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光环背后,比特大陆也有无奈和尴尬。
国内对数字货币及挖矿产业持续监管,以矿机出售为主要营收的比特大陆必然也受政策影响。
比特大陆目前处于上市关口,矿机营收占比达90%以上的现状,多少会让投资者感到担忧。
进军AI芯片领域,面对英特尔、AMD等国际巨头,前途不定。
数字货币不能对接实体经济,这是国内不认可数字货币的主要原因。同样地,与数字货币相关的矿圈企业自然也得不到政府大力扶持,这可能是比特大陆转型发力AI芯片的重要原因之一。
7月1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二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比特大陆独角兽指数位居企业名单第13位。
7月23日,比特大陆又传融资消息,这轮Pre-IPO轮融资中,潜在投资方包括腾讯、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基金等。此前,红杉资本、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已经投资了比特大陆。
猎云财经从一位现居美国的知情人士手中获得比特大陆Pre-IPO融资项目资料。从资料看,比特大陆新业务线布局了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并计划投资30家区块链金融创业公司。
有知情人士透露,比特大陆已经正式启动上市准备工作。这几天,Pre-IPO轮就会完成交割,此轮融资马上就关闭了。
营收集中单一
有投资人告诉猎云财经,比特大陆计划在8月30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初次上市申请表,年底完成上市。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
这几天,比特大陆5-10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很可能准备交割了。有消息透露,吴忌寒已签署TS(投资意向书),本轮融资马上Close。
比特大陆上市将是全球范围内矿机生产商最大规模IPO,不过,中国区块链第一股还是被嘉楠耘智抢走。
5月份,嘉楠耘智已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预计8月份完成IPO,估值大约120-180亿美元。
矿机厂商上市令人振奋,但这些厂商都面临相同问题,营收集中、单一。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比特大陆营收占比中,矿机出售业务营收占总营收达到90%以上。主营业务中,除了矿机生产销售,还包括营收贡献比例较小的自营挖矿、矿池、云服务等业务。
在猎云财经获得的独家项目资料上,比特大陆可计算的收入来自矿机售卖和采矿本身产生的收入。其中包括采矿池的管理费用、云服务器的出租费用和矿场的采矿收入等。
在矿机业务上,2017年比特币矿机出货量达到94万台,占全球出货总量66.6%;产品算力占全球总算力的60%。
2017年营收25亿美元,净利润11亿美元,已超越展讯,成为仅次于华为海思的大陆第二大IC设计公司。
根据来自供应链的消息显示,2017年12月,比特大陆最新的ASIC芯片订单已经投给了台积电10nm制程,据说订单量甚至已经超过华为海思的麒麟970处理器。
2018年Q1收入20亿美元,净利润10亿美元。
矿池业务上,管理费根据模式不同分1%和2.5%两种,比特币17年产出65.7万枚,对应价值70亿美元,按照40%的矿池市场占有率,对应收入大约为5000万美元(因市场价格波荡大,只能粗略估算)。
其他未记算收入包括自己挖掘的数字货币及其增值带来的收入,主要为BTC和BCH。
从其财务数据可以看到,比特大陆的营收基本来源于矿机售卖,矿池服务费和挖矿收入占比不多。这种单一的营收结构多少让投资者有所顾忌。
更为严重的是,比特大陆这种单一的矿机售卖业务不仅受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影响,还对国内监管政策十分敏感。
詹克团带领比特大陆进军AI芯片市场,应该也有以上因素的考量。
不过,比特大陆AI芯片领域一旦打开局面,就可以抵御上述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营收风险。同时,矿机售卖业务营收单一的情况也会改观。很多投资人对AI芯片的布局充满期待。
在技术上,比特大陆显然是国内的实力派。去年11月,比特大陆就发布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AI芯片——Sophon BM1680。
今年9月,比特大陆推出了7nmASIC产品,成为全球最先推出7nmASIC应用的企业之一。
“比特大陆技术过硬,这是他们矿机能够卖得好的根本原因。不过,在AI芯片这条赛道上,可能要走更长的路。”一位业内人士称。
监管下的矿圈生态
“在国内,数字货币只有对接实体经济才会有出路。矿圈内的企业要能服务实体经济才有未来。”一位资深数字货币观察人士对猎云财经说。
自去年“9·4”以来,在肃清了ICO以及数字货币交易所后,国内监管开始对挖矿产业进行限制。
今年1月份就有知情人士传出,央行召开闭门会议,要求限期关停比特币矿场。
知情人士称:“各级政府将被要求通过向下排查的方式,摸清辖区内矿场的数量和位置,再向上申报。”
从年初到现在,各级政府排查清退矿场从未间断。这一点可以从一个小矿工的迁徙之路看出政策端倪。
一位受访小矿工描述道:“今年,我的矿机搬了三次家。从湖北到四川,从四川又搬到天津,然后从天津又搬到云南。每次搬家,真的就像打游击一样。但是,搬家路上耽误的时间成本和影响的收益没人赔,政策原因属于不可控因素,我们也不好找托管矿场赔钱。”
