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

2018-08-27 10:25:04来源:人民网 热度:
什么样城市更加智慧?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是什么样子?面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不断涌现,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首届智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讲述了一名城市规划者的心路历程。
 
智慧城市能够与人互动
 
“未来的智慧城市是和人能够互动的,未来的城市不再是一个只有道路、房屋、桥梁、河道的城市,它将是一个智慧的生命体。”在智博会“数字经济百人会”上,吴志强院士做了“智能规划 城市未来”主旨报告,提出“城市正在变成一个智能生命体”新论题。
 
“比如说今天你到一个新建的广场上去玩,你只能和广场上的人互动,而广场本身和你是没有互动的,而智慧城市的广场是可以互动的,比如它知道你坐下看书时它能给你灯光,需要音乐时它能给你音乐,它会读懂你。”
 
对此,吴志强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过去城市的发展重点是‘骨头和肉’,骨头就是道路系统,肉就是城市用地,而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是‘神经系统’,也就是对人本身的关爱与互动,我相信某一天,我们能够实现与建筑直接对话。”
 
智慧城市实现速度超过想象
 
“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人们的想象。”谈及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吴志强表示,根据目前的态势,只需5至10年的时间,一座城市的居民生活就可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2000年初我们很多城市还有用电线的电车公交,而现在的公交的外表和动力系统早就更新了一大波。比如脸面识别技术的运用,可不可能让乘公交直接‘刷脸’?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吴志强说,“说不定某一天,公交车采取APP定车,人们可以随时在离自己要上车的最近那个点上车,都不用去公交站。”
 
在智能规划方面,吴志强与他的团队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城市数据挖掘搜集,并对部分城市的未来进行推演,“利用人工智能推演技术,不仅能让我们知道未来的城市长什么样。通过对该地区人群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甚至可以推演出人们爱在哪里活动,并以此来推演该在哪里建医院、哪一条路会拥堵,从而科学规划路网布局。”
 
城市规划师将成为城市的“终身伴侣”
 
吴志强看来,智能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人才,知识结构和素养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过去传统的规划一只看到物质,没有看到神经灵魂,下一代规划师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也就注定了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现在的城市规划师假如不接受创新理念的话,可能‘退休’年龄就马上到了。”吴志强感叹,很多老一辈规划师都曾直言城市规划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修栋房屋、种棵树那么简单了,“你会发现原来城市可以做那么多了不起的事情,种了一棵树,而这棵树可以跟你唱歌对话,还有人工智能的导入。建筑也可能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变化的,今天一个样子,明天一个样子,这些都需要规划师重新来自我学习,自我更新。”
 
对于规划师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吴志强直言,未来的规划师职业,可从城市规划到社区规划、团体规划等根据不同专业更加细分,尤其是城市规划师,将会成为一个城市的终身伴侣。“城市就像一个孩子,过去的规划就是产科医生,孩子生下来任务就完成了。而现在的规划师则是父母,孩子诞生后所有的教育、护理都不能放。”

责任编辑:林西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