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但这次想低调也不行了!”黄伟调侃道;谈到这次做空,他本人也颇有感慨:“(Blue Orca的)做空报告出来前几天,(万国数据)股价有点跌,我觉得比较正常。当时有两个美国的分析师说中国云计算的服务器出货量在下半年可能会下降,其中一家特别提到了会对万国数据下半年业务有影响。后来过了几天,就看到彭博的新闻(做空的消息),说Blue Orca发布了针对我们的做空报告,说万国虚报了数据中心使用率,然后在收购里面有关联交易,这是他主要的指责点。”
凤凰网财经梳理发现,这并不是中国上市企业第一次被Blue Orca盯上,这家成立于今年5月的做空机构首次公开做空发生在5月底,狙击目标是港股上市公司新秀丽。然而,这次Blue Orca的做空“套路”并没有那么适用了,加拿大皇家银行、摩根大通、古根海姆以及瑞士信贷等多家顶尖投行纷纷站出来声援万国数据,先后发布报告指出做空报告严重失实,并且呼吁“买入”,并给予了有力回击。
同时,万国数据的主要股东也在做空报告发出后陆续发表声明。淡马锡旗下专注于全球电信、媒体和技术企业战略投资的新加坡科技电信媒体集团(简称“STT”)在8月1日发了声明,称对万国数据的投资有信心。STT第一次投资万国数据是在接近四年前,并在其上市后持续增持,目前是万国数据的第一大股东,持有约35%的股权;作为万国数据的战略合作方,拥有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服务水平与丰富的运营经验的Cyrus One称与万国数据的战略合作关系将继续保持不变。此前万国数据曾获得来自CyrusOne的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软银中国资本(SBCVC)也发布声明正面表态力撑万国数据。软银中国资本(SBCVC)于2006年起投资万国数据,成为万国数据的股东已超过12年。在公司专业管理团队的领导下,万国数据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运营商和服务商,拥有良好的业绩与市场声誉。软银中国资本(SBCVC)称对万国数据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信心。
在股东力挺及投行声援的同时,万国数据股价也在逐步回升。据悉,做空事件发生后,万国数据的核心客户、融资银行等重要合作伙伴都表达了对公司的信任和支持,此外,主要持股投资者都以持有和增持表达了看好公司的信心,足见其在资本市场拥有较高信用。
截至8月14日公布业绩前,万国数据股价已反弹近50%,多头逐渐占据市场上风。
“这些分析师对我们的业务很了解,所以后来第二天股价就弹回了15%左右。”黄伟向凤凰网财经表示,“当时我们能够做的,首先就是跟投资人表明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我们所有的数据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且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造数据中心,出租数据中心,都可以一个一个去数的,很容易查。”
除了虚增数据中心利用率,“关联交易”是Blue Orca给万国数据扣上的另一项“罪名”。报告称,万国数据自上市以来一直都在不顾一切地融资,通过举债收购数据中心的方式,给公司管理层及内部人士带来了至少6.96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这个逻辑很乱。”黄伟向凤凰网财经表示,我们在做收购时,是根据被购方固定的法律架构来收购的。如果一个收购项目,被购方有境内境外两层架构,我们的收购就是分为两部分的,境内与境外。境内的在工商登记能查到,境外的香港登记处也能看到。
做空报告中提到三个涉及“关联交易”的收购项目,以其中深圳5号的交易结构为例,做空报告只公布了国内交割的部分,对海外交割的部分并未提及,而海外的交割部分在香港登记处是能查到的,这是公开信息,要查是很容易查到的。Blue Orca对这部分信息只字未提,要么是不专业要么是有意为之。
“但是他(Blue Orca)没有去查这件事情,没有看我们境外收购的协议。一个收购的架构分了两部分,他看了只是一部分,但我们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要求报给美国证监会的是一个整体。所以他就说你在美国报的和国内看到的、工商局里面查到的价格就有差距。”黄伟坦言:“但我认为他是可以查得到的,他可能是有意不披露这个消息,这些都是公开信息,只不过我们遵循的是美国证监会整体披露的要求,而不是分成两部分来披露。”
确实,近年来做空机构“狙击”港股或中概股公司俨然成为国际市场的常态,从新秀丽到好未来、新东方,再到陌陌和舜宇光学……频繁曝出的做空事件让港股、中概股们举步维艰,也让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这些赴港、赴美国上市的国内公司频频被做空机构“锁定”?
“这些人(做空机构)首先赌的是中国公司多少都有一点问题,”黄伟向凤凰网财经表示,Blue Orca处心积虑炮制一些事件,当然也会巧妙利用言论自由制造舆论,通过声明纯属个人推测等手段来规避法律风险;以往的经验表明,惨遭“做空” 的企业很难打赢起诉做空机构的官司。对于Blue Orca来说,不实信息披露的确有损公司和个人的声望和信誉,但从短期获利的角度,他们的目的还是实现了。
“另外他们会选一个很好的标的,会在市场比较敏感的时候出手,前段时间Facebook和Twitter股价跳水20%,这种时候市场特别恐慌,他(Blue Orca)就决定把炸弹抛出来,这时又正好处于我们发布季报前的静默期…”
在黄伟看来,这次做空机构会盯上万国数据,主要是因为万国数据符合做空股票的通常条件:1.市值规模在30亿美元左右;2.股价涨幅300%-400%;3.股票流动性好。
然而,随着万国数据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抢眼的业绩表现让荒谬的做空言论不攻自破,也令股价迅速回升到正常的水位。
经过此次意想不到的“做空”风波,黄伟笑称自己也多了新的领悟:“第一,公司的治理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别重要;第二,发展是硬道理,业务要好,业务扎实最重要;第三,守规矩特别重要,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去打打擦边球和走灰色地带;另外,强大的股东背景也是对公司最好的背书,吸引到优质的股东也很重要。”
责任编辑:安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