“从年初到现在,不断有消息从私底下传来。大概意思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监管就会排查一下矿场。没办法,我的矿机就跟着托管矿场不断搬家。”受访矿工说。
“挖矿是一个高耗能的事情,对于挖矿者来说,要降低成本就必须选择电价相对便宜的地方。但是,这会给地方用电造成一定影响,没有办理合法手续的企业会面临违规风险。”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顺律师在接受猎云财经采访时说道。
数字货币监管相关人士曾表示,目前国内很多高层认为,矿场利用地方电力补贴,获得廉价电,挖矿消耗大量能源,本质上这是务虚的,对实体经济没有太大帮助。
一直以来,监管层对比特币生产环节持谨慎态度。
矿场也很无奈。“矿场一般都选择在偏远地区,搬家会带来很大的运输成本,还会给机器带来磨损。”一位矿场负责人说。
就在几天前,国内监管层对矿圈行业又下发了清退文件。7月23日,有媒体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期发布了《关于清退违规用电“挖矿”企业的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清退违规用电“挖矿”企业责任主体,且于2018年8月30日前完成违规用电“挖矿”企业清退工作。
清退范围包括: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五险等手续的违规用电“挖矿”企业;未与当地供电公司签订用电合同的违规用电“挖矿”企业。
国外区块链媒体Coindesk报道称,一位官员已经向CoinDesk证实了这份文件的真实性,称它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该地区公用事业问题的部门起草的。
清退通知,表面看仅针对不合规矿场进行清退,但这从侧面印证了国家对“挖矿”产业的态度。无法服务实体经济的“挖矿”仍处于尴尬地位。
身在其中的企业,无论是矿场还是矿机经销商,甚至像比特大陆这样的矿机生产商,都会受监管政策影响。
“清退政策对整个挖矿行业来说,有利于市场规范化运作。对行业监管、建立良好有序的环境是有利的。”王玉顺告诉猎云财经。
一直以来,比特大陆对监管政策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在猎云财经得到的那份项目资料的第六页中介绍了比特大陆与政府的关系。
项目介绍内容是这样描述的:与政府关系良好,近期,CCTV1、北京日报、海淀区国税局都是频繁给出非常正面的报道和信息,政策上非常正面。
并在这一页上放了北京海淀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A级企业名单的通告截图,其中还将通告中比特大陆公司名字标上了红色框框。
以上内容出现在项目资料的第六页里,时间是2018年1月份。
比特大陆们的出海之路
去年“9·4”后,国内很多无法出海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最终被迫关停。当时,选择出海的交易所后来很快成为行业老大,典型代表有币安。
在政策趋紧时期,出海也成了矿圈企业的选择。尽管有企业自身国际战略考虑,但规避政策风险无疑是其巨大助推器。
由于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矿业公司的出海之路从未停止。去年9月,国内全面禁停ICO后,比特大陆就已在新加坡建立了地区总部。而挖矿业务则选择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展。
在国内,政策监管是矿圈企业绕不过去的坎。
出海作为一种选择,不仅比特大陆这样做了,第三大矿池莱比特(BTC.Top)在加拿大同样开设了分部。
中国排名第四的微比特(ViaBTC)也已在冰岛和美国设立了业务。
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1月份宣布,首批国池监管云算力即将上线,其算力部署选择在北美。
今年年初,比特大陆在瑞士成立了一家新子公司,该消息来自瑞士新闻机构Handelszeitung的一份报告。
比特大陆瑞士分公司位于楚格州,而楚格州正是著名“加密谷”的所在地。
提到“加密谷”,也许普通大众并不熟悉,但在矿业公司中,“加密谷”已经成了他们出海的理想之地。
瑞士宽松的监管环境和政府对加密货币的鼓励支持,“加密谷”日益成为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初创公司的枢纽,大量矿业公司会选择进驻瑞士“加密谷”设立分公司。
当监管趋紧时,围绕数字货币的企业会选择出海。但不是每家公司都会选择出海,因为出海对企业而言,并不容易。
“企业出海后,客户源是否依旧来自国内?如果来自国内,税怎么来核算?如果企业注册地在海外,但是日常经营在国内,业务可能就涉及违规,依旧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矿世大陆CEO潘鹏程在接受猎云财经采访时说。
“区块链科技行业和通证经济紧密相连,如果发token,需要成立相关基金会。能否拿到合规牌照,需要满足当地政府要求,出海企业不熟悉当地情况,沟通成本远远高于国内。”潘鹏程补充道。
为您推荐
5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电视运营商Dish Network将成为第一个接受客户使用比特币支付卫星电视费用的主要电视服务运营商。在周四宣布此消息后,Dish表示将在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但比特币的使用并不会影响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账户等传统缴费方式的使用。近几年,1比特币的价格曾超过1000美元,而目前价格在1比特币568美元左右。